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讀後感7篇 家——溫馨之所

《家》是當代文學巨匠餘華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一個家庭為背景,以家庭成員的生死離合為主線,展示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冷酷無情。作者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和細膩的情感描寫,深刻剖析了當代中國社會的現實,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與熱議。

《家》讀後感7篇 家——溫馨之所

第1篇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後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厭惡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生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向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生的性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我,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愉悅可言,更沒有期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能夠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家》讀後感7篇 家——溫馨之所 第2張

第2篇

最近一段時間,我正在看《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籍,其中有一篇文章我非常喜歡,那就是“東漢的發明家”。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從前的人們過著勞累而又艱難的生活:因為沒有造紙的技術,人們也不會印刷,他們只能將字刻寫在木板或者竹筒上,這樣的`書籍很重,讀起來也不方便,更不利於隨身攜帶;沒有指南針,人們有時候很難分辨方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或哪個地方會發生地震……到了東漢時期,有個叫蔡倫的人發明了造紙術,製造出輕巧而又方便的紙張;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可以幫助人們瞭解天象、預測地震。

張衡是我最喜歡也最佩服的人了。他精通天文,所以曾被派去負責觀察氣象。他發明的地動儀是這樣的:一個“水壺”四周排列著整齊的八條龍,表明有八個方向,每條龍下面都正對著一隻蛤蟆。如果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哪條龍嘴裡的銅球就會被吐出來掉進下面的蛤蟆嘴裡。有了地動儀之後,人們可以提前探測到地震的發生,做好防範準備,這樣可以減少對人類的傷害,挽回很多損失,真是了不起的發明啊!

還有很多的發明家,他們都很偉大,我非常佩服他們,因為他們給人類解決了很多問題,讓人們生活的更方便也更幸福,後代人永誌不忘。所以,我們在享受現在的便利生活時,也要想起這些偉大的發明家哦!

第3篇

家,一個因為充滿愛而溫暖的地方,給人們的印象總是那麼美好,溫暖,慈祥。而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大家庭卻如同惡魔,一個噩夢。

小說中,許多情節都讓我感受到悲憤與痛心,我是多麼慶幸自己是一個從新社會走出來的孩子。那吃人的封建社會已經被無數被折磨的

先人深深埋下。他們憤怒了,他們爆發了,無法忍受再看陪死的生命了。他們開創了新的時代,那條飽含女子血淚的路,我們不必重走,新人多麼幸運!

書中,明明白白的為我們展現了埋沒在封建社會的過程。梅,年輕貌美,因母親的態度,與自己深愛的高覺新擦肩而過,早早守了寡,抑鬱而病吐血而死。瑞珏、鳴鳳等等數不清的少女都在青春如火、豆蔻年華之時,被舊勢力推上斷頭臺。

還一個懦弱的典型,那就是高覺新。本有著大好的期盼與前途,為了不敢去擔任不孝的罪名,他忘記了梅,屈服了,只是因為在舊勢力前退縮了,屈服了,可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梅,失去賢惠忠貞的.妻子,失去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當了一個劊子手。他失去愛情,失去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太爺的封建思想、整個迷信奪走了多少青年人的生命。

我們需要逃出舊勢力,正如覺慧所說的:“我是青年,不是倚人,不是愚人,應該自己把幸福爭奪過來!”

第4篇

夜,已經深了,但平時貪睡的我卻久久不能入睡。小音樂家揚科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揚科是個生活在貧窮家庭中的孩子。他的童年,充滿了黑暗,充滿了寒冷。揚科酷愛音樂,愛拉小提琴。牛馬般的生活和周圍有錢人的壓迫並沒有使他打消學習音樂的願望,並不能阻撓他對音樂,對小提琴的無比熱愛。悲慘的是,他沒能發揮出他的音樂才能,卻被波蘭黑暗舊制度把他的音樂天賦給殺害了。他就是想摸一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但卻慘遭毒打,離開了人間,當時,他僅僅只有八歲呀!我為他的死而感到悲憤與惋惜。

童年,因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但小揚科卻早早地向美好的童年告別了。比起我,生活在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溫暖的新中國,爸爸媽媽都把我當作掌上明珠,爺爺奶奶也對我關懷備至,在學校,老師像慈母般的

教導我們,使我們在這最美好的時光中粗壯成長。我和揚科的童年比起來,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相隔十萬八千里。

我,一個生活在新中國,新制度下的少年兒童,童年生活是多麼的甜美,多麼的幸福。處處有人關懷,處處有人愛撫,處處有人教育。對比之下,揚科的童年生活是那麼的辛酸,在他死去的時候,只有他的`母親和白樺樹為他哭泣,為他鳴不平。才八歲的人啊!這正是讀書,學知識的年齡啊!然而,他就像一隻漂浮在大海中的小木舟,被無情的驚濤駭浪給吞沒了.....

夜,越來越深,越來越靜,我躺在床上,難以成眠,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命運,更激起了我對新中國,社會新制度的熱愛,對自己的童年更無比珍惜!

第5篇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錢文忠的《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經》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後天環境對於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後天環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一心一意地去經歷,才會有所成。

第6篇

讀過巴金的《家》之後,雖然對那個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瞭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書中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 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 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 官職, 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

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 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 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 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 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第7篇

每當我業餘時間手捧著《百家文》,讀著一篇篇古人立志的故事時,“學貴有勤”這四個字不時地從字裡行間跳躍出來,並不間斷地在我眼前晃來晃去。

我是個自我感覺還算勤奮的人,在校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家也能經常翻閱課外書,每次考試總能應付自如,因此,我曾為自己的這點勤奮而沾沾自喜。然而,當我讀著“遠行千里為借書的劉恕”、“隱居深山為讀書的鄭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顧炎武”時,“自慚形穢”逐漸湧上心裡,我的這一點點勤奮又算得了什麼呢?

發憤圖強,這又是《百家文》烙在我心頭的一個詞。越王勾踐兵敗會稽。從堂堂的一個越王淪落為一介囚徒,但他忍辱負重為夫差當奴僕,終於得到夫差的特赦而放。回到國中的勾踐,每天臥薪嚐膽,以告誡自己不忘國恥。他正是憑著這種“發憤圖強”的精神,最終吞滅了吳國。每當讀到這裡,我想:若是人人都有這種精神,許許多多的難題都會給我們“讓道”!近日,老師在我的作業本上寫了一句話:“你的學習再踏實些”。看到這些,我的.臉不禁紅了,是啊!我為了早點完成家庭作業後可以和同學痛快地打場籃球,經常很快粗心地寫完作業,導致了錯題每天發生,更談不上“發憤圖強”了。

通過讀完《百家文》這本書,我瞭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更懂得了做人貴在勤奮的道理。我決

心改掉以前的壞習慣,讓自己今後的路走得更穩、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