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6篇 「精彩幼兒園班級管理攻略」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指標對幼兒園班級內部秩序和規範進行的全面管理。通過有效的常規管理,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約束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動計劃、規範行為規範和紀律要求,是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6篇 「精彩幼兒園班級管理攻略」

第1篇

它是指用規則引導幼兒行為,使其與集體活動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確保幼兒自身安全並不危機他人的一種管理方法。

是對班級幼兒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規則是指幼兒與幼兒、幼兒與保教人員、幼兒與環境、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的關係準則。

2)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掌握規則。

它是指通過激發和利用師生間或幼兒間及幼兒對環境的情感,以引發或影響幼兒行為的方法。它的基礎是教師對幼兒的理解和愛。

1)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要觀察幼兒的情感表現。

它是指通過樹立榜樣並引導幼兒學習榜樣以規範幼兒行為,從而達成管理目的的方法。

它是指教師以行為結果作為目標,引導幼兒的行為方向,規範幼兒行為方式的一種管理方法。從行為的預期結果出發,引導幼兒自覺識別行為正誤是目標指引法的基本特點。

4)要注意個人目標和團體目標,並注意將這兩類目標相結合。

1、班級成員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樂於奉獻,勇於創新。

2、師德修養好,與幼兒平等相處,無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現象。

4、活動室,教室窗明地淨,物品擺放有序,無衛生死角,玩具擺放位置適中,便於幼兒自由取放。

5、廁所無異味,無汙垢,隨時保潔地面並保持乾燥,防止幼兒滑到。

7、區角創設有新意,符合幼兒特點,活動區不少於6個,各類區角的材料豐富,並隨時補充更新。

9、時刻保障幼兒安全,消除不安全隱患,戶外活動時應細心觀察照顧幼兒,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10、因人施教,注重個體差異,對特殊幼兒施以特別的關心和教育。

11、幼兒思維活躍,愛學習守紀律,一日常規好,教學目標完成好。

12、按時記錄家園聯絡手冊,及時與家長溝通幼兒情況,每學期至少與家長談話一次,並做好記錄,重點幼兒還應進行家訪。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6篇 「精彩幼兒園班級管理攻略」 第2張

第2篇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ppt課件這個ppt共36頁,該檔案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意義,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內容,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存在問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策略等,歡迎點選下載。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環境中,老師幫助和指導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日常、教學、遊戲等活動的有序進行,順利開展。常規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

“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

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常規看似無形,但它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兒的特點指身心發展的特點。3—6歲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正說明幼兒期是形成和培養良好素質的最佳時期。幼兒園不僅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在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之為今後的一生打好基礎。良好的班級常規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規,並堅持執行。應該說,常規是保證幼兒園一切活動順利開展所必需的規定,只有做到既給孩子自主活動的空間,又有一定的規範要求,才能形成良好的常規。良好的常規對於班級保教秩序和幼兒的發展,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保證幼兒的安全,建立良好的班級活動秩序,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還能夠促進幼兒自律能力的發展。

生活常規 : 來園、盥洗、飲水、入廁、進餐、午睡、起床、離園等環節的常規。

學習常規 : 是保證幼兒順利、有效完成啟蒙階段知識學習任務的要求,包括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話,回答問題先舉手等。

活動常規 : 涉及到室內、室外活動的場地、活動的玩具材料等。

(2)能夠在各種活動中,注意安全,不做危險動作,身體有何不適及時告訴老師。

(2)外出活動注意安全。(乘車安全,不亂走動等)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在實施常規教育時存在著以下問題,主要表現為四種類型:

教師強調讓幼兒自由地發展,認為常規教育是對幼兒主體性的限制。所以,教師較多地考慮如何讓幼兒“活”起來,注重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由活動,卻忽視了對幼兒行為習慣的要求,結果滋長了幼兒自由散漫的習性。

此類常規教育中,教師將“常規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兒”等同看待。常規教育成了對幼兒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為主,對違反常規的幼兒進行懲罰,其結果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發展,使幼兒成為了“木頭人”,甚至使有些幼兒從心理上牴觸教師,不喜歡幼兒園。

此類常規教育中,教師把教育的規則“教條化”,認為常規教育是不可改變的。他們在實踐中死板地看待問題,堅持已有的規定。如吃飯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慮幼兒的身體和食慾等問題。這種方式勢必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此類常規教育中,教師通常採用說教的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規範和指導,並且這類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規居多,如“不許大聲說話”“不能亂丟玩具”等,卻沒有引導幼兒去理解行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視了幼兒通過體驗學得常規的特點。

因此,常規管理中,教師不能一味地依靠權威,藉助批評和懲罰來達到管理的目的,不能總以“不許這樣,不能那樣”來規範幼兒,而要使幼兒體會到常規給自己帶來的樂趣和益處,這樣幼兒才能將常規視為自身的需要,從而真正地由他律轉變成自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瞭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教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

榜樣激勵法是根據孩子“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強化一些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來激勵其他孩子向他們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從而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

表揚強化法是指通過及時的表揚,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從而鞏固其良好的行為。

環境育人法是指將常規要求以圖畫、照片、圖示等形式展

巧妙引導法是指教師運用比較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並遵守常規的方法。

兒歌鞏固法是指將常規教育內容寓於朗朗上口的兒歌中,通過反覆朗誦,達到鞏固的效果。

問題討論法是教師與幼兒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共同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改進常規的一種方法。這一方法適用於大班和中班幼兒。

在班級常規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師幼關係,讓幼兒親自參與常規的制定,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兒,完全可以和他們共同探討班級生活中的安全隱患、生活中的煩惱,一起想辦法解決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規則,從而真正調動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良好的常規要經過反覆的強化,最終才能轉化為幼兒的一種習慣。因此,在常規的培養過程中,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不能時而強化,時而淡化,同班的老師、保育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形成一致的要求,這樣的常規培養才能讓規則內化,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採取最適宜自己班孩子的方法,這樣才會使常規培養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小班幼兒不吃胡蘿蔔,我們可採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對孩子說:“小白兔最愛吃胡蘿蔔,我們一起學做小白兔,大口吃掉胡蘿蔔。”而對大班的孩子,我們則可以通過了解胡蘿蔔的營養等方法使他們願意吃胡蘿蔔。

“身教重於言教。”對年齡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我曾看到以下一種現象:當幼兒午睡時,個別幼兒在說話,這時候,帶班老師直著嗓子說:“xx小朋友不要說話”。殊不知,她的這句話既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更讓幼兒產生疑惑:老師不也在大聲說話嗎?因此,當老師要求孩子做到進寢室要安安靜靜,自己首先要安靜,即使要管理,也應該悄悄地個別要求,為孩子做好示範,這樣孩子才會以老師為榜樣,不斷進步,逐步形成良好的班級常規。

軟環境指的是教師的素質和教師的態度。軟環境是常規的靈魂,因此,建立幼兒的常規,首先要從教師個人的素質開始。要求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成人在幼兒面前必須是自我管理的榜樣,凡要求幼兒做到那些行為習慣或衛生習慣,那麼老師首先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這樣才能影響孩子。

同班的老師、保育員之間要相互溝通,形成一致的要求,並且常規培養要經過反覆的強化,最終才能轉化為幼兒的一種習慣。

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既是孩子們的朋友,又是他們的師長。在孩子們遊戲、自由活動時要以朋友的身份參與他們的活動。但是一旦你提出要求,要孩子們 達到這些要求的時候,就要以師長的身份去嚴格要求他們,要做到放得開、收得攏。

尊重幼兒,滿足幼兒的需要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掌握??

巧是有效溝通的關鍵,比如:老師的目光要與孩子直接接觸,因為目光的接觸本身就是一種交流和溝通,幼兒能通過老師的一個眼神明白老師要說什麼。我們還要學會善於傾聽,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常常引導幼兒學會傾聽,而我們本身卻有時會忽視這一點,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要做好榜樣,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艱鉅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藝術處理,唯有這樣,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漸漸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長為遵守常規的小小文明人。

第3篇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是複雜而瑣碎的,從孩子入園到孩子離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皆是教育契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生,特別是幼兒園階段的教育,再多的知識性內容,都不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來的重要。今天我就從班級常規的管理方面談一下我的一點看法:

在教學活動開始、結束,或者收發操作材料時,我通常會選用不同的音樂旋律,來給幼兒發出指令。如我們在區域活動結束時,用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幼兒聽到音樂響起就自覺地整理材料,等音樂換到歡快時,幼兒的材料就要整理結束,跟著老師做不同的動作。在進餐時我們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鋼琴區,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進餐。活動結束後,播放一些柔和的搖籃區,讓幼兒得座位上休息等。慢慢的每當相應的音樂響起,孩子們就能自發行動,不再需要老師的一再催促提醒,音樂讓班級活動的組織井然有序。但是我們要注意,所使用的音樂不要經常更換,讓幼兒習慣成自然。

兒歌是幼兒園常規培養的好幫手,我們可以利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教會孩子怎麼做。比如集合排隊時,讓幼兒邊說兒歌邊排隊,“小朋友,排隊走。你在前來,我在後。不說話,不回頭,老師誇我真優秀。”在引導幼兒輕輕走路時,我們可以帶領小朋友一起學習小花貓。

邊做動作邊說兒歌:“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別人做事不打擾,大家誇我好寶寶。”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在愉快的兒歌氛圍中被激發出來,這時,我們便可以告訴幼兒:“走路的時候我們也要像小花貓一樣輕輕的`,不跺腳、不蹦跳,做個好寶寶。”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便知道了應該如何走路。這些簡單的常規兒歌,孩子們很喜歡,也願意照著兒歌說的做。有了常規兒歌,可以省去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幼兒建立良好有序的一日常規。

幼兒在園,處處皆教育、時時可成長,所以在環境中滲透常規提示也是形成良好常規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牆面、空間蘊含著教育價值。可以運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將常規體現在環境中。如:在喝水處、洗手處等貼上小腳印;洗手處還可以貼上洗手的順序圖。

我們還可以將班級的常規要求用照片、圖示、文字元號等形式展現在幼兒的活動環境中,提示幼兒遵守常規。再如:我們在班裡各物品的擺放處貼上相應圖片,提醒孩子使用後做到物歸原處,讓孩子養成自己整理、取放有序的好習慣。整潔的班級環境與幼兒的良好習慣相互影響、良性迴圈,孩子更能收穫成長,一舉兩得。

討論是孩子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從而確定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在和孩子討論規則前,我們首先讓幼兒理解,班級的常規是為了讓大家在幼兒園過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後和孩子共同討論制定區域活動的規則、學習活動的規則、戶外活動的規則、進餐、盥洗、午睡等活動的規則。

共同討論出來的規則,可以讓幼兒更加明確遵守活動常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討論幼兒盥洗的規則時,小朋友通過討論後認為:洗手的時間不能太長;不能玩水,要節約用水;洗手時不可以吵鬧;要認真洗手,搓肥皂等。通過討論後,很多幼兒都能自覺地遵守,而對於調皮的幼兒,也有了一定的約束能力。由於是討論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兒不遵守,那麼就有其他的幼兒進行提醒、監督,及時讓該幼兒進行改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家庭是幼兒的另一個學習園地,家長是另一位老師。很多幼兒在幼兒園能保持良好的習慣,但在家中卻成了另一副樣子。因此我們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在家中也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為了強化幼兒的意識,我們還在班級中設定了“好行為好習慣”的評比欄,只要是小朋友在家裡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讓爸爸媽媽寫下來,並拿到幼兒園,老師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進行朗讀,並在“好行為好習慣”的評比欄中貼上一朵大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效果還是不錯的。

良好的常規,可以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終生受益。有了良好的常規,教師帶班更省心、家長更放心,孩子更能快樂成長。這是我對班級常規管理的一點看法,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第4篇

從進入幼兒園工作開始,我便堅持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提倡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力圖給孩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班級有了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建立常規。比如,在解決幼兒入園時間太晚的問題時,我創設了一個巧妙的情境。今年我班的孩子每天早晨入園時間都很晚,在家長會上我和家長也進行了溝通,但收效甚微。

我於是決定自己也遲到一次,讓孩子體驗等待的焦急和痛苦。我選定一天早早來到學校並躲起來,請隔壁班老師幫忙把自己班的孩子們帶到她們班。孩子在別的班級裡等了半天,活動也不好意思去參與,著急地不停問:“周老師什麼時候來啊?”“她怎麼能遲到呢?”在大部分孩子都入園之後,我突然出現,孩子們興奮不已,都詢問我剛才的去向,還有孩子說:“你去哪裡啦?我都想你了。”我順勢說道,每天老師早早就來了,可是也要等好久才有小朋友來,老師也很想你們,能不能早點來呢?孩子點點頭。通過這一類方法,調動孩子參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在無形中達到自我管理的效果。

工作以來,我深知做好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本班幼兒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因為幼兒和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帶來的各種差異,教師如果能熟悉每個幼兒,瞭解他們各自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他們的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的目標和方法。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常規管理重點,例如,小班或小小班的孩子有年齡小、入園時間短等特點,應採用“從小處著手”的常規管理策略。中班的孩子變化很大,活動能力增強,學習、遊戲的興趣表現得愈加明顯,這時就需要及時幫助孩子改進和進一步建立良好的學習、遊戲規則。大班則要考慮到孩子已有三年多的集體生活的經驗,又即將升入國小,所以把常規管理的著重點放在學習習慣、團隊精神、安全教育這三個方面。

在常規教育中,言傳身教很重要。在幼兒園裡,老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兒最愛模仿老師,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們模仿。因此,老師平時一些好的、壞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及平時所講的話,一些口頭禪都在無形中被幼兒模仿並學會。

比如,普通話是我們要求孩子使用的語言,老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都能堅持。可是在同事之間進行對話時,往往會使用方言,似乎覺得那樣顯得更親切。然而正是因為老師的疏忽,孩子都會模仿老師之間的一些方言對話,甚至在家長面前表現出來,令老師很難堪,由此可看出老師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教師在面對孩子時,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做到這一點,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樣。只有這樣,孩子的常規培養才會更加的嚴謹有序。

雖然以上是班級常規管理中必須堅持的原則,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教師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而應該巧思妙想,尋找出適合自己班級的新方法。

孩子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於是我們便將需要幼兒改進的地方編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針對幼兒不仔細傾聽同伴發言、喜歡插嘴的情況,我給幼兒講了《愛插嘴的波波》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小朋友,波波是因為沒有仔細傾聽朋友的發言,所有的事情只能一知半解,最後一事無成。通過這個小故事,孩子知道了仔細傾聽同伴的發言不僅是對同伴的尊重,更是加深理解的最好方式。每當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之間就會自發地進行批評:“你想當愛插嘴的波波呀?”那個嚴肅認真的態度,讓我們老師都不得不佩服呢。

我有時會利用20分鐘組織一次小小的“辯論會”,有針對性地選擇一個話題,大家展開討論。例如,最近一段時間,班裡的很多家長朋友覺得孩子已經大了,不需要親自送到老師的身邊,經常讓孩子一個人從幼兒園大門口走到教室。而我們幼兒園非常大,班級又在幼兒園最東北角的三樓,路途中孩子要經過很多容易分散注意力的“興奮點”,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我便讓孩子自己討論“如果沒有家長陪伴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他們仔細想了半天說出了一大堆。“可能會掉進小池塘。”“也許會被壞人帶走。”“爬樓梯的時候萬一摔倒怎麼辦?”……孩子自己說完以後也覺得很害怕。我順勢要求他們回家將這些嚴重的後果告訴家長。從此以後,每位家長都能親手把孩子送到老師身邊,拿了接送卡才離開,大大增強了孩子們入園環節的安全性。

班裡有好幾個孩子在嬰兒時期養成了含奶、含飯的壞習慣,以至於到了中、大班的時候牙齒完全被蛀空,變成齲齒,同時他們的體質因為口腔的原因變得很弱,每年的例行體檢結果都是營養不良。對於這個問題,我和家長一樣都很頭疼。

後來,我拿了兩個潔白的瓷盤,一個盤子裡盛上清水,另一個盤子是空的,飯後,我請孩子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盤子裡,孩子覺得很新鮮,飯後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飯,我便請孩子聚到一起,觀察、比較兩個盤中的水有什麼不同,結果肯定是“一個盤子裡的水很乾淨,另一個盤子裡的水很髒,有很多白乎乎的東西,還有青菜等”。這樣孩子都知道了飯含在嘴裡會導致很多問題,因此順利改掉了個別孩子飯後不愛漱口、愛含飯的壞習慣。

幼兒各項常規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常規培養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因此,在任何活動中教師都要注意讓幼兒明確規則,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並在重複中得到強化,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5篇

瞭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潤滑劑。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活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教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我們嘗試發揮幼兒的自我管理優勢,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結合《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並針對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採取“以強帶弱、雙向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幼兒進行了配對,兩人一組輪流值日,負責協助教師管理班級的常規生活活動如:督促小朋友認真洗手、排隊喝水、整理物品等等。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由值日生負責管理班級常規活動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養成了自覺的生活常規行為,這極大地促進了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其獨特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1、為幼兒提供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孩子們認真、負責的態度,轉變了幼兒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

2、對於管理者——值日生來說,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服務意識和監督管理意識,同時也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這對於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表現的幼兒來說,可以為他們提供主動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樹立他們在班集體中的自信心。

3、對於被管理者——全體幼兒來說,可以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會激勵他們以良好的表現爭當值日生。有時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管理,也會贏得其他孩子們的接受和認同。例如:一次美術作業前,我邀請值日生負責發作畫工具。在分發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現:幾乎每一個上前接筆的幼兒都說了一句“謝謝xxx”,這讓我很納悶,怎麼老師發筆的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在於由來自他們身邊的小夥伴來負責管理和服務他們,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感,他們也更樂於接受和認同吧。

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幼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能力差異問題。這顯然不是短時間就能提高和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多為幼兒提供“當小主人”的機會,鍛鍊幼兒的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為自己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

另外,我們也會適當考慮為幼兒調整配對,讓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小夥伴之間的合作。由此可見,在實施“值日生”制度時幼兒成為了管理生活常規活動的主角,但並不是教師就解脫了,就沒有責任了。此時,教師更要擔當起關注者、引導者的重任,以旁觀者冷靜的眼光,細細觀察幼兒在其中的行為表現、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

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在園的表現,兩位教師的密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班級內,兩位教師和保育員不管在什麼活動中,都做到有商有量,使的工作能細緻到位地去做好。平時碰到問題,一起坐下來討論解決。

與家長緊密配合,共同做好對幼兒的常規管理工作等也是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班把每日活動情況釋出在家園聯絡欄中,以便於家長及時地瞭解掌握。當然我們也鼓勵每位家長可以通過論壇對班級的常規工作情況及時進行回覆,使我們能便捷地瞭解工作中的得失,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密切了家、校的聯絡。

日常生活常規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發揮孩子潛能、順應當前幼教發展新趨勢地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活動?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大膽嘗試、勇於反思。我願意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分享。

第6篇

常規教育”是我們幼兒教師常常說的話題,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

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裡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都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教育教學的工作。

最後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覆地抓幼兒的年齡比較的小,自控能力比較的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近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的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常規教育曉之以理,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不怕反覆的練習,並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大家都知道在區角活動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動中讓教師最煩惱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讓幼兒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靜集中講評呢?從小班開始我們就開始使用音樂的方法,並且還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具體是這樣實施的。我們在活動接近尾聲的時候,都會播放幼兒熟悉的音樂,幼兒聽到這段音樂後就要馬上開始整理和集中(注:音樂的節奏感最好強勁一些),而且幼兒聽到音樂後,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教師“喊”了,同時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當幼兒在體育活動或者是餐後活動、午睡後,我們都會使用比較柔和的音樂(如:搖籃曲),幼兒聽到後也會很自覺的休息了。

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教師能善於捕捉孩子的這些閃光點也就能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一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後總會隨手一丟。但是有一次我們發現班級中總有一位小女孩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整齊的疊好,利用這位幼兒閃光點,我們馬上表揚了這位幼兒,並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自覺的摺疊毛巾,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幼兒是都很喜歡模仿的,也特別的會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了。

小班的幼兒雖然已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了但是畢竟自控能力比較的差,不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為此,教師就要勤字當頭了,善於觀察幼兒的舉動當發現幼兒不能按要求來完成時,可以反覆地練習、講解,直至幼兒能遵守相應的規則為止。

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在園的表現,兩位教師的密切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班級內兩位教師不管在什麼活動中,都做到有商有量,使的工作能細緻到位地去做好。平時碰到問題,一起坐下來討論解決。總之,管理班級常規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能善於觀察,教師與教師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進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