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3篇 "感恩之心,傳遞正能量——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

此次感恩演講稿的主題為道德講堂,旨在以培養社會良好道德為出發點,呼籲大家倍加珍視生命,樹立感恩之心,共同營造和諧社會。以下是演講稿的主要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示,激勵大家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3篇

第1篇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3篇

第2篇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上,維護我的幸福而逐漸規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範,叫做道德。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不需要做這些大事,我們先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擁擠的公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裡,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這都是道德表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麼,中國就會變的更美好。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裡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醫院看望生病的爺爺。做公共汽車時,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個位子,剛做下沒多久,車上就上來了一位年壽已高的老爺爺,他和我爺爺差不多的年齡。他顫顫巍巍地在車箱中走了一圈,發現沒有位子時,老爺爺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著時我的心中十分矛盾,如果讓位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如果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一不小心摔著怎麼辦?就在著時我位這件事而煩惱的時候,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站了起來,把老爺爺扶到了他的位子上,老爺爺感激不盡,連聲說謝謝!

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第3篇

愛崗是一個人的職責所在,愛崗顧名思義,就是熱愛自己的崗位,要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敬業是一個人的本分,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要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忍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有默默的奉獻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我們再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便發現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愛崗敬業。

我們法院工作是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愛崗敬業就審判而言,就是端正自己的良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居中裁判,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愛崗敬業就執行而言,就是要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完成好“四查”,即查銀行、查房產、查車輛、查有價證券,對被執行人要找到、查到、跑到,做到措施齊全、材料豐富、完備。要盡職盡責,只有盡職盡責,才能免責,你才能為愧於心、無愧於當事人。

我今年到xx法院工作將近28年了,經歷了五任院長,見證了我們xx法院從24人的小團體,發展到今天將近90人的大隊伍,從不知名的小法院,一步一步成長為全國模範法院,又先後榮獲安徽省法院先進集體、安徽省廉政示範單位等榮譽,今天我們法院這些榮譽的取得,就是在做的各位同事愛崗敬業的結果、灑下汗水的結果、辛勤工作的結果、奉獻青春的結果。

“眾人拾材火焰高”,一個單位的發展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好一個庭、做好一份筆錄、耐性的接待當事人、認真的傾聽當事人的訴求,認真的押解好犯人等等,這就是愛崗,這就是敬業。我們雖然沒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著,沒有子美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也沒有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外,但我們同樣可以從平凡走向不平凡,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自己的閃光點。

大家發現沒有,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司法改革程序的不斷加快,法院的地位在逐年提高。“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今天的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我們雖然只是滄海—粟,但是,只要我們以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我們xx法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在座的有可能以後要另行高就,但我相信你不論走到哪裡,你會記住你在xx法院工作的經歷,xx法院的每一個人的愛崗敬業精神都值得你去學習,它就是你的孃家,永遠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