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最新國中物理教師自我鑑定簡述3篇 國中物理教師自我檢視:新進老師必讀!

本文為國中物理教師自我鑑定簡述,包括對自我教育、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的總結和評估,旨在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素質,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最新國中物理教師自我鑑定簡述3篇 國中物理教師自我檢視:新進老師必讀!

第1篇

自從1997年新實驗室建成,以及又經歷了幾次“普實”驗收後,我校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實驗教學已成為我校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中我們能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和實驗教學中操作,還能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本事的培養。可是我認為這是不夠的,在實驗教學中更應當重視實驗教學的反思。現將我的幾點反思鑑定如下:

每次實驗教學完成之後,都應對此進行反思,看實驗器材準備是否合理,實驗結束後器材的整理是否得當。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驗規範性本事。我曾教過一次學生實驗。操作是:給定一杯鹽水、一架天平及砝碼、一隻量筒,要求學生利用給定器材測出鹽水密度。同時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紀律。在實驗過程中就發現有學生把量筒裝鹽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稱,還有學生把過多的鹽水往地上倒。實驗結束後反思:實驗中有學生操作不規範的一面,可是教師在準備器材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鹽水過多,超過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必須的浪費。實驗結束時,發現不少學生將器材隨意擺放、砝碼未收回盒內、量筒放在桌子邊,沒放在安全的地方等。這就提醒我們教師,在今後的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規範性方面的教育。

在實驗結束後,圍繞實驗原理進行反思,可變通實驗原理公式,使實驗方案更為簡潔,實驗結果更為準確,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原理公式是η=w有w總=ghfs,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若反思一下實驗原理公式可變通為:η=ghfs=ghfnh=gnf。此時可只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觀察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即可方便地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果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了鑑定,就會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明白實驗中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機械的學習了實驗操作。學生的獨立動手本事會得到迅速提高,實驗的興趣也會增強。

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固然很好,可是仍有一些方法和過程在具體的實驗中會有必須問題或不足。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反思能夠幫忙我們改善實驗、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實驗結論更加信服。如慣性實驗之一:在裝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塊紙板,在紙板上放一個雞蛋,然後將紙板彈出去,雞蛋由於慣性堅持靜止狀態而掉進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時,就算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容易將紙板彈翻,雞蛋掉在地上而實驗失敗,我也遇到過這樣問題。之後我發現本實驗可進行如下改善:在紙板的另一邊拴一根細繩,實驗時水平的將紙板拉走(這一點很容易做到),雞蛋就不易掉下來了,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教師更應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異常是實驗現象與事先預想的或與學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時,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利於改善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本事。例如“組成串、並聯電路”實驗中,兩燈泡串聯時發現一隻燈泡亮,另一隻燈泡暗,學生提出疑問:“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兩燈泡會同樣亮,怎樣會一隻亮一隻暗呢”為此,引導學生進行反思:(1)這兩隻燈的燈絲長短絕對一樣長嗎對電流的作用會一樣嗎(2)學生學習了功率後,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決定燈泡亮度的是燈泡的實際功率,雖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相等,但根據p=i2r可知實際功率的大小還取決於燈泡電阻。所以會出現燈泡一亮一暗的現象。經過對上述現象的反思,學生就理解了決定燈泡亮度的是實際功率,而不單是電流或電阻大小。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還應當有更多的反思,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最新國中物理教師自我鑑定簡述3篇 國中物理教師自我檢視:新進老師必讀! 第2張

第2篇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也是教師應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對提高教師科研本事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進取的作用。下頭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看法:

新課改之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構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照抄,效果很不夢想。所以,教師十分有必要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進取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用它來指導教學實踐。物理新課程標準不僅僅對物理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貼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本事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構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物理素養”是高中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忙他們構成正確的物理觀。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發覺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師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異,課後認真想想,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就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衝量”的學習,既抽象又難學,如何將這些抽象的資料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這對物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做精心準備,精心設計實驗,經過實驗來突破難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邊動手邊動腦,經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將抽象的衝量資料轉化為具體的、有形的東西。這樣讓學生經過自我的實驗探究找出答案,既掌握了知識,同時又提高了實驗操作本事。事實證明,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很感興趣,並且能將抽象資料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一堂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經過對一堂課的課後反思,教師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疏漏和失誤,有的放矢地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所以要根據課堂情景的變化,及時調整資料的詳略和時間的統籌。例如功的概念理解一向是國中力學的難點,但教材編排時將該資料放在了這一章的第一節,先認識功,再學習機械能,讓學生的學習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在借鑑了以往授課的經驗中,將機械能的學習置於本章的開始,先認識了能量,然後引出物體具有了機械能,我們就說物體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現有章可循。

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經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資訊。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資料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我學會的,而是教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課後反思不僅僅使教師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景,更重要的是對教師自身鑑定、積累教學經驗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第3篇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尚未體現提升民族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觀的物理課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強調理解式學習,忽略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強調統一性,忽視地區差異和學生個性差異,難以適應各地學生髮展多樣性的需求,所以物理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本事、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經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本事。

長期以來,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師講解教科書,以使學生掌握教科書的資料,於是構成了這樣一種關係:教學時教科書經過教師的咀嚼餵給學生,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的加工變為考題去檢查學生。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異常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我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進取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可是,敢“放”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主角的再定位。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主角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本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經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我。隨著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湧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我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經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所以,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我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本事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本事、教學研究本事、資訊科技與教材的整合本事、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本事。

在新課程資料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本事,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齊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我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堅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鑑定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_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眾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著眼實際,進取參與創設啟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

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比較新舊知識的不一樣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我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絡,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終還應經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那裡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職責,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經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慾,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資料生動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實驗教學及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應用,進取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體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比如過去認為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經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網路的發展使物理網路教學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豐富學生知識,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質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有了一流的教師,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人才。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日,當代物理教師應認清未來教育中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儘快完成主角轉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資訊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放開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差異,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差不齊,有的層次比較低,有的比較有價值。當然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相互提問題,承認學生有差異,教師應有價值導向,讓學生明確哪個問題有價值。讓學生體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本課資料相互提問,然後將問題進行綜合。

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體驗過程具有教育意義,教師要花大力氣去組織探究活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明確的體驗目標、科學的活動程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都要實事求是,討論時要尊重其他學生的不一樣意見,鼓勵學生的新發現、新見解或提出新一輪的探究問題。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重視過程是針對傳統教學中過分重視結論的情景提出來的,應當注意不要一談重視過程就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只重過程而輕視結論。事實上,教學的結論也是教學所要到達的目的之一。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異常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教師在體驗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我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