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白洋澱紀事》讀後感7篇 《白洋澱的翡翠之美》

《白洋澱紀事》是一本以白洋澱為中心的書籍,記錄了白洋澱的自然景觀、文化歷史、人文風情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讀後讓人深深感受到了白洋澱的美麗和價值。本文將結合個人感受,分享讀後感。

《白洋澱紀事》讀後感7篇 《白洋澱的翡翠之美》

第1篇

荷花澱,是一個一聽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美麗容貌的地方。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或記得,在白洋澱也有千千萬萬個熱血青年,他們為革命參軍,他們為土改與地主鬥爭,他們為生產幫助他人。

?荷花澱》是孫犁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善良、賢惠、通情達理,雖然沒有文化,但是絕不落後的水生嫂的形象。男人們才走了幾天,她們就每人找了一個理由去探望丈夫,表現出她們對丈夫深深的'愛。雖然沒有如願見到,有點小情緒,但很快就又說笑起來,可見水生嫂和其他女人都很樂觀、多情。

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加快,但是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的將船往荷花澱裡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來,就跳到水裡去死!”表現出了她們堅定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她們經過了戰爭的洗禮,也紛紛拿起了槍桿子,當上花木蘭,成立了屬於自己的隊伍。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萬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她們是那麼的平凡和普通,但又是那麼的英勇和偉大!對待愛人和同胞,她們有著無限的愛和包容;對待敵人和地主,她們是愛憎分明、毫不手軟。我不禁對這些“水生嫂”們肅然起敬!

《白洋澱紀事》讀後感7篇 《白洋澱的翡翠之美》 第2張

第2篇

在這一本書裡,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當時,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在這如此困難的年代裡,白洋澱裡面的人們日子過得十分悽苦,但卻依然堅持著對祖國、對民族的無比忠誠,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對未來有著的無限期望。他們有些人離別親人,主動參軍,打擊敵人。有些人身處後方卻用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作出貢獻,比如幹部群眾互幫互助,熱情招待負傷的八路軍,認真開導落後分子等等。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國家日漸繁榮。作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分子,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為了讀《白洋澱紀事》這本書,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澱原本是冀中平原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根本就不明白有這個地方的存在。可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裡,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澱裡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革命有著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第3篇

恍惚間,讀完了最後一章,才驚醒,這麼快就讀完了嗎?全書那麼多的故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連續性。從開始抗日,人民積極反抗,青壯年上戰場,老弱病殘幼在家拼盡全力保護戰士們,再到土改等等,人民開始識字,有了文化,精神層次也提高了。

那麼多故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勝兒》。小金子是楊主任的警衛員,時年19歲。那次,他出發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帶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隊伍前面,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而幾天後,一切都變了。上戰場的同志們都死的死,傷的傷,連熱情的楊主任都戰死沙場!小金子負了傷,在家休養。多可憐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該是享樂,社交,與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夢的'年紀,卻目睹了無情的戰爭。明明前幾天還一起騎著高頭大馬,明明前一刻還並肩作戰,“轟”的一聲,那麼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飛射,漫天泥土飄下,被血染紅。

這就是戰爭,無比殘酷,無比血腥,冷漠無情得令人膽寒。為了不讓更多年輕的生命遭受摧殘;不用為國負傷卻只能躺在暗無天日的泥洞裡;不必每晚擔驚受怕睡不著覺,被噩夢侵襲;英勇的戰士們拼命禦敵,倒下也咬掉敵人一塊肉,殺出一條血路,一條血腥卻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輕的孩子啊,振作起來,撐過這一次,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

第4篇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一天,有一個乞丐到“我”家來,母親讓他去搬磚。同時讓他們懂得了一個人生活道理。告訴我們,無論乞丐還是普通人,都有活著的意義和價值,乞丐也不是隻能搬磚,還可以做許多的事,人窮智不窮,將來他一塞上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的,乞丐之後變成了一個老闆,讓母親和我到那兒去住,母親拒絕了。

文中的母親很善良,也很有智慧,我非常敬佩。他用親身行動,讓乞丐明白了一個道理,成了一個真正偉大的老闆。

這讓我想到了許多生活中乞丐的事,在一個美食節上我看到了一個乞丐,他衣著整齊,揹著一個大皮包,他拿著一個破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行走,碰了碰別人的手臂,有人視而不見,有人厭嚴地下走開了。這個人真令人憎恨,只想不勞而獲,好好的`一身好骨子,還白白地浪費,還不好給那些不自悲、頑強的殘疾人用呢。還有一次,我正在草坪上慢跑,看到了一隻手斷了的人,他用僅有的一隻手拿著鏟子來種樹,這種不自暴自棄自悲,還活出了一個人的尊嚴。

連一個殘疾人都在付出自己的僅有能力,為人民服務,而那個身體健全的人,又有何臉面在這裡面要錢?而想想我們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連殘疾人都這樣努力,更何況我們呢?

第5篇

?白洋澱紀事》這本書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白洋澱人民的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來的抗爭精神與保家衛國的勇氣與決心。

這本書主要講了抗戰時期日軍進攻白洋澱,村民們奮起反抗,青年人積極參軍抗戰,婦女們努力做好堅實後盾。其中我最印象最深的文章就是《荷花澱》。本文講述了遊擊小組要外出打仗,小組成員派水生為代表去和家人們說,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幾位婦女為前線的親人送衣送糧,卻在途中遇上了鬼子,她們靈機一動,急中生智把小船快速開進了游擊隊埋伏的荷花澱,游擊隊員用手榴彈把敵人的船擊沉,整個過程驚心動魄。

作者用樸素淡雅的筆調描繪出一個個令人敬佩的人物,描繪出冀中人民的反抗精神。從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水生,在後方一邊照顧小孩和老人,一邊積極地投入生產,擔起“千斤的擔子”,表現出她勇敢無畏、獨立、堅強的性格,以及作為一名普通群眾對抗戰的支援和付出。這正是白洋澱裡眾多青年婦女的代表,她們在後方積極生產,支援抗戰。而水生捨去兒女情長在前線抗戰,是眾多戰士們的代表,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體現出人民捍衛家鄉的勇氣以及對安寧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我們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那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尊重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人,比如《白洋澱紀事》裡的水生,對他們懷有敬意。我們在尊重他們的同時,還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國家作貢獻,完成英雄們的願望,讓國家更加強大,不受任何國家的欺負。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冀中人民那捍衛家鄉的勇氣與決心,讓我知道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英雄的尊重。

第6篇

恍惚間,讀完了最終一章,才驚醒,這麼快就讀完了嗎?全書那麼多的故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連續性。從開始抗日,人民進取反抗,青壯年上戰場,老弱病殘幼在家拼盡全力保護戰士們,再到土改等等,人民開始識字,有了文化,精神層次也提高了。

那麼多故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勝兒》。小金子是楊主任的警衛員,時年19歲。那次,他出發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帶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隊伍前面,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而幾天後,一切都變了。上戰場的同志們都死的死,傷的傷,連熱情的楊主任都戰死沙場!小金子負了傷,在家休養。多可憐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該是享樂,社交,與朋友一齊浪,自由勇敢追夢的年紀,卻目睹了無情的戰爭。明明前幾天還一齊騎著高頭大馬,明明前一刻還並肩作戰,“轟”的`一聲,那麼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飛射,漫天泥土飄下,被血染紅。

這就是戰爭,無比殘酷,無比血腥,冷漠無情得令人膽寒。為了不讓更多年輕的生命遭受摧殘;不用為國負傷卻只能躺在暗無天日的泥洞裡;不必每晚擔驚受怕睡不著覺,被噩夢侵襲;英勇的戰士們拼命禦敵,倒下也咬掉敵人一塊肉,殺出一條血路,一條血腥卻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輕的孩子啊,振作起來,撐過這一次,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

第7篇

在《白洋澱紀事》中,作者孫犁用清新自然的筆墨,刻畫出了一位位英雄的精神。與別的戰爭作品不同,它沒有血性的場面,而是用樸素的語言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事蹟。

孫犁的筆下,有過於自信卻聰明勇敢的老頭在葦塘;有愛夫心切勇敢與敵人鬥爭的一群聰慧女人們在蘆葦的海里;有個待鄉親如自己的家人,敢於對抗不良風氣的婦女秀梅在河灘蘆葦叢中命令戰士原生去卡槍;幹部和全村的男女機智地躲過敵人的搜查,中年男子卻永遠堅定地躺在了那裡……可最令我感動的便是趙老金老人。

趙老金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平日的他寬心,看得廣,有很灑脫、很樂觀的看法,可自從敵人來了,他便很是愁眉不展,咬牙切齒。他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熱情伶俐的老伴和明理懂事的`女兒,唯一不足的就是兩個男孩兒全沒拉扯大就沒了。

老金一家人幫助戰士們,卻遭到敵人的攻擊,二十個戰士最後只剩下兩個人,大娘整日以淚洗面。很多戰士跳下水,被活活凍死,河結冰了,老金砸開河面,打撈著戰士們的東西,打撈著一種力量,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

整部作品給我們的感覺就像書中所說:“這裡的英雄事蹟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