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10篇 "愛與教育:讀書心得分享"

本文為廣大讀者分享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主要講述了閱讀書籍對於人們培養愛心和推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文章涵蓋多個方面的故事和思考,可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愛心和教育的力量。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10篇

第1篇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10篇

第2篇

看著書目裡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本,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裡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這學期裡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著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過後,他們還邀請我去和他們一起練習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第3篇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閒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麼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可為是作為今天的人民教師的一個終極目標。近些天裡,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於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裡,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於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後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瞭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第4篇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第5篇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b&b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squo;成為一個好人squo;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

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著他的教育例項,我也在心裡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傳統的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隨著課改的春風吹進,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視,德育問題也毅然被擺在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許是由於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對教師考核方面的條例欠缺,抑或是教師本人對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總之,也還存在著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squo;學生的心靈squo;——用squo;學生的大腦squo;去思考,用squo;學生的眼光squo;去看待,用squo;學生的情感squo;去體驗,用squo;學生的興趣squo;去愛好&b&b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6篇

假期值班,我靜下心來認真地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在“手記一”裡,李老師提出:“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作為一名國小教師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我想我做不到,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張杏麗 洛新國小老師 愛好閱讀 、旅遊,相信只要不斷努力追求,總有成功的一天。

第7篇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squo;平易近人squo;,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第8篇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為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才算愉快。——題記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b&b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下的痕跡&b&b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b&b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

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 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學》中這樣說過: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們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方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擴大,並且像我以後才意識到的那樣,連我不曾教過課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擴大而興奮,因走到小朋友的心靈深處而帶給他們快樂,而感到無比幸福。這些不是憑藉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體會到的。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幾年的教學,讓我漸漸明白,老師的行為在學生們的心裡會種下怎樣的印象。以前我的兩個課代表喜歡衝著那些學習後進的學生大喊大叫,我發現之後並沒有當著大家的面批評他們,而是先讓他們停止叫喊,然後走到這名看似有錯的學生跟前輕輕地詢問緣故。之後我的課代表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做法並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反而會把矛盾激化,她們不但向我承認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提出了創新性的解決辦法。一次日記中,他們曾這樣寫道:長大之後我也要當一名教師,當我的學生犯了錯誤時,我不是先去責罵他,而是先問明原因,然後虛心地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知道到他們能這樣想,我很欣慰。

在獨生子女日益成長為社會建設者的同時,我們才漸漸發現他們責任感的缺失和愛的缺乏。真誠與善良似乎在這個社會成了一種無能的表現。看看時下充斥的書籍,多半是為升學而準備的輔導書,其次是幽默故事書、漫畫書,真正淨化學生心靈的書籍少之又少。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懂得如何張揚個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們知道要考上大學,卻不知考上之後該做些什麼;他們明白要踏實工作,但方向在哪裡卻從來都不明確。這分明是一種責任心與愛心的缺乏。 現在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我們作為教師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裡,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為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著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我們會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努力做教育這趟列車上的愛心傳遞員,讓真誠、善良、友愛陪伴學生走過以後的人生旅程。

第9篇

讀了李鎮西同志寫的《愛心與教育》,我感慨萬分。說起教師這個職業,很多人都會這麼說:“當教師多好,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因為教師的職業最崇高,還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是世間最高階的產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間已知的物質的最高階形態,人對於人身的認識又還遠遠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從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種艱苦的、帶探索性的,後果往往難以完全確定的勞動。

那麼怎樣實施教育,實施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這又是目前大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績單,分數,高材生等等吧。現在還是有很多老師、家長把分數、名次看的過重,而忽略了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能力的培養。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階學校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在幼兒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怕幼兒不理解,著重研究怎樣教會他們,常常採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實質上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幼兒,阻止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力。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從幼兒各方面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將各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使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環境中獲取各種經驗。在教學工作中善於敏銳地發現幼兒的探索思維能力,發揮其創造力,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讓幼兒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自覺去謀求知識並創造性地加以表現。

其次,做為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你必須對你的學生有一腔愛心,愛孩子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只有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說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認為,我們的教育物件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孩子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

我們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我們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因此,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他有一段話讓我特別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這段話,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說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裝置、考試製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作為幼兒教師,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無論在教育活動或生活活動中,都從細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俗話說,嫩枝易彎也易直。孩子將來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時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們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兒一入園向老師問好開始,教育幼兒尊老愛幼,團結同伴、謙讓有禮,愛父母、愛老師、愛幼兒園、愛祖國。也是從這時起一點點的改掉幼兒自私、無理、霸道的個性,讓他們一點點的融入幼兒園的大家庭,讓他們知道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同時也知道諒解他人。

第10篇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里,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裡,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著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squo;成為一個好人squo;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型別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 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