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庭教育讀後感5篇 家庭教育閱歷:培養未來的領袖

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都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我們在這裡推出“家庭教育讀後感”專題,讓您瞭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與大家分享親子教育的心得和經驗。

家庭教育讀後感5篇 家庭教育閱歷:培養未來的領袖

第1篇

通過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大。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點,發揮特長、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把它發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並非易事,需要我們的家長、老師要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優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點發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固下來了,就成了優勢。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機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點缺點,首先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要了解兒童各個發展時期的共性,瞭解哪些優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並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其次是怎麼去鑑別優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老師和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心胸豁達;內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於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麼看優點缺點,深入地、細緻地瞭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對於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後,再以平靜的態度去支援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著缺點看。是要放大優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並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後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說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誇大缺點,是否懂得誇大優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為什麼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優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老師整天盯著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麼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師眼裡只有孩子的缺點,那你在孩子眼裡的形象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樣的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於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後者則經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現原來孩子身上並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後者則在他的眼裡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於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讀後感5篇 家庭教育閱歷:培養未來的領袖 第2張

第2篇

通過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盯著孩子的缺點,應該把孩子的優點放大,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點,發揮特長、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把它發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並非易事,需要家長要有一雙慧眼,善於發現優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點發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固下來了,就成了優勢。把優勢發揮好了,成功的機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點缺點,首先要了解兒童各個發展時期的共性,瞭解哪些優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並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自己孩子有這些缺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次是怎麼去鑑別優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心胸豁達;內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於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麼看優點缺點,深入地、細緻地瞭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首先,寬容和接納孩子。對於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後,再以平靜的態度去支援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著缺點看。是要放大優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並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後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說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誇大缺點,是否懂得誇大優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為什麼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優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整天盯著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麼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如果父母眼裡只有孩子的缺點,那你在孩子眼裡的形象也好不到哪裡去。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於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後者則經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現原來孩子身上並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後者則在他的眼裡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於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3篇

有關教育之議,已經令人不勝煩擾。然而,不論我們如何不堪其擾,不管我們心中是否存乎教育的明哲之道,二千年來不斷積澱下的種種議論、態度,案例甚至爭吵,對於當下的中國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仍然有著鮮明的現時意義。而歷史中存留的觀點,更是直接影響著中國教育的方方面面。言多而失,倒不在於這些言論中有多少存著謬誤,而是話說多了,就足以令人無所適從,把本來清楚的事情拉進迷局。關於教育該由誰來充當主角的問題,本來是一件義理明晰的事情,而當各種觀點彙集在一起的時候,本不該錯位的職責便悄悄地模糊不清了。常言道世事如棋,教育也不能脫身其外,那麼,假如把孩子的教育看成一盤棋,那麼到底該由誰來執棋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誰能把這盤棋下得更好。觀高手行棋,弈棋佈勢,務相接連。自始至終,著著求先。臨局離爭,靜謐獨觀,毫釐不差,其中妙訣就是在行雲流水之際,胸中已有甲兵十萬。說白了,不受外界叨擾,安心下好自己的棋而已。街頭巷尾也有棋迷,棋局一開,眾人圍聚、你曰出車,他說跳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樣的棋不是棋手在下,而是一項集體娛樂活動,如此想要將棋下好,反倒更加艱難了。這樣得棋,贏了功歸旁人,輸了怨天尤人,又何嘗有一絲下棋的樂趣?由此來看,棋還是自己下的好。自古萬事如出一轍,懂得了這個道理,有關教育的問題也就不難解了。俗話講先入為主,這樣看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謂的培養、所謂的教育,說起來不過是一句話——子女之教,在於家庭。對棋而言,佈局的棋手是棋魂所在,其中的精妙玄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也只有他一個人處理得好;對孩子而言,家庭是人生第一站,一生的成長、影響,都在於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薰陶。染蒼則蒼,染黃則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棋局的好與壞,都在於棋手的素質高下,孩子的好與壞,都在於家庭的教育如何。說完了棋理與育人之道,就輪到一個龐大的命題:究竟如何將家庭教育做好?或者說,中國現時的家庭教育,究竟哪裡做得不好?好的地方,人人心中有一本賬,我們也世代相傳了千年之久,不好的地方,恐怕便不是一兩句說的清了。於缺處補益,於短處補長,將短少之處分門別類,辨別出是哪一條讓孩子先天不足,哪一條令孩子後天失調,哪一條助子成功,哪一條引子失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家庭教育這盤棋中游刃有餘。更緊要的是,棋可以重來,教育卻不可能覆盤,成功固然好,失敗卻是無可挽救的,沒有一個家庭有資格試驗,更沒有一個家庭輸得起這樣的棋。

基於此,我在讀《中國家庭教育缺什麼》一書後,也不禁有所感,這本書拋開陳腐的老套路,拂去空洞說教,直指中國家庭教育所缺所欠,以鮮明案例為資本,以細緻考量為手段,為中國家庭教育查缺補漏,為中國萬千孩子,更為兩倍於孩子的家長打造一本萬世不易的教子典籍。在這本凝結了智慧與心血的書中,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現狀,更是孩子的.未來。所謂的關注未來,也就是為孩子的一生奠基,《中國家庭教育缺什麼》這本書讀起來都是細緻入微的小道理,小感悟、小故事、小竅門,但是正是這種近似於工筆的考量,描繪了當下中國家庭教育的一種氛圍,使我讀後受益匪淺。或許讀了此書後,未必知道成功的孩子是如何登頂的,但卻可以知道我們所缺乏的東西,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有些答案就已經浮於紙上了。教育其實就是這樣一個東西,許多名宿鴻儒不能為之的,往往在這本書中一個小道理就講通了,一盤看似繁雜的棋,其實只要由正確的人、按正確的方法堅持到底,也就是所謂的大師了。

第4篇

看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充滿良知的媽媽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師,她敢於直面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對現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被作者獨到新穎的教育觀念所吸引,並且對現行的家庭教育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書中記敘了許多關於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為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這一切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作者通過記敘自身的經歷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我們都是經歷過孩童時期長大的,當家長們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犯錯,永遠達不到他們理想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反思過自己的教育行為,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簡直無懈可擊。“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當家長們對孩子做思想工作時,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因為你主觀感覺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你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家長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而你們作有沒有樹立起自己的理想;大人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而自己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

家長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們犯了錯誤可以改,但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中學老師抱怨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當孩子長大後真的禍害社會時,又有誰來為他負責呢?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針對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等一系列問題,作者抓住孩子的心理,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考好了不獎勵”等。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發現作者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家庭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我們,只有通過更多的學習,不斷地對當下教育進行深刻思考,將來才能以更科學更完善的家庭教育來培養我們的子女。

第5篇

好快呀,孩子馬上就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孩子每天的成長都給了我們莫大的驚喜和驚奇。每天的家庭作業、考場上的嚴肅氣氛、戴上紅領巾時驕傲的表情……,這一切的一切都使身為家長的我們回想起了自己孩童時的點點滴滴;每個字母的發音、每個漢字的筆畫、每一次孩子渴望問個究竟的表情……,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們深感窘迫,生怕講解錯了任何一個問題、生怕自己的言行舉止誤導了孩子的價值認知。通過為人父母以來點點滴滴的積累,通過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得到的啟示,我決心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和孩子共同成長,樹立正確學習態度。當孩子從踏入校門那一刻起,我們家長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試成績,當看到孩子在家中讀書學習時就很高興,如果孩子看電視或者長時間地玩耍,我們家長就會很生氣,考得不好就會責怪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不認真,是我們父母最大的煩惱。我們家長應當給孩子灌輸責任意識,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知識是自己的事情,是為了將來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和諸多的故事告訴孩子:“只有知識和健康是屬於自己的”,強化孩子學習的責任意識、主動意識,使孩子們自覺從“要我學”漸漸過渡到“我要學”。

和孩子共同成長,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現在社會是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我們做家長的由於工作、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都很忙,但是再忙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培養。父母要善於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電腦;有的喜歡琴棋書畫等等。最大限度地發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但同時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又不能讓孩子沉迷於此而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另外,還要培養孩子在生活上、學習上的獨立性。如:早晨起床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睡早起等。也可能孩子剛開始做的不是很好,但家長只要用心的加以培養和鍛鍊孩子,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就能使其真正的健康快樂成長,家長不用過分的操心和擔憂。

和孩子共同成長,營造快樂學習氛圍。可能每一位家長都有過切身體會,如果讓孩子看到父母喜愛讀書、認真工作,他們也會模仿父母,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就會加強。但如果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在看電視或上網打遊戲,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在學習之餘,他們也會花費很多精力在電視或遊戲上。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和孩子共同成長,著力提高綜合素質。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只要在學習下功夫,有好成績就是自己教育有方,在孩子的思想品質、自理能力方面,他們較少顧及,一般是出問題了,才意識到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培養。有的在平時的教育中也有注意到這方面,但遠遠低於對學習的重視程度。看了書中的教育方法及例項,我更加確信:在確保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應是幫助孩子牢固樹立“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績第三”的正確理念。家庭教育是通過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價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質。對於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重點絕不應是孩子在學校智力教育的繼續,而應放在對孩子愛心的培養上。因為沒有愛心的孩子,很難想像會真誠地尊重、諒解和寬容別人,長大後會努力回報社會。家庭教育就是通過潛移默化讓孩子懂得愛是一份尊重、一份諒解、一份寬容和一份給予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