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5篇

要知道及時記錄實踐報告可以鍛鍊自我,也能讓個人能力得到明顯加強,學會寫實踐報告是每個上班族都應該要掌握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5篇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篇1

陽春三月,我們土建學院青年志願者分隊開始了20xx年的第一次志願者活動,大家懷著服務社會的心去看望一為年過八旬的老人,希望帶給她一絲絲的溫暖,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 活動時間:20xx年3月28日

二、 活動地點:焦作市社會福利院

三、 活動物件:福利院老人孩子

四、 活動目的: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已太多,而我們土建學院志願者僅是一個小小的分隊,雖然我們的力量不大,但是大家都有一顆熱忱的心,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志願活動,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把這份愛心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五,活動內容:3月28日上午8點,我們按準時從學校出發,去往我們這次所關心物件焦作市社會福利院。

向福利院領導說明我們的來意之後,我們就走進福利院,第一個感覺就是破舊,年邁的老人怎麼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下?這裡的老人和孩子看上去都很可憐,除了少數幾個孩子身體是健康的,許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理上的殘疾,老人們也是痴呆或行動不便。

這裡的設施條件很差,孩子和老人的房間很小,真的很小,卻結結實實擠了約有十張床,地面有些潮溼,空氣裡殘留著尿液的味道。在這裡,雖然有部分的老人是子女託管的,但是,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是真正的三無物件。即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裡一共居住著28位孤寡老人,他們有的是喪失了勞動能力,有的是殘疾人,有的是為國家流過血淚的退伍軍人。解放以前,現在的福利院其實是一個救濟中心,許多的老人就是在那時起便住進了這裡。他們都沒有了家,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

這裡居住的老人,年紀都比較大,最年輕的是五十多歲,年紀最大的,已經是九十五歲高齡。

這裡的居住環境較好,兩位老人合住著一個房間,房間裡還擺設著床鋪、床櫃、衣櫥和許多日常用品。

老人們都已經老了,他們甚至聽不清我們在說些什麼,但是他們仍是開朗地和我們交談,說著他們年輕時和不年輕時的故事,叫人的心,莫名地溫暖起來

福利院裡有許多孩子,都身患殘疾,他們小小的身體裡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

他是如此的不幸,我們只能默默地,為他做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希望他幼小的心靈,能夠感受和體會...

儘管是這樣大家的熱度絲毫沒有減退,在同老人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老人由於行動不方便,到現在都還沒吃早餐,同學們立即給老人煮麵條吃。這時老人的鄰居來了,從鄰居口中我們得知:田婆婆的老伴早已不在,老人以前是靠給人看手相來過活,現在就去揀垃圾。有時候幾天沒看到老人出門,鄰居們都會好心的去敲敲田婆婆的門,生怕有什麼意外發生。同學們聽到這,鼻子一酸,眼眶溼潤了,大家分頭幹起了活來,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打掃衛生,有的為老人洗那些都已發白了的衣服,我們還和那些孩子、老人們一起歡笑並且表演了豐富多采的娛樂節目,如唱歌、跳舞、和老人聊天、講故事等。臨走前,同學們還為老人們剪指甲、梳頭,然後同學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老人,老人佇立在門口,久久的凝望著,同學們都下定決心,一定會堅持來看望老人的。

六、活動結果:此次志願者活動圓滿成功。

七、活動影響: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思想品質,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去了一份關愛之心。

我們始終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這句話,作為志願者我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這次活動我們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們也一定會堅持下去。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篇2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 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裡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裡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面板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院裡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裡,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裡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裡。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裡的教室裡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裡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裡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四、實習體會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我已經是這樣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篇3

今年暑假參加社會實踐報告活動,總覺得我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於是我來到了兒童福利院,為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奉獻我的一份愛心。

8月2日我們第一天去兒童福利院。去之前,我反覆的思索,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怎麼樣呢?他們適不適應這兒的生活?我和他們能不能很好的溝通?我能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能不能幫助他們而不傷害他們的自尊?他們是一群特殊的人,他們需要些什麼……

走進了兒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讓我很感觸,這裡竟有三十幾個孩子,看見他們的時候我心裡一驚,突然我感覺有點不知所措。他們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不怎麼正常的,要麼是肢體的、要麼是心理的。他們沒有我想象當中的那麼正常,看到他們不知道怎麼的心裡生出一絲恐懼感,但所有的恐懼都被一張張微笑的臉給消除了,他們對於我們沒有恐懼感,對我們微笑。但他們的一些動作讓我感覺到了他們的一些內心對愛的渴望,他們抱著我們,牽著我們的手,他們的內心是多麼希望得到愛、得到別人關心,也許這兒的環境不錯,但他們更渴望有一個家,他們也希望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哪怕家裡很苦,通過與工作人員的瞭解才知道他們很多已經在這生活了很久很久,他們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家,他們的內心需要愛,他們大多都是因為身體的殘缺而被父母拋棄,命運對他們有著太多的不公平但他們還是很堅強的活著。

工作人員安排我們負責幾個“正常”孩子的學習輔導,這不得不讓我們把大多數時間花在這幾個孩子身上,這讓我感覺到對其他孩子有一絲隱隱的愧疚。我們同時也為他們播放了預防手足口病的視訊,給他們播放喜劇《人在囧途》。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希望通過我們所做的讓他們健康快樂。

每天中午,我們會和他們一起吃飯,通過幾天的接觸,沒有看見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哭過,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他們還是很快樂的活著,他們的飯菜也沒有我想象中這麼好,而他們都吃的很開心,雖然都有一些殘缺,但他們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解決的,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如:洗碗、洗衣、打掃衛生,但對於他們都很不容易,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在內心裡我覺得他們很優秀。、

在幾天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他們與外面的孩子其實僅一牆之隔,但他們和外面的孩子有極大的不同。智力上有點障礙的孩子他們一天無憂無慮的,他們也許不懂,他們親暱的叫著我們,我們也陪他們玩,看著他們開心的笑我們打心眼兒裡高興。最為特別的是智力不怎麼正常的那一小部分孩子,他們對陌生人極為強烈的排斥。其中有一個叫王郡紫的,她今年12歲,上四年級,她是一個瘦弱而又很漂亮的女孩,最初和她接觸她十分排斥,不願別人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無論問她什麼她都會回敬你三個字“不知道”,當我想要送她小禮物時她只給了我兩個字“幼稚”。在我看來她這樣的年齡,一些漂亮的小禮物她會喜歡的呀!可是我忽略了一個問題,她在福利院呆了4年了,她比院牆外的那些孩子們要懂事得多。幾天下來和她熟了她開始和我們聊天開玩笑等等。這讓我感到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心用心去對待他們,就算他們是冰我們也能用愛將他們融化。在學習上她遇到什麼問題只希望我給她一點提醒不需要我的答案,她只要一個人靜靜地想幾分鐘,她的這種習慣讓我感到吃驚,很多同齡的孩子都希望別人給她答案,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玩,但她的世界好像只有學習,她大多數時間都在學習中,也許她是個不認輸的人,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吧!另外還有一個小孩叫馬小慶,今年十二歲,讀二年級,在兒童福利院住了四年,一個沒有身體缺陷的女孩,但口齒有些不清楚,話說得不怎麼清楚,但是個很開朗的人,會跟我們打招呼,她很喜歡動漫電視劇《喜羊羊和灰太狼》,她會給我說電視中的情節,她樂觀的心態讓我也感覺有點自愧不如。另外的幾個也有不同的特別之處。

另外我也發現在這個大家庭中孩子們之間也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一些正常的孩子會不願和不正常的孩子在一起。一些小一點的孩子往往會怕大點的孩子們,他們之間已有不同程度的隔閡。與此同時我們還了解到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姓“桃”,“桃”字取之福利院所在的桃溪寺中的“桃”。他們之中姓“桃”的孩子意味著他們到福利院時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有相當一部分是出生不久被發現有這樣或那樣的疾病而被遺棄的,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把他們扔到其他地方而被餓死、凍死,他們被收留在福利院裡撿回了一條命。但是他們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們要承受本不該由他們承受的東西。

我們三天的實踐活動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們只希望通過我們能給他們一點幫助,給他們帶去一點快樂就已經足夠了。

他們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面臨著更為嚴峻的人生挑戰,他們面對了本不該由他們面對的東西,但他們用樂觀化解著一切生活的苦難,他們開心、他們樂觀、他們勇敢的面對了一切,和他們比起來我們擁有的太多,有家、有關心自己的人、有舒適的環境,但我們還在抱怨我們沒有的太多的,我們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把所有的不滿推在別人身上,也許是我們得到了太多而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怎麼去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我們很多事總希望別人幫我們解決好,依賴思想越來越嚴重,沒有了挑戰性什麼事情都順其自然,什麼都聽天由命,我們已經丟失了很多東西。他們雖然是孤兒但他們知道努力,他們知道怎麼去面對生活,他們知道樂觀的面對每一天,他們知道自己不認輸,他們不會怨天尤人,他們不會放棄自己。

在兒童福利院只待了短短的三天,但給了我太多的感觸,很多感觸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希望他們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有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知道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孩子希望得到我們的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給他們一點點愛,對他們而言愛是最珍貴的,我們都幫助他們一點點他們的世界就不會是黑色的,他們就不會在他們的世界感到無助、害怕。他們也不在握著別人的手不放。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瞭解到一顆愛心是何等的重要。我有理由相信這次經歷會讓我終身受益,我認為在畢業後的工作中面對病人與面對他們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都需要我懷著一顆愛心去對待。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篇4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這個暑假裡我認真履行了學校要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積極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學習瞭解了國家大學生要求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投身社會實踐的各項指令,深入學習結合自身專業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實踐經歷,在實踐中收益良多,體會深刻。

這個假期裡,我參加了社群組織的去孤兒院當義工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穫許多。回家後因為離孤兒院比較近,加上社群幹部的大力宣傳,我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參加了此次公益活動。孤兒院的孩子們從四歲到十五歲不等,父母大多雙亡,只能被孤兒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兒院,也是本縣歷史上的第一所孤兒院,收官孤殘兒童共50餘人。

由於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參與了孤兒院的籌備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虛心向工作人員學習,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來自全縣各地孤兒入院的過程中,通過與孤兒及其監護人的交談中獲益匪淺,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兒院將孩子分成兩個區,一區是六到十歲,二區是十一歲到十五歲。我帶的是二區。有時候看著她們的快樂和滿足讓我久久不能忘記,這些尋常人家無比簡單的滿足在這些缺少愛和關懷的孩子們身上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護工門平時除了陪伴孩子們玩耍大多數時間是要照顧全部這些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給每個孩子的關懷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滿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所需要的關心和愛的滋潤,她們無疑是可憐的,沒有父母的愛在孤兒院裡生活成長。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無言以對,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來的父母不要這麼不負責任,讓一個無辜的孩子白白承受著不公平的對待。 孩子們午休時間總是不安寧喜歡哭鬧,好不容易安撫了這個,另一個個又開始折騰,最後弄得我手足無措,通過向護工虛心的學習,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練而緊湊的完成安撫他們睡覺的任務,這些孩子們是她們見過的最可愛的孩子,可是卻有著這樣的遭遇和命運。

這些孩子在沒有父母之愛漸漸長大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時期特別的古怪,他們懷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著直叫人心疼,好在這些孩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衣食無憂的生長,給孩子們提供的條件都是最好的,讓他們在沒有愛的基礎上得到一些補償,能順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長大,孤兒們是可憐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嬌生慣養受盡疼寵,可是他們卻沒有這個福氣享受這些本該屬於他們的感情,我們平常不光只顧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健康長大,而是要從學習、生活、為人處事,修養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兩個月的實踐生涯過得飛快,我和這裡的孩子相處得非常愉快,比如帶著她們出去野炊,一起玩遊戲,一起上課。看著每一個孩子開心快樂著,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義工感到無比的滿足和開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幫到這些孩子,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開始有了特殊的價值,和孩子們的感情也是真實而美麗的。這些孤兒無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們一起度過的這五十多天,充實而充滿了意義,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和關懷別人,如何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快樂幸福,那些最真誠最可愛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們在決定生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畢竟這是一條生命,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無辜的,她並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決定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對她好,不要因為殘障而狠心拋棄自己的子女,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意味著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缺愛的可憐人,她的人生將永遠不會圓滿。所以我呼籲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負責。不要讓他們因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這是一個孩子的一生啊,多麼重要啊!同時孕婦一定要慎重服藥不要讓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因為你的一時疏忽大意而產生先天性發育殘障,我希望父母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多一些疼愛,多一些不捨,少一些狠心和無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負起責任,你選擇把他們生下來,就要對孩子一輩子負責,狠心拋棄他們是多麼殘忍的一個決定,他們多可愛,不該受到這樣的傷害。我們要用最真的愛關懷這些可愛的孤兒們。

在這五十多天的義工生涯裡,我覺得學會的遠不止這些,我們這些九零後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和平年代。對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疼愛總覺得理所當然,對別人的付出當做是應該的,從來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為別人著想,心裡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天生的自私無情。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別人對你好疼你愛你並不是應該的,這是付出,這是愛,是人間難得的真情,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看似來的容易其實來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會政府感激黨給我們帶來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這一切,都是幸運的恩賜,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報答每一個對你好的人,感恩父母親人,多關心體貼他們,有的時候你不經意的關心會讓他們像個孩子似的歡心一整天。感恩社會,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情,讓這個社會因為你為更美好,實現你的價值。感恩每一個人,播撒你的愛心和關懷,讓他們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開心,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愛播撒到無限的世間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並不在多,在於參與,我相信,只要我們當代大學生們共同行動起來,帶頭分享溫暖,傳遞愛心,社會會因我們而改變,人世間一定會越來越來美好、越來越和諧。

兒童福利院實踐報告篇5

一、 實踐目的

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瞭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 實踐單位介紹

東莞市兒童福利院成立於1998年3月,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239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65名; 8-17歲,41名;3-7歲,133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裡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裡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面板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裡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裡。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裡的教室裡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裡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裡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 院裡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裡,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三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