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暑節氣的簡介3篇 "迎接夏季炎熱,小暑節氣的韻味與能量"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7月7日左右。它標誌著夏季的正式開始,天氣逐漸變熱,陽光更加強烈。小暑時節,大地生機勃發,萬物茂盛,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此外,人們還會尋找涼爽的避暑地,消夏納涼。

小暑節氣的簡介3篇

第1篇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 小暑養生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養生主網站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小暑的標誌:出梅、入伏。

出梅又稱為"斷梅"指:梅雨結束的日期。中國江淮一帶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結束。有些年份出梅期會延遲,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續達63天。梅雨結束後,絕大部分地區進入了盛夏高溫季節。

出梅是在小暑後的第一個未日。所以曆書上的出梅日期在七月八日至十九日之間,每年的梅期比較固定而且各地都一樣。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小暑節氣的簡介3篇

第2篇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時節是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臺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會舉辦蓮花節。

在小暑時節,各地還流傳著不少習俗,尤其是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農曆六月初六有很多節名,如“姑姑節”,此時正值農閒季節,農村婦女得閒要回孃家看父母;如“翻經節”,據說始於唐朝,寺院藏經在這一天要翻檢曝晒;如“晒衣節”,人們在這天要把衣服(書籍)拿出來晾晒,謂之“晒龍袍”,據說此日晾晒後,可以避免被蟲蛀。還有天貺節,“貺”的意思是賜贈,即天賜之節。

傳說故事: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此日群眾有吃“炒麵”之俗,即把新麥炒熟磨成麵粉,用水和紅糖調食,俗稱“吃炒麵”,傳說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氣。

第3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