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

堅定一個懷揣了百年的初心。這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最為吸引我的地方,她讓我看到,這是一個有著遠大光明前途,走過百年仍將散發耀眼光芒的黨。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聆聽黨史,學習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一

作為一名政治課教師,雖然對黨史有一定的瞭解,但是聽了孫教授的黨史課,內心還是感慨萬千。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學黨史是所有黨員同志們的必修課。不管身處何方,身處何境,也不管職位高,低崗位分工,都應當始終扛好黨員這面旗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要從我們黨波瀾壯闊的奮鬥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教書育人初心,踐行立德樹人使命,不斷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聆聽黨史,我對黨的百年奮鬥史有了更深的瞭解,對黨的光榮傳統、偉大成就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深刻領會到學黨史就是學歷史:歷史是的教科書,黨史是明燈、似號角,照亮前行之路,激發奮鬥之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從黨史中汲取持續深厚的奮鬥之力,傳承共產黨人不畏艱苦的韌勁、善作善成的毅力,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幫助、引導、陪伴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展,為黨和國家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二

我們的黨,是一個具有厚重歷史意義的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同志敏銳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決心在華夏大地上播撒下中國共產黨的種子。在那個無數中國人不斷髮起救亡圖存反抗的時代,資本家、學生、工人,多少能人志士舉全身之熱血振臂一呼,只為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命詩。無數的流血與失敗阻擋不住中華兒女挽救中國的決心,但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與科學性彷彿在無數中國人摸索向前的道路上點亮了一盞長明燈。事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一個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始終保持與人民並肩而立的黨,才能於歷史的波瀾壯闊中找出一個最為光明的轉折點。

我們的黨,是一個不斷新生永遠年輕的黨。自1921年,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我們的黨便帶領人民群眾開啟了反抗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堅持改革開放的漫漫征程。走過內憂外患與戰爭磨難,用短短40餘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騰飛、科技高速發展的中國奇蹟,以綿延世界上7%的耕地餵養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此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百年之際,我們的黨卻並不像一個耄耋滄桑顫顫巍巍的老人,她反而在緊跟時代的腳步,以一種勇於革新、不斷審視自我前進速度的姿態,大踏步地走在時代前沿。前進的道路總是曲折,有時會拐向彎路,有時會發現柳暗花明。在這條並不平順的路上,我們黨選擇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勇於指出自己可能會犯的錯誤,也敢於不斷修正與完善自我。在和平年代,拿得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只為堅定一個懷揣了百年的初心。這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最為吸引我的地方,她讓我看到,這是一個有著遠大光明前途,走過百年仍將散發耀眼光芒的黨。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參加第十八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時曾說,人類社會正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無論是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還是工業4.0的提出,人工智慧、5G、大資料的湧入,都在以不可預見的速度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我想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所面對的未來,一定是一個傳統行業受到碰撞、反應,重新洗牌的時代,是一箇中國崛起、國際社會力量更迭的時代,是一個見證人類歷史、見證世界變革的時代,是作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我們站在決定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上的時代。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寫的那樣:“這是一個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今時今日處在這樣時代背景之下的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時代所帶給我們的機遇,無論我們個人的力量有多麼微小,都可以擔當起責任,相信每一位中國青年此時的選擇將決定未來中國的發展走向哪個方向。也許我們來自不同行業,也許我們懷有各自的迷茫,我們責任的來源和組成也各不相同,青年時期要立志高遠,不但要立足崗位、學精業務,更要時刻胸懷祖國,去思考自己可以為國家、甚至為人類社會做出點什麼,改變點什麼。無須過多關注結果,過分懷疑個人的微小力量能否有所成就,只是大膽放手去創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便足矣。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驚天動地的奇蹟。此刻,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我們作為未來共產主義事業的接力者,應當時刻學習和繼承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懷揣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聆聽黨史,學習感悟三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土壤裡,映射出我們是一個謙卑的民族,是善於學習的民族。我們活著的每一個當下都在對未來進行籌劃,而未來尚不存在,那麼這一份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該如何安頓?成了人生的問題。

上個世紀20年代,陳望道收到戴季陶的邀請,翻譯《共產黨宣言》,出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崇敬和信仰,他欣然答應。為了能夠精確翻譯,他同時參考了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為了能夠潛心翻譯,陳望道回到老家義烏分水塘村,環境極其簡陋:一間破舊的柴屋,裡面兩條長板凳架起一塊木板,即是床鋪也是書桌,桌子上一盞煤油燈,伴著他走過無數寒夜。刺骨的寒風透過牆縫鑽了進來,凍得他手腳發麻,陳望道搓搓手,又繼續提筆,聚精會神,一絲不苟。

有一天,陳望道的母親看到廢寢忘食的兒子,便給他送來粽子和紅糖。過了一會兒,母親來取碗筷,驚奇地發現兒子滿嘴烏黑,紅糖卻原封未動。老人家愛憐又帶幾分生氣,問道:“吃完啦,這糖甜不甜呀?”陳望道仍渾然不覺,頭也不抬說:“甜,甜,真甜。”母親無奈地笑笑說:“你倒是自己看看,墨汁都被你蘸完啦。”陳望道這才意識到由於自己過於投入,誤把墨汁當成了紅糖。

經歷一個多月夜以繼日的努力,1920年4月下旬,陳望道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翻譯。5月,陳望道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稿帶到上海,交由陳獨秀和李漢俊校閱,他們無不為此讚歎:短短的一個多月,陳望道竟完成得如此出色。這個中文譯本的問世,無疑就是將一把鑰匙交到中國先進的探索者手中,開啟了中國歷史翻天覆地的變化。

縱觀陳望道的一生,一旦嘗過真理的味道,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便從未改變。無論時局如何變化,陳望道始終堅守並用一生來堅守和詮釋馬克思真理的力量。也正是信仰和初心使其肩負起馬克思主義傳播者、踐行者和堅守者的使命。他誤把墨汁當紅糖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而他做學問的刻苦、一絲不苟的精神也一直影響著後人。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今天,我們不忘初心,滿懷希望踏上新的征程,以信仰為旗,以苦幹實幹打底,為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想這就是實現自己價值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