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震觀後感8篇 地動山搖:地震觀後啟示

地震是自然界最為猛烈的地殼活動之一,每一次地震都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衝擊。地震觀後感作為對地震所帶來影響的感受和思考的總結,是人們表達對地震的理解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本文將探討地震觀後感的重要性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地震觀後感8篇 地動山搖:地震觀後啟示

第1篇

影片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串聯起來,通過一個家庭,講述了兩場地震對國人造成的深刻影響,以及災難下的國人的團結和親情的救贖。與傳統西方災難片的“大場面”和個人英雄主義不同,這部災難片關注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災難給人帶來的影響——身體上的,心靈上的。災難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人們應該銘記,更應該反思。

23秒32年,這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紅線。唐山大地震持續了23秒,讓24萬唐山人民瞬間消失在人間。元妮一家用32年達成和解。

地震發生後,丈夫沒了,一塊廢墟石板同時壓著兒子和女兒,媽媽必須二選一,“救弟弟”,這一刻女兒方登絕望落淚。地震後的三十多年,媽媽“心裡的房子早已倒塌,守著這片廢墟過了32年",方登也一直沉浸在地震的陰影裡,沉浸在對媽媽選擇救弟弟的無助和恨裡。

23秒的死,32年的生……生死就是這麼緊緊的嵌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被壓在瓦礫下的女兒依靠自己毅力活了下來,來到了寄宿家庭。被救出來的兒子與獨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用僅有的一隻手創造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哪個孩子,在災難面前被摧毀的童年都已經無法彌補,但是他們仍然不屈服於生活。人的精神在於我們內心的力量,即便家庭缺失或是殘疾或是更甚的災禍人都可以挺過來,因為每個人嚮往都是明天的太陽而不是昨日的慘痛。

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女兒遠嫁加拿大,兒子成為了旅行社老闆,在32年之後的汶川大地震上他們因幫助同胞而重逢。這次方登以一個旁觀者經歷了地震對家園、家人,對愛的毀滅。地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感人的故事,更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在內心之中油然而生的悲愴。是生命在災禍面前的渺小,在大愛之中的磅礴,那些帶著傷痛砥礪前行的人們,值得所有人向其致敬。

一個小姑娘的雙腿被預製板壓著,媽媽選擇截掉閨女的雙腿。人群中有人說,不到逼不得已的狀態下沒必要鋸腿。而那個媽媽只是說了一句,誰不知道腿有多重要,但不能讓救援隊冒險,因為他們為了挽救女孩子的腿的話會把自己和女兒的危險都綁在懸崖邊上,有生命危險。那個媽媽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是很冷靜的,但是看到救援隊把她女兒抬出來沒有腿的時候,她哭喊往雙腿那裡跑,而抱住她的人是方登。對於方登來說,那條被媽媽截斷的腿就像是方登自己,而救回來的生命是方達。在這一瞬間,方登開始理解母親。

方登回了家。元妮一直在原地“等”方登回來,而最終她的方登真的回來了,帶著被碾碎的心裡初生的嫩芽歸來。母親經歷的悲傷也許是最深的,但是讓她活下去的理由是信念,她年復一年告訴女兒和死去的丈夫自己的地址,她留在了原地,留住了四個人的根。她不願離去因為無論是自己的心還是家人的心都留在這裡,不論是死去的丈夫還是音訊不明的女兒她們都會認得這一條回家的路。也許老路上已經鋪上了柏油,也許街角的商店已經蓋上了百貨大樓,但是靈魂的蹤跡永遠會繞過這些障礙回到原本的棲息之所。母親的呼喚是有用的。

故事的最後,一個長鏡頭帶我們來到了受難者的墓園。眾人來到了方登的墓前,方達開啟方登的墓,從裡面拿出了課本和書包。方達說從國小到高中,每一開學媽都買兩份課本,這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虧欠。這一刻方登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歲月如風,或許是命中的註定,或許是親情的無法割捨,災難讓失散多年的母女再次重聚,誤解也好,悔恨也罷,再大的鴻溝也難敵那句對不起,32年,無論順利也好,坎坷也罷,親人終歸是親人,災難的記憶可以被淡忘,而人性與親情的力量卻永遠都不可磨滅。

地震觀後感8篇 地動山搖:地震觀後啟示 第2張

第2篇

我母上大人經常說我淚腺不發達,每次陪她去看電影基本上是她抹淚我面癱。記得我哭得比較厲害的一次是在國小的時候看張思德叔叔,自己都沒感覺,出影廳的時候才發現臉上有兩道乾涸的淚痕。

這次從乾燥悶熱的武漢回到宜昌,將近一個星期的大汗淋漓已經讓我養成了珍惜身體裡每滴水的習慣,沒想到回來看的第一部片子就令我破了戒,電影播了多長,那眼睛就跟閘門壞了的水庫似的,內牛滿面,現在的我努力地睜著核桃眼,抱著水杯猛補水,拼命碼字中~⊙﹏⊙

地震對於人類來說,實在是一輩子不想打照面無奈rp低撞上了的毀滅性自然災害,隔水相望的日本童鞋面對平均一天三次的有感地震,估計是震習慣了,相對地,在大震後也就沒有中國人如此感觸深刻。

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生生地將所有經歷過那場禍事的人從眾多中國人中剝離了出來,逝者是永遠的陰陽相隔,而生者要麼是在生理上留下了創傷,要麼是在心理上留下了深至骨髓的烙印,以至於到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許多人仍會感到不可抑制的顫抖。

?唐山大地震》中作為主角的那一家在災難中並不算最慘的,整部戲著重刻畫的是心理上難以恢復的傷痛。龍鳳胎在那個年代比較少見,可以說是視若珍寶的存在,然而父母有著一般人都會犯的毛病,寵溺幼子,這種情況若是在平常,作為年長者的姐姐必定可以理解並謙讓,壞就壞在,在生命危急關頭,母親將唯一一個生存的機會給了一直寵愛的弟弟。看到這裡,我就哭得稀里嘩啦了,直到房子倒塌的前一刻,姐姐仍然護著弟弟,同樣期盼著父母的獲救,難道僅僅因為是女孩並且年長就必須要被捨棄麼?我相信,那一刻,女孩的心是涼的,正如此時我對那位母親的憎恨多於同情。

強迫他人在難以割捨的情況下進行選擇,這本身就是一種傷害,也難怪每當男人被逼著回答女人那種有點無理取鬧的問題,如:“是我重要還是xx重要?”或“如果我們都掉到水裡了,你先救我還是就她?”時,男人多少都會不耐煩,進而就會引發爭吵。所以,聰明的女人要學會不要總是用一些進退兩難的選擇題為難男人,因為即使煩得他做了選擇,也不能保證那是真心的並且是永遠不變的啊,有些話有些事我們自己心裡明白就好了,何必做些無關緊要的臆想來折磨自己和對方呢?

我一直不理解雙生子存在的意義,有人說雙方可以相互陪伴,可這恰恰也會成為矛盾的所在。雙胞胎會因為太過相像而引發爭執,就像誰也不希望走在大街上看到迎面走來的人和自己穿的是同一款式的衣服,更不用說長的一樣了,龍鳳胎則常常會引起父母的寵愛失衡,似乎中國父母亦或是全世界的父母都有寵愛幼子的通病,我不明白,同樣是需要愛惜的孩子,即使需要年長者及早懂得謙讓愛幼,也不至於如此偏頗啊。這就是我只想要哥哥而不想要弟妹的原因,因為害怕父母會幹同樣的事。人都是自私的,有時候這種自私只不過是出自本能的對溫暖和關心的貪戀,常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禮儀和道德而受到壓抑,不過是早出生幾分鐘,為什麼就非得讓我放棄那些愛而不得不在一旁看著你們把原屬於我的那份加註在另一個人身上呢?從小到大我就對那種孩子特別同情,在我看來,最痛苦的不是沒人愛,而是嚐到了被關愛的滋味後卻遭受不平等的冷落,我也害怕著。所以,如果以後我有幸能得到兩個小天使,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平均自己的關心和照顧。

故事並沒有走向母親後半生懺悔的路線,姐姐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是,浩劫雖已過去,內心的“餘震”卻足足持續了三十二年,對女孩,對母親,對殘疾的弟弟。女孩心裡的空洞自震後就沒好過,過往的風則帶來了十足的空虛,於是她堅持忘記那段被拋棄的記憶,無論是心中的傷還是新的生活,她都需要時間來面對。

所幸的是,分別後的兩家都過的不錯,回憶的疤不是不痛,而是時間長了,誰也不去觸碰的話,潛意識裡自己也就淡忘了它的存在。女孩的養母臨死前說了一句:“親人終究是親人”,可那麼多年的埋怨和恨太過刻骨銘心,哪是如今早已淡去的親緣隨隨便便就能化解的呢?

第3篇

我的母親出生在五十年代,她性格開朗,生活儉樸,典型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不但具有傳統母親的美德,更具有現代母親的時髦和幽默。這就是我的母親。母親一生中使她記憶猶新的事情很多,其中就有她與那次唐山大地震的事情……

母親只要一提起76年的那次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她就會眼中泛起淚花,口中不停的唸叨著:“悲慘啊!”。那時,母親一家人居住在離唐山很近的地方,那時候聽母親說,早就有人告訴最近那幾天會地震的訊息,大家都不敢回家,都在外面躲著,在外面撐起帳篷住。我母親就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家中煮飯,然後拿出來給一家人吃。就這樣大家一天天都在煎熬著過日子,除了驚恐就是擔心。母親一家人也在擔驚受怕下生活著。就是在這不安的氣氛中地震來臨的。聽母親說,地震的時候雖然是個白天,但是一震時就變成了黑天,伸手不見五指,連月光都沒有,地動牆搖的,想走都走不動,腿也不聽使喚,除了聽到哭喊聲和叫喊各自家人的聲音以外,什麼也看不見,摸不到。地震來時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響,轟轟隆隆的。震完以後,天氣就變得很冷很冷,像冬天一樣。天也不是完全的亮,漸漸的,慢慢的才能亮起來。震完後,母親的第一眼就驚呆了,眼前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看著廢墟下面壓著的人們,那種場面母親說:“是無法形容的淒涼和悲慘”像整個天都塌了一樣,所有的建築都已經倒塌,一片片的哭聲、喊聲。母親定過神來就趕快去尋找自己的家人,就在那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解放軍在第一時間感到了現場。只見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地以最快的時間想救出最多的人,他們怕用工具挖廢墟會傷到人,就用自己的雙手去扒廢墟,手都破了、流血了還是在挖。挖出來一個個人,看見還有生命的,他們的臉上就會露出一絲安慰的笑容,可看見挖出來的人已經死了的,他們就會心情很沉重的都不說話,都說:“軍人是鋼鐵煉成的”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看見那時的場面,看見失去親人們的悲痛,軍人們的淚水也會滑落下來。母親說:“那種場面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部隊進入了災區,每天都會忙的不停,繼續尋找存活的生命是他們要做的主要事情。他們還要安頓好災區的人們,送給他們吃的和穿的,給他們安慰和鼓勵。災區的人們看見部隊的軍人們是那麼的用盡全心去幫助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因為部隊工作的繁忙,有隨軍的家屬們也不能回去照顧了,只能把他們留在帳篷裡,讓她們自己照顧自己。軍官們顧不上照顧自己的親人,全身的投入到了災區裡去救助別人。母親找到了家人後,看見一位軍官家屬剛剛生完孩子,無人照顧。母親就去主動幫忙看孩子,伺候孩子的母親。每天母親又要安頓好家人的一天吃喝,又要跑到那個軍官的帳篷裡,幫她洗尿布,喂她吃飯,陪她聊天。由於孩子的媽媽擔心和著急自己的丈夫,一上火,沒有奶了。孩子餓得直哭。母親著急的要命,東奔西跑費盡口舌的向別人要了半袋奶粉,還天天都從家裡拿來米粥喂孩子的媽媽吃,直到孩子的媽媽有了奶,我的母親才鬆口氣。就這樣,我的母親天天奔波著,直到部隊撤離了災區,完成了最後的善後工作後,回到了自己的家裡,看見了我母親幫助了他照顧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感動得眼淚都流了下來。因為母親的善良和勤快,就被那個軍官給留了下來,替他們看孩子。孩子漸漸的和我的母親也有了感情,離不開我的母親,每天晚上都要找我的母親哄著睡覺才行。孩子漸漸長大了。那個軍官為了感謝我的母親,就在一次機會中把我的母親送到了石油單位工作。

母親說:“那次唐山大地震雖然看見的是淒涼和悲慘,同時也看見了部隊軍人送來的溫暖和愛”於是母親有了我以後,就在我15歲那年送我去當了兵。告訴我一句簡單而樸實的話:“要為人民服務。”

第4篇

小時候,難得學校會組織看場電影,看完後,老師必要求寫一篇觀後感。那年月家裡太窮,也沒買過幾本課外書,但凡看完一本書,讀後感也是必須要寫滴。特理解那種無奈,所以無論去哪玩了參觀了,我都不要求女兒寫什麼遊記,孩子願意寫,便自己寫了,不願意寫,我們娘倆私下裡嘮叨兩句感想啥的,完事!

這次的《唐山大地震》園和園爸一起去電影博物館看的,(園爸順便辦了張電影博物館的會員卡,購票半價,估計以後我家的業餘生活主要是看電影了)我因為事先得到點口風,知道單位會組織,所以就直盯盯地等著,一直等到昨天下午,和眾同事一起看滴。

本來計劃得好好的,結果呢,早上坐上公交車的時候,猛然想起忘帶眼鏡了,(注意,“帶”字沒有寫錯,因為我的眼鏡通常是裝在包裡的,只是在必須要用的時候,才戴一下下)來不及回家取了,那就朦朦朧朧地看吧!單位裡免費供應滴瓶裝礦泉水得帶上一瓶,紙巾園叮囑我一定要帶上。可是,可是呢,賀賀小朋友老是搗亂,半小時之內給我打了5個電話,弄得我一緊張一哆嗦,水沒帶,紙巾也沒帶。幸虧沒忘帶電影票,呵呵!

週二下午3點,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目的地是距離單位100米遠的木偶劇院。因為是工作時間,天氣又熱得出奇,電影院裡稀稀拉拉地坐著幾十個人。

?唐山大地震》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我能看懂的大片。說實話,那些個大片,越大的片,我越是看不懂。這次真的是個例外!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1976年發生在唐山的那場大地震。一瞬間,天搖地動,(寫到這兒的時候,領導給俺下任務了,最近單位忙著改名字,我得出去跑趟稅務。回來接著寫)方登一家人,頓時天隔一方。爸爸為了救媽媽,沒了。一根柱子下,方登和弟弟方達,一起壓在了下面。救災的隊員問方登媽:“只能救一個,救哪個?”方登媽猶豫了再猶豫,只能做了決擇“救弟弟”也就是這三個字,成了活下來的方登,這輩子無法走出來的陰影。

一篇觀後感寫了好幾天,閒話少說,直入正題:

1.為什麼要選弟弟啊,要是我選,我就選姐姐。這是園同學說的,我也是這麼想的。電影開頭,方大強買了電扇回家,剛一插上電,姐姐弟弟兩個腦袋瓜都湊過來扇風。這時姐姐說話了:“讓媽吹,媽做飯,熱”多知道疼人的閨女啊!就憑這一點,沒得選擇,就只能選姐姐啊!

2.學習不好,一樣可以成功成材成大事!劇中的方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按說,糼年喪父,母親含辛茹苦一手拉扯大,生長在這種環境中的孩子,稍微懂點事,都知道埋頭苦讀書,只有考上大學,才能對得起死去的父親,死去的姐姐。可是,方達真的不會讀書不愛讀書。他甚至連大學聯考的考場都沒有進去。一隻胳膊闖天下,最終還真闖出了一片豔陽天!在杭州買了房買了車,不用母親操心,領回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媳婦。所以我要說,不會讀書,一樣可以成功!

3.做男人就要做方達一樣的男人!我不是羨慕方達多有錢多氣派,我敬仰的是方達那種做男人的大度!男人,在家裡在外面就該頂天立地沉得住氣,可是,現在呢,滿大街找不出幾個真正的男人!

4.做人,千萬別做方登一樣的人!這種女人或者說這種人,活得忒累,她周圍的人也輕鬆不起來!唐山大地震,死了24萬人,能夠倖存下來,就是萬幸了,就因為母親說了一句“救弟弟”記恨了半輩子。三十多年的時光就活在這三個字中。多好的養父養母啊,幾十年如一日地把她養大,得到了什麼?男朋友楊志做錯了多少?他確實有錯,但是方登自己沒有錯嗎?一扭頭,退學,走人,從此沒有了蹤影。她倒是很有志氣,做了單身媽媽,一個人辛辛苦苦拉扯大了點點。還好,她幸運地碰上了一個對她還不錯的外國人。但是真正的世界裡,像她這樣性格的人,能找到一個真心對自己的人,不多!人啊,有時候不能活得太明白,太明白了,就活不下去了!

5.如果是老師要求寫一篇觀後感,這一點是老師最最希望我寫的。親情,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最真誠最最偉大的東東!

第5篇

去年得知馮小剛新拍的電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當時覺得很不解,一直以喜劇擅長的馮導,怎麼選了個這麼難過的題材。

1976年地震時,我剛滿一歲,地震與我來說,毫無記憶,模糊中只記得當時住了幾年地震棚,看到的宣傳畫幾乎都是叫人如何預知地震的方法。而我真正記事時就已經從地震棚搬進了樓房,當時蓋的樓房相當結實,以至於晚它10年蓋的樓都裂縫變型,需要加固鋼筋才可不至於垮塌,那棟1978年蓋的老樓依舊屹立不倒。

好友骨頭和旺旺兩口子去電影院看完大地震後,與我談起觀後感,據說兩口子都哭得眼睛跟水蜜桃似的。何等情節,怎樣的處理,會讓這位山東漢子和他一向堅強的老婆都感動至此,懷著這份好奇,我看完了馮小剛導演的這部21010年暑期大作“唐山大地震”

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記錄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後的經歷。父親為救母親葬身在倒塌的樓下,母親為救砸在同一塊樓板下的一對兒女作出人生最艱難的選擇。“救弟弟”這三個字,讓母親忍受了32年的痛苦與折磨。也讓壓在樓板下的小女

孩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親32年。本以為已經死了的小女孩奇蹟般的生還,並被好心人收養,然而已經記事的她,無法釋懷母親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認親。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驚寰宇,在國外定居的姐姐聽說祖國有難,隻身前往做志願者參加救援,身為企業老總的弟弟也帶領員工參加了唐山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姐弟相認,已經身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親,不忍看到救援人員再次受傷,而忍痛鋸斷女兒雙腿的一幕,終於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全劇的高潮,在結尾片段,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都被扮演母親的徐帆演繹的出神入化,包餃子的雙手,低垂的頭和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最後,母親對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的親生女兒下跪認錯,此時的我再也無法控制早已溼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

去年初為人父的我,雖然自認為一直比較孝順,但直到自己做了父親才深知養兒方知父母恩的深刻含義。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都會把無私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親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寶貴的生命,也許父母做的決定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無數次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爭吵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是他們親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想過離家出走,想

過斷絕父子(女)關係。但是,不論我們如何不理解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最後都會寬容和原諒我們。

大家都希望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那請我們想一想,我們對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公平。我們小時,每年生日和過節,都希望收到父母買的生日禮物和新衣服,現在我們自己掙錢了,父母過生日和過節時,我們想過給他們買禮物麼?

父母總會把好吃的留到孩子回家的時候吃,當我們在外面海吃大喝的時候,想過給家裡的母親帶點回去麼?

我們有病時,父母請假抱著我們去醫院跑上跑下,回到家,餵飯喂藥。當父母終於被病痛折磨,病倒於床榻時,我們是否會像當年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好他們。還是為了全勤的獎金和業績,把受病魔折磨的母親獨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會因兒時的一件小事而記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經忘記了你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過錯,在他們的眼中,你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感謝馮小剛導演,不論是哭是笑,你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簡單中訴說人生的真諦!

第6篇

帶著對唐山地震那場浩劫追思的想法,看完這部片子,真是令我感動得無法自已。借用別人點評的一句話“真實情感。一個母親的本能,兩個孩子的眷念,幾個家庭的真切。”任何一個有正義感,有善良心地,有血有肉的人,看過都會熱淚盈眶,沒有原因,只有順著音樂與情節落淚,這是真情,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1976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大地震。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震後,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後餘生的方登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

對於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

唐山,一座上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已經在一場沒有預報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廢墟。中國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書,公佈了以下數字:死亡242769人,重傷164851人,輕傷544000人。本世紀世界最慘痛的地震災難發生了計算下傷亡:951620人。 地質災害,是人類難以抵抗的災害。尤其是地震,輻射面非常的廣泛,地震什麼時候來,來的時候有多大,這是根本無法完全預測和抵抗的。地震來臨了,人們只有接受和麵對災難,死亡是必然,人間悲劇是必然。真的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日子,健康的生活,做個對社會,對人類有益的事情!

電影,只是給我們一個回憶的導火索,再高超的技術也無法還原地震時的現實。不過該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以忘懷的情節。

主演徐帆演繹的李元妮,在震後長期自己獨立生活,拒絕了再婚,她的一段臺詞叫我很感動——兒子問“媽你為什麼不再找個人?”她回答:“對不起你爸!”兒問:“可是爸已經沒了很多年了!”母親回答:“你知道啥叫沒了?沒了才知道沒了”。母親說:“你爸是用生命換回了我!不是她推我一把衝進去的人就是我,死的就是我!哪個男人肯用生命救護我呢!”她的這段話,很感人。作為弱勢群體的女人,尤其是震後那種重建,一個女人是多艱難,可想而知!但是她為了自己的男人選擇了一輩子獨守空房!這種選擇,讓我理解了父輩們的愛情觀是那麼的質樸但卻如此的忠貞!

讓我非常感動的還有最後去公墓的時候,當開啟女兒那座墓室,裡面整齊的碼放著一摞課本,國小到高中的,只要弟弟方達有的,母親心中已經死亡的姐姐“方登” 就一定有,這些書是給地下的方登買的,母親當時無奈,在只有選擇救助一個的時候,最後她的“全部都救”被打垮後她無力的撥出“救弟弟”。

這三個字,母親愧疚了32年,在這32年裡她是最難過的。 這三個字,女兒聽到了,在她等待死亡的時候絕望過,在她被陳道明主演的王德清領養後也一直記著這個仇恨,她恨母親這句話,她恨,所以32年她打消了王德清夫婦多次告訴她該回唐山找找親人的建議。可是,當女兒32年後看到母親為她所做的這一切之後,她跪下了,她哭了,“對不起”又是三個字她說了不下20回。 世界上,沒人任何力量可以超過“親情”這兩個字!

攜手在忙碌中知道去看一次《唐山大地震》的所有同胞,我們的眼淚淹沒了商業利益濃重的電影院的同時,我們的心靈在世界的各個地方有過了1次碰撞。在我們這些有感情的人們的努力下,這個地球才得以淨化,才會得以世代延續和繁衍!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我們就繼續我們自己。

第7篇

世事繁雜,人情浮躁,已經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去細細對生命的意義做一番思考,甚至有的人已近開始漠視生命的存在,終日怨天尤人,感嘆人生苦短卻又依舊虛度年華。真情、大愛、人性在這個價值觀有些扭曲的當下變得越來越遙遠,越來越模糊,彷彿這些原本至真至純的情感也已經被世人埋藏,或是裹上了一層灰色的面紗,在人與人溝通的橋樑之上構成了揮之不去的疑雲陰霾。緣何於此,著實令人費解不堪,於是,有的人開始了尋找生命鑰匙的旅程。

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講述了這樣一個山崩地裂的瞬間帶給唐山人一輩子心靈餘震的故事,同時它也激起了國人對生命和存在意義的重新思考。影片主人公在23秒大地震與32年心靈餘震中的命運,劃出了一道因災難而改變的人生軌跡,也讓無與倫比的震撼與感動在臺下觀眾的淚水中久久瀰漫。抑或是山崩地裂、生靈塗炭的悲慘畫面,抑或是母親在為一雙斷磚瓦礫間殘喘待救的兒女做出無奈取捨的瞬間,抑或是32年分離與埋怨終在墓碑前以一連串的“對不起”和泣不成聲消融了彼此間久久不化的冰凍隔膜,這一切無不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是啊,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就像一隻只無法逃脫厄運的獵物,任由宰割。但是,生命卻又何等堅強,小女孩在被無奈放棄過後竟從死人堆裡奇蹟般地站了起來,相信這一定是求生的慾望喚醒了她。

故事沒有因波瀾壯闊場景的不再而就此停歇,而後生活的繼續述說了更多關於愛的故事。小女孩心靈的創傷因為有了兩位軍人夫婦細心的照顧慢慢得到了撫慰,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當年那個倖存下來的斷臂男孩因為母親的“三生”之恩,奮發圖強,終是挑起了家裡的大梁。只有母親,因為對丈夫的感激而一輩子忠貞不渝;因為對女兒的愧疚而一輩子活在自責中;因為怕丈夫和女兒的亡魂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一輩子蝸居在那寸土之間。事實上,母親並沒有罪過,怪只怪天無情,地不憫。

我很欣賞那句臺詞:"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這句讓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話,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她真正的含義。是啊,沒有人想過去親自實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因為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卻已經失去了,而存活的人只能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過去裡。所以說在你沒有失去之前好好珍惜現在、珍惜彼此才是最重要、最難得的。

在電影之外,現實當中,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知曉感恩呢?如果說看一場感人的電影,換來一陣酸楚,兩行熱淚,而後依舊故我,那這樣的電影絕算不得精神食糧,充其量也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有的時候,我總在想,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許這本身就是個無解的難題吧。但每個人卻又都有著自己給出的答案,所以才有了世間百態,才有了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的人活著為了追名逐利滿足私慾;有的人活著為了普度眾生犧牲小我;也有的人……而這個不大不小的世界,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變得有滋有味,精彩紛呈。親情、友情、愛情也一併生成,同時正是這些真情實意人間大愛演繹著諸多生命的華章。我們因生命的繁衍走到一起組成了家庭;我們因對知識的渴求走到一起成為了師生學友;我們因生存的需要走到一起結為同事抑或伴侶。既然有緣相遇,我們就該好好珍惜,既然從生的那天起,就註定死是最終的歸宿,那我們就更應珍愛生命善待彼此,不是嗎?所以,我不再刻意找尋生命的正解,我想只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把生命中的每一個人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來真誠相待,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人生並不苦短,當你覺得每一分每一秒都該珍惜的時候,生命就有了意義。

此時你的心靈是否也感受到了一陣的酸楚一絲的感動,那請回回首,看時光匆匆,在塵封的歲月裡還有多少淚可以流,多少遺失的美好可以重拾。

第8篇

一個女人,大概只有在自己當上母親之後,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愛。無私的愛。

元妮、大強的媽媽、桂蘭、方登、小河、還有那位忍痛選擇給女兒截肢的不知名的母親,從這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我得到的最強烈、最震撼的感受,就是她們那表達形式不同實質卻一樣的母愛。

母親,是那個在地震發生時,發瘋似的跑回去找子女的元妮;是那個看見兒子從開出去的車上下來之後,激動地叫喚著兒子的名字的元妮;是那個不厭其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在日常生活的絮叨中為兒子想著以後的元妮;是那個在送走放棄大學聯考選擇獨自闖蕩的兒子之後關上門來偷偷哭泣的元妮;是那個在稍嫌灰暗和狹小的空間裡與失而復得的女兒聊著家常的元妮;是那個···還有那些在女兒回家時特意洗好放在父親照片下的西紅柿,以及那句“西紅柿都給你洗乾淨了,媽沒騙你。”——媽媽一直記著呢,那個應承著隔天就要給你買的西紅柿。就像方達在後來的救災活動中給那位唐山老鄉說的,唐山的那些房子都已經蓋起來了,但媽媽心裡的房子卻是再也蓋不起來了。揹負著丈夫和女兒那兩條命的元妮,把自己三十年的青春都耗在等待和守望上。等著兒子出息了娶媳婦了要幫他養孩子,守著那個又舊又小的房子,生怕有天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元妮送完兒子躲在門後哭泣的那一幕。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坐著閒聊,突然聊到大一開學時,一家人送我去報到的情景。妹妹突然說,姐,你不知道吧,那時候媽媽從你的宿舍下來之後,就哭了,擔心你一個人在外面不懂得照顧自己。大家都笑了,媽媽還在那邊一直否認。當時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喝了杯茶默默走開。走進廁所關上門之後眼淚才掉下來。從此,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想想這件事,絕望、疲累、痛苦的心總能得到救贖。

嚴母慈父,就如老王董醫生。桂蘭一直擔心著,女兒不是自己親生的,放出去就飛不回來了,總是想把登抓在自己身邊。直到最後病倒了躺在醫院了,才放手讓登回唐山找親人。這又是一個母親。患得患失,總想把身邊的人都抓牢,緊得令人窒息。她決絕地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做好了被恨的準。其實又有誰會去恨她呢,這麼一個,用心良苦的母親。

方登?又或者是王登?在養父母報上“王帆”這個名字,而她卻毅然堅持自己叫“王登”的時候,她已經能夠做到揹著過去的包袱開始新的生活。她一直憎恨著拋棄自己選擇弟弟的母親,所以未婚先孕的她,寧可輟學工作也不去打掉自己的孩子。她不願讓自己的孩子也承受被拋棄的命運。即使養父一直勸說,她也不願意去尋找生母,反而躲到了加拿大。就像桂蘭臨死前說的,這孩子性格跟她一個樣,愛犯擰。那個忍痛選擇給截肢,寧願女兒恨自己也不想再搭上同樣為人子的戰士們的生命的母親,是解開登心裡那個疙瘩的鑰匙。無意中聽的弟弟的一番話,讓她心裡那一直充滿恨的一隅得到解放。最後,在見到母親之後,她終究是選擇了原諒。

還有小河,被方達無情地剝奪了撫養孩子的權利。看到這裡,不禁職責方達的大男子主義,感嘆小河的隱忍。再看到小河忍著淚跟兒子告別,不由感慨,方達成全了一個母親,同時也深深傷害了另一個母親。

母親,其實就是一種愛。一種不會說很多愛你的話,卻會做很多愛你的事的愛。把這種愛放大,那麼,世間的醜惡,如何會再生長?

“失去了,才知道什麼叫失去。”這是電影裡元妮的一句臺詞。是啊,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的話就很難體會到其中滋味。所以,珍惜眼前人吧。父母、愛人、朋友,我們以為會一直在身邊的那些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不見。所以,不要隨意說出傷害人的話,不要輕易離開,不要一直被仇恨或者其他不正確的情緒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