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課標解讀培訓總結4篇 解析新課標,洞察教學奧祕

本文主題為“新課標解讀培訓總結”。在此次培訓中,我們深入解讀了最新出臺的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探討了其改革要點和核心理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文將對此次培訓內容進行總結,分享其中的精華和心得,以期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啟示。

新課標解讀培訓總結4篇 解析新課標,洞察教學奧祕

第1篇

我有幸參加海南省20xx年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版)培訓班為期兩天的學習,收穫頗多。在8月19日上午是曹培英老師關於《“十大核心詞”的實踐研究》的講座,是對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從核心詞展開,風趣生動的向我們詮釋了新課標課堂教學改革是一種變改性實踐。當天下午曹老師講解一年級數學上冊的簡介,主要從編排特點、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兩方面讓我們理解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的變化及精髓讓教學變成研究,實現教學觀和教學方式的整體改革。接著曹老師又讓我們看了一節一年級上冊“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視訊公開課並教我們講評。20日上午是李國良老師做《把握數學目標行為動詞促“教”有效,促“學”高效》的專題講座。由於培訓時間短,能力有限,我對新課標的理解不是那麼透徹和我完整,曹老師說我們懂多少講多少。下面我就學習中的體會做如下的一些總結。

(一)、“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兩能”轉化為“四能”的重要調整。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目標的整體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誌,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進一步強化了“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價值觀。這些重要變化不是“2+2”的簡單疊加,將“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核心概念抽出並單獨提出,意在進一步強化,以期引發廣泛重視,並付諸切實有效的行動,產生根本的改變。算盤、扇形、常見的數量關係等內容的復歸,“充分慮數學自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等課程設計思路的明確,都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特色。鍾啟泉教授認為,“新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尊重兒童、理解兒童、關心兒童。促進兒童發展是現代教育核心價值的定位,兒童立場應該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立場。到此本次修訂是更加註重數學的學科特性,但也十分突出對兒童數學學習的關照,幾乎所有內容的調整和要求改變都是甚於學生的知識體系、現實背景、身心特徵、學習規律而進行的,是對兒童的服從。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教的是數學,面對是兒童,要有機統一。

新課標提出了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資料分析觀念、運算能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幾何直觀、意識是新增加的,數感、符號意識、資料分析觀念是名稱或內涵發生變化的。學段劃分上統慮九年的課程內容,體現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在各學段中國,都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性。

(1)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數感就是數的覺。教學數數,數的基數意義與序數意義,數序與數的大小比較都有助於形成數感。我們要哪些內容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來的培養呢?

⑴在數概念教學中培養數感。如:教學計數單位千時候可採用數形結合但此法在引入萬時效果差。練習可用看圖寫數直觀化的練習,生活化的練習,形式化的練習等多樣化旨在各取所需,適應不同學生,不要求每個學生對每種形式都理解掌握。

⑵在計算教學中發展數感如:小數、分數乘除法計演算法則推導。

(2)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對於國小數學來說首先讓學生親近符號,接受、理解符號。如:運算子號和關係符號。如採用動態演繹每一筆畫的含義。數學符號如同象形文字,簡潔生動形象傳神,符號本身就具有促進理解幫助記憶的數學功能。任何教學藝術,任何語言描繪都相形見拙。其次,讓學生感悟符號表達的優勢與作用。如:乘法分配律的表示有三種方式

(3)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空間觀念是表象,但觀念比表象更豐富。實際物體、幾何圖形、特徵描述三者可逆性描述。空間觀表念發展規律先是空間知覺(表象的基礎),然後是空間觀念(表象的形成),最後是空間想象(表象的改造)。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若干特點

⑴從感知強成分到感知弱成分,強弱具有相對性、特殊性。如:在角的認識中,形狀:邊的長短是強成分;關係:角的大小是弱成分。

⑹從形成二維空間觀念到三維空間觀念。怎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呢?

(4)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得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藉助幾何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⑴運用線段圖分析和解決問題。把畫圖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什麼說畫圖很重要呢?主要是比較直觀,通過畫圖能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把一些複雜的問題簡單化。⑵運用圖象表示正反比例關係。函式是刻畫現實世界的的一個重要數學模型,它刻畫的是變數和變數之間依賴關係的模型,函式是聯結兩類物件的橋樑,體現對應關係。函式關係用圖象來表示,它的直觀性是其他表示方式所不能替代的話,它是看見兩種量之間關係和變化情況的途徑之一。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地為學生設計猜想、繪製和分析中豐富對變公的認識,讓零散的連線起來,讓靜止的動起來,讓具體數變抽象起來,這個過程就是函式思想滲透的重要過程。

(5)、資料分析觀念包括:瞭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資料,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資料中蘊含著資訊;瞭解對於同樣的資料可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資料分析體驗隨機性,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資料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資料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資料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6)、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一是指運算;二是指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僅僅包括會算和算正確,還包括對於運算的本身要有理解,如運算物件、運算的意義、算理等。運算的意義要讓學生積累運算的原型,不斷補充和完善學生對於運算含義的準確把握。而現在的學生在學習有關計算的新知識之前,往往學會了一引起所謂的計算方法,但對方法背後蘊含的道理卻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怎樣才能引起他們對算理的關注與探索呢?在教學中可藉助直觀模型,架起算理與演算法之間的一座橋樑,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悟計算道理。回顧以往的教學,我們總認為計算教學沒什麼道理可講,或者不重視引導學生探索計算的過程,或者當學生剛剛探索出方法後,就立即引導學生學習豎式,在學生對豎式運算的每人環節還沒有真正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追求計算方法,這就很可能造成學生在沒有理解道理的收藏情況下,只能靠記憶法則只有來習得方法和技能。這顯然對學生的發展不利。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可操作、圈畫的素材,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審視自己的操作過程,自覺地把操作過程中所獲得的認識進行整理提升,由抽象的算理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在明理中順利、自然地掌握演算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運算能力。將冷冰冰的演算法和神祕的算理揭示透徹,讓學生清楚:法中見理,理中得法,不可剝離。

(7)、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於整個數學學習過程。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學生和生活中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教學中採用的轉化其實就是推理,這個過程不期待每個學生都懂,演繹推理用於證明結論。

(8)、模型思想是新增的,它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絡的基本途徑。建立和求解模型的過程包括: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是否建立議程、不等式、函式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並討論結果的意義。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教學中我們學過的如:單價×數量=總價,本金×利率=利息,y×x(一定),xy=k(一定)每個公式就是一個模型。

⑴方程是個建模的過程。怎樣幫學生建立好這個數學模型?在教學中前期可蒐集較豐富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不斷經歷提取等量關係、列方程的過程,但在後期應讓學生面對方程這個已有模型,讓學生去賦予它更多現實含義,當學生能夠把模型與生活建立聯絡時,才是真正的開始接受這個模型。

⑵乘法分配規律是個建模過程。在學生理解運算律的過程中,將圖、數、情境進行溝通和聯絡,體現多重表達。理解後還可讓學生根據算式編故事。另外,植樹問題、雞兔同籠及一些基本的數量關係、函式等,從低年級就開始滲透,做到前有孕伏,後有照應。

(9)應用意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數學源自生活,又迴歸於生活,在整個夜晚教育過程中都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

(10)、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創新意識的培養應從國小做起,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創新是最高階的思維,學校和社會要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刺激、啟用學生的潛能。

二、新課標聚集於課堂教學的改革,學科性質的重新認識、教學內容的價值選擇、課堂程序結構的優化、教與學的行為分析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發展等問題,是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課堂教學程序設計合理性的關鍵在於:符合學生學科學習的認知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李國良老師認為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行為動詞,能促進有效。老師一方面應用把握教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好教學方案;另一方面老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知識與技能既是學生髮展的基礎性目標,又是落實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目標的載體。所以本次培訓任務是具有規定性(課標、教材、教學)和針對性(學科教學的主要問題),強化目標意識是我們今後較長時間的教學與教研任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即結果目標。

現在很多老師比較困惑的是:命題目標怎麼又偏了?今天的作業怎設定?這裡的瓶頸在目標的行為動詞沒把握,這又反過來影響到教學評價,由於社會和家庭的分數唯一的評價標準,使得我們很多老師主要希望靠考什麼教什麼,通過提大學聯考試分數以求學校的發展,功利性太強,導致理念與行為的悖離。評價沒目標,教學就沒目標。所以準確把握數學目標行為動詞彙的重要性和緊迫必突顯出來了。凸顯教學目標明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的目的是通過掌握開展教學,促使老師們知道教學目標的預設與學生知識程度的密切關係。知道課時教學與單元教學、學期教學、學段教學和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把握重點章節教學,樹立整體教學意識。其中描述結果目標的行為動詞有:瞭解、理解、掌握。描述過程目標的行為動詞有:經歷、體驗、探索。

⑴從行為動詞角度在一起總目標的四個方面把握學段教學重點。

⑵從行為動詞的解度把握學期教學重點和提升檢測效果。

⑴只有更好地把握行為動詞,真正理解教學目標的涵義,才能把握好學期教學重點,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才能進行恰如其分的質量檢測。

⑵國小數學檢測過程實際上是用教學目標去量化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及結果,不能隨心所欲。

⑶根據教學目標編制測試與根據教學目標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是國小數學教學目標評價功能的兩個方面。作為老師必須明白:哪個知識點教到什麼程度,命題就不能超過這個目標,必須依據課標要求,必按章辦事,根據目標教學。

⑷從行為動詞解僱把握單元教學重點,指導課時教學。

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老師,包括個體與群體。實現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把握學科教學的規律,揭示現代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讀懂學科、讀懂學生,在現代教育觀指導下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克服一身匠氣,勇於進行教學改革,以超越狹隘的教育經驗的侷限,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學術視野,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從而不斷超越自我。

新課標解讀培訓總結4篇 解析新課標,洞察教學奧祕 第2張

第2篇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遠端培訓,我認真聆聽專家的講座,寄去名師的精華,參與互動學習,我受益匪淺。通過此次學習,使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擁有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現將遠端培訓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轉變教育觀念,真正理解新課標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大家都知道,進入21世紀以來,我過的國情迫切要求它的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而所謂“應試教育”,正如有些教育學家所指出的:“是以培養少數專家為目標的升學模式”,它制約了一部分有特長學生的發展,造成學生心理素質差、身體素質差、創新能力差;而新課程教育理念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它是追求一種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它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單純使受教育者獲得知識和應考的能力,因而它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通過本次培訓我深深的體會到對基礎教育來說,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體系。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與社會發展的練習、學生的學習與未來需要分離,已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是培養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按照教材、大綱中的要求,“填鴨式”的教授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其結果是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單能力沒有得到發展。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恰恰要求教師改革教學方法,不再“一言堂”、“滿堂灌”,而是要學生能過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導分析、親自動手,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使學生的主導思維能力要得到鍛鍊和發揮,而且能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創新精神和方法。想要做到以上兩點,教師本人就一定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養,這次遠端教育培訓恰恰為我們這些基層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能與專家、同行交流的網路平臺,使我們能夠接觸到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開闊了視野。

看了視訊教學,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我發現教師角色的變更尚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技術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保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還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跟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中預設與生產、成的矛盾,這樣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學生的學習從以要我學,到我要學的這種巨大變化,在孩子們身上凸顯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是。老是的引導和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把價值引導和孩子的自由發展結合起來,體現了價值引導,同事又注重學生快樂的學習,不強迫學生去被動的接受,而是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不但主動快樂的學習了知識,努力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學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達,不僅語言得到發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發展。

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去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的學生。

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還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幹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的影響,我一時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教學技能,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3篇

今年暑期我參加了20xx年版“課標解讀“遠端培訓。從註冊那天起我每天堅持網上學習,認真聆聽專家講座,積極參與班級討論,不斷髮表個人見解,與國小語文25班學員一道共同學習,至今已完成六大模組的學習任務,順利完成這次培訓學習。

在這次培訓中,我眼界開闊了,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新課標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現將其梳理如下: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落腳點在於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這讓一線教師正確認識到識字、寫字不單單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而是九年語文教育要一以貫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以社會主義理想、愛國主義精神、改革時代精神、良好思想素質、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學生。放大語文的“文”的文化、文字、文學因素,用文化的因素激發孩子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

“既得意又得言”: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讓學生想一想,看一看,這樣的情感文化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怎麼表達得這麼好。讓學生既理解掌握文字內容意思,又能理解語言,揣摩文章表達,積累語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國小六年要背誦優秀詩文160篇,包括段落,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5萬字,第二學段40萬字,第三學段100萬字,共145萬字。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更新了觀念,提升了技能。

第4篇

通過兩天的學習,在全體數學老師積極熱情的參與下,使這次學習活動順利完成,針對本次學習研討每位老師都寫出了自己的隨感和收穫,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並在日常教學中加以改進,變化主要有幾方面: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並不是孤立於書本之上的,它是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絡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應該是來源於生活,並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編寫中更多的`採用了生活化與情景化的場景,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並能投入其中。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的改革已勢在必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通過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使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自學的內容。

1、首先,我們要把握新課程的宗旨:讓學生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參與,學生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教師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在這一宗旨的帶領下,注重設計,注重方法,注重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教學中要抓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永遠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養,培養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他們人生第一節作好奠基。

2、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這就是轉變觀念。

3、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蔘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組討論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好方法。

4、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5、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幹,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6、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7、今後,我們還要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重新整理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教育事業服務。

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