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教育的角度看世界:教師分享讀教育心得體會

本文收集了眾多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包括教學經驗、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分享。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您可以更好地認識教師們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內容,也能夠從中汲取一些實用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教育的角度看世界:教師分享讀教育心得體會

第1篇

在朱永通先生《教育的細節》一書中,看到一則小故事,發人深省,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熊最愛吃蜜,而野蜂的蜜,多是藏在樹窟窿裡。大熊白天先到森林裡尋找大樹窟窿,一嘗,是甜的,便斷定是蜜,然後回“家”把小熊一個個運來,讓小熊吃。待小熊吃飽,再一個個運回去。小熊吃蜜時,大熊四處張望,保衛小熊。若有人靠近,大熊會打死來人。東北的農夫想出一個主意,把藏在大樹窟窿裡的蜜挖走,換上大糞。大熊再帶小熊來吃時,小熊一嘗,不吃,大熊就打小熊,強迫他吃;小熊還是不吃,大熊氣急敗壞,大打出手,直到把小熊一個個扯爛後,大熊自己一嘗,不是蜜。大熊坐下來,把小熊的屍骨往一處堆砌,好像重新堆砌在一起,小熊還會活過來。這時候,大熊的哭聲響徹整個森林。

看過這個故事,我很難過,也沉默了很久,想到了很多。身為教師的我,想到了類似大熊父母般的教育。我有一個叔叔,一放暑假,就帶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要是孩子一不樂意,就怒目相斥,甚至拳腳相加。每個暑假如此,每年如此。我相信,大熊是深愛它的孩子的,我也相信,叔叔也是深愛孩子的。但是,許多我們認為好的東西,事實上並非如此。

我想到了更多,我們的教育。從內心深處,我希望我們班的孩子們都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好的品行,有著理想的成績。但是平時的表現卻不讓人滿意,我也會以嚴厲的方式強迫他們去接受,用過多的作業來鞏固知識點。似乎,起了相對的作用,但卻又是暫時的。

弗洛姆說過,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我們不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教學更是一門情感的交流。需要用愛和耐心去付出。注重教學的細枝末節,用教學智慧去完善他。蘇霍姆林斯基常常語重心長的對教師“灌輸”這樣的觀念:“你不是教物理,而是教人學物理。”孩子們才是主體,我們只是輔佐孩子的教育者。在與孩子們的溝通中,我們更要注重溝通的方式和藝術,巧妙的用說話的語言去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低下頭來,俯下身來,耐心傾聽。

記得剛來到學校,為了能做到更好,能讓家長滿意,我經常以高要求來面對孩子們。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面對學生始終帶著不怒自威的表情。一段時間來,不僅感覺到學生對我的敬而遠之,自己也覺得心累,彷彿一座大山壓在心頭,初見這些七八來歲孩子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自在不見了蹤影。

直到有一天,我聽了李文老師的一節課,恍然大悟。我猶記得上的那節課,名叫《她是我的朋友》,課堂學習氛圍濃厚。但李文老師的課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雅”。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時,李文老師時而俯下身子和學生面對面溝通,時而輕撫學生小腦袋,時而拍拍學生肩膀,這讓我看到了她的和藹可親,更多的是對孩子們的尊重。這樣的尊重換來的是孩子們對她的信任和敞開心扉的交流。整節課她都是充滿著微笑,即使孩子回答不出來,即使回答錯誤,她都是用鼓勵的眼光,循循善誘,用充滿鼓勵性的話語去激勵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心,改正錯誤,面對面的和老師交流。

這樣的課堂如沐春風,我感受到孩子們和老師的親切,每個小細節都充滿著溫柔與耐心。所以說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更是情感的雙向交流。我在想,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能夠這樣的和孩子們交流,把小事做到每個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課堂上肯定是春風化雨。

在《教育的細節中》,朱永通先生說到一個案例,在深圳市清林國小,好幾個班級都是由六十五個人組成。但是教室剛好坐六十四個孩子,剩下的一個孩子不是坐在講臺的右邊,就是坐在講臺的左邊。實在沒有地方,學校和老師都是很苦惱。那麼,各位老師,相信你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而我的班級也正在發生這樣的狀況,我的做法是誰的表現不好,誰被懲罰坐在後面。但是,在朱先生的案例中,我看到一個班主任是這樣做的:凡是本週表現好的孩子,老師獎勵他下週在這個座位上座一週,不能坐太久。這樣一來,這個備受冷落的作為,變成了表揚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坐。不但孩子們願意去坐這個座位,而且家長們也紛紛鼓勵孩子們好好表現,爭取機會去坐這個座位。你看,腦筋一轉,把消極的處境變為積極的育人行為,這是多麼美妙的教育藝術呀!

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潛藏著多大的教師智慧,也是老師用愛來呵護孩子們脆弱的心靈。我相信,一位老師最難做的事並不是上好一節課,寫好一篇論文,而是如何做到對人性充分的關注、理解和呵護,並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瑣細工作中為每個孩子積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所以,從朱永通先生《教育的細節》一書中,我收穫頗豐。教育,說到底,是對“人”的教育。有人說教育就是一堆的細節。是的,教育無小事,仔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案例,你會發現細節於悄無聲息處極大的改變著人性。而如何能夠關注到細節,則需要我們老師給予孩子們極大的耐心與愛。有愛,才有心;有心,才會關注。我想只要堅持捧著一顆愛心來,這些柔弱的小草們會不斷地茁壯成長,開出美麗的花朵。

願用一首詩表達我的理想:我把手中的紅燭高高舉起,只要我的鴿群能翱翔藍天,只要我的雛鷹能鵬程萬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堅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遠年輕,我情願燃燒我的每一寸軀體,讓我的青春乃至整個生命,在跳動的燭火中昇華,在血液的鮮紅中奔騰。

教師讀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教育的角度看世界:教師分享讀教育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通過閱讀《現代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一書,使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通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知識。心境不好的教師很難營造愉快、輕鬆的課堂教學環境,他們常表現得煩躁、易怒、容易衝突、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教師的情緒會影響到學生,如學生常處於緊張和焦慮之中,學習效率不可能高,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相反,教師心態健康向上,生活態度積極,教學積極,就會想方設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生也會積極地學,積極地思考。教師積極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均有直接影響。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師生關係。教師心理不健康,就難以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會採取不合常理的態度、方法來對待問題,會使師生間產生矛盾與衝突。比如有的教師常常抱怨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苦口婆心,竭盡全力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可學生要麼我行我素,要麼“陽奉陰違”。著名心理學家艾裡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師生關係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師,學生由於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變。教師和學生對立的狀態絕不利於學生學習,是否產生對立的師生關係及對立關係能否妥善解決,最終決定於教師的心理狀況。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人,是參照,是榜樣。特別是國小生,由於認知水平有限,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形成獨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別人,尤其是教師和家長。教師情緒好不好,喜不喜歡工作,都會影響學生。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形成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亂用權利,會影響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

由此看來,教師健康地心理對學生影響巨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地調整自我,努力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好老師,正像有人說的: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控制它的寬度; 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我們可以展現笑容; 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 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們可以利用今天; 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力。

第3篇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為求生存,隨波逐流,趨炎附勢;有的人選擇了冒險拼搏,挑戰自然;更多的人是順其自然而生活。怎樣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選擇,而這種選擇與職業的關係極大,我稱其為職業的生活方式。我成為一名教師,那意味著我選擇了教師的生活方式。

當初選擇師範專業完全是因為分數的關係,畢業後又經思想掙扎最後還是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不為別的,只因為生計。而今想來,谷定珍的《美的教育》給了我不少啟發,我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活方式了。因為我對這個職業是喜歡的,而且我希望能夠在職業上有所成就,不想自己的職業失敗。不同職業的生活方式有區別,但是對職業生活方式影響最大的還是一個人的職業理想。

我的職業理想就是一個問題“我為誰而教育?我成為一個怎樣的教師?”教育為了誰,很多人會說為了孩子、為了學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如此實踐的,而是為了領導、為了評委、為了家長、為了分數、為了個人等等。目的不同,其行為必將各異。我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學生。教育事件的處理、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選擇等都應當首先考慮的是學生。

為了學生而教育,這樣的教育一定要對學生有益,所以我想成為一個對學生有益的教師。谷老師指出,教師分為三類:“一,有益,如同‘魚翅’,沒他,不行。言人所欲言而未嘗言者,學生佩服之至,紛紛立志成為這樣的人。二,無害,如同‘大白菜’,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可是學校開門,學生上課,總得有老師。三,有害,如同‘煙燈煙槍姨太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好好的藝術作品,被他大卸八塊,抽筋剝皮,破壞殘踏。”我想成為對學生有益的老師。

教師的益表現在教師的修養上,一來學生上該教師的課,二來教師的指點和生活方式是學生的示範。教師的修養越高,則學生獲得的益處就越大。細閱品讀谷老師的著作,做出四個方面的修養:仔細而謙卑、不斷學習、知足常樂、愛人克己。

在“怕後生笑”篇中,谷老師拿著二十多年前學生的週記,看著自己的評語,“戰戰兢兢”了。他想,假如其中含有錯別字,大概早已成為這個學生教育他的孩子的“反面教材”了。我想錯字別句事小,而如果教師的評語傷害了學生,那豈不是害了學生一輩子。同樣的,我作為教師,在平時處理教育事件,對學生評語等細節上應當仔細認真,思慮再三,絕不可胡亂武斷。

再從谷老師的文字中,我體會到了一個教師的謙卑,能夠不斷審視自己,批評自己,並抱有一顆不滿足於現有成長的心,不斷追求。這樣的謙卑之心,我當謹記,並修習磨練。

人不學不足以成才。這個學並不僅限於讀書,還有聽、問、看等方式,而讀書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有一組令人驚訝的資料,每年人均讀書數統計結果:猶太人65本,蘇聯人55本,美國人50本,中國人5本。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誡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無論如何我們是要多讀書的。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常和學生講起好好讀書,可是我作為教師又做到多少呢?追根究底乃是心境的問題而不是惰性。人的惰性是可以由自己的心去克服的,而如今我惰性橫生皆因心境未至,心浮氣躁,事事無不煩心,自然是讀不進去的。讀書者,首先要調整心境,使自己的心靜下來。我必將常常自省吾心,時刻提醒自己珍惜時間,靜心讀書。

人的時間真的不多,少小不信人生事,白首方恨讀書遲。現今看到谷老師言至“正因為年紀大了,時不我待也”百感交集。年輕人總會不相信年長者說的人生感言,因為其未至,但真到了那個時候卻後悔莫及。前輩之體悟,當是後輩的借鑑,應當倍加努力,用心讀書,充分利用時間。

當人的欲求達到時便會產生快樂,而欲求如果隨之增加而無法達到時,快樂便會消失,產生了失落、消極、怨恨等情緒。我不能被我的慾望拖著走,而更喜歡一種控制慾求、知足常樂的生活狀態。豐衣足食、良師益友、下棋、打球、品茶、閱讀、遊玩等都是快樂的事情,我知足。然而,如果問我流浪與失業,你知足嗎?我當然不知足。我的知足是一個有限度的,這個欲求不高也不低,將自己的生活維持於其中,我將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這於己於人都是有益處的,特別是可以由我的情感而感染學生。

克己有知足之意,同時也包含了控制自己情緒的意思。作為教師,生氣與否不能由學生控制,而應該用智慧控制。生氣有效果就生氣,面氣心不氣;沒效果,就心平氣靜。克己講的還有不傷人,我常因為一些不過大腦的話語而傷害了我的學生,這總使我事後非常後悔,對我而言,克己還得管住自己的嘴。

為師者必愛自己的學生,師愛生、生必愛師。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出於教師職業的本能。那麼愛學生的什麼呢,如何愛之呢?我想不起反面示範作用是基礎,更高的是正面示範,再高應該是關心愛護了。

選擇了職業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與職業理想關係緊密。我的理想就是為了學生而教育,做一個對學生有益的人。要實現這樣的理想,教師的修養至關重要,所以我有感於谷老師所言及自己平時所為,而確定四個方面的修養,即仔細而謙卑、不斷學習、知足常樂、克己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