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虹橋站每天 6000 人離開的背後,藏著一群更該被曝光的人,疫情防控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我們內心想法用文字保留下來的文字報告,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實踐中的領悟用文字書寫下來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虹橋站每天 6000 人離開的背後,藏著一群更該被曝光的人,疫情防控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虹橋站每天 6000 人離開的背後,藏著一群更該被曝光的人,疫情防控心得體會7篇
這些天,在網上刷到最多的視訊,是虹橋火車站外的人山人海。

自上海宣佈分階段復工復市恢復交通後,無數滯留於此兩個月的人湧向這裡,急切地想要離開。

這些匆匆離去的背影,多是因為無奈。

有來上海做泥工的河南鄉親,才幹了十幾天活,卻被封在工地裡 60 多天。

他們到處託人買回家的票,急得直哭。

因為地裡還有麥子在等待收割,那是他們一年的收成。

有帶著患淋巴癌的妻子,從常州到上海化療的 60 歲男人。

但妻子搶救無效,病逝於此。

男人拖著裝有骨灰盒的行李箱,步行 7 小時到火車站,要帶妻子回家。

" 我不可能丟下她,我不能讓她留在外面。"

更有太多不知所措的滬漂,斷了收入,連住的地方都沒了。

無處可去,只能離開這個曾是夢想起點的地方。

而離開的路,卻困難重重。

公共交通並沒有完全恢復。

打車?各有各苦的人們,在高昂的價格前只能卻步。

 網友整理的價格指南,這還只是最低的

他們只能騎共享單車,行李太多的,只能步行。

但處處有封控,原本幾公里的距離動輒繞成幾十公里。

他們從日出走到日落,從白走到黑。

而離開的路,卻困難重重。

公共交通並沒有完全恢復。

打車?各有各苦的人們,在高昂的價格前只能卻步。

 網友整理的價格指南,這還只是最低的

他們只能騎共享單車,行李太多的,只能步行。

但處處有封控,原本幾公里的距離動輒繞成幾十公里。

他們從日出走到日落,從白走到黑。

只能在橋洞下、在路邊睡一會兒,等待天明。

虹橋站邊,是數不清的疲憊異鄉客。

兩個月的苦澀過後,離開,依然是場漫長的煎熬。

可人潮裡,我看見了一些身影。

那天,一個姓吳的男人,在一條徒步去虹橋的視訊下留言。

說自己也無可奈何地打算步行 20 公里,慢慢走去車站。

留言發出去不久,一條私信發到了他的手機。

" 我可以送你去車站,免費。"

吳先生喜出望外。

凌晨 12 點,對方聯絡到他,才發現,這是一位外賣小哥。

白天,小哥要工作 12 小時。

晚上收了工,便馬不停蹄趕來接上吳先生。

並堅稱,分文不取。

凌晨的滬閔高架下的小路,還有無數拖著箱子、半夜還在步行趕往車站的人。

小哥看著他們,對吳先生說了句話:

" 我們開快一點。"

他想送完吳先生後,抓緊時間,再多幫一些人。

這個 26 歲的小哥,姓餘。

他從老家安徽潛山來到上海,做了 3 年的外賣騎手。

但封控之下,他寸步難行。

直到上個月 27 號,他拿到了平臺的保供人員名額,才走出小區開始工作。

根據要求,他出去了,就不能再回家。

為了餬口,他只能忍著心酸,每天從清早開始奔波至深夜十點。

夜晚,便露宿在上海的街頭。

一個深夜,小余剛送完最後一單準備休息,在路邊看到一個拉著箱子、揹著雙肩包的女孩。

他以為姑娘在也找地方露宿,擔心她遇到危險,便上前詢問。

女孩搖搖頭說,自己要去虹橋車站,走著去。

她是個收銀員,店關了,沒了工作,交不起房租,扛不下去了,只能離開。

 那個地方,離車站有十幾公里,步行要三四個小時。

這是一個別無選擇的女孩。

和小余一樣,在疫情的狂風中被吹得凌亂,卻也在咬牙,尋著一條出路。

他讓女孩坐上了自己的後座,載著她到了車站。

下車後,女孩想付錢,小余調轉車頭,走了。

開出去兩三米遠,女孩在身後叫住他,遠遠地,哭著朝他鞠了一躬。

  

從那天起,小余每天送外賣到晚上七點多,就回去休息。

凌晨又重新出發,在深夜的上海街頭,送著一個又一個疲憊的歸鄉人。

半個多月,奔波不停,總想著能多幫一個是一個,能多盡一份力都好。

其實他自己,何嘗不也步履艱難。

露宿不是長久之計,他咬咬牙住進了每晚 150 元的旅店。

身上已經沒多少儲蓄,為了節省開銷,頓頓吃泡麵。

每天跑上 20 多單掙的錢,也將將只夠維持生計。

可他還想再多幫些人。

每天在網上聯絡著打算步行到車站的人,還總是把自己的水、食物送給路邊露宿的人。

在這個物資漲價、車費天價的時候,他一分錢也不要。

自己窘迫地討著生活,卻只對被幫助過的那些人笑著說:

" 不客氣,我只是做了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在上海做著免費 " 擺渡人 " 的騎手,遠不止小余一個。

一個叫小任的貴州小夥子,才 19 歲。

3 月,他第一次來到上海,打工做了閃送小哥。

工作剛步入正軌,就被封在出租屋裡,整整一個月沒工作,沒收入。

這個月初,他的騎手通行證發下來,為了出門掙錢,他不能再回出租屋。

只能跑到別人的廠房裡借宿,好心的廠老闆提供了一輛七座車。

可過著這樣難捱的日子,小任卻每天擠著時間,往返於虹橋車站,接送那些步行去坐車的人。

 只要在路上看到拖著箱子的行人,他就停下來問,免費載他們。

不管白天還是深夜,不管離車站有多遠。

哪怕休工的日子,他也片刻不停,一天要送十幾個人。

電動車保險槓螺絲被重重的行李壓掉了好幾個,綁箱子的鐵架也壓彎了。

可那些發來的紅包,從來都是原封不動地被退回去。

他只說:

" 有錢的,還需要我來幫助嗎?"

" 我自己也想回家,所以我願意幫他們回家。"

 20 多天,他晚上睡在馬路邊,醒了就在廠子的保安室洗把臉。

卻每天還在想著多接點單子賺點錢,給車站外等著的人們送水、送飯。

每次送人的路上,見到仍在步行的人,還要主動上前告訴他們:

" 慢點走,不要急,我送完這個就回來接你。"

 27 歲的吉林小夥子張朋飛,在上海做酒店收銀。

疫情之下,他在宿舍被關了近 1 個月。

也曾試著步行離開,100 多公里的路程走了兩天兩夜,可最後因為沒有離滬證明被勸返了。

自己有家難回,他卻想幫更多人回家

張朋飛花了 629 元,租了輛電動車。

一天換十幾次電池,跑十幾趟,一位又一位地,把離滬的人們送進回家的車站。

始終堅持不收一分錢。

他說:" 我就是想幫大家一把,誰都有遇到難處的時候。"

 像這樣穿梭在上海街頭的騎手們,有幾十個。

他們從外地來打工,自己被封控許久,生計難續。

在防疫要求下露宿街頭,漂泊無依。

  

電動車載人去車站,還有些遇上罰單。

隨時都在擔心被扣車,丟了謀生的工具。

  

可他們更擔心,擔心那些沒了收入,走投無路的人們,要怎樣獨自跋涉在漫長的歸鄉路。

自己淋了雨,卻始終想給別人撐把傘。

他們,是真正的「騎士」。

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些人,不會被大肆報道,不會被冠上什麼榮耀。

他們生而平凡。

盡力去幫的,也是在很多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一段時間過去,也許不會再有人記住他們所做的事。

他們就如同足下的小車,馬不停蹄,也悄無聲息,消失在夜色裡。

可我依然想為他們銘記。

上海疫情裡,有太多荒誕,太多不可思議。

我卻始終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不是因為什麼巨集大敘事的心潮澎湃,而是因為這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

縱使自己只是一塊磚、一片瓦,縱使自身也難免在寒潮中千瘡百孔。

卻還拼了命地在幫,在救,在伸出並不那麼強壯的手。

這樣的故事有太多。

54 歲的男人老何,上了年紀,身體也不是太好。

家中,有兩位 80 多歲,偏癱在床的老人。

他是全家的頂樑柱,上海疫情期間,生活一度難捱。

但他總想著為更多的人做點什麼。

他報名做了司機,接送血透、放化療等重大疾病患者去醫院。

  

每天五六點起床,零點以後睡覺,經常餓著肚子在路上跑。

防護服裡是汗流浹背,因疫情風險不能開空調的車裡是悶熱無比。

他累,卻從來不說,賣著力,只想幫那些更艱難的病人。

那天在路上,他突發了心臟病。

憑著最後一點意識,他把車開到應急車道停下,讓病人們安全下車。

自己卻在 120 到來前,停止了心跳。

  

56 歲的張強,是上海的一位醫生。

疫情來臨,物資發放有限,他們一家勉強填著肚子,人瘦了五斤。

還要日夜擔心獨居的 83 歲母親,是否吃得飽,是否健康安全。

可他最放不下的,是那些無法找他看病的患者。

他在網上開免費的 " 空中門診 ",因為 " 醫生最不願看到的,就是病人受苦 "。

 他的公司,原本每月 10 號發工資。

誤判了封控時間,他沒有將轉賬的 U 盾帶回家。

那個時候,上海多少企業因疫情發不出工資、延期。

但張醫生找遍了物業、居委會,拿到出門條。

不能開車,就在即將有大風和雷雨的天氣裡騎行 20 多公里,去辦公室給大傢伙發工資。

" 封了這麼長時間,誰家都有難處,還有人要交房租、房貸,多少人等著這筆錢。"

" 大家拿到錢,才會有信心。這樣的時候,信心是最寶貴的東西。"

 餓了就在路邊啃一口麵包

32 歲的李娜,是上海一家便利店的店長。

她的小區封了,家裡還有兩個孩子,小的才 2 歲,大的也只是上國小的年紀。

可疫情嚴峻,她擔心的,是附近的居民能不能買到東西。

住在旁邊的那麼多孩子,還能不能喝到牛奶,營養均衡。

  

於是整整 23 天,她獨自守著這家店。

夜裡寧可少睡一點,也想隨時為剛下班的大白、物流司機、志願者提供方便。

有人需要物資,她不會騎車,就步行著挨家挨戶送。

20 多天,她沒洗過一次澡。

沒有床,就在倉庫地上鋪了幾張厚紙板,倉促著睡一覺。

  

你看,他們和那些送人去車站的騎手們一樣,身影很小。

小到太容易淹沒在華麗的大事蹟、大報道里。

他們做的事好像也很小,送人、守店、開診、發工資。

日常又瑣碎,沒有曲折離奇,驚心動魄。

可在洶湧的疫情裡,在無數人的掙扎裡,他們點著一絲光,輕柔地撫平人們生活中的褶皺。

正是這一小點光亮,讓那些被他們幫助過的人們,相信一切並不絕望。

仗義每多屠狗輩。

這個春天,大部分上海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大廈高樓,高高在上,卻不一定遮風避雨。

一草一木,雖染塵埃,卻串聯起了這座城市最大的感動。

這些小人物身上,藏著的才是中國的底色。

他們苦卻樂觀,總想著自己的委屈咬咬牙也能過去。

他們卑微卻慈悲,明明自己也滿身泥濘,卻見不得別人遭罪、受苦。

他們平凡卻溫情,聽規矩、遵要求,但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忙,一定義不容辭地幫。

誰說非得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這是普通人的力量帶給我們的信心:

每一個 " 小人物 " 的行動,匯成大時代的洪流,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再黑的夜,終會迎來黎明。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1

這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面對疫情,黨組織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深入貫徹落實“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全力以赴、科學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這面對生與死、安與危的關鍵時刻,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為民族、為人民的存亡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革命傳統又一次得到了發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千千萬萬普普通通共產黨員不斷挺身而出,匯成全民族抗擊災難的滔滔洪流,他們履行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光榮與責任。

正如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的,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這使我懂得了入黨的真正含義,只有在思想上入黨才是真正入黨,也只有在思想上入黨了,才能在危急時刻實踐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帶頭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帶頭服從學校一切防控的相關部署和要求。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引導工作,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疫情,傳播科學防控知識,積極關注官方渠道和媒體的疫情通報,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學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預防知識,做好防範和保護措施。出門佩戴口罩,及時洗手、洗鼻,室內常通風,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減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去人員密集場所聚集聚會。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頭配合學校關於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聽從指揮,認真做好寒假期間疫情防疫工作。如有協助老師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積極主動報名、勇挑重擔。

堅定信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祖國一起,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2

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也是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

開展疫情防控,必須把方案想得更周密些,讓防控措施落實得更有力些。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上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湖南省臨武縣南強鎮,鄉鎮黨員、派出所民警、醫務人員以及村委黨員等60多人,成立3個臨時支部委員會,對進出車輛進行嚴查;在安徽省舒城縣五顯鎮,近百名鄉鎮、村工作人員取消休假全員上崗,挨家挨戶宣傳防疫知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廣大基層工作者挺身而出,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基層工作者身處聯防聯控的末端,又是直面潛在病患的前端,肩負的壓力不小、付出的努力也不小。在我們身邊能夠看到,大批的鎮村幹部、民警、社群工作者等等,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不畏艱險、辛勤付出,為的是守護千家萬戶的平安。

什麼是初心使命?什麼是責任擔當?就是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衝得上。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也是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行動起來,組成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築牢防控體系,動員防控力量,執行防控措施,正是我們制度優越性的體現,也讓我們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信心。

當前,無論是建立健全區縣、街鎮、城鄉社群等防護網路,還是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基層一線在聯防聯控上取得的成績是紮實有效的,疫情防控的大網正在不斷織密織牢。但也要看到,面對疫情,還遠沒有達到歇腳喘氣的時候。開展疫情防控,必須把方案想得更周密些,讓防控措施落實得更有力些。比方說,人口流動頻繁地區如何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如何保障普通群眾的健康需要和正常生活,等等,依然需要基層治理者拿出更多智慧、下更大力氣。

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經受住考驗,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國家衛健委也釋出了《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群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街道(鄉鎮)和社群(村)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確保各項防控舉措得到切實落實、不留死角。不講價錢、不打折扣把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對此,廣大基層工作者義不容辭、使命在肩。

執守一線,壓力更大,風險更多。基層工作者也要格外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護工作。對於普通群眾來說,需要對疫情防控的各項舉措,給予更多理解、支援和配合,一起做好疫情防控這項當前最重要的工作。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3

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關鍵時期,信心是一顆“定心丸”,也是一針“強心劑”。

越是驚濤駭浪,越需從容不迫。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恐慌和焦慮在所難免。倘若真的慌了手腳、喪失理性,不僅會壞了大局、加劇疫情,更容易喪失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信心比金子更重要,不能缺了那股子氣兒和勁兒。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國家堅定信心。信心從哪裡來?其實,信心就在我們腳下,就在我們手中。

看身邊,城市裡的社群工作人員、鄉村裡的村幹部恪盡職守,築起了一條條護佑千家萬戶的生命防線。再看遠方,白衣天使衝鋒陷陣,解放軍戰士星夜馳援,建設單位連軸施工,生產企業開足馬力,黨員幹部靠前指揮,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社會各界被廣泛動員起來,擰成一股繩、握成一個拳。從黨組織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到各地區各部門緊急行動、緊抓落實,再到各行各業眾志成城、團結奮戰,這是中國人民迸發的磅礴偉力,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發揮的顯著優勢。

同時,我們要正確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既要預防低估負面影響的盲目樂觀,也要避免高估負面影響的消極悲觀。回看曾經的風風雨雨,我們應變局、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難倒英雄的中國人民。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樹立信心、堅定決心,我們就一定能實現“戰疫”勝利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雙贏。

信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可以不斷夯實。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醫療防護物資供應,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正視存在的問題,及時釋出資訊,迴應群眾的關切,增強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每個人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付諸於行動中。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打贏這場人民戰“疫”的硬仗。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4

6月6日,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全市社群防控策略進行了相應的優化調整,社群(村)防控策略由“封閉式管理”調整為“常態化防控”,這並不等於卸下了“保險絲”,而是要以更高要求、更高站位繼續落實好各項常態化防控措施,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破樓蘭終不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割槽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之中,都專門提及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凸顯了首都防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透過中央多次指示、反覆強調釋放的訊號來看,下好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既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實施好差異化、精準化防控策略。

“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北京作為首都,是共和國的心臟,亦是世界看中國的視窗,地位舉足輕重,各項工作具有“風向標”作用。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如何,直接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關係全國疫情防控全域性,一點馬虎不得、大意不得、鬆勁不得,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域性觀念,深刻認識肩負的職責使命,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精準的舉措、更持久的耐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珍惜、保持、鞏固前一階段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讓黨中央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後,北京市仍面臨境外、京外病例輸入風險,不能排除發生零星病例甚至出現區域性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決不能麻痺大意、掉以輕心。同時,復工復產復學復市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不能等、不能拖,需要打出一套有針對性的“組合拳”,切實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兩大環節,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全市各級黨員幹部要保持一份“謹慎之心”,樹立底線思維、憂患意識、問題導向,持之以恆地抓細抓實各項防控措施,增強“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主動防範化解各種潛在的風險,一時一刻不放鬆,一絲一毫不馬虎,切實築牢安全防線,直至取得最後勝利。

疫情防控這場大考仍未結束,“考題”涉及方方面面。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事關全域性、責任重大,必須毫不懈怠、全力以赴,認認真真答好每一道題,切實以“首善標準”奪取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5

自春節開始,北京市疫情防控一直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社群工作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的快速蔓延。為北京市民的平安和健康做出了貢獻。經過135天的持續作戰,終於將北京市防控等級由2級變為了3級。社群重點工作中心也已經由嚴查死守、排查管控轉變為持續抓好常態化防控,鞏固穩定向好的防控態勢、加強常態化精準化防控,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文明新生活以及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所有的跡象表明,市民的生活已經開始迴歸疫情之前的狀態,疫情的結束指日可待。

然而,北京市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疫情過去之後的輕鬆和喜悅,僅僅不到一週時間,北京市民的心情猶如坐上了過山車,以雷鳴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跌入低谷。6月11日,“西城大爺”確診,打破了56天本地無新增的記錄。6月12日,再有“豐臺小夥”曾前往新發地市場執行公務,最終將疫情反撲的源頭鎖定為新發地。6月13日,豐臺區啟動戰時機制,關閉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6月14日,北京市已經正式進入非常時期。6月15日,全市社群啟動二級防控。6月16日,北京調至應急響應。6月17日,全是人員六類人員應檢盡檢,剛剛復課的中國小全面停課。6月18日,保持戰時狀態,全市逐步開始實施社群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細心觀察以上時間軸,我們不難發現,面對疫情的捲土重來,政府沒有慌亂、沒有不安。而是以雷霆之勢迅速採取行動,按部就班開展部署。雖然此次疫情爆發來勢迅猛,但經過北京市一系列措施的全面實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隨著全員核酸檢測的應檢盡檢的開展,更是將居民進行逐一排查,保證了市民的安全。

正是因為有了及時有效的措施保證,在疫情面前,北京人民保持了該有的安全狀態。在全國人民面前,北京人民用實際行動展示,疫情並不可怕,只要大家團結一心,採取及時有效的防護措施,一切困難都是可以被戰勝的。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6

2019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春節的腳步,揭開了2020年生活的序幕。以湖北武漢為爆發點,迅速席捲全國各地。北京市全體人民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部署下,經過連續130多天的持續作戰,終於在6月6日,將疫情應急響應降到3級標準。學生返校,復工復產,人們的生活逐步迴歸,社群重點工作中心也已經由嚴查死守、排查管控轉變為常態化防控。

然而,6月11日“西城大爺”的首例新冠確診,打破了56天本地無新增的記錄。6月12日,“豐臺小夥”的再次確診,最終將疫情源頭迅速地鎖定為新發地。面對疫情的捲土重來,政府以雷霆之勢緊急部署,緊急採取行動。經過一系列措施的全面實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隨著全員核酸檢測的應檢盡檢的開展,更是將居民進行逐一排查,保證了市民的安全。

在疫情面前,北京人民用實際行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採取及時有效的防護措施,一切困難都是可以被戰勝的。

北京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防控心得體會7

一是要繼續保持戰時狀態不放鬆。加強組織領導和應急值守,毫不放鬆,不斷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

二是壓實壓緊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強化“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認真查擺漏洞風險,整改薄弱環節,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切實抓好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維護社會穩定。1.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大力開展“廁所革命”,清除“四害”,杜絕病媒生物孳生。2.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繼續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習慣,注意家庭及個人衛生,堅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在人員密集場所、密閉場所及近距離接觸時戴口罩,在公共場所注意保持1米的社交距離,大力倡導公勺、公筷和文明餐桌行動。

在社群防控方面,“防控”和“服務”更需兩手抓,不可簡單的一刀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要深刻認識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