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6篇 課堂學習:感悟與收穫

本文主題為“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分享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經驗與感悟,幫助讀者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實現不斷進步。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6篇 課堂學習:感悟與收穫

第1篇

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閱讀了《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學習《聚焦課堂教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是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核心,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說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是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著: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絡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6篇 課堂學習:感悟與收穫 第2張

第2篇

自從進入教育戰線,我只是在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方面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對於聽課,我只是每次都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每次都能從不同老師的課上學到一些東西,評課,對我來說僅僅是談談自己學到的東西和一點膚淺的看法。對於專業的聽課評課——課堂觀察,在我看來,一直只是教研員、專家的專利。本學期,學校為了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走專業發展的道路,給我們下發了三份課堂觀察的學習資料,還專門組織大家進行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也知道了課堂觀察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它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物件,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資料、呈現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為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它將研究回題具體化為觀察點,將課堂中連續性事件拆解為一個個時間單元,將課堂中複雜性情境拆解為一個個空間單元,透過觀察點對一個個單元進行定格、掃描,蒐集、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資訊,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分析、推論,以此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後會議三個階段。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後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資訊——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基於課堂觀察,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並在資料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改進策略與方式;課堂觀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在課堂觀察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教師之間多向互動的過程。教師藉助於課堂觀察共同體,探究、應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我知道了要進行課堂觀察,首先要解構課堂,因此,我們研製了《課堂觀察框架》;要持續而有效地開展課堂觀察,必須組建專業合作體;要分析某教師的課,還需要了解該教師,因此,課堂觀察主要是同伴的合作觀察;要使課堂觀察有立足之地,必須針對傳統聽評課的不足;要使課堂觀察具有專業性,觀察者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培訓;要使課堂觀察具有時代性,必須整合人種志等觀察的部分合理元素。

通過學習,我也初步瞭解了進入現場觀察要注意哪些問題:觀察者要在上課開始前進入現場,最好提前五分鐘進入課堂,同時必須明確進入現場的觀察任務以及可用的觀察工具。觀察者選擇有利的觀察位置,對觀察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要按觀察任務來確定觀察位置,以確保能收集到真實的資訊。觀察者要如實地記錄你所看到的與聽到的種種現象,在一些需要連續記錄時,一般不宜當場花時間對現象進行分析或做出判斷,以免影響記錄的程序,或遺漏一些重要的資訊。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的行為表現應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

通過學習,我也似乎明白了在整理資料進行必要的推論時應注意些什麼——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量表的設計是針對觀察點設定的,所收集的資料關注於點狀問題的解釋,它們在某些方面能進行有效的推論,但可能不適用於另一方面的推論。明確了量表的設計原理,才能在推論時有的放矢;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結合起來;要注意資料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推論要基於證據,推論程度要適當;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論。觀察結果的呈現是供研討、反思之用的,而並非對教師的終結性評價,觀察者在推論時理應抱著同理心,更深入地去理解資料背後的意義。

我還知道了課後會議著重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被觀察者進行課後反思,主要圍繞下列問題展開。(1)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 (2)談談各種主要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二是觀察者簡要報告觀察結果。由於課後會議時間有限,這個階段應遵循四個原則。一要簡明;二要有證據;三要有迴應;四要避免重複。再談談形成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的具體建議。結論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成功之處,即本課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個人特色,即基於被觀察者本人的實際情況,挖掘個人特色,逐步澄清該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存在問題,即根據本課的主要問題,基於被觀察者的特徵和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出幾點明確的改進建議。然後,如有可能,再進行跟蹤遞進式觀察。

以上是我近段時間的學習收穫,但是知識獲取後都有一個實踐應用的消化過程,這個過程也許還比較漫長,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兒慢慢來了。

第3篇

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相對來說,有效教學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你上一節課,總應該讓學生有點收穫,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優質教學一定的高效的,而有效教學則未必是高效教學。提倡高效課堂教學,目的就是讓我們意識到,這個追求確實是無止境的。在聽課學習之後,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個人體會:

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從悶課走向活課,讓學生動起來,讓教材也變得活起來,讓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程式開放起來。然後要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每節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最後還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學。我對高效教學的定位就是優質、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學生情緒狀態。具體的說,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學。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參與,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還有學生不僅參與了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這種參與狀態,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

3、學生的交往狀態。一是傾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生可能最缺乏傾聽的品質和習慣。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如果不培養,合作學習就很難行得通,很難有成效。二是發表。你聽完以後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要發表出來,你就能不說,如果大家都不說,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學之間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4、學生的思維狀態。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

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點:教師為什麼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第二點:說說教師為何要有真摯的情感?

第一點:教師為什麼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因為這是課堂高效執行的必要條件。要做到這點,我認為教師必須具備三種過硬的基本功:1、語言。2、板書。3、嚴密的邏輯思維。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試想教師沒有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怎麼吸引學生的聽覺?沒有一手漂亮的板書,又怎能吸引學生的視覺?沒有對知識嚴密的邏輯分析,又怎能給學生的智慧的光芒,給學生以心智的啟迪?學生的能力又從何而來?所以我認為教師具備了這三點,學生才會欣賞你,佩服你,才會對你的課興趣濃厚。我相信,舉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點:說說教師為何要有真摯的情感?如果說前面的兩條是打造高效課堂的硬體的話,那麼這一條就是打造高效課堂的軟體保障。因為我們工作的物件是有血、有肉、有情人的。這裡所說真摯情感有二層含義:第一層意思是說,教師要用真情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的課首先要感動自己,之後方能感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所說的真摯情感第二層意思是,教師要真心關愛學生,當今強調要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師生關係。什麼樣的師生關係才是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認為:它應該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學習過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建立起這種關係?古人又說:身正方能為範。所以教師要求學生去做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學生要認真聽講,認真做練習,及時複習鞏固,那麼教師就必須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及時認真批發學生的作業、試卷,及時向學生反饋,這樣才能示範,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師生關係的建立,一般來說,教師對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有一種本能喜歡之情,關心他們比較多,溝通較容易,這種關係很容易建立起來。我這裡想說的是:教師如何與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搞好關係?首先教師要用平等的心態對待他們,當他向你求知時,你要用更大的耐心與心細去幫助他,上課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這部分學生認識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難的問題去為難他,這樣會讓他難堪、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假如用一些淺易的問題去鼓勵這類同學回答,就會讓其產生成就感,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幫助他樹立或找回一些學習的自信。而當他違反紀律時,你一定要嚴厲地批評他,但絕不能批評之後,與他反目為仇,流露出討厭他的情緒,而是要繼續關心他,找出他一些細微的閃光點,鼓勵他進步。只有這樣,他才會認為你是真心對他,而把你當真朋友,願意與你相處。信任你、依賴你。如果我們能與學生建立起這樣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那我們就一定能將我們的課堂打造成高效課堂

近年來,有關部門採取問卷調查、學生談話、系統分析等形式,不斷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和措施;以觀摩課、研究課、彙報課等課型形成互相研究、相互借鑑、相互學習的高效課堂探索氛圍。

通過完善課程管理規程,堅持多維學習,增強多元聯絡等行動,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三維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學習評價等關鍵要素。搭建 備、聽、說、評一體化平臺,通過常態課、達標課、探究課、示範課等課堂模式的展示,加快教師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心智模式、情感態度、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構建速度。最終達成共識:高效的課堂就是要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師生共同發展的生態性課堂。簡言之,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

我們應從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入手,為鍛造高效課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改革校本教研製度。以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促進校本研究的全員性,以探究課為載體促進校本研究的常態性,以學生的學習評價促進校本研究的操作性,在鍛造高效課堂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

精彩的匯入——高效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精講精練——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善於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做到視覺、聽覺等感知結構、感知情境優化,進而浸潤情感,拓展想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認同、內化。

精彩的學習過程——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絡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即動態成常態,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

精練的總結反思——高效課堂教學中的留白。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提倡每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出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我們稱之為高效課堂上的留白。即: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對教師,我們倡導三反思,即教學前反思、教學實踐中反思和教學後反思。通過教學反思分析自己課堂教學行為的得與失,甄別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程序的差異,進而使教學反思成為實施行動研究、開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以上四環節有機融合,形成了四步十六字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即情景匯入-學導結合-探究深化-總結反思。

在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決貫徹學校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指導思想,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課堂教學分層的基礎上,在部分學科中實施跑班教學,並儘可能多地開設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三、對有效教學的探索應該如何深入開齊課程後,課時減少,要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必須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教學。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們對於有效教學的探索還僅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的執行層面,高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追求效益的教學,還應從時間維度層面分析課堂教學高效性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效的課堂教學還是追求高序列的課堂,我們還要從課堂的縱向和橫向結構等維度進行研究,並注意學生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如何解決教的有效性?面對增肥了的新教材,怎樣處理?面對一片題海,哪個該講?面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怎樣分層講解?教師應該儘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複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的研究。教師要為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滿足差異自主發展需求。避免機械重複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時間多了,如何規劃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學會自主學習是擺在教師和家長面前的共同課題。學校應注重建立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機制,開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主體性。學校要調整管理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管理過死、過硬的問題,由被動約束式管理向學生自主主動式管理轉變,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規劃學習、規劃人生。

第4篇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起來,因為意識決定形態。在學習上的快樂對應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加。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數學是理性很強的學科,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在教學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我課堂設計的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學生群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引導者,及時點撥。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一,培養和訓練了口頭表達力;第二,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由於自尊心學生會在小組中更好調整自己的狀態,爭取組員間的認同。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使知識的生成更形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數學味的魅力課堂,也是讓學生學有所得的效率課堂,還是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命課堂。作為一線教師我將主動把高校課堂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教學變得更成熟、更有效。

第5篇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覆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捨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第6篇

一堂課取得的效果是好是壞,主要取決於能不能把這堂課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吸引力,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的要領,運用自如,這就達到了教學的有效性。何謂教學的有效性呢?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首先,在一堂好課上,老師和學生要達到互動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引導。第三,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實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有沒有達到讓學生在這堂課上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能夠積極參與互動。

要想上一堂成功有效的課就要努力創造教學情境,就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要追求簡單有效、順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有思考空間的情境。要充分運用對話,師生之間相互提問。在這點要注意,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探索性和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理解者。用微笑告訴學生老師關心你,通過參與授予權力為學生提供做貢獻的機會,讓學生有節奏地參與課堂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調整任務或技巧的難易程度,幫助學生設定具體、合理的目標。讓學生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等等。

教師在教學態度上要注意做到不要忽視、輕視、偏愛學生,這樣會有益於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在與學生溝通方面,要把學生當作一個平等的人來交往,要像尊重你的朋友一樣尊重他。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凡事能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方面,可以養活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磨擦和衝突;另一方面,即使出現了問題,也利於問題的解決。其實與孩子交往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因為跟他們在一起,少了許多成人世界的庸俗與拘謹,但是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又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只有給孩子愛和尊重,才能走近、走近、再走近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