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物的遺傳教案6篇 生命之譜:探索遺傳奧祕

本文介紹了生物學中關於遺傳的重要概念和教學內容,包括基因、染色體、遺傳規律等。通過對遺傳的深入理解,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和變異背後的奧祕,為未來的科學研究和應用提供基礎。

生物的遺傳教案6篇 生命之譜:探索遺傳奧祕

第1篇

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並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取樣、測量、整理資料、畫曲線圖等方面得到訓練,並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高科技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能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器材:(1)許多大小兩種花生的果實。

(3)準備幾種利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圖片資料

教師: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十個樣”,你從這句話中能悟出什麼?

教師: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生物變異的知識。(板書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

學生:比如金魚有許多種,菊花有許多顏色和形態,狗有很多品種。

教師:說得很好。不同種類的生物固然千差萬別,同種生物之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都源於生物的變異。

教師:我們前面學過的各種相對性狀,其實也是通過變異產生的。下面我們對一種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地探究。(板書 一、探究一種變異現象)

教師:按照課前分好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一份大花生,一份小花生,請你選擇適當的工具,來測量每個花生的長度。注意怎樣測才能使誤差降到最小?同時作好記錄。

學生:討論使用什麼樣的測量工具,兩人合作完成測量工作,並做好記錄。

教師:把你資料進行整理,畫出曲線圖,找出最大值、最小值並計算出平均數。

教師:是的,這下你就認識到了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板書 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教師:為什麼都是花生卻有大有小?大花生中有的個大有的個小,是什麼原因?小花生也一樣有長有短,為什麼?

教師:生物的一些相對性狀表現出的是數量差異(如大小花生的果實大小)。由於任何性狀都是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基因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實的長度有長有短,這主要是環境引起的變異。但環境引起的變異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實大小總在一定範圍內波動。

學生:哦,是的,我畫的曲線圖就顯示了這種情況。比較這類相對性狀的差異,應該比較它們的數量的平均值。你們計算的平均值有什麼差異?

教師:正常情況下,大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應大於小花生果實的平均值。這種差異主要是由於遺傳物質的差異引起的。

學生:花生果實長度的變異,有的是環境引起的,有的是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

教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這兩種變異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學生: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應該可以遺傳,僅由環境引起而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能遺傳的。

教師:人們在瞭解了遺傳變異的原理後可以把它應用在培育新品種上,請同學們來看書上的例子。(板書 二、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教師:由於遺傳物質的變異,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的奶牛控制產奶量的基因組成可以不同,通過人工選擇可以將產奶量高的奶牛選擇出來(含有控制高產奶量的遺傳物質),通過繁育,後代還會出現各種變異,再從中選擇、繁育,數代後奶牛不但能夠保持高產奶量,甚至會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學生:通過雜交,把好的基因組合在一起,即後代既高產又抗倒伏。

教師:太空椒是在太空條件下,引起基因發生改變而培育成的新品種。

教師:對,基因突變可以引起生物的變異。還有染色體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變異。利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還有許多,同學們課後可以查閱資料,一起交流。

教師:出示“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圖片或有關錄影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的偉大和科技造福人類的例項。

該教學案例較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改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聯絡實際,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分析資料,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層層深入,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的遺傳教案6篇 生命之譜:探索遺傳奧祕 第2張

第2篇

2.能對家人和自己的外形特徵進行比較,並作出合理解釋。

3.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作出合理的推測。會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5.體會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感受遺傳的神奇與奇妙。

1.能仔細觀察並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的所有的相似的地方。

提問匯入×××你長得像誰?你呢?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遺傳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徵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生物的遺傳現象。

出示圖片學生觀察,讓學生們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各他們自的父母。

開始找同學家人的活動。通過把同學的照片與其家人的照片與其家人的照片進行比較,找出身體特徵的相似處。

揭示:子女和父母之間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3.觀察植物動物、植物的照片,找出生物體親代和後代的相似特徵。

學生觀察圖片或交流的資料,從而探究動物植物的遺傳特徵。

學生交流收集的遺傳的諺語和俗語,加深學生對遺傳現象的認識。

今天我們學習內容是,遺傳是生命體的特徵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一個物體的個體產生同一物種的後代,每一物種的個體都繼承上代的各種基本特徵。

第3篇

本課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認識生物不僅有遺傳還有變異現象。教材是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認識變異現象,沿襲上一課的思維形式。首先從我們自己身上突破,讓學生從家人、從同學中找差異,感知變異現象就在我們身邊,像遺傳現象一樣是生物的一個特性。接著對動物的觀察,進一步拓寬深度。

最後,從植物身上加深對變異現象的理解,並引向更深層次,為下一課研究做好鋪墊。針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遺傳現象能夠有深刻的認識,變異現象也不難理解,方法和思維都是相同的。

當然方法還是觀察-分析-判斷。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在比較辨別中,完成特定的活動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將學習所需要的資訊篩選出來,從而認識變異的一般特徵。通過對植物的資料查詢,更深刻地理解變異的兩種特性:可遺傳性變異,不可遺傳性變異。這樣較好的達到課標提出的以下目標:通過觀察現象,蒐集整理資訊,知道生物比僅有遺傳的特性還有變異的特性。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並能對同一現象作不同探索。從科普資料中吸收各種資訊。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同時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關注身邊的科學技術,形成積極的科學熱情。從本課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看,對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從而認識生物的變異現象,並能對一些變異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為重點。關於遺傳與變異在生物中的應用的瞭解為難點。關於應用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感受科學的無窮魅力。

也許由於上一節課的教學,學生還沉浸在生物的遺傳中,甚至還在各種動植物中尋找生物的遺傳資訊,忽然這節課就提出一個相對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怎樣讓學生自然的認識到這個差異,需要我們注意。

●通過有針對性的探討活動,加深學生對生物變異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能領會生物變異現象研究的方法,並能進行持續研究;

●運用所學的方法能對一些變異現象作出解釋和推測;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習慣;

●養成濃厚的生物科學研究興趣,並能關注科技前沿的資訊。

?說明】提前為學生準備好要觀察的金魚,不過是精選一個家族中差異比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經過人工繁殖的,把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談話:請你們觀察這魚缸裡的金魚,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評析】讓學生處在矛盾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正所謂: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在教學中,有意設定這樣的障礙,使課堂帶來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

5.談話:如果要想得到較準確的答案,單從一個角度研究是不夠的,像上節課一樣,我們也來從人類、動物、植物中尋找答案,如果都有你們所猜測的這一特點,我們才可以認可這個結論。

?評析】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學學習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兒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進行思考和研究,真實而自然再現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對學生影響深遠。

1.談話:把你們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來,再從他們身上尋找不同點,我們看看這些不同點有哪些。

5.提問:動物和人我們都觀察和分析過了,下一個是觀察分析什麼啦?(生:植物)

6.談話:對,是植物。你們打算怎麼觀察研究呢?先討論一下。

?評析】這一環節真實而自然的引導和經歷,使學生感受深刻,同時體驗到研究的快樂。最大限度的放手給學生,學生擁有自主研究的主權和時間,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學生的合作也異常活躍,積極性很高。

1.談話:生活中生物產生的變異現象很多,並且還有一些科學家在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請大家留心,看哪些變異現象可以往下一帶遺傳,那些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說明】這裡的內容是經過精選的視屏資訊或者電腦製作的動畫或幻燈片,內容是有關變異現象的,應該有的可遺傳性變異和不可遺傳性變異的現象。

?評析】我們研究往往也會疲倦,雖然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單一的活動形式,會引起人的倦怠。在這部分就是讓學生輕鬆一下,並通過今天的媒體獲得更多的資訊,這可是學生最樂意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並且印象深刻。

談話:經過兩堂課的研究,我們對遺傳和變異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我們會發現遺傳和變異的特徵可以互相轉換,並不固定。請你們回去將課本45頁書上的調查表帶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寫好,或許你們你還會發現很多的祕密。

生:你看這個金魚頭上有個小突起,而這一個卻是平平的。

師:你們觀察很仔細,值得表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揚,不過老實告訴你們它們是一個媽媽生的。

?片斷評析】當學生的發現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時正是產生疑問的地方。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見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性,老師抓住學生這一點,並深入的引導他們去比較遺傳和變異的內容特徵,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動,讓學生理解遺傳和變異的真對動物發生的部位特徵,有其相交和重疊的地方。層層深入,學生也被帶入一個深思的境地。

第4篇

?人類遺傳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人類常見遺傳病的型別”,“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和“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學生國中已經學習了幾種遺傳病,教材前幾章已經出現伴性遺傳病和常染色體遺傳病,所以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定基礎。另外“人類遺傳病的型別”是瞭解水平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匯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藥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裡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使由此發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於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裡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感冒發熱是由感冒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於常染色體上,有的位於性染色體上,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育不全是屬於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發病率並不像單基因遺傳病那樣,發病比例是1/2或1/4,而遠比這個發病率要低,約為1%—10%。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脣裂、無腦兒、原發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如果人的染色體發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比如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

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取名為“貓叫綜合症”;又比如染色體的非整倍體變異,人的第21號染色體為3條的,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外眼角上斜(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症患兒圖),口常半張,即為“21三體”綜合症,此患者體細胞中為47條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44+x)出現性腺發育不良症等等。

教師講述:優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

(出示人類《血親關係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後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教學引導閱讀閱書92--94頁,瞭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本內容、正負面影響,知道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的基本知識。

人類遺傳病主要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要知道這些病的遺傳方式及常見病症。要提倡優生,重點是“禁止近親結婚”,要聯絡已學過的遺傳知識分析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自覺宣傳優生措施,提高優生意識,減少遺傳性疾病,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章第一節。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侷限性。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匯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人類遺傳病的型別及監測和預防20分鐘,學生分組討論8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餘環節7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研究本節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第5篇

主要位於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線粒體、葉綠體中有少量dna,它們都有複製和遺傳的自主性。

2.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發育時期或不同組織的細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誘發dna結構變異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遺傳突變。

(1)原理:t2噬菌體侵染細菌後,在自身遺傳物質的控制下,利用細菌體內的物質合成t2噬菌體自身的組成成分,從而進行大量繁殖。

結論: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使小鼠死亡。

②結論: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思考:人和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主要是什麼?

提示:t2噬菌體遺傳物質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染色體與遺傳的關係十分密切,化學分析表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那麼,遺傳物質究竟是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1)在細胞生長和繁殖過程中能夠精確地複製自己;

(2)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ks5u

(4)結構比較穩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後還能繼續複製,並且能遺傳給後代。

科學的研究已經充分證明:核酸具備上述四個條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第6篇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第三節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課標倡導科學探究的科學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自主地學習。本教學設計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強調科學結論出現在探究之後,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表達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問題探討”,激發學習興趣→實驗觀察,觀察並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讓學生觀察“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結構、“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圖以及四種脫氧核苷酸形成dna雙螺旋結構動畫和四種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動畫,採用觀察――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問題式探究模式使學生認識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及其功能。

1、以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並區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2、學會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並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1、形成客觀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一絲不苟的科學探究精神。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小組團結協作的力量。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大燒杯、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籤、載玻片、蓋玻片、鐵架臺、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a液20ml,b液80ml。學生準備:查閱資料及網際網路蒐集dna和rna的有關材料。

定向激趣,引入課題: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配音:指紋鑑定一直是探案破案的一個有力手段,但有些場合犯罪分子可能未留下任何指紋,或有些物品上的指紋難以取樣,而且一些犯罪老手往往在作案時小心避免留下指紋,這些都使利用指紋鑑定判案斷案顯得無能為力。dna指紋鑑定不但能夠克服這些困難,而且還具有其他許多優越性。世界上首次利用dna指紋圖成功地進行偵破的案件是英國的一起殺害少女案。由於作案者的狡猾,當時英國警察無計可施。後來在發案現場獲得了一些作案者的痕跡,通過對5000人的dna指紋圖進行普查之後,很快將殺人犯繩之以法。

3、如果得到了dna方面的證據,是否還需要其他證據?

學生回憶國中知識,聯絡生活,思考、交流回答。評價學生的回答,引入學習內容: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

1、你知道生物體內的核酸有幾種?它們在細胞中是如何分佈的?

2、如何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佈?針對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及相關實驗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實驗。

上課之前就給學生分好組,兩人一組進行實驗操作,兩位同學需要進行的是:討論,明確實驗原理、目的及方案,觀察、分析、記錄實驗結果。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後,選派代表就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小結,主動獲得結論:核酸包括兩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佈在細胞核中,rna主要分佈在細胞質中。

學生在得出實驗結論後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作深入思考:第一次分離出核酸是1868年,瑞士的科學家米舍爾從外科繃帶上膿細胞的核中分離出一種有機物,它有很強的酸性,所以叫核酸。米舍爾分離的是哪種核酸?dna只存在於細胞核中嗎?rna只存在於細胞質中嗎?

原核細胞中的dna是如何分佈的?學生在思考後給出答案:米舍爾發現的是脫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在細胞核中也有少量的rna。

給學生機會,參與學習過程,有利於對知識的感知和對科學研究方法的領悟,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1、核酸同蛋白質一樣,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質,那麼,核酸由哪些元素組成?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什麼?

投影“脫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結構、“dna和rna在化學組成上的區別”圖以及四種脫氧核苷酸形成dna雙螺旋結構動

畫和四種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動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示,啟發學生思考、討論。讓有代表性的學生表達核酸的結構特點及功能。傾聽、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用列表比較的形式,說明核酸的種類、結構特點與功能。

在學生討論總結的基礎上投影dna、rna結構異同比較的表格:

都是核酸,基本單位都是核苷酸――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鹼基

1、本節的課題是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核酸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那麼遺傳資訊是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dna中脫氧核苷酸(或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資訊。遺傳資訊具有多樣性是因為dna分子具有多樣性,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具有多樣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hiv、sars的結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思考hiv和sars的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是什麼?

從上面探討分析中,學生對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已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對於知識的總結可以採用學生回答,最後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方法,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學以致用,形成思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適當地組織一些練習,既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符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規律。練習題的設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