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偷影子的人》閱讀心得2篇 "窺探人心的《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偷影子的人》是一部描寫自閉症患者另類視角和成長曆程的小說。通過主人公托馬斯的視角,深入探討人類心靈的複雜性和愛、親情、友情等主題。本書曾獲得德國閱讀協會年度最佳兒童青少年圖書獎、斯堪的納維亞文學獎等多個文學獎項。

《偷影子的人》閱讀心得2篇

第1篇

我只是你生活裡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為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

出於習慣,看一本書之前我會先找一些作者的資料,然後看一下關於它的書評。每次看到馬克·李維的名字,首先被推薦的就是這本《偷影子的人》。一直沒有讀,直到前幾天去西安。返程等車的間隙在車站書店裡看到這本書,還是精裝插圖版。自從有了閱讀的習慣,以前等車、坐車的枯燥感受已經完全是另一番感受。單趟行程裡讀完一本小說,這是乘坐高鐵最好的享受了。

為什麼馬克·李維能成為法國多本暢銷書的作家?他最初的寫作動機十分單純:讓兒子三十歲時能遇見三十歲的老爸,瞭解他的心情。在這樣的動機下,他完成了處女作《假如這是真的》。處女作被拍成電影,第一本書就成為了暢銷書。隨即他開始全心創作。名氣和作品是互相成就的。他的暢銷書越來越多,對他的評價也越來越多。印象最深的一個觀點是“他不可能成為一代經典,但愛書的人會記住他”。這樣的評價頗得精髓。

我認為馬克·李維是一個能正視自己的人。從他最初的寫作動機可見一斑。《偷影子的人》這本書的寫作也起源於作者對童年時代的回憶。回憶本身就是審視自我的過程。

起初讀這本小說,我把它看成是一本童話書。關於孩子的內心,關於每個人的童年,關於現在的大人與以前那個孩子的聯結。被賦予特異功能的偷影子的人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去窺視藏在每個人心裡,甚至是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的感受和經歷。

“偷影子的人”究竟代表什麼?越往下讀下去,答案也越來越清晰。這項特殊能力是與愛連在一起的。只有你認真傾聽、觀察,真誠地關心身邊的人,你就能聽到他們不敢說出口的話。你可以幫助他們正視自己,也完成正視自己的任務。

作者對於童年生活的描寫會有很多人有相似的經歷。比如父母離異,比如轉學,比如在學校裡你害怕的那個同學和你喜歡的那個同學總是讓你的學校生活有苦有樂。

對比小說,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受。我很懷疑自己度過了一個怎樣的童年。或是我太健忘,記不住那些過往。我所經歷的,我總是很快就把它們忘記了。

至於成年之後,可能因為時間距離現在近了一些,我能記住的事情也多了一點。書裡那個會偷影子的人,對童年的記憶也淹沒在學業和工作中。那些童年裡重要的名字:馬格、伊麗莎白,甚至是被稱為靈魂伴侶的克蕾兒也被他拋卻腦後了。只有呂克這個一直的朋友還出現在他的生活裡。甚至到了14年之後,偶然的一次機會就到了曾經的那個海邊,他才又記起那個叫克蕾兒的女孩。

也許克蕾兒才是蘇菲的傷。一次偶然的重遊讓他回憶起與克蕾兒的點滴,這又重新燃起了他的希望。經過重重困難,他終於又找到了她,他們終於肩並肩走在了一起。雖然很艱難,蘇菲終於能放下。當她寫下“最難過的是看到你和我在一起,卻顯得如此孤單。我認為我並沒有做錯什麼而需要遭受這樣的懲罰,成為隱身在門後的女人。我覺得我們還是普通朋友時你更有吸引力......”她終於還是放下了。這是一個敢於正視自己的女人。

那個一直待在身邊的朋友呂克。我能說有這樣一個朋友真的是很幸運。偷影子的人無意中偷窺到呂克的願望,希望能幫助呂克實現自己當醫生的願望。當真正有機會擺在呂克的面前,經過一年的醫學院的學習,他的願望已經不再是當一名醫生。他享受做麵包帶給他的成就感。他回去了,回到了他來的地方,重新做起麵包。相同的工作,他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同了。這是一個敢於正視自己的男人。

再說回這個會偷影子的人。他窺見了很多人的祕密。他關心無意中遇到的樓上鄰居,卻唯獨沒有想過要看一看自己母親的願望。甚至對母親是疏於關心的。作為一個醫生,他沒有察覺到很久之前母親就已經生病。母親的突然去世也帶給他很大的觸動。當他回到家,開啟冰箱,看到的只有她準備好的'晚餐,而那個準備晚餐的人已經不在了。這讓他反思自己也正視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

這樣一本小說,沒有很曲折的情節,卻有一個個溫暖的故事。很平淡中道出了親情、友情還有人們對愛情的執著。

人們一旦開始說謊,就再也不知道如何停止。要看懂一個人的心思,得有會偷影子的能力。

《偷影子的人》閱讀心得2篇

第2篇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作品,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愛情,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機緣巧合下讓我認識了這位大師。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因為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並不是那麼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於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整部小說最喜歡的還是主人公的童年,如夢幻一般,充斥著畫面感的文字帶給我是一幅幅場景圖,彷彿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視覺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經,也只因為曾經無憂無慮的美好,我們才一遍遍追憶。打動我的多是細節,好像裡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過,或者是類似經歷的。主人公因為12月出生早上了半年學,()成為班級中最弱者,常常在在班級裡因為弱小受人欺負。而小主人公這種淡淡的憂傷卻因為他可以偷別人影子讀懂別人愁緒而轉化為一種伸出援手的友愛,不自覺的將一種負擔昇華成美好。從伊麗莎白到克蕾兒,還有伊凡、馬格、尼克簡單的人物關係,因為影子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而在這裡,我似乎也讀到了我自己。

當看完整本書的時候,感覺很溫暖。作者彷彿把我的影子給偷了,向我訴說著自己的童年。我想,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會與《偷影子的人》裡頭的小男孩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吧。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及時行孝。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時間換來的卻是父母離開我們了。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簷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想起小時候,每次生病時,媽媽總是會陪在我身邊,在我床邊照顧著我。

每次遇到挫折時時,父母總是第一個擔心我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卻從未要求過什麼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健康地長大成人,能幸福地過日子,可是,我們漸漸地讓父母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還是他們的全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都是小孩。並不是要等到長大了,有工作了,有能力去買禮物給父母用那才是孝順,我認為多陪陪父母才是孝順的最好詮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時間請經常回家陪陪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