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瑪讀書心得4篇 《愛瑪:一場青春的書香盛宴》

歡迎閱讀愛瑪讀書心得!這裡是彙集了各類圖書的精華分享平臺。我們熱衷於為廣大書迷提供高質量的閱讀體驗和深度思考。從經典名著,到暢銷新書,愛瑪讀書心得將帶您走進不同的文化世界,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和智慧。讓我們一起以文字馳騁於書海中,相互啟迪,一同成長。

愛瑪讀書心得4篇 《愛瑪:一場青春的書香盛宴》

第1篇

作者簡·奧斯丁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本書描述了小鎮上的貴族階層女子的擇偶標準,對戀愛婚姻的現實考量。文字多用對話,雖然是家長裡短的小事,但寫的生動有趣,讀來津津有味。一個小鎮,幾戶人家,生活瑣事,人情往來,這些最難表達,也最見才華。小說以小見大,人物形象豐滿,故事富有喜劇色彩,叫人沉浸其間,一口氣讀完,不愧是世界名著。書中主人公,單身女子愛瑪,對待婚姻愛情,有主見,有想法,不會為了生存而匆忙選擇嫁人。

不委屈自己,期待愛情,更期待強強聯合。平時悠然享受單身生活,約會交友,閒著沒事做做紅娘,做做慈善,愛情來了,不迴避,抓得住,對婚後瑣事考慮周全。200多年前的英國單身貴族階層女子,已經頗具現代女子的思維,風采,心計。說到底,這一切還是要有底氣,這底氣就是金錢。無論是父家的,還是夫家的。愛瑪父家的財產保證她得到富養,看人看事不短視,不會誤讀愛情,不為利益犧牲自己。夫家地位相當,人品出眾,才有後半生的幸福安穩富足。這樣的人生無論今後順境逆境,至少不憋屈。看這部小說時,腦子裡不由自主老是跟中國同時代婦女對比,想想同時代我們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的糟粕,感嘆制度不同,社會風俗不同。

愛瑪讀書心得4篇 《愛瑪:一場青春的書香盛宴》 第2張

第2篇

這個暑假,我選擇了在圖書館打發時間。有一天,我借回了一本名叫《愛瑪》的`書。

這本書講了一個少女愛瑪因為自己家在當地很受人敬重,所以自己也有一點威望。因此,滋生出許多缺點,而她自己卻不知道。於是愛瑪就開展了一場艱苦而又漫長的認識自我的旅程,並經歷了許多苦難,正是這些苦難讓她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將它們改正,並也因為改掉了缺點而嫁給了遠近聞名的奈特利先生,獲得了幸福。

這本書裡的愛瑪就和我們一樣,有許多缺點需要改正,而自己卻“被矇在鼓裡”。有缺點固然不好,而知道缺點不改正還拼命掩飾就更惡劣,就像一個童話寓言故事裡的貓一樣:這隻貓什麼也不會,捉不到老鼠反而說自己嫌老鼠瘦而將它放走,不吃,這隻貓就這樣繼續掩蓋它的錯誤;有一天它掉進泥潭裡卻不讓同伴救,說它在游泳,終於被淹死了。這就是因為這隻貓有缺點,自己雖然知道,但不肯承認,還拼命掩蓋,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有缺點其實並不可怕,只要自己能夠清楚的意識到,並且能認真、努力的改正,不但不會落個壞下場,反而還會更上一層樓,成為讓大家都羨慕的優秀者、學習的楷模。

所以,缺點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清楚的認識自我、認識缺點,最後將這些缺點統統“扔”掉,再向大家展現一個全新的自我。

第3篇

?愛瑪》講述的是一個原本自傲自負,又愛幻想的富家女通過給自己的好朋友做媒而發生了一系列囧事。看起來又搞笑又氣憤,一個人竟能單憑自己的感覺而亂點鴛鴦譜,差點連自己和好朋友的幸福都賠上了,幸好後來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連愛瑪也不再理會自己從前許下的“不結婚”的誓言。

奈特利先生,一個讓愛瑪又恨又愛的人,最終俘獲了這位被稱為完美小姐的愛瑪,用愛瑪的話說就是:因為你我才不會成為嬌縱的人。的確,在很多方面,奈特利都和愛瑪唱反調,實際上他是在告訴愛瑪,不要感情用事,但愛瑪只是在最後才瞭解,所以說奈特利先生在愛瑪的成長過程中起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

弗蘭克。丘吉爾,一個有修養的公子。我最不喜歡他了,因為和未婚妻吵架而拼命和愛瑪搭上關係,讓自己的未婚妻生氣,結果是簡得了重病,要和他解除婚約;愛瑪也不再把他當成以前那般完美的人了。他只好寫信來道歉。雖然最終得到了完美的結局,但如果我是愛瑪,我就絕不原諒他,這種極品的男人就應該受到懲罰,僅僅因為一封信就原諒他,未免太便宜他了,如果以後再做出這種事,難道還要容忍嗎?

第4篇

?愛瑪》是我讀過的第二本簡·奧斯丁的書,第一本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傲慢與偏見》了。我喜愛奧斯丁的書,因為她的書里人物是那麼優雅而善良,生活氣息是那麼真實而濃郁,結局是那麼美滿而盡如人意。

從《傲慢與偏見》裡的簡和伊麗莎白到《愛瑪》裡的愛瑪和費爾法克斯,都是那麼儀態萬方而又可人可意,妙齡女郎應該是什麼樣子,她們就是什麼樣子,儘管在走向幸福殿堂的路上小有波折,但最終還是天隨人願,嫁得如意郎君,該獲得幸福的人們都獲得了幸福。奧斯丁很善於描寫秀外慧中的鄉村女子婚前從交往、愛慕到定情的心態變化。除了修養和才情,奧斯丁從不諱談地位、財富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在奧斯丁筆下正視這些問題絕不顯得庸俗可憎,只會令人感到生活的真實和本然。

奧斯丁生於家境小康、富有藏書的牧師之家,極具才智和修養,雖然不乏傾慕者,也有過一段戀情,但終身未嫁。我想奧斯丁本人應該是個完美主義者,她把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和達成都寫到了書裡,她隨著自己所創造的女主人公走過了一段段愛情路上的心路歷程。

奧斯丁的故事裡確實沒有涉及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尖銳的社會矛盾,但時代發展已證明奧斯丁的書的確不是無聊乏味、供人消遣的通俗讀物。奧斯丁以女性特有的溫婉筆致輕描慢繪了一幅幅十九世紀早期英國鄉村安康、恬淡、祥和的圖卷,著重於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平淡真實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性內容。

何謂人性?古今中外的哲人們各有著不同的解釋,但人性的存在是不容質疑的。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人們能夠互相理解、感情相通的基礎就是有共通的人性。二百年前的奧斯丁,從其偏於一隅、單純寧靜的生活中,似乎穿越了時空,將其光輝耀眼的人性光芒灑向人們的心田。

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夜裡,輕拂心塵,遮蔽城市的喧囂,手捧香茗一盞,靜靜展讀奧斯丁,置身於二百年前英格蘭那恬淡、安適、愉悅的鄉村風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