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探索哲學的迷人旅程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挑戰讀者思維的哲思小說,講述了一個普通女孩蘇菲在神祕哲學家阿爾伯特的引導下,經歷了一段驚奇之旅,領悟人生的意義與哲學的深邃。這本書被譽為是通俗易懂的哲學入門讀物,深受讀者喜愛。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探索哲學的迷人旅程

第1篇

艾伯特給蘇菲上完了所有的哲學課,他們倆開始計劃著如何逃離《蘇菲的世界》,以避免被徹底摧毀。在一次由蘇菲媽媽舉辦的哲學花園宴會後,蘇菲與艾伯特抓準機會逃離了《蘇菲的世界》,來到了少校與席德所生活的那個真實的世界。他們儘管到達了真實的世界,但他們發現,與這個世界的人比起來,他們就像一團空氣,真實世界的人根本無法感知到他們的存在。他們特意到少校與席德的家去看了看,在目睹了席德與少校的真容後,蘇菲與艾伯特前往了他們的目的地——永恆之境。在那裡有許多像他們一樣從書中逃出來的人物,艾伯特告訴蘇菲,這就是他們最終的歸宿,而他們也是永恆的。隨著少校與席德的一番談話,整本小說也畫上了句號。

讀完最後一個字,合上書頁,思緒萬千,整本書好似一個夢,故事中的主人公根本就不存在與這個世界,喬斯坦·賈德這樣寫的用意何在?在書中,艾伯特向蘇菲提到,只有學完所有的課程才能逃出《蘇菲的世界》,到達永恆之境。而喬斯坦·賈德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對哲學有所研究,否則他活著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就如同未進入永恆之境的蘇菲一樣。但如果你一旦對哲學研究透了,那麼你就是永恆的,可以進入那個屬於自己的“永恆之境”。但可悲的是,現在能夠到達永恆之境的人越來越少了。與古人的思想比起來,今人的思想正在慢慢腐朽。科技的發展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不應該成為人們喪失思想的原因,哲學是永遠不應該被拋棄的。

?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夢的世界,更是智慧的世界。它將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5篇 《蘇菲的世界》閱讀筆記:探索哲學的迷人旅程 第2張

第2篇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以及生動的筆觸為讀者介紹了許多哲學知識,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讀罷,讓人受益匪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於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麼關係,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於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麼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於《蘇菲》一書究竟寫的是什麼?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學史,也可以是科學的發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祕類小說……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後作者化身為艾伯特一一為蘇菲解答。那哲學是什麼?什麼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於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祕小屋,就這樣神神祕祕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後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麼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祕。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說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以這麼有特色的方法來寫小說不是很可愛麼?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愛情小說一點關係也沒他有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是人發現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第3篇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蘇菲轉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迥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莫名其妙的函授課程持續進行著,聯絡方式也一變再變,痛苦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終於出現在她的面前,並開始教她哲學史。他用淺顯易懂的筆觸帶著蘇菲回顧從先蘇期的希臘直到尚—保羅·沙特時代的哲學發展。

同時,“席德”的名字不斷在她身邊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頻繁出現。而後,席德出現了,原來蘇菲這個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聯合國部隊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生日而虛構出來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編寫成一個富有哲學趣味的故事當作女兒的生日禮物。

不可思議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蘇菲漸漸意識到自己只是書中的一個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識的一部分,在忠實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務之餘,他們開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爭。在他們的努力下,書中世界漸漸扭曲了,變得古怪而難以駕馭。

最終,這本書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告終,艾伯特和蘇菲莫名的逃出了書中世界,來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第4篇

?蘇菲的世界》講述是從女孩蘇菲一天放學回家接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拉開序幕。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蘇菲傳授哲學知識,蘇菲瞭解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這些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令人回味無窮。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為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的故事。這整本書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使我看得饒有興趣。雖說是哲學書,但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又使人感受到了這本哲學書獨有的魅力。雖然我對這類書籍還十分陌生,但在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卻覺得讀起來毫不費力,並沒有我想象的哲學書那樣深奧乾澀、枯燥乏味。

“我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看上去雖然普通,甚至提問的人會被別人笑稱為“呆子”但是這兩個問題是蘊涵著很多的哲學意義的。我剛看到這兩個問題,先是覺得簡單,但後來細細一想,就覺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誰?萬一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那我是誰呢?世界從何而來?什麼是世界?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世界中包含著什麼呢?這似乎有些令人頭疼,但也很有意思,因為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哲學,比較饒舌但也很有意思的一門課程。似乎在哲學課上,提出問題要比解答這些問題簡單得多。當然,哲學家不光要提出問題,還要去解答這些問題。

蘇菲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則是想看清楚整場魔術表演的奧祕而冒險死命攀到兔毛尖兒上的人。由此看來,哲學家就是一些好奇心很重的、為了探詢奧祕不怕生命危險的、與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稱作“搗蛋鬼的”。哲學家對一切都感到驚訝,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一樣。但是我,並沒有哲學家的精神,我是一個習慣了周圍環境的人。哲學是包涵科學在內的一門課程,因為哲學家在解答一些他們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到科學來加以解釋,其答案看起來便更為可靠。但哲學又不同於科學,在研究哲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的時候,用神話來將它加以解說。這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科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風靡全世界的哲學啟蒙書,可以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令我對文學有了不同見解的書,文學,往往是感性的,而《蘇菲的世界》則是理性的。關於類似的問題在書本中舉到很多,是作者對人的本質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的一本書。我知道我沒有完全把這本書的深層含義與精華完全讀透,讀明白。但是我知道了,哲學,是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思考的。它甚至比我的高分還要重要。我要把《蘇菲的世界》好好儲存起來,等我再長大了一些的時候,我要再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咀嚼,與生活相結合地再去看一遍,再來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內涵精髓。因為這本書不同於別的書——它是一本哲學書,而且是一本通俗的哲學書,簡單易讀,但又含義深刻它是值得我們去慢慢品味、細細咀嚼的一本書。每一個歲月過去,我對《蘇菲的世界》又會有不同的理解。

第5篇

蘇格拉底是戲劇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證明了他對哲學的定義:愛智慧!我喜歡那些堅持一些純粹的東西的人們,那些太專注於世界上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們,那些樂於向肉體無法超越的雨宇宙中發起挑戰,提出問題的人,那些能夠真正快樂的人。

蘇菲跟著哲學老師遊覽了雅典的山城,甚至還有過去的雅典。柏拉圖問了她幾個問題,馬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嗎?某種程度上是的啊,他們有相似的基因,儘管他們不知道什麼叫遺傳學,孟德爾還未曾和這群人交流過,他們的提問,也已經觸控到了真相的邊緣。

那麼是否可以推論,其他的一些猜測,如同其實摸到了當年不知道的遺傳學的邊緣一樣,我們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邊緣?人類的靈魂真相的邊緣?這樣想想,儘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麼,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機率是對的,接近對的,該有多麼快樂。

起碼我現在就很快樂,一方面因為共鳴,一方面因為閱讀這件事本身。

我喜歡閱讀,只因為它讓我快樂,和成功學,或者乃至於積累知識這種訴求沒什麼關係。我既不寄希望於閱讀讓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閱讀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運用的知識量。

我只是單純的享受閱讀,可能我讀的方式並不如何好,也沒有記住一長串的希臘人名地名,但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獲得了精神的愉悅。這種開始前的期待,期待進入書的世界,和進入後的快樂,在書的世界裡好像靈魂暫時探出了現實的一方天地,來到了別的世界經歷奇妙的旅程,這種體驗感才是我所享受的,也可以說是我閱讀的目的。

那麼說,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有什麼區別嗎,我覺得只是愛好不同,無高下之分。不喜歡閱讀的人不是不會去讀書的人,他們也會讀書,只是讀書並不作為愛好,並不通過對其的喜愛獲得快樂。

喜歡閱讀的人大多和喜歡閱讀的人才能交流閱讀,因為這是雙方所感興趣的。那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交流,就是他們之間其他的共同愛好,比如舞蹈,繪畫,音樂等等。這樣想想,閱讀之於我就像音樂之於我,以獲取快樂為最大目標,不過不同人追求愛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閱讀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