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8篇

撰寫調查報告是我們獲取調查經驗的重要方式,寫調查報告時,我們都需要有著較為清晰的思維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關於教育調查報告8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8篇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1

一、基本概況

實習領導組到實習學校----臨汾七中的xx級教育實習情況進行調研,通過聽實習生講課與實習學校領導、指導教師進行座談及徵求實習生意見等形式,瞭解了有關教育實習的基本情況。

1. 在七中實習的xx級學生共有16人。

2. 在此期間聽了化材學院在高一實習幾位同學的講課,寫出教學實習調查表16份。 實習成績大都是優,良。基本上如實反映了實習生的實際教學水平。

3. 臨汾七中的校領導對這次實習工作非常重視,由專人負責接待安排,保證了這次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意見和建議

1. 七中指導教師普遍認為xx級實習生實習素質多數好於往屆。主要表現在:虛心學習,工作認真,遵守紀律,對自己要求嚴格,能按照指導教師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2. 多數學生熱情積極參予教學工作,認真寫教案,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上課時態度也很認真,知識面較廣,個別實習生教學質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學生的歡迎。實習生還積極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教學活動,從中吸取老教師的教學經驗、體會。

3. 師大實習生普遍生活樸素,謙虛謹慎,講課儀表端莊,能深入班級與中學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實習生社會工作能力,又減輕了任課教師的負擔。至於輔導自習、批改作業、監考等教學輔助工作,更是個個爭先去做。學校領導普遍感到滿意。

4. 有的指導教師反映:實習時間太短,應增加實習時間,時間太短許多知識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們建議實習最好分兩段:第一階段見習,讓實習生多聽多看;第二階段實習,讓學生多參與教學。這樣效果自然會更好指導教師認為,應多培養“一專多能”型的教師,才能適應中學生之需要。.

5.少數實習生普通話不過關,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書不規範,字跡太了草,說明“三字一話”的訓練還要認真抓緊抓好。

三、實習生自己的情況

實習生談了前段時間的收穫、體會,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教育實習工作的意見、建議。

1. 所在學校對實習生都很關心,指派專任教師指導他們的教學實習工作和班主任實習工作,而且要求很嚴格。試講、教案等指導教師都嚴格把關,不達標不通過,體現了高度的責任心,同學們深受感動,從中也學到了老教師們的治學之道。

2. 經過指導教師的辛勤培養,精心指導,多數同學克服了最初的膽怯心理,積極承擔輔導或講課任務,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穫,初步嚐到了甜頭,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適應未來的教學環境打下了初步基礎。

3. 實習生反映:在大學所學知識,包括教學方式方法等與中學實際脫節現象較普遍,教學內容不能銜接,教學方法不盡相同,因此一開始感到很吃力,對現在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心理狀態、學習方法等均不瞭解,增加了實習工作的難度。建議我校今後應加強對中學實際情況的研究(包括教材內容的取捨,教學方法的選用,中學生思想狀態,心理狀況的調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4. 有的學生反映,教學實踐活動太少,因為學校對他們不放心,不敢將講主課的任務交給他們,只在最後一週講兩三次課,沒有更多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5. 少數實習生反映:大學所學計算機、化學等實踐性知識太少,動手能力差,適應不了中學“多而雜”,“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這方面能多學些知識,以適應客觀需求。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了調查。調查,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教育教學的性,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方法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問卷調查在六中學,共發問卷80份,回收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中學生較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學習的作用是自身素質,10%的學生學習的作用是考大學,16%的中學生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的經濟社會特徵。,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學生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份額。而且,在調查中還,90%的學生都有"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有45%的學生"英語以後的生活幾乎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大學生對"特長"有的認識,,92%的學生有感興趣的,且有52%的學生希望教師的。,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以後的生活工作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務實化、功利化

中的大人認識到了教育的價值在於幫助的綜合素質,使生存、生活所需的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中的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對考大學失去信心;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

在調查中,中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的差異,使的學習需求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就業的學生,只要求基礎知識;考高職或藝術類院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學習需求的橫向多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培養的特長,還要求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但主觀性和不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的學習目的。,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學生的學習目的嚴重的主觀性和不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在:認識到了未來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如此大的群體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以後在事業上能。學生學習目的的不性主要為思想與行動的不。調查結果表明, 37%考大學的學生中有多的人在學習上並顯現出的性,而是呈現出消極等待的學習。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3

家在農村的我,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後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著,如今看著家鄉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於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於農村中國小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x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於農村教育的訊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於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於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視窗。其它均為中國小,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設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並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支援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並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願望,以至於農村學生大量湧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國小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裡——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國小,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佔地10餘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著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後,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為石佛寺聯辦國小,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餘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幹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裡,數十里。於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後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展為擁有中國小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模的學校,並仍處於擴招狀態。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於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瞭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儘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湧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國小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國小蓬勃發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瞭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後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於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於其自身毫無利害衝突,以至於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後,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週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鎮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於“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於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促使著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援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於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於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嚮往,於是在為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後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為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於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我家住在河北省邱縣,也就是華北南部平原的農村,這裡盛產小麥和棉花。在我們村中,每一個人最多可分到二畝地,為了增加收入人們都種棉花。鄰居吳大叔一家現在五口人,當時沒能接受計劃生育,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女兒。為了使兒女成才,早在五六年前,就將大兒子送入了縣城的向陽私立學校讀國小。而今兒子接著考入了縣城的私立英才中學,年學費1500元,書費200元。兩個女兒也都長大了,並都在居家較近的大馬堡私立希望學校讀國小,兩人的年學費共800元,書費150元。三個孩子的生活費包括吃穿住行加起來大約每年得1500元。而按人口計算,吳大叔家可分到10畝地,這10畝地都種上棉花,每畝每年大約可產棉花500斤,純收入按多的算可以達到600元,那麼他們全家一年的純收入為6000元,而對於農村的成人來說,把消費降低到最小,平均每天至少花4元錢,每人每年得花1400元,也就是說吳大叔和吳大嬸兩個人每年的生活費至少得2800元,這樣算來,吳大叔家每年還得承受950元的赤字。吳大叔的院子裡再養上五頭豬,也入不敷出。對於最大的孩子才十幾歲的大人來說,也正是蓋房修家的時候,人到中年,還得照顧自己的爹孃,一年年過來,家裡根本拿不出錢。為了不使家庭過多地透支,吳大叔還在村裡的建築隊幹活,但吳大叔叔往往是不等現在的建築活幹完,就找工頭把自己下一次幹活所要掙的錢支走。如果吳大叔將三個孩子都送入公辦學校讀書的話,家裡每年可以省下了三四千元,但是他沒有那樣做,還堅持讓孩子讀私立,堅決不能讓孩子因為沒錢而讀不到好學校。接下來,上國中的兒子為了出路,還得上高中讀大學,要上好的高中,還得跑到省城去上,那樣的話就意味著孩子的消費更高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大了……

而對於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著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為國家培養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於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上的宿命。

於是,在我所處的地區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著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佔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為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麼得讓人心寒也是多麼的難得和偉大。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4

20xx年x月xx日到x月xx日期間,我在xx縣xx國小部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教育實習。回顧這兩個月,雖然實習生活比起以前的任何工作來說都要辛苦,但很有意義。短短兩個月的實習,這裡熱心的老師、熱情的同學,都讓我體驗了許多,感受了許多,成長了許多。使我的實習工作取得了比較圓滿的成功。我向前輩老師們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從中體會到教師的喜悅和煩惱,體會到我未來工作的快樂,也有了新的追求。

實習第一天,帶著期待,帶著不安,在xx縣第五中學國小部領導支援和指導下,我見到了我的實習指導老師,同時也是我的實習班主任老師,一位有魄力、教學經驗豐富對我這名實習生指導熱心細緻、負責到位的女老師——xx老師,在以後的實習中,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認真與魄力,確實深深地觸動了我、影響了我。在她的指引下,我很快認識了我的實習班級二(1)班,認識了48個聰明、天真的孩子,他們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一張張稚氣的小臉龐給予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動。很簡短甚至有些倉促的自我介紹,讓他們認識我這位新來的實習老師。在實習的最初,x老師總是刻意地提醒孩子,我的存在。在平時的課堂練習講解與批改中,x老師讓我參與到課堂中,參與到孩子當中去,讓我少了幾分侷促、少了幾分隔閡,很快地融入到這個班級。前一個星期,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聽課,看其他老師是怎樣講課的。這種聽課和我們上學時聽課是不一樣的,因為這種聽課的重點是觀察老師怎樣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而並不是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

教育實習是師範教育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方面,通過實習,我們將書本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際中,發現了自己在教學工作方面的優缺點,積累了實踐的經驗,爭取在以後的教育實踐中發揮利用自己的長處,克服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我們更好地勝任教師這個角色。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通過實習,我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對什麼是班主任工作、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朦朧的概念,這對於我們以後的工作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實習,讓我們收穫,讓我們成長,更讓我們明白:成為一名老師,一名合格、優秀的老師,我們仍需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在實踐中摸索、在實踐中進步!

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研究。實習期間,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給了我較深的體會。

(一)班主任工作

基本情況:組織了一次“我嘗試,我快樂”的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出了一次“安全文明歌”的黑板報;在一(5)班兼職班主任半個月;

很坦率的說,我對班主任工作還是一知半解,於是在課餘時間我會主動了解班主任具體職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和特點,學習運用教育理論指導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方法。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主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涉到這個班級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這個班級的課堂教學質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牽涉到方方面面,是教育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期的班主任工作學習,很機械、很重複,只是簡單地看早讀、跟課間操、跟值日,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班主任如何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如何處理班級事務、如何與家長溝通。從看的角度去學習,感悟其中的微妙之處,注意其中的細節問題,努力地記憶,努力地模仿。實習中期,一位老師臨時因事請假,我接管了她的班級,來到了一(5)班。在這半個月裡,我以外行人的身份擔任了這個班的數學老師,完全以一位班主任的身份融入到老師中、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談話掌握班級情況,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獨立地做著班主任工作,教學、出操、分早餐、應付學校的作業檢查、對後進生進行個別教育,處理班裡的事務等等工作都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國小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一名班主任的責任,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實習後期我將一(5)班的工作移交回了給原來的班主任,回到了我原來的實習班級,再次投入到跟班中,工作依舊很重複,可是已經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通過看、通過做、通過想,對班主任工作我有了以下幾點的領悟與體會:

1、重視學生安全,安全第一位

在國小階段,學生們的安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尤其低年級學生。國小生的年齡比較小,心智未成熟,需要老師在身邊監管,而安全問題則成了首要問題,它包括了交通安全問題和校園安全問題必須嚴肅及時地處理好安全問題必要時聯絡家長,這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保障學生的安全。

2、明確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國小,對學生的生活要求都是很細緻的,都是一些很細小的問題,然而在小問題上卻必須明確要求,對於表現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而對於違反的也必然採取一些相應的懲罰措施,讓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賞罰分明,恩威並重,說到做到

獎賞分明,恩威並重是我從_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身上感悟最深的。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_老師對學生都有明確的要求,做得好的大力地表揚,沒按要求做的嚴肅地批評,賞罰分明,說到做到,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4、善於培養有能力的班幹部

在二(1)班,老師給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建議是給班幹部樹立威信,讓他們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當然_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和每個學生具備的不同能力,讓學生擔任不同的職位。當然這些班幹部是要接受全班的監督的,如果違反紀律,或工作沒盡責,就會馬上被替換,對於表現好的孩子,也有機會上來當兩天的實習班幹部,和原先的班幹部一起管理紀律,這樣人人有份的班幹部,孩子們在有競爭力的、有挑戰性的環境裡,方樂於表現自己的才幹。這是使班幹部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挑戰性。從這個角度而言,擔任班主任,又成了一種獎勵的措施,同時也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從小培養孩子們在各方面的能力。善於培養有能力的班幹部,把班級交給孩子們自己管理,也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

5、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很重要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導,做好班主任工作,當然也離不開家長的輔助。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才能讓家長及時瞭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情況,同時也能讓老師更清楚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針對孩子的問題與家長共同解決。目前的校通訊錄,的確讓老師與家長的交流聯絡既簡單又密切了許多,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開展。

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國小班主任工作,突發事情很多、瑣碎事情很多、小問題很多,並不輕鬆,需要有計劃地完成,需要有耐心、細緻地做,確定做好每一件小事情,處理好每一個小問題,班主任工作才不會存在大問題。對於班主任工作,有了小小的體會,如何去做好,卻仍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改善。

(二)教學工作

第一次上講臺講課時我感覺並不緊張,但沒有很好地控制時間,速度有點快,總體感覺良好。上課是教學工作的重點。上課除了傳授新知識外,還應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感受學習的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課堂上老師必須具有一種教學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學生。

基本情況:完成新授課18節,練習課8節(語文、數學、資訊科學和綜合)

實習期間我的教學任務原計劃是,語文2個星期上第三單元,數學一個星期以及副科資訊、科學和綜合一個星期共21節課。下到實習班級後,根據指導老師的意見,調整為數學二(1)班2個星期;一(5)班語文10節,以及副科6節課,共26節課。由於各種原因,客觀的、主觀的,實習期間,在教學工作方面,我得到的教訓要遠比我得到的收穫多。無論結果是教訓還是收穫,都讓我深刻地明白到:教學工作容不得馬虎,要善於學習,要樂於學習,要認真對待!給我較深體會的是一下幾點:

1、善於學習、樂於學習

教學是一個很個性化的過程,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在教學實踐中善於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聽其他老師的課、從其他老師的課堂中學習、虛心地向其他老師請教,這要比自己盲目地摸索要直接、更省力、更見效。

_老師是一位善於言談的老師,作為一位非專科出身的她,教學成績卻是非常得出色,年年帶的班級都是年級第一,她對自己的評價就是善於學習,領悟性高。剛剛成為一名老師,她從搭檔的班主任身上學到了班級的管理、課堂的調控以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在同行中,她向其他老師學習數學課堂上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善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數學思維,向資深的老師學習知識點的處理和重難點的把握,向新老師學習優秀的教學設計。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x老師經常指導我怎樣把內容講清楚,怎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機智的教學會讓課堂更有魅力,有時候還收到意外的好效果呢;數學語言應該是非常精練而且要求到位,不然國小生是很難理解真正意圖,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x老師也常跟我說,教案的重要性。一篇好的`教案就是將別人的好東西靈活地用在自己身上,善於學習其他老師的優點。不斷學習別人好的地方,或許就是這位老師不斷進步原因。

然而,學習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學習絕非生搬硬套,因為適合別人的東西卻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要有自己的觀點,明確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在教學《統計》時,我先聽了_老師在(1)班的課,在還沒吃透教材的情況下,我就簡單地模仿_老師的教法,將_老師的課生搬到(2)班,結果那堂課是我上得最失敗的一節,許多細節處理不當,條理不清晰、教學重難點沒有把握好,教學銜接不流暢,聲音沒有穿透力,激情不夠,親和力不強,學生並沒有掌握好,更不用說以後他們怎麼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堂課讓我明白要在有自己的東西的基礎上學習,要會學,而不是模仿。

2、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做好備課工作

北師版的教材比較的活,有一定的跳躍性,而低年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不多,知識點也比較細,在把握教材、掌握教學重難點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首先要廣泛收集材料和了解教材,集眾家所長根據實際教學需要設計出符合自身的方法。知道這課教學內容是什麼,教學的重難點又是什麼,結合教學參考書和學生的實際與練習再來備教材,挖掘教材到位,抓得準,挖得深,這樣在教學時才會有清晰的思路。對課文的講授除傳達本以之外,還加入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學會多方位、深層次地思考,使課堂更加飽滿富有深度。對於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串起來的部分可以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備《文具店》時,通過閱讀教材,我知道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誰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其本質是“幾個幾”的問題,教學的難點就是如何使學生區分“誰是誰的幾倍——除法”和“誰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在如何引入方面,我始終無法把握,有一位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用一個“拍手遊戲”很順利地匯入課堂。這堂課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準備,指導老師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教學設計不錯,教學流暢,教學重難點處理得比較好,也指出了不足之處,讓我感覺進步了不少。

3、及時鞏固,查缺補漏

在國小低年級段,教學內容並不多也相對較容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很快地掌握。但即使出色的課堂仍會有學生沒學懂,仍會出現學生一知半解的現象,學生會很快地遺忘,通過練習與作業及時鞏固,查缺補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每一次的作業、每一次的課堂小練習、每一次的單元小測試都是一個很好的查缺補漏的機會。老師評講時,只許學生聽,不許學生訂正,常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評講試卷練習,然後再讓學生獨立訂正錯誤。把依然不會的學生集中起來,再進行個別輔導,同時把資訊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加強輔導,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的知識點過關。

4、確定目標,節節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嚴格要求,對於基礎較弱的同學放寬要求,多點表揚。在做到對每個孩子心中有數的基礎上,給每個孩子訂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每個孩子的實際,對達到目標的孩子及時給以特別的獎勵,激發孩子繼續努力。對於沒有達到目標但取得進步的差生也要給小小的獎勵,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下次達到目標,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促使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

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有著太多的感悟,有著太多的體驗,有著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學習、進步、成長。

(三)教育調查研究情況

基本情況:教育調查;教學經驗總結;

1、我的教育調查研究報告題目為“關於國小教師課堂語言藝術作用的調查”,主要以觀察法、談話法、文獻法和對比法為主。因此,在聽示範課和任科老師上課時,針對教師語言藝術中教師口語、體態語言和板書語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觀察、記錄,並將於老師談話的收穫進行系統的整理、分析,並針對生如何提高教師語言藝術提出了建議。

2、教學經驗總結。

經驗是總結出來的,想要在教學上得到提高就要堅持及時的教學反思。這是_老師反覆強調的,也是她的經驗之談,更是我的切身體會。每一節課從不用角度不同標準評價,都會存在缺憾。所以我不應為上課時的缺漏或錯誤而耿耿於懷,而應請教_老師或其他老師尋找解決的辦法及時彌補,也為下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提供經驗。

短短的兩個月的實習已經結束,在這次實習中我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對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偉大的經歷,也將成為我一生中的寶貴財富。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教育是神聖而細緻的,教師是崇高而平凡的。國小教育是一種奠基和習慣養成,國小教師是引導督促的羅盤。教育不是兒戲,做一名教師不容易,做一名優秀教師更不容易!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5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裡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全家人靠務農為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為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援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著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著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著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為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髮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資訊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越走越偏。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援,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著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為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我們實地走訪出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道,說很多農村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輟學,所以我們對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我們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瞭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訪中我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麼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6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可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資訊科技、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資訊科技,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資訊科技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裝置異常齊全,可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教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並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我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我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我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活力。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進取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路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本事、動手及社會實踐本事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7

農業人口是我國勞動力的主要來源。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進一步實施,農民和農民子女們已不能僅僅侷限於以體力謀生和發展,他們也想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服務於祖國的建設事業。農民絕對不是愚昧無知的,他們的子女更是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但是供孩子上學比下海經商還要危險,它不是家長們所能掌控的,孩子在苦讀十幾年書後又回到家鄉的土地上來“改造地球”的現象已數不勝數,也許使得許多家長都對子女上學失去了信心,不捨得下這個本錢,不敢做這筆生意。但換個角度講,孩子們畢竟學到了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即使它是摸不著看不到的,但它的力量是無窮的,學到的知識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而這些就涉及到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他們做這筆生意的膽量到底有多大。那麼農民家長們是如何認識教育的?他們對教育又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呢?筆者帶著這些問題在寒假期間面向農村家長進行了一次關於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

報告內容如下:

一、調查及報告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問卷(見附錄3)的形式面向農村家長隨機展開,從20xx年1月23日至20xx年2月7日為期兩週,共發放問卷80份,在安寨村和西馬連固村發放比例為10:70,收回68份,有效63份。由於調查物件的限制,問卷的內容較為通俗淺顯、簡單明瞭。

在報告附錄中包含了樣卷(附錄3)、相關數表和對應的圖表(附錄4)等。

二、資料統計分析

如果孩子在畢業後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家長們會後悔供孩子上學嗎?

1.以家長職業分類的統計資料(見附錄4表4)顯示:在農民當中,有39.13%選擇了“一定會後悔”,32.61%選擇了“不後悔”,17.39%的家長不知道會不會後悔,10.87%的家長選擇了可能會後悔,總的來看農民家長的觀點還是比較明確的,但偏重於一定會後悔。在經商人員當中,選擇一定會後悔的要明顯高於其他三項,佔了37.5%。工人們都持模糊的中性觀點,選擇可能後悔和說不清的各佔了半邊天。而教師們全部選擇了不會後悔。

2.從以家長文化程度分類的統計資料(見附錄4表5)中可以看出國小文化和高中文化的家長分別有72.73%和50.00%選擇了後悔,而國中文化程度的家長有37.04%選擇了不後悔。這些資料都遠遠超過了其他三項,表面看來文化水平與家長觀點好像沒有關係,但其實不然,在調查中我發現造成這種結果是有原因的:a.只有國小文化的家長絕大多數是那種只知道掙錢、只顧眼前利益的農民,他們不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不去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整天只會抱怨“孩子花了錢、上了學又學不到東西”,像這樣的家長能不後悔嗎?b.國中文化的家長有許多都因自己沒能完成學業而感到遺憾,他們知道關心孩子的學習,主動從校方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不便使他們隱約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他們不會後悔的。c.大多數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長,因為他們自己“身懷高中文化而依然改造地球”,他們害怕子女們會同他們一樣仍是農民,所以有一半人選擇了“會後悔”讓孩子上學。

供孩子上學家長們最擔心什麼問題呢?調查資料顯示:有42.86%的家長選擇了“畢業後的工作問題”,25.39%的家長選擇了“費用和畢業後的工作問題”,選擇不擔心和擔心費用的分別為23.81%和7.94%(見附錄4表2)。從這兩道題目的回答情況的統計中可以明顯看出:子女們在畢業後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仍然是農村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因為從農村經濟狀況分析,農民們最注重的還是錢,農民們最講實惠,你在花光家裡的錢後沒找到工作不就等於學到的知識不能用來掙錢嗎?那肯定是不行的,錢是最現實的問題。在受調查的人群中有83.64%的是農民,60.32%的是國中以下(含國中)文化程度(見附錄4表1),而且多數只是剛上七年級就輟學了。俗話說得好:“老農民就靠那一畝三分地養命哩!”他們農忙時跟土地親熱,閒著時跟撲克牌套近乎,又怎麼會有那麼高的覺悟?多少年沒有碰過筆,沒看過書,連自己的名字都險些忘掉了。那“九年義務教育”對於他們來說已成為殘缺的歷史。在調查過程中,有些家長對子女的受教育情況不屑一顧,甚至於厭煩被問到孩子的學習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他們的不屑、厭煩與冷漠著實令我感到悲哀!當然,有許多家長在得知我做本次調查後主動找到我向我訴說他們的想法,還有的家長向我尋求解決孩子成績差的辦法,這些又使我深受感動,我都盡我所能向他們一一作了解釋。

當孩子因學習差而不願意上學時家長又會怎樣做呢?統計資料顯示:有60人作了回答,41.67%的家長能夠理智地給孩子分析成績差的原因,激勵其努力學習;22.67%的家長只知道根據自己的意願逼著孩子繼續上學直到拿到了畢業證,這樣只會使孩子學習成績更加糟糕,從而造成惡性迴圈。而佔23.33%的家長對孩子出現的這種厭學情況置之不理,任其輟學。8.33%的家長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做(見附錄4表3)。而接受調查的7名教師不約而同全部選擇了理智地分析原因,這也在意料之中。但在經商人員當中,有50%的家長只會逼著孩子繼續上學(見附錄4表7)。另外,由附錄4表6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家長的做法。

眾所周知,在學習知識上學生自身起著決定性作用,是影響學習成績的內因,而老師和家長只是外因。由辨證唯物主義理論可知: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起輔助作用,但外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內因。孩子們在國小和國中階段自制力還是比較差的,而且對上學學知識沒有太深的認識,他們很容易因學習成績差而不願上學,很容易因貪玩而忘記學習,很容易把老師和家長的教導當作耳旁風,但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是絕對不能放任自流,因為他們有義務、有責任去教育子女、教育學生。在對教育或本問卷的建議中有一位農民寫到:“學校教學設施落後,老師水平低且不能嚴格要求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甚至有家長呼籲:請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點兒吧!還有一位經商的說道:“老師不好好教小孩兒,家長也沒有辦法!”這樸素、樸實的話語讓我深深體會到家長們焦急而無奈的心情。家長們將自己的孩子交給了學校,而老師又是那樣的不負責任,農忙時經常回到自己家勞動,反而把學生放在學校不管,就連一點兒職業道德也沒有了。國小和國中的師資狀況更是令人擔憂:跟我年齡相仿的幾個同學都通過各種關係去中國小教學了,有的是師範畢業,有的只是高中還不畢業。在師範學習美術的來到國中教數學,學習音樂的反而教授外語,真不敢想象這是怎樣一種現象。調查期間正值國小翻蓋校舍,國小生們就只好打游擊戰,在別人家裡讀書、上課。這些都使我們不禁感嘆當代農村的基礎教育狀況。

在接受調查的人員當中有52.38%的家庭出現子女中途退學的情況,42.42%的家庭是由於子女學習成績不好,36.36%是由於家庭困難不能支付高額費用,有15.15%的家庭能夠支付費用只是想讓孩子早點兒掙錢而出現退學情況,6.06%是由於其他原因(見附錄4表8)。而在家長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家庭中有90.91%出現子女輟學情況(見附錄4表9),其中60%是由於子女學習成績不好。這些又表明家長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教育的認識。

對農村子女文化程度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69.29%的農村子女是國中以下(含國中)文化程度,而擁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的僅佔30.71%。由當地國中副校長袁勤瑞提供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西馬連固中學20xx年的畢業生中僅有48人繼續深造,而剛入七年級時為215人。從附錄4表10可以看出在215人中有20.93%只達到七年級文化水平,只有22.33%的農村子女繼續深造達到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由此看來,從七年級到國中畢業有77.67%的農村子女只擁有國中文化程度。這樣算來,每年有數百萬低水平、低素質青少年大量流入社會,這必然給社會治安和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沉重負擔。九年義務教育仍舊沒能普及,在如今分數決定命運的年代素質教育只能是形式化的空口號!機關制定的政策雖然是利國利民的,但由於沒有考慮到當代農村教育現實和經濟狀況,因此很難貫徹落實。袁勤瑞同志在與我的交談中重點指出:中國小生流失現象相當嚴重,每次收學費都會有大批學生退學,這給農村基礎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很大困難。為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1.國家應加大教育投資2.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3.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當地國小校長楊秋海同志寫道:農村學生收費、就業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教育的根本問題。一位農民家長深情地寫道:我的三個孩子學習成績都不錯,只因投資太大,工作又沒有保障,且經濟力量達不到,只能顧及眼前,讓他們退學,所以我建議教育應照顧農村經濟條件差而學習好的學生,使好的人才能得到培養,將來為社會服務。這樸實而充滿期望的話語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三、綜合與建議

農村家長和子女們對教育的認識以及農村中國小師資和教學裝置都很大程度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農村依然沒有擺脫落後的面貌。農民把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他們辛辛苦苦勞作了一年收入無幾,卻把大部分的金錢都花在了兒女們的受教育上。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當代農村基礎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農村學生,特別是國中生流失嚴重

2.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費用高,工作沒保障使許多學生輟學

3.農村家長對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

4.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落後,教學質量差。

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幾點建議:

1.國家應增加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投資,開展資助貧困生活動建立資金利用監督機制

2.降低教育收費,建立合理收費監督管理機制

3.加強對中國小教師水平考核,全面提升教師水平

4.加強對農村家長的教育,避免影響到子女而造成惡性迴圈

5.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適度增加就業崗位。

關於教育調查報告篇8

課改xx年,教育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課堂的變化。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動並促進我市國小數學教學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佳木斯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具體有哪些變化?11月,國小部分三組深入到全市各國小進行調研。

我們這一組一行5人,先後進入佳木斯第六國小、郊區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實驗校、東風區松江國小、二十三國小、農墾國小等7所學校,平均每人聽課14節,並檢視、收集了教案、作業、試卷。

從總體上看,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感觸最深的是發生在學生身心上的變化:他們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陽光開朗的氣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師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在遊戲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師組織摺紙、填圖等操作性活動,引導學生向更高一層的抽象思維發展:線段、長方形、圓等,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與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師與王麗丹老師的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髮言時、思維活躍。佳二十三小李玉榮老師“珠心算”一課,展示了數學課堂靈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師的《可能性》教學,故事匯入,充滿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學習任務單”後,讓操作性活動有序展開。孩子們分工明確,在遊戲中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給學生的時間、空間,獨立學習的機會明顯比以前增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且有效,滿堂灌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王亮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匯入精彩,從教學樓照片抽象出基本圖形,情境生動、貼近學生。匯入部分的鋪設、面積公式複習等,關注了各層面學生髮展。發揮了“小班額”優勢,學生數學思維處同齡孩子領先地位。生生間的深層次互動得益於王老師的獨特教學藝術。

3、師生角色的變化,帶來了課堂教學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能讓我說說自已的想法嗎?”“你們對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嗎?”。在十五小,所聽課題是:《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探究慾望較強;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不同演算法的特點,儘可能選擇多種演算法中較優化的一種,採用合理、簡潔、靈活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學氣氛寬鬆、和諧。農墾國小張海虹老師、王英濤老師、趙健老師、趙化連老師,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數學,問題由學生提出、由學生解決,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觀”。得益於校長、主任辦學理念新與創新意識強。

4、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教師十分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與方法的過程設計,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課堂上,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通過評價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東風區松江國小王桂凡老師的《筆算除法》注重試商方法的指導,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讓學生在經歷反覆說、試商的過程中,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風樸實、紮實。給學生留出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對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標》學習還需加強,加強對十個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於關注,教學能力有待於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2、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於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於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資訊,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新知識並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很多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與創新之間關係還需進一步思考、認識與理清。

3、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於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鍾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於它的使用不當,挖掘不夠深刻。缺少對情境中數學資訊的提取與分析。

4、評價。調研過程中發現,有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及時,但,激勵作用不足。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性、發展性評價。對發展性的評價的理解有所欠缺。發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結論性的語言。對優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詢、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比如:4行7字詩中含有字的個數,一名孩子彙報說:2x4加5x4我得到28個字。教師評語說:“錯了,老師的要求是用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你沒有按老師要求做。”課後與老師的交流改進建議:激勵為主;先肯定孩子把詩歌分兩部分後求字數是很好的辦法。之後,再追問孩子:如果用7的口訣,你怎麼做?這樣一來,即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關注。

5、作業。教師都能及時、認真批改。還可有所創新與突破,教給學生科學的作業方法;比如:可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簿”,將錯題原原本本的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標註,然後在錯題下面,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後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類似的錯誤就不會再發生。也可嘗試學生編題,互評、互批等。開放性作業與評語、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設等,我們與發達地區還存在差距,需進一步努力。

6、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需要加強。用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語言是數學思維活動體現的重要的一部分。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外顯,如何讓學生把思考表達清楚?教師的重視與培養是關鍵。

三、下一步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加強讀書學習。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教研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與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這塊的陣地,加強集體備課。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後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紮紮實實地去研究。

3、專題研究,紮實實驗

近十年課改的實驗,趨於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比如: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計算教學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紮實實驗。

4、加強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

重視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

5、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

標籤:調查報告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