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目送》讀後感範文7篇 《目送》:離別與思念的深情告白

《目送》是當代作家龍應臺的散文之一,作品以作者親眼目睹臺灣民眾揮手送別至大陸的親人為題材。從濃濃的家園情懷到對分離與相聚的思考,文中流露出作者深切的思念與痛苦。作為讀者,我們通過這篇作品,不僅會被故事所感動,還會引發對家庭、國家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目送》讀後感範文7篇 《目送》:離別與思念的深情告白

第1篇

?目送》是龍應臺的一本書。《目送》記錄了作者經歷很多事情寫下的感受,宛妙的文筆讓讀者心曠神怡,幾乎每篇文章都附上了一幅精美的圖片,在它們的幫助下,文章更加有了意境。

本書以目送名,而這本書的第一篇散文就叫做“目送”,在這篇文章裡,作者告訴我們,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一場,最終都只能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改變不了的緣分。分離時,只有小小的,無法獨立的孩子才會對持續依賴著的父母戀戀不捨,不斷回頭,而若孩子長大了,就一定會堅決地最求獨立,厭惡家長百般重複沒有文采的嘮叨,我也何嘗不是如此呢。

自大約國小一年級,我就愛上一個人做事,不論是寫作業、彈琴、畫畫,還是去公園、上學校,厭惡家長每隔幾分鐘就走到我的房間門口,使勁地推開門看看並大聲質問我在幹什麼,討厭每一次都被“會有壞人”的藉口限制著無法一個人走出家門。記得小時候每一次被大聲質問,我連頭都不抬地以同樣的分貝:“我都說過一萬遍了不要看見了還問我,就是愛省錢不去眼科醫院看看,倒好意思天天浪費我的心情讓我回話!”

可是現在想想,那時家長的`心情其實和龍應臺在文章中一樣難過,一樣無奈吧,即使吃力不討好還是一直堅持著“監督”這項任務,家長的心理承受水平真的是很高的,我對他們有了一絲絲的敬佩。不過,現在的我恐怕沒有辦法真的真正理解作者和家長的心情吧。

在本書中,也有提到老人,例如龍應臺的父親,被沒收了車鑰匙後再也不乘車出門。後來的病也來源於這件事情,讓龍應臺十分後悔。其實我覺得老人,對於某些他所注重的地方是很敏感的。

記得有一次,外婆從上陡門坐車送了些菜過來,正在和老媽說一些煮菜的事情,我從補習班回來,讓弟弟幫我開了門,進了屋。那時我看見外婆和老媽在廚房津津有味地聊著天,看見了也就不好插話,路過客廳時,只和沙發上閒著無事的爺爺奶奶問了聲好。之後,我也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之後不知過了多久外婆和我談心時居然說起這件事,竟對我說那時我看到了她沒有問好,她有多麼生氣多麼傷心,過了這麼久仍然耿耿於懷,並且解釋因為那件事她賭氣再也沒有來過。

我小的時候,是外婆一手拉扯大的,直到後來出了一個什麼事情,我來到母親家居住,所以或許,在外婆的心中,我們的情感是一定要有個什麼表現的。

我們年輕人的觀點,和老一輩,老幾輩的人是不同的,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或許在我們年輕一代的人眼裡理由正常不過,但卻讓上輩傷心和不理解,所以,我們要一直保持著互相溝通的習慣,瞭解他們的心裡想法,定期解除誤會,消除矛盾,這是雙贏。

《目送》讀後感範文7篇 《目送》:離別與思念的深情告白 第2張

第2篇

偶然,發現書架上靜靜地躺著一本淡綠色封面的書---《目送》,我在我的記憶中搜索著,想要尋找一點關於這本書的記憶。可是很不幸,我似乎並沒有讀過這本書。靜靜地坐下,拿起它,發現腰封上有這麼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是全書的主旨所在。讀完,發現這本書講的是父愛與母愛。可是這世間的愛又豈止父母對我們的愛呢?

我的思緒又被拉回了那個雨天,大雨傾盆,澆彎了樹枝,澆折了小草,澆落了蝴蝶,澆溼了人群。因為雨勢過大,所以我不得已,才急忙跑到一幢大樓底下,這才阻止了調皮的小雨滴再跑到我的衣服上來嬉戲玩耍。

不知是什麼原因,樓下的通道內停放著多輛有大有小,有新有舊,有輕有重的自行車,可能是自行車也想進來躲躲雨吧!可是通道本來就狹窄,加上這些自行車以及來來往往的人群,把通道堵得水洩不通。人們進出都要側著身,慢慢的挪出來,以免一個不小心,就碰到了這些“龐然大物”。

忽然,一個瘦削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線裡,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向四周張望了一會兒,皺著眉看著眼前的景象。他向通道左側看去,發現那裡還有一小片空地,便用右手托起一輛自行車的`車頭,左手握住三腳架,把它搬到左側。然後把所有的自行車都搬到哪兒,一輛靠著一輛,排得整整齊齊。我看著這位氣喘吁吁的老人,心想:他是看車的嗎?不,不可能!那他是為了……

我正想著,就聽見老人“哎呦”了一聲,我望過去,就看見老人一手扶著腰,眉頭緊皺,臉色慘白,我連忙跑過去,扶著老爺爺,關切地問他:“老爺爺,你咋麼了,沒事吧?”爺爺頭上佈滿了汗珠,虛弱地說:“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想當年一手就能提一輛呢!”我說:“爺爺,要不我扶您過去坐坐吧,我來搬這些“大塊頭”。老爺爺也點頭了。

我正要搬時,才發現那些自行車憑我一個人根本就搬不動。也許是老爺爺的感染,大家你一輛,我一輛地搬自行車,通道也漸漸寬敞通暢了。搬完,大家都默默離開了,我目送著大家的背影,眼眶也漸漸溼潤了,心裡感到一陣陣的暖意。

第3篇

在一個寂寥無聲的夜晚,我拿出一本書,翻開有些泛黃褶皺的紙張,觸控書上的一字一句,是作者情感的寫照,是生活的點滴,更是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當她的作品引領我在繽紛的情感世界細細品味時,我再次融入到作者的心境中去。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樸素的言語中透露出的是身為一個平凡人的她如何去感慨這世間喜怒哀樂,文字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著自己的經歷……

這是我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說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篇讀後讓我有些酸楚和落寞的文章,龍應臺在文章裡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著我的心,直叩著我的靈魂。每一句話都值得發人深省,每一個字都值得回味留戀……

?目送》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時,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繼續閱讀“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顫抖,也是在追問未來的自己,或許將來的我會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每每看到這裡,我總是隱隱下定決心,堅信自己在長大後可以關心自己的家人,給予他們晚年的溫暖。但是,真的只是在長大以後嗎?有時,我因為一些小事和家長起衝突,“解釋”卻遲遲不來。於是將自己鎖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又試圖從縫隙裡找到那些沒來得及被我維護的愛。矛盾的我也許和作者的孩子一樣,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長大,在“幼稚”與“成熟”間還缺失了一個機遇。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想,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裡發出一個共鳴的震顫,包括我。

就像現在的我,徘徊在對過去的緬懷與回憶,和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之間。但我覺得,我會選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吧。儘管以後的生活裡會迎來太多太多挫折與苦難,或是作為一個平凡人過完風平浪靜的一生。我都會勇敢去面對,追求最真實的自己,肯定最好的自我。

我從書籍的世界裡脫離出來,那鮮明有力的字句還在我的腦海裡迴盪,熟悉的書籍、筆靜靜地躺在潔白的書桌上,柔柔燈光散落在四周,待耳機裡的一曲罷了,新的希望與黎明一定在不遠處顯現。

第4篇

讀到這一章節,最後一句,頗有感觸:“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突然想到湯顯祖在《牡丹亭》有《鷓鴣天》一闋,於你,於我,於所有奮鬥路上的年輕人頗有教義,提筆默寫,聊以為寄——“刮盡鯨鰲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能鑿壁,會懸樑,偷天妙手繡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題記

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有一樣東西是始終不可或缺的。數量不多,但是內容能眩人耳目,不貴,卻彰顯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帶著精深的思想,載著作者辛勤的汗水,揹負著歷史背囊,向你緩緩行進。

它能幫你找到準確的人生定位,價值取向,與你分享人生的真諦,他的行文告訴我:男孩,士不可以不弘毅!她的墨香告訴你:女孩,此花莫與群花比。

緩緩的翻開一卷帶著歷史滄桑感後濃重感的詞卷,那裡記載著太多古人的悲歡離合與浮萍散聚,有無數風流王者金戈鐵馬,逐鹿中原的故事,有山中隱士無心功名,歸園田居的故事,有著無數折腰英雄赤血黃沙,馬革裹屍的故事,還有無數仁人志士,遊走於茶馬古道,奔走相告。

當你對人事迷茫,對故鄉思故人的時候,你會聽到晏殊“不如憐取眼前人”的感嘆。在你蹉跎光陰時,你會聽到李清照“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的悲嘆。當你放蕩不羈,你會聽到李煜“無限江山,一響貪歡”的悔恨。當你感慨流年光轉,韶華易逝的'時候,你會聽到蔣捷“流光容易把人拋”的些許無奈。當你仕途不順,屢遭坎坷,你會感受到東坡“又得浮生一日涼”的豪邁與豁達。當你春夢無痕,遙望月色,思念故里佳人,湯顯祖會對你有所慰藉“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當你沉浸在書海之中,你會無限歡愉,你無須與任何人交談。看似形單影隻,但意不孤獨因為有的時候,一個人也是獨歡,兩個人卻是寂寞。就像龍應臺所說:智慧必定來自成熟。成熟,是成長的必然產物,猶如那初好的牡丹,雨後的新竹,或是那傲枝的寒梅,就在一場新雨過後,在你有意無意之間,就會看到怒花新立,竹林穿風,翠綠初新,雲霞翠煙。這也許叫做寂寞開無主吧,就像冷梅那樣,不為別人讚美,自己傲然怒放,只聽從內心的召喚,在自己的季節裡綻放和搖曳,那沒一片花色與每一縷花香,惹得旅人駐足與觀望。我們讚歎她的盛美,我們可曾知道她在寒風中寂寞的綻放?我們愛聞寒梅的冷韻幽香,怎有知道她曾經受過的冷雪冰霜?我們也會讚歎雄鷹的振翅高翔,但是誰想過他們經歷過怎樣的生死存亡?

第5篇

暑假,我細細品味了龍應臺的《目送》。書的封面是深深淺淺的綠,我饒有興致的開啟扉頁,上面寫著: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我想這本書也許是表達親情的吧。我粗略地翻看了這本書,發現幾乎每一篇散文都配有插圖,但是每幅圖都不像專業攝影師的作品。我很快就在龍應臺的個人簡介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龍應臺最流連最愛做的事就是帶著相機在大街小巷中上一個人的攝影課。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在這一章中,作者描寫了龍應臺和兒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代溝越來越深。華安上國小,和她分別時,不斷地回頭,她看著兒子消失在門裡。十六歲時,華安到美國做交換生,她送兒子到機場,告別時,她在外面看著華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終於輪到他,華安閃入一道門,倏忽不見了,他一次也沒有回頭。她意識到,所謂父子母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在作者和母親的電話交談中,年老的母親越來越呆滯,搞不清是女兒打來電話,旁邊附了一張照片,是龍應臺的母親,照片中的母親微笑著,她的眼神迷離,時空飄忽。

這一章中,使我最有感觸的一篇散文,是“(不)相信”。作者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後來一件一件變成不相信,開頭便寫到,她曾經相信過愛國,但後來明白要你愛國的人所定義的“國”,不一定可愛。作者還指出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真相,那些所謂的文明的力量,所謂的正義,所謂的愛情,其實都不一定可信。但是當我讀到後面,卻使我十分驚訝,作者二十歲之前相信的很多東西,有些其實到今天也還相信,那些不相信的事你也必須得相信。然後,作者又談到:有沒有什麼,是我二十歲前不相信的,現在卻信了呢?有。那些父母老師經常教導的道理,曾今不相信,現在卻有點信了。相信與不相信之間,令人沉吟。

龍應臺經歷過的',我們也一定會經歷,等到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會像華安一樣與我們漸行漸遠。現在,我們正是像書中的華安一樣是個孩子,我們也會和父母產生代溝,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如書中龍應臺所想的一樣,我們會在成長中慢慢懂得許多人生感悟,慢慢地變得成熟。

?目送》是一部溫暖心靈的散文集,書中的故事帶著作者細膩真摯的情感,它可以使你淚水橫流。書中的語言十分質樸,沒有絲毫華麗刻意地展現她的情感,我十分推薦這本書。

第6篇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的一生,永遠都在追逐別人的背影。可是,當你轉過身,你會發現我們的身後一直都有人在默默等著你。我們的身後永遠都有堅強的後盾,他們不辭辛勞,不求回報,我們卻並沒有能真正給予過他們什麼。他們在你一次又一次的離開中,目送著你的背影,不曾挽留,不曾後悔。你是否轉身看過他們呢?

“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當你真正轉身看他們時,原本黑髮如墨,如今卻雪鬢霜鬟。歲月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卻在他們臉上留下了痕跡。他們望著轉過身的你,只有微笑罷了,可是內心的酸楚又有誰能知道呢?世界上一直在等你的只有父母,世界上一直默默無言守護在你身邊的只有父母,世界上一直時時刻刻在乎你的只有父母。

夏天微涼的風吹拂著我的面龐,翠綠的柳樹迎風眺望遠方,它跟我的母親一樣。我的母親就站在那棵柳樹下,望著我漸行漸遠的背影。我轉過身去看她,她的目光在我身上隨著我一寸一寸挪移,眼裡是愧疚和不捨——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她沒有陪我一同前往。因為她知道在那邊,在山的那邊,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也在等待著她。我有一絲小小的失落,卻還是獨自踏上了去學校的路,因為我知道“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的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去接受失敗,但是,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有很多人關心著我們,他們都在等著我們。可是這條路註定是孤單的'。來來往往許多人,終究只剩下你自己去解決這條路上發生的事,沒有人能代替你自己。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坦然接受現實,勇於面對未來的挑戰,路上的磕磕絆絆是避免不了的,跌倒了就站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沒有人能一直陪你到最後,這條路上始終只有你一個人,他們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我們要學會獨立,學會勇敢,學會感悟。願行走在人生路上的我們各自安好。

前方的路不好走,但是沿途也有很多美麗的風景等著我們,你要堅持下去,因為這條路上只有你自己。“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第7篇

生活中某些珍貴的片刻,其實都來自於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目送》,簡單的文字,是她生活中每一個溫馨時光的剪影所剪貼而成的幸福畫面。流露出來的真摯、細膩的情感,一字一句,如陽光般,暖暖的。

龍應臺,一位孩子的母親,一位母親的孩子。我為後者,但年齡遠遠有差,人生軌跡也全然不同。如今看到的,多是閒適,溫馨,怕是到了作者寫時的年歲,也會憑添一份責任與感懷吧。

喜歡她筆下的母親,越長大越像個孩子,慈祥而可愛。雖然,年老的遲鈍讓其記憶力衰退到幾分鐘前的事都全然忘記,但那份不變的關懷與對她的`孩子”雨兒“的愛,永遠不變。

喜歡她筆下的兒子,望向母親的眼睛有感情而深藏不漏。”拜託,媽,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來實在太尷尬了。你簡直就像個沒見過世面的五歲小孩。“天曉得你說這句話是心中是何種心情。十七歲,固執得想證明自己的獨當一面,成熟卻青澀。說媽媽像孩子,媽媽的眼裡,孩子卻永遠是孩子。

喜歡她筆下的小可愛們:水光粼粼的小溪裡,睡夢中的白天鵝,脖子蜷在自己的鵝絨被上,旁邊一隻小鴨獨自在玩水的影子。多麼浪漫溫馨的畫面,讓人不捨得翻書,是怕書頁的響動擾了天鵝的美夢哩。窗外是火紅燒天的鳳凰花,溪裡是魚蝦戲水於潺潺之間,野蛇趴在石塊上晒太陽。多麼勾起回憶的同創場景,讓人穿越時空,真的找回那時的自己。

喜歡她筆下滿滿的詩意。有一種寂寞,忙忙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學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何當時就沒能覺出那是怎樣一番天地間唯我一人的孤獨使然。

喜歡她筆下肺腑的哲理。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軌道,倒像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雖然隔開三十米,但是同樹同根,日開夜合,看同一場雨直直落地,與樹雨共老,挺好的。兄弟,幾十載並肩共行,幾十載風雨同舟,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第一次體會到,有一種淡淡的親情,卻深入骨髓,如手足般不可分離。

喜歡她筆下的小幸福、小溫暖。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讀到這兒,頓覺周身都暖暖的,卻不暖得熱烈,也不暖得淡淡,只是覺得心裡有了一種力量,背後有了一種信念,一種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