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特級教師講座心得體會3篇 探索教育之路:特級教師分享心得體會

“特級教師講座心得體會”是一場精彩的教學分享活動,特級教師們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很多靈感和啟示。本次講座的舉辦,進一步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發展。

特級教師講座心得體會3篇 探索教育之路:特級教師分享心得體會

第1篇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有幸聆聽了省特級教師張志平等教師的專題精彩講座。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張志平教師,也是第一次聽他的講座,但卻使我受益匪淺,享用不盡。

張老師給我們的感覺既幽默風趣又真誠樸實,是一個極具智慧型的數學專家。此次講座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數學學科及數學內容本質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從一個新的角度去了解我們所熱愛的數學教育。他那對數學嚴謹地表述,潛心地思考,精闢的歸納,不得不讓人佩服數學和數學研究者的魅力。我突然頓悟:原來數學教學竟可以那麼的神祕與美麗!她是一門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值得研究探討的學科,她是集聚藝術的。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有了從未有過的自豪感。

但伴隨著更多的是我感到自己很緊張,很恐慌。真是所謂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我原本以為自己還行(學生成績在全鎮一直都位居前列),但聽了張老師的講座之後,我發現我離所謂的優秀教師實在太遙遠了。回顧我之前的教學,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事,雖然成績很優秀,但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我會教得那麼辛苦,學生學得也那麼辛苦?而不是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不明白為什麼成績這麼好,可是我心裡卻對自己的教學仍沒個底?為什麼我的教學水平總是老樣子,沒有什麼突破?也不知怎麼突破?為什麼我講不出、寫不出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現在我終於恍然大悟:原因在我自己!是我肚裡的墨水太少,對數學教育的認識太浮於表面,以至把數學教死了。捫心自問:除了給學生一個分數,還能給什麼?我對教材體系有多少了解?我對每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本質內涵有多深的挖掘、延伸?我的教學對學生思維有多少提升?我在學生心目中是怎樣一個教師?是十年之後恨之入骨、還是感激不盡?打算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匠,還是一個智慧型的教育家?

面對以上問題結合汪校長的報告,我反思著自己的不足,尋找著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教學觀和教材觀,掌握鑽研教材的一般策略,做到真正整體把握教材。也將努力做到:

理論知識的匱乏,讓我的教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卻收穫甚微。一句話:我太需要學習了!而且是馬上去學習,還要堅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滿。只有學習,才能更新我的教學理念;只有學習,才能引領我有效實踐。

系統思考、整體把握教材是教師的觀念,是教師對數學和數學教育的理解,是教師教學素養的充分體現。對教材沒有系統思考與整體把握,會使我們的教學顯得膚淺沒有內涵,學生對數學的本質不瞭解,內在思維得不到發展,那麼數學教學也將失去她真正的意義與作用。所以我們教師需要整體把握教材中知識點之間本質的聯絡,站在一個整體聯絡的層次去審視和處理教材,實現教材的必要超越,向學生傳遞一個完整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融會貫通的數學認知結構。通過數學教育引導學生要學會聯絡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他們應被鼓勵尋找聯絡以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問題。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一個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個人或許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個經驗的二十次重複。“教而不研則淺”,反思使人進步!所以教師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惟有不滿,才有創新;惟有耕耘,才有收穫。

張老師的講座不僅為我們指明瞭今後要努力的方向,更讓我們深刻領悟到:只有系統思考,才能整體把握;只有深入分析,才能融會貫通。

特級教師講座心得體會3篇 探索教育之路:特級教師分享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幾天來和國家特級教師們零距離接觸,專家們對國小數學的前沿引領,對課堂的高超把握,無不讓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讓我經歷了思想的洗禮,享受了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領略到名師課堂的精彩,欣賞到名師的教學和獨到的見解,讓我豁然開朗,發現了數學教學的新天地。不禁讓我感覺到:越是名師,上課越有激情、越對學生親近,大概是他們身體中文化積澱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樣的教學功底。學習後給我的是心靈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頓悟,思想上的淨化,認識上的昇華。通過這次學習,整理筆記、盤點收穫、幾多感悟在心頭:

海淀區著名的特級教師田麗麗老師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但是對我們來說,每位教師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的國小數學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又身在不同的學校,面對不同的學生,因而專家們的新潮觀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

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幾位教師用各種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強調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真實地遵循了學生認知過程。展示了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個真實的課堂,以人為本的課堂,以學定教的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彰顯。課堂中生成的許多新課程資源,真實寫了學生間的認知差異,啟發了學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如:田老師在教學《認識體積與容積》時,當學生回答錯誤是,她並不是馬上否定她們,而是從側面誘導他們。如果此時我們的老師對這樣的學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麼這位學生就可能無所收穫,甚至會影響到他今後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此時的田老師及時地給學生以鼓勵,儘可能知道學生的亮點。學生也很舒暢,在教學中,田老師或點撥、或點頭、或巡視、或參與談論,真正履行著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師生觀已經是教育界的共識。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多創造一些讓學生展現自我個性,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的發言的機會,決不能讓少數“精英學生”包攬課堂發言權,作為教師應具備這樣一種教學民主意識,即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學習狀態如何,都應讓他在一節課上至少發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關注學困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我們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創設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問題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進數學學習的殿堂。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判斷,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要改教師的“講授”為學生的“自主”,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時間和空間。有了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來,學習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最終並不會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什麼值得回憶,回味的東西(哪怕你塞給他許多知識)。有的甚至造成學生後繼學習的困難。這些難道還不能引起我們的驚醒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動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去實驗,去猜測,去交流,去概括,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牢固的'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形成穩定的,積極的情感態度。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樣簡單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動手實踐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重難點的落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抓住重難點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位老師的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首先要苦練教材關。只有把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鑽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設計出精彩的教學過程。其次教師必須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不斷實踐,因此要有計劃的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最後,教師要有真本事。國小數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的藝術是教師鑽研教材、研究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雖然我們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實是生活的本質,多彩只是生活的點綴,捨棄平實而追尋多彩,結果必定是浮華人生。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如此!名師們走進課堂,讓課堂走進生活,用真情撥動學生那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語言、創造的精神的琴絃。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名師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師的課堂樸實而顯睿智。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我堅信通過這次學習,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於自己鍾愛的教育事業。

第3篇

20xx年1月4日的下午,迎來了教培院的特級教師冉茂娟老師,學校的報告廳裡坐無虛席,特別安靜,老師們都在靜靜的聆聽著美女教師講述她的教學歷程和學習經歷,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的報告,卻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的這一角色特徵,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養,並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人格因素對學生所起的影響作用。不管在什麼社會條件下,教師的角色,總是社會成員精神面貌的樣板之一。事實上,在任何教育體制下,教師總是充當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的品行、內涵,代表著社會的文明程度。

教師不斷地進行專業的學習是教師角色適應與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成熟的教師,不但能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表現自身的價值,並能進行團體的合作與協調,也有能力不斷地學習和提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靠職前教育維持一生,必須在整個生存期不斷自覺地更新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要不斷地學習科學最新成就,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素養,成為自主成長型的教師。

我們教師當然也能也應該做到這一點,一旦把教育確立為自己的事業,就會為了教育事業付出畢生的精力,並在自己的事業發展中苦累並快樂著,這正是一名教師專業成長的思想基礎,也正是一名幸福老師的起點,我要努力做一名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教師,並且要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

講座中,我覺得講臺上冉老師是自信的,開心的,幸福的!這讓我明白做一名老師只要做到把“教育作為自己的事業而不是職業。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作為人才培養者,教師不僅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影響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感染學生。那他將會成為一名幸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