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8篇 "揭祕大學生的真實生活——一份調查報告分析與解讀"

此次大學生調查報告是通過對全國各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出的。報告涉及多個方面的問題,包括就業、生活壓力、家庭背景等,旨在瞭解當今大學生的最新情況和需求,為高校及相關部門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服務。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8篇

第1篇

據統計,中國在校生人數3559萬,其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高達80%。

告別了緊張的高中時期,來到學習、生活、情感都非常開放自由的大學,許多學生感到無可適從。

沒有了課業的壓力和升學的困擾,宅宿舍、玩遊戲、看動漫、追小說成了大學生的普遍生活方式。

為了擺脫無聊的生活狀態,許多學生將希望寄託於談戀愛,希望能夠有一個人陪伴自己,共同度過不一樣的大學生活。

60%的大學生戀愛更加註重對方的“人品”和“性格”。網上總說現在學生對待感情很隨便,那都是個例,多數大學生對待情感問題相當理性。

在對異性的要求方面,“品行”佔比33%,位居第一,“性格”佔比27%,位居第二,“外貌”佔比16%,位居第三。

大學生談戀愛,更加希望能夠找到人品端正和性格nice的另一半。

經濟發達地區,學生觀念普遍較為開放,對戀愛的包容度也會更高。在抽樣調查中,北京高校學生戀愛比例高達20%,居第一;

南京高校學生戀愛比例為19%,居第二;廣州高校學生戀愛比例為16%,居第三。

經濟的發達程度與當地高校學生戀愛的比例 呈正相關關係。

“身高”和“體重”與大學期間的戀愛次數有密切的關係。

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戀愛次數最多,平均為5.8次;

身高在160cm- 170cm的女生,戀愛次數最多,平均為4.3次。

體重為40kg-50kg的女生,戀 愛次數最多,平均為3.6次。

大學生情侶發生性關係的比例達57%。由於大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期,雙方感情昇華到一定程度,發生性關係被認為是正常事 情。

並且隨著思想觀念的進步,情侶發生婚前性行為也逐步為社會所接受。在發生性關係時,65%的情侶會採用避孕措施。

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對於性抱著包容的心態,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生十分嚴肅認真地對待性行為。

畢業之後,面臨著工作地點不一致、前途規劃的不契合,情侶雙方普遍會將分手作為解決辦法。

從學校走向社會,戀愛時會考慮許多現實因素,交往異性的範圍會隨之縮減,戀愛的成功率極低。

“在美麗的校園,談一場青春的戀愛,無關物質,無論家庭,只享受兩個人的美好時 光”是大多數畢業生對在校生情侶的美好祝願。

“相遇難”,33%的大學生受限於自己狹小的社交圈子,難以遇見合適的另一半;

“脫單難”,28%的大 學生難以有機會在心儀的物件面前表露心聲;

“戀愛難”,19%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升級自己的戀愛關係;

“維持難”,9%的大學生不懂得處理雙方的關係,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當今,校園戀愛已經十分常見,能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大家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關於大學生調查報告8篇

第2篇

中國扶貧基金會21日在北京釋出《20xx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稱,20xx年度,九成以上大學生參與過捐款、捐物、獻血、志願服務等公益活動,志願服務成為大學生參與度最高的公益型別。

中國扶貧基金副祕書長陳紅濤在當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高校公益論壇上釋出《20xx年度大學生公益現狀調查報告》時說,此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涉及中國大陸所有省份的大學在讀學生,範圍涵蓋大學一年級至研究生,主要調查高校大學生20xx年年度的公益現狀。

報告顯示,20xx年度,44%的受調查大學生實際參與了捐款, 參與捐款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149元人民幣 , 受調查大學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額為66元。

報告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公益充滿信心。58%的大學生認為中國公益出於上升期,35%大學生明確表示有意願畢業後從事公益工作。

報告稱,志願服務型別理想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異。調查顯示35%的學生最希望參與的志願服務型別是支教志願者,而在現實中參加的志願服務中,參與支教志願者的比例僅有16%;慰問弱勢群體在志願服務型別理想中排第五位,佔27%,但卻是大學生現實當中參與志願服務最多的一項,佔38%。

報告顯示,在大學生公益活動組織者中公益機構、企業等校外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大學生通過公益機構、政府、企業參與公益活動的佔比分別為18%、3%、1%。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公益社團蓬勃湧現,呈現燎原之勢,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參與進來。高校公益社團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志願者,已成為中國從事志願服務隊伍的中堅力量,甚至有些學生將投身公益事業作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選擇。

中國扶貧基金會祕書長劉文奎表示,該會一直致力於支援大學生公益發展,20xx年啟動新長城大學生自強專案,目前已在高校指導成立104所新長城自強社。20xx年啟動公益未來專案,通過該平臺支援高校公益社團發展,從而帶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目前平臺入駐社團已超過600個。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說,作為公益未來專案品牌活動,全國高校公益論壇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論壇邀請業界專家和愛心企業的代表,通過觀點和思想的碰撞、討論,形成內容豐富、觀點鮮明、成果豐碩的理論成果,開拓高校公益社團學生參與公益的思維,促進青年大學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現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業可持續地助力高校公益,從而推動中國公益未來的發展。

第3篇

當今世界時代的主題雖是和平與發展,但充滿著更為激烈的新一輪的競爭。我國在挑戰中尋求發展的機遇,但可能受到外部敵對勢力的阻撓。加強黨的建設,尤其是培養年輕一代具有堅定政治信仰和現代知識的綜合型複合人才人,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石。

在中國的大學裡,學生往往是隻學習專業知識,並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採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於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為綜合型複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髮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域性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為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為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麼,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麼?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本次調查的物件為邯鄲市內四所大學的在校生,即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大學、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調查總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6份(來自城鎮大學生:512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434人),回收率:94.6%。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為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裡,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著自己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裡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說:“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學生說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說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說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說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諮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著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為“小社會”。在這小社會裡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裡的活動,都認為在活動中,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於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為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物件等。

第4篇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上週聯合問卷網,對20xx名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已畢業受訪者的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50.8%的受訪者有過找別人替課的經歷。

有過逃課經歷的受訪者表示,逃課的主要原因是上課時間和其他活動時間衝突(37.3%),其次是考核不嚴格,去不去上課都無所謂(31.8%)。其他原因依次為:懶惰(31.1%)、不喜歡任課教師(28.1%)、認為課程本身不重要(27.5%)、更喜歡自學(20.9%)、課程太難不想學(12.3%)、課程太簡單不需要上課(10.9%)等。

在福建廈門讀大二的邢小蕾是個典型的“學霸”,每節課都會坐在教室最靠前的位置認真聽講。但邢小蕾也有過逃課經歷。

那次,她上午的課程一直要持續到中午12點半才會下課。可是,當天她所在的學生社團要求12點整一起出發到校外活動。她糾結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在中午11點多的課間偷偷溜走。

除了逃課,還有人會拜託沒課的同學“頂替”自己上課,以應對任課老師的點名。

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找過別人替課,其中偶爾幾次、次數較多和經常會有的分別佔39.6%、8.5%和2.7%。此外,61.1%的受訪者自己曾替別人上過課。

來自北京的大三學生段立(化名)坦言,在有過兩次逃課被發現的經歷後,他再遇到不得不逃課的情況,就會盡量找和自己關係好的朋友,請他幫忙做一回“替身”。“逃課難免心驚膽戰,但如果有人正在教室裡替你上課,那就要踏實多了。一旦當堂有小測驗或者點名,也完全能夠應付。”段立說,“這次人家幫了我,下次人家有同樣的需要時,我也會幫忙。”

為什麼會替別人上課?38.8%的受訪者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拒絕,36.0%的受訪者是因為剛好遇到了感興趣的課程,34.6%的受訪者是因為時間充裕,21.2%的受訪者是因為“自己也常求別人替課,人情往來”,還有13.8%的受訪者是“替別人上課能獲得一定報酬”。

逃課和替課的行為,更多發生在哪類課程中?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認為更多地發生在評分寬鬆的課程,4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無關的課程,33.6%的受訪者表示是難度較低的課程,24.7%的受訪者認為是難度大、較枯燥的課程,15.6%的受訪者認為逃課與否與課程本身無關。

段立覺得,要想讓逃課和替課的行為“平安著陸”,對課程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己通常會選擇任課老師管理不嚴的課程逃課。如果老師比較嚴格,段立會盡可能自己去上課,實在不行,也會找同學幫忙“替課”。

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劉霄磊(化名),是一門通識選修課的老師。在許多同學眼中,他就是那種“不點名,給分高”的老師。“作為選修課,能選擇來上這門課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出於興趣,我不希望因為嚴苛的考核測評而破壞了大家對這門課、甚至這個領域的喜愛”。

但劉霄磊也坦言,“時間久了,會有人為了更輕易地逃課和拿高分,而選我這門課。”劉霄磊也一直在找一種儘可能雙贏的方法。

河北保定某高校大三學生李睿,大學期間幾乎從沒逃過課,但她也談到,“遇到一些很枯燥的課,或是自己覺得沒什麼用的課,會不停地在下面玩手機。”

“如果大家認為即使不上課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那就容易萌生逃課的想法。”李睿說。

對逃課和替課現象,42.0%的受訪者認為對校園學風影響惡劣,34.9%的受訪者認為必須嚴厲懲戒,34.4%的受訪者認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還有29.0%的受訪者認為無需過多幹涉, 16.7%的受訪者認為無可厚非、情有可原。

據20xx-20xx年大學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瞭解,調查顯示,為減少逃課和替課現象的發生,66.5%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約束,62.2%的受訪者期待教師努力提升課程吸引力,51.3%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應從自身找原因,30.5%的受訪者期待社會輿論和校園輿論的正確引導。

第5篇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食品領域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食品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為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我展開了關於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

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讓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重建信用規範市場秩序。

學府平價超市,中青超市,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

我去了學府平價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9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5%。

在中輕超市,調查到: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是8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是8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90%。

而在學校附近的小店,我們驚訝地發現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70%,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85%。

在街旁的地攤上,我驚呆了。包裝上有綠色商標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產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質量安全標誌的食品有5%,有廠方地址的食品是10%。

地點 綠色商標 生產日期 保制期 質量安全標誌 廠方地??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在大型超市購買東西,不在中輕、佳惠、旺達等小型超市購買東西,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攤,等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地方購買東西!

為了更進一步瞭解食品安全狀況,據網上資料顯示,發現城市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城市消費者中,最關注食品安全的佔71.8%,不關注食品安全的僅佔0.6%;購買食品時首選質量的佔30%,選擇質量和價格並重的佔61.7%,選擇“價格優先”的僅佔8%;80%以上的消費者認為超市食品安全狀況好於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階層只到超市購買食品。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據調查,農村消費者中,74.4%回答會適當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但43.7%仍首選價格便宜。

其實,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從總體上說是好的。黨和國家一向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把保障食品安全視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標準化能力大大加強,優質品牌農產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食品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部分食品企業加工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型企業普遍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產裝置和檢驗裝置。同時,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門聯合行動,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體制也已建立起來,基本覆蓋了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各個環節。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由於從食品種植到消費的環節多,各監管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涉及的行業發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希望通過社會的輿論監督與相關部門的有效控制可以給廣大老百姓一個放心安心的飲食生活環境。

第6篇

兩個月的調研活動在我們小組成員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圓滿結束。感受很深,實踐活動內容的感悟讓我難以忘懷。我大致總結為一下幾點:

第一,這次調研活動讓我親身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難有以團隊形式進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們這次活動前期以團隊形式開展,每次問卷調查都分工明確,有采訪的,記錄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調查活動能成功的完成並趨於完善。使我們親身感受到團隊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們提高了自己適應團隊的能力。認識到了團隊和協作精神的巨大潛力和作用。在這之前,雖然在書本上多次看到過這個詞語,老師在課堂上也多次強調過團隊的精神,但沒親身經歷的東西畢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從中我也學到了要善於與他人溝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合理地吸納他人的想法,還有一點是絕不能忽略的:相信小組成員,建立雙方的互信。

同時,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我們深入瞭解了交通訊號燈執行的原理以及深化了我們道路交通知識框架,這次問卷面向廣大群眾,通過對合肥市車流量較大的道路的實證調研,以及建立訊號燈變換時間和交通擁堵時間模型分析,把大城市擁堵問題歸結到兩大方面,總結出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源是“車多燈緩”的城市交通管理現狀,從而呼籲相關交通規劃、設計、管理部門重視對城市“綠波帶”的設定。回想起問卷調查開展那天,無處不體現我們團隊三人的力量和團結。在龐大的工作面前我們沒有人抱怨,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具責任心的人,問卷調查雖然做著很累,但是我們做的很開心,很快樂,流了汗,也收穫了成功。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活動我們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協作,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歷練了自己的內心。

第三,我們自身口才得到提高,在和行人交談中注意語境和口氣,及時糾正不得體的地方,在調查中學會大膽的說,自信的說。同時我們充分意識到了知識的不足,眼界的有限。在本次調查中,本有很多的想法,但由於我們的學識水平有限,不得不放棄。比如,我們小組原打算利用spss來完善我們的調查報告,由於專業知識的限制,只得作罷。也就是說,以後得加強學習,不光是專業課方面的學習,還要攝獵各個方面的知識,以增長自己的見識和眼力,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

第四,這次調研活動讓我們認識到選題很重要。經過這次調研活動,我覺得做調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實際意義的課題,對調研物件有一定幫助的主題,才能雙贏,也不算白費力氣。還有要有可操作性,沒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話,那麼就真的會舉步維艱了。我覺得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會了不同的思考方式。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遇到過的情況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特別是思考角度的不同,很自然對事物的看法也很難一樣。這次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甚至包括爭吵,領略到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帶給我們的全新感覺:對事物的認識更加全面、客觀、科學,不像以前那樣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觀性、隨意性。 第五,做事要有計劃,我們開展調研活動之前列出我們有多少時間,我們打算用多少時間,我們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這次調查實踐,還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讀死書是沒用的,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和參與交通調查,並在本次活動中與小組成員共同擔負起調查問卷的設計、分工負責了自己的50份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與小組成員共同承擔了調查問卷的資料統計與分析以及調查報告的撰寫,最後還完成了對成稿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我覺得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莫大的激勵鍛鍊。調研報告活動盡我們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它不僅為我們今後社會實踐奠定基礎,而且我們每個人還將以本次實踐為點,多多總結經驗與不足,為以後實踐創造更多機會,使自己從中受益,早日成為一名優秀大學生,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現自身價值。

這短暫而又充實的調研活動,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調研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和團體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需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後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通過這次的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逐步瞭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知識並將之與社會相結合的信心和毅力。對於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們,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大學生社會調研實踐活動是大學生磨練品格、增長才幹、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舞臺。在這裡我們真正的鍛鍊了自己,為以後踏入社會做了更好的鋪墊,以後如果有機會,我會更加積極的參加這樣的活動。

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我們還同諸多群眾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的發展聯絡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並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7篇

為期兩天的社會調查終於結束了,關於對華碩膝上型電腦消費購買行為的調查,雖然它的時間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瞭解到了膝上型電腦的一些知識,讓我知道了怎麼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經過這次社會調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著我們準備好的調查問卷唄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調查的時候,我們也為之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用什麼方法調查我們討論了很久,最終確定用問卷調查,小組開會分工各自的任務,準備問卷,查詢相關的資料,還找來了有過問卷調查經驗的同學給我們講解,現在雖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覺大不相同呀!那天,我們帶著準備好的問卷來到了百腦匯的三大出口。開始的時候有些人以為我們是屬於商業行為,所以不願意接受,可是當我們說明來意,他們還是接受我們的問卷。但總是有一些人以沒有時間為藉口拒絕了我們。我個人覺得,接受問卷不會話費你2分鐘的時間,為什麼不願意給我們行個方便呢?這真的讓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進入社會!

通過這次問卷,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首先,問卷的制定要有針對性,問題的設定要便於被訪者接受。

同時,要採用詢問的方式,他答,我記錄。然後,問卷時要熱情客氣,問卷後要表示感謝。最後就是問卷的整理工作,資料要準確,客觀做出分析,評估。 最後,我想說的的就是,我們已經是大學生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就是半個社會,我們要學會如何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重要的是,我們在大學學到知識同時,要學會“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接觸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儘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後自己真正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才不會被這競爭激烈的社會所淘汰!

暑假期間,我把問卷帶回了家裡,打算利用這個假期在我們市裡面幾所高校裡面做一些調查。正好我也有一些國中、高中同學也在市裡面上大學,有些事情可以找他們幫一下忙。

我們學校一放假我就趕著回了家,休息了一天然後就開始聯絡以前的一些同學,正好他們沒什麼事,也不忙著回家,所以都還在學校。於是我就和他們約好了,說第二天去找他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工作。

第二天,我起了一個大早,抱著那一大疊問卷來到了市裡面的一所大學。然後找到了一個高中的同學,他把我帶進了他們學校,先去了他們寢休息了一會,他的幾個同學也在,也都還沒回家,我把我的去意向他們說了一遍,希望他們能幫一下忙,他同學也欣然答應了,每人幫著填了一張問卷。他們做得很認真,不懂的時候還問我該怎麼做。我也一一給他們解釋。

休息好了我就開始了調查工作,那個同學也願意幫我忙,他說反正也沒有事情做,閒著無聊,我也答應了。我們來到校園裡,雖然放假了但還有些同學沒有立即回家,有的是留校,有的是車票買遲了點。我心裡暗暗高興,以為人多可以很快把調查問卷做完,沒想到遇到了不少尷尬的事情。

前幾份問卷做得還挺順利的,我以為萬事大吉了,沒想到高興得太早了,接下來十多個同學都以有事推脫掉了,有的是帶有一絲歉意, 有的是不屑一顧的眼神,有甚至是一句話也不說直接與我們擦肩而過,剛開始的激情下子就被一盆冷水澆滅了,而這時同行的同學也給我打氣,叫我不要氣餒,我也最終堅持了下來,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繼續做剩下的,最終做完了30多張問卷,但還剩下10多張。

接下來的一天裡,我又去了另一所大學,做完了剩下的問卷,所遇到的情況也和第一天差不多。但感覺好多了,畢竟經歷過一次了,第二次也就沒有什麼了。

在選代表性題目來進行資料分析時,我們組員發生過爭執,但最終我們通過舉手投票方式確定下了5個代表性題目。

在進行資料統計時,在對運用什麼軟體時也進行了小小的討論,但後來還是運用了exel,因為相對而言對這個軟體我們都要熟悉一些,而其他軟體不但平時沒用過就連聽也沒聽說過。所以為了方便,我們還是選擇了exel。用它將我們統計的資料理整出來。然後對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總的說來,在我們所做的工作中遇到過困難,遇到過尷尬的事情,但我們都一一克服了,在些次調查中我也認識到了只有團結才是力量,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是不可戰勝的。我也在當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如交際溝通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等方方面面。總之,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一次考驗。

第8篇

許多學生兼職是由於高額的學雜費跟生活費無法負擔,但是現在大學校園裡兼職的許多學生,他們兼職的目的並非完全是因為高額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或者是貧困家境。大多數同學做兼職的主要目的還是通過這個過程鍛鍊自己,增加自己的閱歷,使自己對社會的瞭解加深了許多,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但是這樣盲目的去兼職有的時候也未必是件好事情,有的時候會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機而入,因而有的時候會發生一些慘劇。我們可以從大學生自身跟學校以及社會中尋求一些解決的辦法。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競爭的激烈,就業形式日趨嚴峻,為了在畢業後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很多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從事兼職工作,一方面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了社會,獲取了一些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綜合實力。大學生兼職已是大學校園裡的一種普遍現象,其存在很久,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象。兼職是大學生交際圈的突破,是大學生生活的潤滑劑,也是大學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無論同學們有沒有做過兼職,眼下都存在著一條漫漫兼職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該怎麼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職工作中碰到的困難和挫折可能對部分大學生今後的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更好的做好兼職工作,為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日益成為我們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試圖瞭解高校大學生的兼職狀況,以期掌握大學生兼職的一些特徵,從而為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兼職工作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字:大學生就業,網上兼職,賺錢經歷,綜合實力

從學習方面上看,大學的課堂授課時間要大大少於中學階段,以自學為主的大學生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從生活方面看,進入大學後,衣食住行等個人生活往往都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活節奏快,活動空間大,接觸面廣,朋友同學來自全國各地,語言、個性、習慣、價值觀念各不相同的差異,在共同生活相互接觸中,易逐漸融合;從校園環境上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各種啟事,各式傳單隨處可見,各種組織的活動,各式性質的社團比比皆是。這為大學生們兼職提供了豐富的舞臺。

進入新的世紀,各種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增長,為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各大企業開始投入大筆的廣告費用,加強對企業品牌的宣傳。企業廣告除了電視臺等各種媒體廣告,街頭、車站站牌海報外,還包括新品推出時的商場、街頭、超市等地的宣傳促銷(包括廣告傳單、優惠券派送等)。企業對這部分廣告宣傳的人員需求量大,但此類工作臨時性強,一般集中在節假日,且企業希望能儘可能地降低這部分的成本,又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在選定這部分工作人員時,企業一般願意選擇在校大學生為他們服務。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每一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將或遲或早地推向市場。在市場上進行 雙向選擇 ,取消了統分統配的大學生,也毫不例外地要面對擇業的考慮。調查結果顯示:84%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從事兼職工作是他們瞭解社會、貼近現實的最好方式,兼職經歷能讓他們更多地發現社會需求,明確自身的不足,通過兼職能讓他們將來更好的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於是他們紛紛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尋找兼職,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尋找兼職,還有部分同學通過廣告尋找兼職。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同學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過家教,分別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65%,75.5% ,98%的同學做過家教,分別有5%,7.5%,26%的同學做過促銷,分別有20%,30%,16%的同學發過傳單。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兼職對學習的有一定的影響,大部分同學會過分關注報酬,沒有注意到兼職工作的鍛鍊人的意志、品質、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等內容。但是有部分大學生比較好的處理學習與兼職賺錢的關係。只要注意調整,,能夠二者兼顧,二者是否會相互影響。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頗有成就感;

分別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分別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拓寬交際面。

不論從性別還是從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過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從未遇到過困難。所遇到的困難當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而有部分同學認為引起兼職困難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左右的同學積極想方設法解決,10%左右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網賺通常由使用者、中介網站和廣告主三方面構成。 郵件網賺 其中使用者就是普通大眾,廣告的最終接收者,本人便是其中之一;廣告主就是提供廣告中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的商家,是最終付出廣告費用的一方;中介網站呢,便是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將廣告主的廣告傳送到使用者那裡,並與使用者一起分享獲得的廣告收入,是直接與使用者打交道的一方。說白了,我們從網路上賺到的錢就是廣告費的一部分。你看了他的廣告,他付你錢。廣告費與網路的結合產生了網路賺錢這一新時期的產物。現在 花錢買顧客 已經成為很平常的事情了。由於網路大部分實行免費賺錢模式,投入的直接成本是網費,間接成本是大學生的時間,所以這種模式還是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