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言行舉止禮儀6篇 "精益求精:構建優雅的言行舉止禮儀"

言行舉止禮儀是指在公共場合或社交場合中的表現和態度。它不僅代表著個人的形象和素質,更體現了個人的修養和價值觀。遵循言行舉止禮儀可以讓人們獲得更好的社交體驗和更高的人際關係。

言行舉止禮儀6篇

第1篇

職場禮儀是禮儀中的一種,而對於一個人而言,擁有良好的禮儀無疑是相當重要的。

職場禮儀是展現一個人職業化程度的最主要標準,禮儀不單單是禮貌,是職場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前提。

國人講禮儀是一種自我修煉,是律己行為,管住自己,獨善其身;而國際禮儀講的是交往藝術,是待人接物之道。禮儀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適當距離,距離產生美感,適當的距離是對對方的尊重。國際交往中,拉開距離如果適當,有助於交往的順暢;換言之,不要隨便套近乎。人際交往要使用稱呼,國際慣例是使用尊稱,而尊稱的一個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職業形象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主要因素,而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樹立塑造並維護自我職業形象的意識。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有助於完善和維護職場人的職業形象,會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業蒸蒸日上,做一個成功職業人。成功的職業生涯並不意味著你要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要有一定的職場技巧,用一種恰當合理方式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職場中獲勝。

職場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個人修養的外在表現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我們所接觸的人都可能是自己第一次見的人,而這個時候,如何讓那些對自己絲毫不熟的人最快地接受自己,職場禮儀無疑是很大的一個加分項。

職場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包括基本的不遲到、不早退等等。

一個人如果能擁有較好的職場禮儀,那麼在別人看來,這個人也會有較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個人修養。

言行舉止禮儀6篇

第2篇

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雙腿併攏。雙腿v 狀分開,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下額、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 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做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要站的端正、穩重、自然、親切。如果站得過久,可以將左腿或右腿交替後撤一步,但上身仍須挺直,伸出的`腿不可伸得太遠,雙腿不可叉開過大,變換也不能過於頻繁。

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雙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自然放鬆,面帶微笑。身體不可前附後仰,或歪向一側,雙手不應有多餘的動作,雙腿不宜敞開過大,也不要把小腿擱在大腿上,更不要把雙腿直伸開去,或反覆不斷的抖動。

入座時要輕而緩,走到座位面前轉身,輕穩地坐下,不應發出嘈雜的聲音,女士如果穿有裙子應向前攏一下,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

應先把椅子放在應放的地方,然後再坐下。 第二條:家政服務員行走及物走禮儀

行走時應該保持整體造型的優美,抬頭挺胸,兩眼平視,腰背挺直,肩臂自然擺動,步伐輕鬆矯健。不要八字步搖搖晃晃,也不要低頭含胸,尤其是女性,行走時上身不要晃動太大。骻部不要左右大幅度擺動,持物行走時注重重心協調,托盤行走,通常雙手託握盤子相對邊沿,或者左手托盤底部,右手握盤邊沿。(或扶瓶杯中部)置於左胸前。行走過程中,不得將空盤子放下於身體一側前後擺動。

第3篇

為了不讓調味醬等濺出,你應該儘量使自己的上半身靠近餐桌,但切記不能弓背,這會使你的淑女形象大打折扣。不用餐時,手可放在餐桌下的膝蓋上。

一隻腳放在椅子的支架上,一隻手撐或靠在桌面上,臀部淺坐在椅子上。

應是上身坐直,膝蓋並擾,把手提包放在自己的膝蓋上。蹺起二郎腿的習慣姿勢,會妨礙鄰座的人和身前站立的人,請改正。

小腿斜斜地擺向左或右的'任意一邊。如果穿著短裙,以90度角彎曲膝蓋的話就很容易露出內衣,遇到這種場合,攜帶一條披肩,便於遮蓋腿部,保持端正的儀態。

當朋友為你開啟車門時,微笑著說“謝謝”,然後先臀部落在車座上,再抬雙腳入車內。下車時,一隻腳先下地,另一隻腳隨後,並擾腳跟,挺直腰身,並不要忘了說聲感謝:“今天謝謝了,非常開心!”隨手帶走車中的食用垃圾。

第4篇

父母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強調注重個人禮儀的重要性,父母應該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教育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要把臉、脖子、手都洗得乾乾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乾淨、整潔、合體。

目標就是“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方面提出要求。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適中,防止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教育孩子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與人交往要面帶自然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動作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要求孩子做到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言,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囉嗦重複。

父母向孩子強調文明禮貌的常識時,不要用教訓、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同時,父母還要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若出現互相擠撞,不要惡言惡語,要抱理解、寬容態度;要求孩子做到行為文明,如,和人見面時主動打招呼、和別人說話時專心、愛護公共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應該利用家裡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並給孩子做出榜樣。 某孩子在接待家裡的客人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聰明的媽媽沒有當場在外人面前指責孩子,因為她知道批評和指責往往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這種做法本身也是不禮貌的。但是,這位媽媽並沒有忘記這件事,在客人離去後,媽媽把孩子叫到身邊,溫和地對他說:“媽媽發現你對叔叔講話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這是不對的。當叔叔送禮物給你的時候,你應該說‘謝謝叔叔’,你說是不是?”明明有所醒悟地說:“哦,我忘記了,對不起,媽媽,我下次會注意的。”這樣,媽媽通過在事後提醒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同樣是提醒孩子講禮貌,媽媽沒有當場批評指責孩子,而是運用禮貌的方法來提醒孩子,讓孩子體會到了運用禮貌的好處。可見,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使用文明的語言,在家庭中不要講粗話、髒話,家人之間多使用禮貌用語,說話要和氣。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三、優化家庭育人環境 淨化孩子的語言空間

孩子不文明的語言一般都來源於周圍的環境,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禮貌的人,首先要淨化孩子周圍的語言環境。

有一個上國小的男孩,滿口髒話,經常欺負女生,甚至對女老師也很不恭。老師家訪,發現孩子的父親當著孩子的面侮辱自己的妻子,而且不顧有外人在場,孩子怎麼可能講禮貌呢?班主任老師非常憤怒,當著孩子,批評了他的父親,這位父親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後來學會了尊重妻子,不講粗話。這個孩子也越來越禮貌了。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髒話時,要找出孩子說髒話的“根源”,儘量讓孩子遠離或少接觸那種不良的環境。比如,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限制孩子與經常說髒話的同學來往;也可以和教師取得聯絡,藉助老師的力量促進其他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還可以和孩子同學的父母取得聯絡,一起幫助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每個家庭都會有客人來。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禮貌待客。

迎接客人進屋的時候,主動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主動送上客人想喝的飲料;遞接物品要用雙手。

教育孩子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不要拘謹,讓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3、 送客 教育孩子,在客人要走時應禮貌挽留,說“您再坐一會兒”、“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離後說“再見”、“有空常來”。

做客的時候要讓孩子保持整潔,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不能粗聲粗氣,要談吐文雅;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裡的東西;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如“今天飯菜真好吃”、“玩得很愉快!”

父母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沒有講禮貌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裡,孩子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事實上,父母這種強迫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禮貌的。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從小就很害羞;孩子認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與自己沒關係;或者他正在做作業,一時忘記了打招呼……這時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實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應該在事後告訴孩子:“與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你去別人家裡時也希望受到別人的熱情歡迎呀!”這樣,讓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想想,他的禮貌舉止才會發自內心。

文明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心修養。有自尊的孩子會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說話時往往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你對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也就是說,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

由此可見,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同時,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間的尊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

良好的禮儀習慣不僅能給人生帶來快樂,而且能夠幫助一個人走向成功。從外表上看,禮貌是一種表現或交際形式,從本質上講,禮貌反映著我們自己對他人的一種關愛之情。所以,真正的禮貌必然源自內心。

講究禮貌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可缺少的規範。人與人之間互相觀察和了解,一般都是從禮儀開始的。一個舉止優雅、彬彬有禮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正如一位哲人所說,那些明智的和有禮貌的人們,他們特別謙虛謹慎,從不裝腔作勢、裝模作樣、誇誇其談、招搖過市。他們正是通過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言語來證實自己的內在品性。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孩子比較受人歡迎,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文明禮儀要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第5篇

答:提前10分鐘到達效果最佳。在面試時遲到或是匆匆忙忙趕到都是致命的,而提前半小時以上到達亦會被視為沒有時間觀念。到達面試地點後應在等候室耐心等候,並保持安靜及正確的'坐姿。

答:在面試辦公室的門外等候。當辦公室門開啟時應有禮貌地說聲:“打擾了。”然後向室內考官表明自己是來面試的,絕不可冒然闖入。假如有工作人員告訴你面試地點及時間,應當表示感謝。

答:敲2回是較為標準的。敲門時千萬不可敲得太用勁。進門後不要用後手隨手將門關上,應轉過身去正對著門,用手輕輕將門合上。

答:等考官告訴你“請坐”時可坐下。坐下後不要背靠椅子,也不要弓著腰,並不一定要把腰挺得很直,這樣反倒會給人留下死板的印象,應該很自然地將腰伸直。

答:這並不需要,當然更不能漫不經心地四處張望。在交談時應當顯得自然,平時怎麼和別人交談的,就怎麼去做。

答:站起來對考官表示感謝。在走出面試室時先開啟門,然後轉過身來向考官鞠一躬並再次表示感謝。然後輕輕將門合上。

第6篇

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教育家曾參,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曾參是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曾參的妻子不好再說什麼了,只好聽由丈夫讓人把豬殺了,兌現對兒子的許諾。

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總是刻有父母影響的痕跡,他們對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甚至加以模仿。父母熱愛工作,辦事公正,待人熱情,容易接近,知識豐富,好學上進等等,都可以通過工作、學習、家庭生活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

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可以信賴、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樣,非常重要。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不僅要有做好父母的良好願望,而且還應深入瞭解子女,尊重子女的獨立人格、志向、興趣和合理的選擇。平時在家中要用正確的語言教育子女,以模範的行動影響子女。例如,不說違背社會生活準則和社會公德的話,不做違背社會準則和社會公德的`事。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當孩子在場時,父母不要吵架,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諒。對子女的朋友來家中做客,應表示歡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說話要算數,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撒謊。許諾孩子的事,要儘量兌現。在這方面,中國古代教育家曾參,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曾參是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曾參殺豬”的故事,曾給無數家長以啟迪。

“媽媽,媽媽,我也要上街,我也要上街!”一個約摸兩三歲的小男孩邊哭邊喊,從屋裡撲了過來。

“好孩子,別去了,上街的路很遠,難走得很。你在家乖乖玩,我回來後,讓你爸爸殺豬給你吃,好不好?”曾妻哄兒子說。

“殺豬? 殺我們家那頭豬,真的嗎? 那我就有肉吃了,我喜愛吃肉,就不上街了。”兒子終於改變了主意。兒子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父親曾參,曾參立即請人來家捉豬,準備殺豬。

“你發瘋了嗎? 我只不過與孩子說著玩的,你怎麼當真呢?”

“孩子是不能隨意跟他說著玩的。”曾參嚴肅認真地說:“小孩子還沒有做人處事的知識,只能跟我們做父母的學,聽從父母的教誨。現在你欺騙他,將來他會欺騙別人。況且,母親欺騙了兒子,兒子就不信賴母親了,今後你再去教育他,他能聽嗎?”

曾參的妻子不好再說什麼了,只好聽由丈夫讓人把豬殺了,兌現對兒子的許諾。

“曾參殺豬”的故事,說明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格,必須從父母做起,從日常行為做起。

父母與子女之間應保持一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對子女應一視同仁,對每個孩子都給予同樣的愛,不要親一個,疏一個,厚此薄彼,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並不排除家長對子女的批評教育,但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少批評、訓斥和嘮叨,儘量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否則會使孩子覺得在眾人面前丟了臉,容易產生沒臉見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父母平時應注意觀察和表揚子女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儘量給予答覆,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子女要善於抓住時機,採取正確有效的方法。但在現實生活中,在子女不求上進或犯錯誤之時,絕大多數父母親都會採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教育和幫助,聽之任之的父母親極少。問題在於,有些父母親企圖僅僅以“愛心”來感化孩子,結果“慈愛”過度,變成了溺愛,不但未使子女上進或改正缺點,反而使其更加不在乎。有些父母親則對子女過於嚴厲,動輒訓斥、責罵,甚至採用暴力解決的方式,這常使子女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地做壞事。由此看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已經過時,但循循善誘,依然放射出理性的光彩。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國古代著名的“孟母斷織”的故事,至今仍對我們有啟發意義。

孟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因家貧,孟母反覆考慮,決定借一臺織布機,靠織布供兒子上學。

孟子高高興興地上學了。學校的一切是那麼新鮮,開頭他學習勁頭很高,但是日復一日地背書講書,使他漸漸感到枯燥無味了。有一天,尚未放學,他就偷偷地溜回了家。正在織布的母親發現了,便問兒子:“你這麼早回家,該不是逃學吧?”孟子滿不在乎地說:“唸書沒意思,我不想念了。”母親聽了這番話,心裡一陣顫抖,半晌說不出話來,一陣沉默。

突然,她拿起剪刀,把正在織的布“咔嚓”一聲剪斷了。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把孟子驚呆了,他小聲問:“媽……媽媽,你,你怎麼啦?”孟母長嘆一聲,緩緩地說:“你看,這布是一根根絲織起來的,人的學問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你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我剪斷了這織成的布一樣,成了廢品。你年紀這麼小就不願讀書,長大了怎麼能成才呢?”

母親語重心長的話語和憂傷的表情,深深地打動了孟子的心,他慚愧地說:“媽媽,我錯了,請原諒我,我今後一定要好好讀書!”

從那以後,他勤奮學習,為後來成為一代偉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孟母集慈母、嚴母和智母於一身,因此才能把兒子培養成為一代偉人。她是一位稱職的母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現代社會已經進入資訊化時代,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胸懷大志的青年人奮發上進,學文化,學技術,學外語,學管理等,學習相當緊張,工作比較繁忙。細心的家長不僅關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而且格外重視他們的成長和進步。一般說來,朝氣蓬勃的青年人更喜歡自由、寬鬆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因此,作風民主、開明的父母能理解子女的心願,急子女之所急,適時給予精心指點,但決不束縛他們的手腳,而是放手讓他們去闖,以便子女盡情舒展想像力的翅膀,迅速飛向更燦爛、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