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對於文娛發展的個人看法

目前我們國內的文娛產業比較亂象,但大多都是以積極響應政策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必須很多人還是喜歡低俗的,所謂“高大尚”的一些文娛活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對於文娛發展的個人看法》,以供參考。
對於文娛發展的個人看法
文娛這個範疇有點大,我就從我個人比較喜歡且關注的電影電視領域說一點拙見:首先,創作不自由,根本的問題是言論不自由。真正有力量的影視作品往往敢於揭示社會乃至人性的瘡疤,很多有深度的作品其經典就在於作者對一個時代以及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和人有著敏銳的洞察和深刻的思考,甚至可以成為許多年後人們認識歷史認識自己的一面明鏡。我國的四大名著都是這樣的作品,雖然藝術形式不同,有的講歷史,有的講神話,有的講愛情,反映的其實是當時的社會和人性問題。但這樣的作品往往是刺痛當權者的神經的,除非有很好的言論自由的保護,這些作品的傳播本身就很難,《紅樓夢》、《金瓶梅》在當時都是禁書。
  
  今年寒假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現實題材的臺灣男同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和《call me by your name》的文藝調調不同),導演用其實很深情的筆觸探討了男同性戀及其家人面臨的社會困境和掙扎,這樣的故事恐怕很難為內地審查機構所接受。有太多的話不能說,有太多的題材不能碰,創作的靈魂就沒有了,出來的作品是死的,像機器。第二,創作環境不好,創作者不被尊重,資本方對創作干預太多。之前看馮小剛上許知遠的十三邀有一段是介紹《我不是潘金蓮》的創作過程的,資方其實是不同意在電影中使用圓形構圖的,認為不一定能被觀眾所接受,但馮小剛堅持,且撂下話:我今年六十幾歲了,我要拍我喜歡的電影。這可是馮小剛啊,到六十幾歲了還需要跟資方正面硬扛“我要拍我喜歡的電影”,其他年輕導演的創作環境可想而知。當作者都不能決定自己的作品,你能指望這樣的作品好到哪裡去?之前看過一篇報道,許多資方會基於對市場風向和觀眾口味的判斷對電視劇的內容提出要求,比如到多少集一定要多撒糖,到多少集一定要虐。當創作本身並不被尊重,而是被要求去迎合市場,爛片且爛的很雷同的片充斥市場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當一部劇火了,大量同類型的劇就會扎堆上市。但觀眾不是傻子,我們不是喜歡看甜也不是喜歡看虐,而是喜歡看真正好的能打動人心的作品啊!第三,國內觀眾的審美,或者是資方認為的國內觀眾的審美比較單一,從而引導創作者塑造了大量扁平、單一的人物。現在的影視作品中,很少會看到以中年人(特別是中年女人)或者社會底層人士作為核心的故事,但這些人的故事難道不是更具有創作價值嗎,他們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的烙印,往往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即使是講年輕人的故事,也往往脫離實際、脫離生活。我們很少看到《傲骨賢妻》這種講述中年女人職場困境的作品,《絕命毒師》這種中年廢柴的傳奇人生,充斥的還是女主要麼被霸道總裁拯救要麼被小鮮肉痴情狂追的無腦YY。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我們影視作品中的人物,無論是講一個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的故事,除了莫名其妙的轉折、不合邏輯的巧合、無處不在的主角光環,很難感受到人物真實的成長和蛻變,人性的矛盾與掙扎,編劇偷懶,作品無腦,演員有顏就夠了,這樣的作品看多了,只會讓我們再也欣賞不了好的東西。我認為,文娛行業,其繁榮的基礎是有不斷的好的作品和內容,爛片或許只要有足夠的話題度也還能夠通過收割韭菜賺錢,但長此以往只會讓整個行業烏煙瘴氣。真的,爛的作品把錢賺了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兒。而國內恰恰就缺乏足夠自由、優質、認真的創作環境和創作群體
  

標籤:文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