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的家風作文集錦8篇 傳承家風,守護家的根基——我的家風作品精選

本文集收錄了多篇關於家風的作文,涵蓋了傳統家風、現代家風、家教故事等方面。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瞭解到不同家庭的家風和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能從中汲取養分,思考如何建立和繼承自己家庭的家風。

我的家風作文集錦8篇 傳承家風,守護家的根基——我的家風作品精選

第1篇

“三錢”,這於中國人而言應該是婦孺皆知的。“三錢”指“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他們是中國科壇的傑出人物,也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大家。那麼為什麼錢氏家族會出這麼多偉人、名人呢?

繼承家學、永守箴規。錢氏家族不少人都還記得,家族早先有個規矩,每有新生兒誕生,全族人就要在一起恭讀家訓,慶祝的同時,給予期待和要求,以昭鄭重。如果追溯歷史,這個家族的興盛是從五代時的吳越王錢鏐開始的,距今已經1000多年著名的《錢氏家訓》也是由他開創並代代相傳。有個統計資料說,當代國內外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100多位,分佈於世界50多個國家。這個資料並沒有具體的名單,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錢氏宗族目前共有100多支,僅無錫一支就出了十位院士和學部委員。這10位不但可查,而且個個鼎鼎大名。總而言之,錢氏家族人才之盛,傳續之久,放眼世界,亦不多見,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總之,錢氏家族能夠興旺壯大,這與他們恪守家訓息息相關。

恪守家訓,嚴守家規。說到錢學森先生,可能比現在很多富二代、官二代更具備當公子哥的條件。他生於名門望族,父親是政府官員,母親是大富商的女兒,本人又長得非常帥氣。但因為有家訓和家風,他自小家教嚴格,在母親的'培育下,兩三歲就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並學會用心算做加減乘除,之後更是博覽名著。入學前母親引導他學習,每日安排的是:清晨準時起床,鍛鍊身體,早飯後就教他背誦詩文,累了,就看一下兒童讀物。下午偏向文藝、畫畫、音樂、或者寫毛筆字。每日如此。所以,錢氏家族的輝煌不是偶然。像這樣重視家教,家風家訓代代相承,家族能夠保持百千年興旺,人才輩出是必然的。

富而不驕,富而教之。一個家族能夠富貴並不難,但能常保富貴則實在不易。對於常保富貴,孔子給出的藥方是兩步,首先要能做到“富而不驕”,其次要做到“富而教之”。一個富裕的家庭,不溺愛兒女不養成驕蠻的家風已經是難得了,要進一步做到富而教之,更是難上加難,非有精神的積澱,道德的修養方可為之。所以,歷史上又有一句話:“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並不是說一個家族最多興盛五世,而是說如果後代,不思進取,僅靠祖宗的餘蔭,能延續五世已經是奇蹟。但如果有好的家教、家風代代相傳,子孫爭做君子,那麼這就不是“君子之澤”了,而是君子輩出,這樣的家族哪裡又會“五世而斬”呢

據考,在科舉方面,錢氏出過六個狀元,舉人、秀才無數。而其他各個領域的大家、名家,也代不乏人。一個家族,同時能出大、小“三強”這樣六個有出息的後代,可謂是光宗耀祖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家教的力量就如綿綿細雨,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我的家風作文集錦8篇 傳承家風,守護家的根基——我的家風作品精選 第2張

第2篇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和妹妹馨元由於有了父母和爺爺奶奶嚴格而又良好的家風的薰陶和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

曾記得有一天,爸爸請我的表大爺去酒店裡吃飯,親戚朋友們無不對我和妹妹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說我們很中規中矩、文靜而優雅。

那天恰逢媽媽給我們這個四口之家添了一個男丁――即我的弟弟這個胖兒子。我們非常高興,請了很多親戚好友來喝滿月喜慶酒。在一個名叫丹霞大酒店那裡,我和爸爸在樓下迎接客人。每每見到一個熟人,我都會向他們恭敬地一鞠躬,然後抬起頭來向他們投以歡迎的微笑的目光,說道:“歡迎光臨我弟弟的滿月酒會,吃好來哦!”應邀來這兒喝喜酒的大人小孩們都很高興,都誇我既文靜又有禮貌,大方而又不失細緻。爸爸連忙說:“ 哪有哇?女孩子家文靜和禮貌是一定要有的。”

爸爸報了九臺桌子,中午十二點半左右,客人們都到齊了。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號桌,吃飯時,我會幫忙給客人們拿碗筷,倒酒,盛湯喝,遞餐巾紙等,也不會貪多,將好吃的菜全往自己的碗裡盛。爸爸的朋友說:“你的女兒可真懂規矩,而且熱情好客,不貪吃”爸爸說道:“還行吧,我們家的家風可嚴格了。在家裡誰不守規矩,就會挨衣架子大的喲,同時還會受到家庭裡其他成員的奚落呢!”媽媽接著說道:“一個女孩子要有修養,要知榮恥。”媽媽說了很多關於我家“魔鬼式的”家法家規,一一講給他們聽。聽謙虛的阿姨們說,他們的孩子吃飯時還看電視,吃一碗飯需要一個多小時呢,而我則是他們家孩子學習的榜樣呢!

另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情就是:又一次,吃飯忘了端起碗來,兩隻小手靠在桌子上,媽媽們就把我關在房間裡一個多小時,還要寫200字的反思,字數不多,但不能有廢話,還要在半小時內完成。天啊!自從這件事以後,我下次真的再也不敢了。什麼見到長輩要問好,坐姿要端正呀等等,我也沒有什麼怨言,因為媽媽對我和妹妹的要求一樣,無論是哪個違反了家規,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如挨衣架子或竹條子抽打,罰寫保證書等。

正因為這樣,我和妹妹事事都謹小慎微,儘量不出什麼差錯,並且還要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例如我的字就寫得非常的工整,作業本也是非常乾淨整潔的。即使我們外出遊玩,也很守規矩,不該做的事絕不做。在我幼小的腦海裡還有一件事情讓我記憶尤新。那是在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去鄉下大姨家做客。她那兒有非常多的果樹,如桃樹、臍橙樹、柚子樹、金橘樹,還有李子樹等等。我和妹妹以及表弟坐在一棵李子樹上。因為表弟很頑皮,他從樹上摘一些未成熟的.小李子來仍我和妹妹,我知道他是在和我逗著玩,可我又不敢“回敬”即扔回給他。因為媽媽可能會因此而懲罰我和妹妹的,於是我就膽小地問媽媽:“媽媽,現在可不可以有家風呀?”

事情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我想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從小開始慢慢培養而成的,我和妹妹之所以能在眾人面前(包括師長、同學們和親戚朋友們)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這與我們日常行為規範的嚴格要求分不開的。是爺爺奶奶教會了我善良、友愛、享受生活;是爸爸媽媽教會了我如何“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我真的從內心對他們非常感激和敬佩!

第3篇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就是自己家裡的風氣,每個人家裡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能改變家裡後代的一生。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的家風就是我的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爸爸還說,家風是一條一生都要牢記的座右銘。

正如《弟子規》裡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爸爸和媽媽亦是如此,絕不會爺爺奶奶幹粗活,每次有好的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平日裡爸爸媽媽非常尊重爺爺奶奶的意見,絕不會和他們以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爸爸和媽媽也從來不會發生不和,整個家每天都和和睦睦的,這一切我看在眼裡,甜在心裡。

醜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這句話是莎士比亞說的。有一天我讀課外書時,讀到了這句話,我不禁想起了隔壁已故的王爺爺。王爺爺是給人修鎖的,他為人正直,平日裡沒少幫別人幹活,可老天並沒有善待他,只要接受過爺爺幫助的`人,都為他感到惋惜:王爺爺還在的時候,老伴在生完孩子不久就病死了,兒子成為了他唯一的情感寄託,但兒子完成學業後就去了大城市,過得並不好,爺爺幾次叫他回來,都被他拒絕了,他兒子一個月只寄來幾百塊,有時候還沒有,但好在爺爺學過修鎖,還能養活自己。後來王爺爺生病了,他的兒子終於回來了,但只陪了王爺爺幾天,留下1000塊錢就走了,再也沒回來,回來的時候是為了給爺爺做後事……

還有一件事,在昨天,因為是星期五,放學後我馬上就去找小夥伴玩,玩了一下午。星期六早上,我睡到了8點多,爺爺來叫我:“快點起床,都8點多了”“別嘛,我還不想起床,腰好酸”“誰叫你昨天玩瘋了。”“我那只是鍛鍊過度。”“你就是玩瘋了。”“你能不能別胡說八道!”也許是那個時候頭暈加上渾身痠痛,我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爺爺被我氣的眼睛和臉都紅了,摔門而去。妹妹正好看到了爺爺氣呼呼的從我房間走出來,問爺爺:“爸,發生什麼事情了,讓您這麼生氣?”“那小子氣死我了,我叫他起床,說他昨天玩瘋了,他居然說我胡說八道!”然後氣沖沖的走向自己房間。妹妹走到我房間面前,敲敲門,然後開門進來,輕輕走到我面前:“小林,你忘了咱們家的家風了嗎?‘百善孝為先’啊!你怎麼還能惹爺爺生氣呢?”“你昨天的卻玩的太過頭了,唉,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說完就離開了房間。是啊!我都13歲了,不是小孩子了,怎麼還能惹爺爺生氣呢,起床,向爺爺負荊請罪……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爺爺的房間了傳來了祖孫倆歡快的歌聲,幫奶奶幹家務活的爸爸媽媽也不由得跟著唱了起來:“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河塘,十里果香。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幸福,為她興旺……”回來了,那個和和睦睦的家,那個其樂融融的家!

第4篇

我家的優良家風有很多,比如團結、善良、吃苦耐勞……今天我要介紹我家勇於創新、刻苦鑽研的優良家風,這些優良家風,從爺爺身上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勇於創新、刻苦鑽研的爺爺,我的爺爺是個醫生,年輕時他對木匠活很感興趣,每次有木匠來看病,他就向對方請教如何做傢俱。終於爺爺展示自己本領的機會到了——姑奶奶要結婚了,家裡需要為他準備嫁妝,爺爺將為她做傢俱!

這時,爺爺遇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做傢俱的木材各種各樣的,有槐木、楊木、柳木等,其中槐木最硬,做出來的傢俱最結實,但只用槐木是不夠的,怎麼辦呢?爺爺仔細思考,終於有了辦法:衣櫃門、框架等處用硬的槐木,衣櫃背板等不易損傷的地方用楊木等較軟的木板,解決了木材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爺爺不會熬漆,爺爺先是請了位木匠師傅幫忙,他仔細觀察木匠是怎麼熬漆的,可是第一次木匠師傅火候沒掌握好,漆熬過了。第二次,爺爺決定自己幹,他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控制好了火候,終於成功了,給傢俱漆上了喜慶的紅色。姑奶奶的婚禮上,抬著傢俱在街上經過時人們都紛紛打聽:“這傢俱是誰做的,這麼好,下次我家孩子結婚也請他做。”他們可不知道,這些傢俱全都是當醫生的爺爺做的。

爺爺勇於創新、刻苦鑽研的精神還體現在種蘋果樹上。爺爺的家鄉以前是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

政府號召農民種果樹。其他人都因為果樹幾年沒收成,心裡害怕,不敢種,但爺爺種了。他先種一些小海棠樹苗,等樹苗長到半米高的時候,在樹上挖一個小坑,放上蘋果樹的芽苞進行嫁接,經過一年左右的生長,兩種樹就長在一起了,第二年,這棵海棠樹就變成了蘋果樹。爺爺又是澆水,又是施肥,對小樹照顧得很周到。過了五六年,小樹長得枝繁葉茂,一天比一天壯,可就是不開花不結果。為什麼呢?爺爺又是看書,又是問當地的技術人員,找到了答案——原來,樹需要“環剝”——就是在樹幹上剝一圈皮,讓營養不僅供到葉,還能分配給花和果實;同時果樹還需要剪枝,讓陽光能夠均勻地灑到每個果實上。就這樣,過了七年,果園終於有了收成,那一年,爺爺賺了很多錢,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當地電視臺還來採訪了爺爺。

其他人看爺爺賺錢了,都眼饞,想跟著爺爺一起種果樹,紛紛向爺爺請教果樹種植的方法。爺爺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在爺爺的`帶領下,很多農民也種起了果樹,幾年過去了,蘋果園在當地形成了規模經濟,農民的收入也都提高了,這裡面可有爺爺的功勞,我真為爺爺驕傲。

爸爸繼承了爺爺身上刻苦鑽研的精神,成了從農村出來的少數大學生中的一員,又白手起家,在北京創造了我們溫馨美好的家,我長大也以也要學習爸爸和爺爺,傳承我家的優良家風,努力為家鄉、為社會出一份力。

第5篇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數年來積累的經歷所提煉出來的風尚和教訓。家風家訓就像雨點一樣,在潛移默化的薰陶著家中的每一個人,只有樹立好的家風,才能使社會的正能量更好的傳遞下去。

“善良、誠實。”是我們家的家訓。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字,其中卻包含了中華民族四五千年來最重要的優良品質和一個人不得丟失的本能。

小時候,在我老爺爺還在世的時候,就經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啊,要以誠實為行,善良為本。善良和誠實是最重要的。”光說還不夠,老爺爺還時常將一直珍藏在櫃子裡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小心翼翼的拿出來,把紙鋪好,蘸好筆墨,用他那飽經風霜的雙手握住我的手,在紙上寫下善良、誠實兩個字。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好奇的問:“老爺爺,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善良、誠實呢?”老爺爺總會回答我說:“說起來,善良、誠實是很簡單的,其實這是一件挺難堅持下來的事兒,首先呢是善良,其實每個人開始的時候,都是善良的,這是人的本性,可是有些人,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沒有保持那顆本真,善良的心,所以,你要記得,不管發生什麼,經歷什麼,都不要忘記,最開始,最簡單的善良。其次是誠實,指的是你的言行要忠於善良的心,不要撒謊。”那時候,我總是半懵半懂地點點頭,雖然現在老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同我說過的話,教我寫過的字,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買東西看到路邊有一個年近60歲的爺爺,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孩,那個孩子雖然臉上髒兮兮得,但是那兩顆不諳世事的大眼睛卻朝四周望來望去。記得當時已經是秋天了,可是那個爺爺只穿了一件破破爛爛的短袖,把僅有的一件外套披在了小孩的身上,而自己,則凍得瑟瑟發抖,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注意到,這個爺爺好像只有一條腿!在他和小孩面前,有一個塑料的小盒子,裡面零星散落著幾枚一角的硬幣,我正在心中暗自感嘆著他的不容易,卻沒想到一旁的媽媽突然走過去,輕輕地在那個盒子裡放了20元錢,然後默默地拉著我離開了哪裡。臨走前,我看到那個爺爺眼中充滿感激的目光。還有聽到他極小的,沙啞的一聲:“謝謝!”

回家後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給那個爺爺20元錢呢?”媽媽微笑著說:“還記得你老爺爺和你說過的.話嗎?要善良、誠實,要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我相信那個爺爺是誠實的,你也看到了,他只有一條腿,他生活的很不容易,所以,我才給他那20元錢,雖然錢數不多,但也是心意。”聽完媽媽的話,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來善良是一件很小的事,是在看到困難的人時的一次幫助。而不是漠不關心。

“善良、誠實,”短短的四個字,卻讓我感到了濃濃的暖意,這是我的家風,充滿愛的家風。

第6篇

當我進入那條破陋的巷陌,心中湧出一種莫名的厭倦。我看到低矮的灰黑色水泥牆壁印跡斑斑,硃紅色大門上貼著的楹聯一角被微風吹起;我也看到,母親一身寬鬆的家常衣,蒲扇搖晃,與鄰家大媽談天說地;父親赤袒著黝黑的雙臂,斜躺在藤椅上,一壺小酒,一碟花生米,哼著小曲,悠哉悠哉自得其樂。

我輕聲嘀咕一句:“庸俗!”頭也不抬地踏入門檻。院中,一株棗樹枝葉參差間,顆顆棗兒鮮紅圓潤,光澤閃閃,宛如上了一層蠟油。

父親在樹下招呼道:“過來嚐嚐剛煮的花生米兒。”我噌了父親一眼,卻並不過去。父親笑了笑,搖頭道:“年輕人啊,真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有些生氣地幹噔著眼,回道:“對啊,你這樣像個鄉下老頭一樣無所事事,就是享受生活了!”父親反問道:“難道不是嗎?對於我來說,生活的樂趣莫不過這一壺酒和一碟花生米。”我欲反駁,父親已咪上了雙眼,不再言語。

清風攜來花香縷縷,落日的餘紅在天地間流淌,父親醉意醺然的臉上泛出酒紅,恰似這滿樹棗兒,質樸中帶著悠遊意味。

母親走進家門,笑呵呵地說:“王嫂誇我們家棗兒甜呢,我再送些給她。”拾起一旁的竹竿,一顛一顛地向枝杈間打去,瑪瑙般紅亮的果兒紛紛落下,母親像孩子一樣,撿起放入籃中,又樂顛樂顛地塞進了門口王嫂的手中。

我想起棗花初放的時節,密密的小花在枝頭喧鬧,引來蜂蝶無數,我曾經嫌棗花太俗氣,責問母親為何不在庭院中種上芝蘭修竹這些大雅之物,母親很不以為然地白了我一眼說:“那些東西除了佔塊地方還有什麼用,不如棗樹,等結了果兒,還能左鄰右舍地分一分。”

正思索間,一顆棗兒滾落至我的腳邊,我拾起它,但見紅瑩瑩的'果皮散發著誘人的光澤,就像西邊即將墜落的夕陽,就像父親的滿面酒紅。而當我放入口中咀嚼時,清香四溢,帶著土生土長的味道,並不濃郁,卻讓人心地為之一開,入了一個舒暢愜意的境界。

我曾經幻想自己出身名門豪族,顯赫尊貴,抑或是書香門第,經綸滿腹,我以為唯此家風方能得到淳正薰陶。而現在的我在漫天棗香中,在滿目餘暉之中再度望向這片留下歲月青苔的破舊建築,驀然有一種熟悉而親切的感覺,一幕幕生活的片段浮現於我的腦海。

父親常在院落中練太極,伴著初日的光芒,一招一勢,流動剛勁,肅穆寧靜;父親常愛泡一杯碧茶,於樹下品嚐,茶香氤氳嫋嫋,訴說著恬然時光的享受;父親常在夏日的夜晚,鋪一張竹蓆於庭階之上,嚼著涼拌的小菜,任晚風徐吹,吹散白日的酷熱。

棗兒成熟之季,母親叫我送給朋友鄰居,告訴我如何待人接物,維持淳樸的人情;小乞丐在家門前伸出瘦弱的手,母親將錢幣放在我手上,教導我為人寬厚的道理。

我的父母並不是最富有的,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掘悠閒享受的時光,品嚐樸實而純淨的幸福;我的父母並不是最有文化的,卻能將為人處世的哲理蘊藏在一點一滴的瑣事中,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落日逐漸收斂了明豔的色調,蒼茫暮靄籠罩下,父親酣然入睡,面上是一抹滿足的微笑。母親的嘮嗑聲也慢慢沒入安然的寧謐。我看到,一樹棗兒在風中微微晃動,它們散出的清香將天空洗得分外澄明,一如我此刻的心靈。

第7篇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秉承著家裡的習俗,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因為爺爺說只有回老家一家人團團圓圓才更有年味兒。而今年的年卻過得十分有意義,讓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從小便感受著濃濃的書香氣息,自然家裡對我的管教也十分的嚴苛。爺爺奶奶告訴我團結、和睦、勤奮、節儉便是一個家溫馨的奏鳴曲;爸爸媽媽告訴我積極、上進、勇敢、進取就是一個家常響的主題歌。謹記他們的囑託,我漸漸成長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我和剛放假的爸爸媽媽照例來到了農村的爺爺奶奶家,陪著他們一起歡渡新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那裡我竟然第一次聆聽了“鄒氏家族”特有的家風、家訓。也真正明白了我們這個家族之所以越來越壯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激勵,督促家人奮進的家規、家風、家訓。

大年三十,和爺爺一起貼對聯,看著那些出自爺爺之手的'紅紅火火的對聯,我不禁詢問起了家裡的家訓,沒想到爺爺竟跑回了屋裡,不一會兒只見爺爺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原來是我們鄒家的“家譜”。爺爺說,以前因為我太小不懂事,現在我長大了,可以和我講講了。翻看那本家譜,每一頁都記錄著世世代代的“鄒氏家人”。聆聽著爺爺的講述,我知道了家譜也不是爺爺一個人完成的,很多內容的記載都是祖祖輩輩所遺留下來的,裡面還有我的老爺、姥姥呢!爸爸媽媽在大家族中排第17代,而我在我們的鄒家大家族中排第18代,而且家譜中居然詳細地將幾代人的背景、職業等都記錄的十分清楚。讓人一目瞭然,並且爺爺還告訴我,我們家的家訓是“光明磊落做人,紮實敬業工作。謙虛謹慎處世,勤儉節約持家。”我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媽媽也一直都是按照爺爺的家訓去做事呢,仔細地聽著爺爺的講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剛上國小的時候,一直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愛攬佔,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上。記得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出去吃自助餐,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我恨不得將它們都全部吃掉,於是我拿著餐盤不到兩分鐘,我的盤子上已經成了一個小山堆,我幾乎把所有的食物都放進了我的盤子裡,還自信地跟爸爸媽媽誇口,我一定會消滅乾淨的。可沒過多久,我沒吃幾口便飽了,還剩下了半盤的食物,我望著那些食物還打了一個飽嗝。媽媽那嚴厲的臉色彷彿要穿透我的心,我低下了頭。真後悔自己加這麼多菜,明知吃不完,還要攬佔,不僅浪費了錢,還浪費了糧食。回家後媽媽語重心長地教育我“無論幹什麼都不能多貪,要量力而行,要學會節約,不能浪費糧食……”,並且讓我長記性,再也不能貪多攬佔。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情,怪不得媽媽批評我,不僅是為了讓我改掉壞毛病,更是讓我傳承我們家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呢!

手裡捧著爺爺親自為我們精心製作的“家風家訓”,我的心裡湧動著一股家的獨特的情感,並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會傳承“好好做人,虛心學習,謹慎處世,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第8篇

作為趙家的一分子,我們時刻不忘祖訓。我們的家是一個大家庭,上有和藹可親的奶奶,下有七歲學童。奶奶今年85歲,爺爺三年前去世了。老人有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四個孩子都分別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每逢週末、節假日,全家十幾口人齊聚一堂,其樂融融。在家裡我們始終堅持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團結互助的原則。

爺爺奶奶退休前是人民教師,處處為人師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生活中精打細算,用之有度,真心待人是他們的處世態度,他們能夠與鄰里和睦相處。正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中,我們體會著父母的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在這個大家庭裡,每對夫妻之間都做到互敬互愛。儘管每對夫妻之間由於各自在不同的`環境生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愛好,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摩擦,但是大家都做到了彼此多點寬容、多點謙讓、多點諒解,做事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在生活中大家都能做到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同事、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在對待長輩方面,我們堅持正直做事,友善對待老人。平時對長輩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起吃飯時,我們總是把好吃的菜往老人碗裡夾,讓老人多吃點。上街時,也會惦記著給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只要有時間,人們都會陪老人外出觀光旅遊散心。為了讓老人身體健康,我們經常會買些水果、鈣片等營養品,讓老人增加營養,滋補身體。有空的時候經常陪老人聊天,家裡的活大家搶著幹,不讓老人累著。正因為如此,老人也同樣關愛、體諒我們,盡心盡力地幫著照顧孫輩,如今孫輩也一個個成長起來了。我們由衷地感謝老人的付出。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大家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民主,常與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要熱愛國家、尊重老人、善待他人,以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人。在學校,我們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師和同學,要努力學習;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愛護兄弟姐妹;在公共場所,要求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孩子們一直保持著幽默、善良、有主見的品性。

為了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我們家也倡導這個活動。平時的淘米水就用來澆花澆樹,保護了環境又能夠清新空氣,可謂是一舉兩得。能夠回收的東西都要收集起來,變廢為寶,還可以減少垃圾,為環保做貢獻。洗手時按時關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這樣一來從水費、電費上節約能源資源。我們始終相信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

我們是世界上最平凡的兒女,最簡單的父母,我們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我們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攜手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因為愛所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