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專題發言提綱3篇 深度解讀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揭祕教育的本質與未來

本文介紹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在解讀國家教育政策和方案的基礎上,分析國小語文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幫助。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專題發言提綱3篇 深度解讀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揭祕教育的本質與未來

第1篇

一 重視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強調了人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薰陶感染,而非灌輸。

二 增強了語文課程的現代意識,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更新了教學內 3.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表現在 :

三 根據學生語言和身心發展的特點,確定階段目標,選擇教學策略

四 兼顧不同的教學需求,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學習方式、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的融合。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

如何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大視野、大語文觀

課程目標的設計縱向結構是三個維度,橫向結構是五個方面。

(一)總目標的內容排列 前5條目標從語文素養的巨集觀層面著眼,後5條目標從具體語文能力培養的層面著眼。

1.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突出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實踐性的本質

1.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2.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 3.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階段目標是總目標的具體貫徹和實施。階段目標有以下特點 注意體現學習目標的階段性和連續;正確處理基礎性與發展性的關係;明確提出情感態度和學習習慣方面的目標;

(一)識字與寫字 在識字、寫字目標中應注意三點:

1.培養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能力是第一學段的重點。2.識字要遵循“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3.漢語拼音教學時要與說話教學、識字教學相結合。

1.閱讀目標體現了有個性的學習、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的新理念。 2.第一次提出了猜讀(推想)和探究性閱讀的要求。

(1)注重培養興趣和自信。(2)注重寫作中合作與交流。(3)注重培養創新精神:鼓勵自由表達;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4)強調個性化,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2.在過程方法方面:

(1)強調學生對生活的觀察。(2)重視在寫作中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把課內外閱讀與寫作相聯絡學與用相結合。3.在知識能力方面

(1)沒有寫作知識的要求;(2)淡化文體要求,以寫紀實性作文為主,也可寫想象作文;

(3)在條理性方面適當降低要求,只提 “能根據表達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1.突出情感與態度的優化訓練。2.重實踐、重過程。3.重在參與。

(五)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具有4個特點: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生成性

1.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 2.強調觀察及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3.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4.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能力的綜合運用,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 教材編寫建議建議教材編寫做到“新、實、活、寬” 二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對課程資源的認識: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三)課程資源的利用 教師是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

1.學校資源的利用 2.社群資源的利用:聯絡生活學語文;服務社群用語文。

1.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2.要充分發揮教師教的積極性,使他們創造性地教。

(二)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係。

(三)正確處理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重視過程、方法之間的關係。

1.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陶感染、潛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部分:即第5個問題,這是對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

1.識字教學要求:認寫分開,多認少寫。2.寫字教學要求:重視寫字姿勢的指導;對學生的寫字要加強指導和示範,寫字指導,不能用多媒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板書。

3.漢語拼音教學 (1)強調趣味性。(2)建議以活動和遊戲為主。

● 探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文字的深層含義進行探究的閱讀活動。

● 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藉語言文字,對課文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感悟和新異的結論

3.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 4.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眼 衛生。

提法:國小低年級叫寫話,中高年級叫習作,國中叫寫作

1.在國小階段培養習作的興趣、自信心是重點。2.要抓好:指導觀察、引導閱讀、指導學生“想心思”、記實作文、想象作文並重。

1.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2.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3.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使兒童感興趣,有話可說。4.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讓絕大多數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5.應著眼於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是指: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2.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3.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

(一)評價的目的 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目標:一評知識文化的“量”; 二評知識文化的“質”;三評語文能力的“用”;

四評語文能力的“創”; 評價要素:語文知識評價;文章知識評價;文學知識評價;一般能力評價;發展能力評價。2.過程和方法(它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評價目標:一評文獻檢索的能力;科學思維的方法;三評語文學習操作;四評學習習慣的養成。

評價要素:課堂參與,閱讀習慣;表達習慣;學習方法 3.情感和態度(它是語文學習的動力)

評價目標:一評語文學習的興趣;二評語文學習的習慣;三評語文學習的方法;

評價要素:熱愛語文;關心文化;參與實踐;學會合作;化智為德。五個領域

評價目標:一評識字數量;二評識字質量; 三評識字能力;

評價目標:一評閱讀能力;二評閱讀習慣; 三評閱讀方法。3.寫作

評價目標:一評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二評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評良好的作文習慣。4.口語交際(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

評價目標:一評聽說普通話能力;二評聽說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三評聽說的態度和習慣。

5.綜合性學習(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成果評價重視學習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作品評價。

(三)評價的原則:發展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多樣性原

1.關於優秀詩文背頌推薦篇目的建議。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3.從五個方面列出了所涉及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專題發言提綱3篇 深度解讀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揭祕教育的本質與未來 第2張

第2篇

一、重視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目標中的地位。 3.強調了人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薰陶感染,而非灌輸。

二、增強了語文課程的現代意識,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3.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表現在 : 課程理念,凸現語文綜合素質; 課程體系,著眼於開放、創新; 課程目標,致力於打好基礎,促進發展; 課程內容,提倡新、活、寬; 課程實施,重視探究,加強實踐; 課程評價,重在激勵、反饋。

三、根據學生語言和身心發展的特點,確定階段目標,選擇教學策

四、兼顧不同的教學需求,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對《語文課程標準》各部分的解讀

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地位:“兩個基礎,一個重要”。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學習方式、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的融合。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應研究:(1)重視教師觀念的轉變。

如何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大視野、大語文觀。

課程目標的設計縱向結構是三個維度,橫向結構是五個方面。

(一)總目標的內容排列 前5條目標從語文素養的巨集觀層面著眼,後5條目標從具體語文能力培養的層面著眼。

2.突出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

(三)總目標的基本任務 1.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2.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品質。

階段目標是總目標的具體貫徹和實施。階段目標有以下特點 注意體現學習目標的階段性和連續;正確處理基礎性與發展性的關係;明確提出情感態度和學習習慣方面的目標;

第一次提出“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一)識字與寫字 在識字、寫字目標中應注意三點:

1.培養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能力是第一學段的重點。2.識字要遵循“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3.漢語拼音教學時要與說話教學、識字教學相結合。

1.閱讀目標體現了有個性的學習、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的新理念。

2.第一次提出了猜讀(推想)和探究性閱讀的要求。(三)寫作(寫話、習作)1.在情感態度方面:

(1)注重培養興趣和自信。(2)注重寫作中合作與交流。(3)注重培養創新精神:鼓勵自由表達;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4)強調個性化,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

(1)強調學生對生活的觀察。(2)重視在寫作中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把課內外閱讀與寫作相聯絡學與用相結合。

(2)淡化文體要求,以寫紀實性作文為主,也可寫想象文;

(3)在條理性方面適當降低要求,只提 “能根據表達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四)口語交際

綜合性學習具有4個特點: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生成性

1.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

2.強調觀察及親身體驗,有所感受,有所發現。 3.強烈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

4.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能力的綜合運用,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教材編寫建議建議教材編寫做到“新、實、活、寬”

(一)對課程資源的認識: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程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教師是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

2.社群資源的利用:聯絡生活學語文;服務社群用語文。

第一部分:即第1—4個問題,這是教學思想(一)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

2.要充分發揮教師教的積極性,使他們創造性地教。(二)體現實踐性和綜合性,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係。(三)正確處理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重視過程、方法之間的關係。

1.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陶感染、潛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部分:即第5個問題,這是對教學改革的具體建議。(一)關於識字寫字教學

2.寫字教學要求:重視寫字姿勢的指導;對學生的寫字要加強指導和示範,寫字指導,不能用多媒體的演示代替教師的板書。

● 探究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文字的深層含義進行探究的閱讀活動。

● 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藉語言文字,對課文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感悟和新異的結論

3.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

精選 4.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眼 衛生。(三)關於作文教學

提法:國小低年級叫寫話,中高年級叫習作,國中叫寫作 1.在國小階段培養習作的興趣、自信心是重點。

2.要抓好:指導觀察、引導閱讀、指導學生“想心思”、記實作文、想象作文並重。

1.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2.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3.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使兒童感興趣,有話可說。 4.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讓絕大多數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

5.應著眼於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是指: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一)評價的目的 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

精選 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要素:語文知識評價;文章知識評價;文學知識評價;一般能力評價;發展能力評價。

一評文獻檢索的能力; 二評科學思維的方法; 三評語文學習操作; 四評學習習慣的養成。評價要素:

評價要素:熱愛語文;關心文化;參與實踐;學會合作;化智為德。

評價目標:一評識字數量;二評識字質量;三評識字能力;

評價目標:一評閱讀能力;二評閱讀習慣;三評閱讀方法。3.寫作

評價目標:一評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二評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評良好的作文習慣。

評價目標:一評聽說普通話能力;二評聽說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三評聽說的態度和習慣。

5.綜合性學習(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成果評價重視學習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作品評價。

(三)評價的原則:發展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多樣性原

1.關於優秀詩文背頌推薦篇目的建議。 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第3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裡的“工具”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工具生”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後加強工具性,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妥當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地位。

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表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這裡體現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紮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

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綜合素養是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

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生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理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母語,因為有早已具備的語言心理機制為基礎,具有對本國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條件,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漢字是平面型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漢字的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訊。長期以來,漢語和漢字對中華相互影響,也相互適應,漢語和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對語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語文課程要充分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向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適應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精神。

要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

鼓勵學生的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自主學習,鼓勵想像、質疑和創新;

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全面、準確、明確的表述,反映對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廣

對於問題不敢說,或說不清、道不明,講不全,主要源於對問題認識不清、不透,把握不準。眾所周知,始於世紀之交的新一輪基礎教課程改革,由於學科課程理論和相關政策等準備相對不足,對許多問題認識不清,實驗稿課標是在帶著困惑、疑慮,甚至較強爭議的情勢下“帶病”出臺的,因而從它問世開始,始終遭到強烈的質疑,其“標準性”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不同地方,遭受諸多挑戰和不同折扣。許多地方概念不清或表述模糊是實驗稿課標較明顯的硬傷。例如,在“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裡的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看來,顯然那時對“語文”與“語言文字”和“語文課程”沒有清晰認識,無法釐清,混為一談。例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作為致力點,語文課程應該怎樣確定?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其要素都作為致力點呢,還是以其中最具學科主要特點的某一點為致力點?從中可見當初我們對“語文素養”概念、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和根本任務認識不清。再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裡,關於對“語文素養”闡釋,可歸納為以下幾條: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恰當地說應為“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還算不算是語文素養中的要義?……

新版課標儘可能對多年來新課程實驗探究的最新認識、最好做法和合理建議進行梳理、篩選、提煉,寫進課標,發展、提升課標,使之更加符合規律,切合實際。

關於識字、寫字的教學定位,前後兩個版本分別是這麼闡述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對比中不難看出有兩點變化:一是範圍拓展。將識字、寫字的地位,由第一學段“法”定到整個義務教育的四個學段,並被賦予重要地位。在第一學段它們是教學重點,是最重要的,是教學中必須集中力量突破和拿下的“主陣地”,主陣地拿不下戰鬥就是失敗;到了二三四段,不是可有可無或是點綴,而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必須拿下的“重要山頭”,重要山頭未拿下,戰鬥沒有結束,不算全勝。寫字教學在國中都是重要教學內容,況乎國小!這樣定位有利於引導廣大教師提高對寫字和寫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有利於糾正國小隻在低年級重視寫字,但從中年級到高年級逐步不重視學生寫字、不重視寫字教學、有寫無教、放任自流的不良傾向。同時,也有利於減輕低年級學生的寫字負擔。寫好字,不只是低年級的事情,不能在低年級苦練、死練,巴望在低年級就練就寫字能力,畢其功於一役。

二是“識字”與“寫字”分寫。“識字”與“寫字”密不可分,前後放在一起稱說無可厚非,但是“識字”與“寫字”又不是一回事,連在一起,確不妥當,容易使人產生“寫字”不是一戶人家、與“識字”一起才是一戶人家的錯覺,看輕寫字的地位,以致到了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容易出現“以識主寫”、“以識欺寫”,甚至“以識代寫”不良傾向。新版課標在這裡,甚至全文,在“識字”與“寫字”一起稱謂時都用頓號將二者隔開,使之各自成“家”,提示我們:“寫字”與“識(識字)”、“讀(讀書)”、“背(背誦)”、“作(作文)”、“說(口語交際)”、“習(習慣)”一樣,並稱語文七大能力,應該給予應有地位,給予高度重視。

就整體來看,寫字具有固知、啟智、育德、冶情、煉意、修心、養性、健身等功能。寫字的作用小到幫助人們閱讀作文、修心養性,大到關乎民族優秀文化傳承、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就語文教學內部來看,在語文七大學科能力目標和專案(識、寫、讀、背、作、說、習)中,“寫字”對於學生來講,是最需要的,是處於奠基地位的能力。“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甚至是義務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是保底性專案。可以說,在國小階段怎麼重視寫字、寫字教學都不過分。也可以說,沒有寫字教學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沒有寫字教學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其實新課改前對寫字還是很重視的,1998年教育部為此制專門訂下發了義務教育《國小寫字教學指導綱要》,並在開頭強調:“寫字是國小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寫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寫字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後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對國小生寫字、寫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就做了準確定位。可惜實驗稿課標沒能繼承和發展這種思想,給寫字和寫字教學應有的“法定”地位,以至於在實驗過程中,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一塊質量和水平在許多地方和學校沒有提高反倒下滑。修訂版課標在深刻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及時重新完善寫字教學定位,必能促進各地普遍提高寫字教學質量和學生寫字能力。

2、對不同年級段提出新的具體要求。1-2年級增加“有主動寫字的願望。”“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各學段增加“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到了5-6年級提出“力求美觀”

修訂版課標在目標的確定和內容調整上更趨合理,走向科學。

1、書寫字數合理調整。 一是寫字總量微調。二是年級段寫字量較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