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黃文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感悟黃文秀的卓越事蹟

黃文秀先進事蹟感人至深,她用一顆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書寫著平凡崗位上的偉大。她的事蹟讓我們深受感動,激勵我們追隨她的腳步,努力工作,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讀黃文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感悟黃文秀的卓越事蹟

第1篇

青春歲月,灼灼其華。當一些年輕同志還在糾結於青春何處“安放”時,一位把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獻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年輕黨員幹部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她,就是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

在駐村工作期間,她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她堅持以民為本、吃苦在前,作風過硬、工作務實,積極進取、樂觀開朗,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生動詮釋了一名年輕女幹部的擔當和作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棲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一心為民的政治品質,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懷愛民之心、行為民之舉、辦利民之事,以公僕之心對待群眾,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恪盡職守、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立足本職工作崗位,更好地服務社會。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不畏艱險、忘我工作的優良作風,保持和發揚黨員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以克難攻堅、勇往直前的氣概,以奮發進取、鍥而不捨的勁頭,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公而忘私、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第一位。

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為楷模,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和引導學生。我們要牢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強烈的職業光榮感,弘揚敬業精神,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發揚黃文秀同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讀黃文秀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感悟黃文秀的卓越事蹟 第2張

第2篇

“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是寫在黃文秀入黨申請書上的一段話。1989年,黃文秀出生於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從石頭村裡一路考入北京師範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的她,毅然回到家鄉工作,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一場山洪奪走了她年輕的生命,她倒在扶貧工作的路上,留下了她不可磨滅的精神和滾燙的初心。她飲水思源,不改本色,“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她敬重先烈,不忘歷史,“我們百色是革命老區,長治也是革命老區,都是鄧小平同志戰鬥過的地方,我想到這個地方來”;她勤於學習,細悟篤行,“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她用年輕的的生命,答好了“守初心”這張時代答卷,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讓思想紮根,先做“好村民”。黃文秀出生在革命老區,家裡有三個姐妹,一直以來家裡都是貧困戶,近幾年,家裡面才通過易地搬遷脫了貧。“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駐村滿一年時,她簡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扶貧路,便是她心中的長征,當她決定起步時,就已經做好爬雪山、過草地的準備。飲水思源,不改本色,只有讓思想紮了根,才能真正完成從大學生到“村官”的角色轉變。當下,個別大學生村官把農村工作當成逃避就業壓力的“避風港”,想著在基層隨便混幾年就回去,想方設法脫離農村。思想上沒有紮根,工作浮於表面,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踐恐難有多大作為。要想做“好村官”,不僅要褪去天之驕子的傲氣,更要接地氣讓自己先學會做“好村民”。只有瞭解村情,才能找準方向,找到工作落腳點,不斷提高實踐工作水平,真正完成角色轉變。

讓工作深入,不做“文秀才”。黃文秀初到村裡時,也曾哭過鼻子,她在日記中寫到道:“大家見我是一個女生,對我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內心不禁覺得壓力非常大”。為了拉近與村民距離她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從不喝酒的她還會主動帶上酒找村民小酌幾杯;為了能消除貧困戶老黃的誤解,她多次上門拜訪宣講扶貧政策;為了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她主動學起了當地方言,用桂柳話和貧困戶交流,駐村第五個月,黃文秀在日記裡興奮地寫道“我發現我的方言進步了,可以和貧困戶完整地用桂柳話交流了”。做群眾工作,就得說好群眾話。扶貧工作千絲萬縷,貼近群眾生活,方能知村情、解民意。放下身段,打破“溝通”鴻溝,以村民的語言和村民交流才能真正事半功倍,才真能正改變“文秀才”的刻板印象,才能真正贏得村民的尊重。

讓能力突出,勇當“多面手”。通過走訪,黃文秀髮現群眾不太配合工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村“兩委”幹部為民辦事不主動。黃文秀從嚴抓實坐班值班制度,遍訪貧困戶工作,讓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為了實現產業脫貧,通過調研和反覆市場摸底,黃文秀不僅幫大家引進了先進的砂糖橘種植技術,還教會村民做電商,從產到銷,切實解決貧困戶增收問題。對村幹部來說,她是個好領導;對村民來說,她又是位技術能手。其實,哲學碩士畢業的她並非農村實用型的技術人才,在未入村工作時,她對田間地頭也是知之甚少。部分大學生幹部時常抱怨對農業實用技術瞭解不多、專業不對口、人際關係難處理,幹起工作總是捉襟見肘,究其原因就是對自我認識不足、能力不夠。基層工作紛繁複雜,就得當好“多面手”,哪裡不會就學哪裡,要知道大學生幹部最大優勢就是會學習的能力和高昂的工作熱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過實踐,深入一線,說群眾話,明群眾需,解群眾急,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只有在鍛鍊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才能在農村這片廣闊熱土上奉獻青春和熱情。

第3篇

一個人心中有信仰,生活有榜樣,才會更加堅定,腳下走路才會更踏實。黃文秀同志就是我們新一代青年人的精神榜樣,————曾這樣評價黃文秀同志: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更加要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為建設偉大富強、繁榮昌盛的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榜樣精神,要學她那堅持“回來”的初心。廣西百色的土地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很多人離開了家鄉,學到了知識,在外面的世界有了自己的“新家”,他們走了,他們再也不回來了。但是黃文秀同志回來了。在一次次的選擇中,黃文秀同志始終遵從自己的內心,自己的初心,迴歸家鄉,建設家鄉。她想要當那個“走出去”並“回來”的人。黃文秀同志說:我是“我是從貧困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得到過黨和政府的資助和培養,希望將來能為祖國和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家鄉之富裕,為父老之幸福,她毅然離開北京的優秀環境;放棄出國留學機遇,只為了回到她那魂牽夢縈的家鄉,初心與使命在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新時代青年人,必須要有這樣的初心與擔當。

學習榜樣精神,要學她那堅韌不拔、堅強勇敢的意志。黃文秀初到百坭村時,她深知必須要掌握貧苦戶的仔細情況,她翻越山頭,挨家挨戶走訪調查,途中再累、再辛苦她都沒有過一句怨言。百姓不理解她,認為她是來鍍金走過場,她主動找老書記請教,主動到貧苦戶家幫忙、聊天,瞭解致貧原因,根據百坭村的地理位置和特點,發展集體經濟,走產業脫貧之路。風吹不搖,雷打不動,她日復一日的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是她的鏗鏘誓言。新時代的青年人,必須有這樣的堅韌不拔、堅強勇敢意志。

學習榜樣精神,要學她做人清清白白的內心。或許很多人都會以為黃文秀這樣深入一線扶貧,家中或許有幾分家底,但是他們萬萬想不到,在一線扶貧的黃文秀,雙親體弱多病,還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的政策扶持下,黃文秀家2016年實現脫貧,家中也獲得縣城裡的易地搬遷房,走出了大山。黃文秀一家人深受黨的恩惠,在她選擇回到家鄉工作時,父親對她說:“你入了黨,就要為黨工作,回到家鄉做一個乾乾淨淨的人民公僕。”她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黃文秀同志用她的寶貴生命為國家的脫貧攻堅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向前走,走的再遠,也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黃文秀同志,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