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詩經》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韻猶存:探索《詩經》的智慧之旅》

《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歌集。它記錄了周代至春秋時期的約300位不同作者,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通過閱讀《詩經》,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人深沉的情感與對生活的思考,也能夠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將探討《詩經》的價值與意義,以及我個人在閱讀中的收穫與體會。

《詩經》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韻猶存:探索《詩經》的智慧之旅》

第1篇

呢喃著這兩個字,彷彿看到一片青澀的蘆葦,像泛黃的雪絨漫天撲過來。

蘆葦青澀,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讓人感到親近。而《詩經》,詩三百,總結起來,也正是:思無邪。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讀完這一段話,彷彿美麗端莊的莊姜就站在眼前,她有著閉月羞花的容顏,有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妃黛無顏色”的神韻。這段話,讀的似懂非懂的人會感慨她的楚楚動人,而確切理解每個字詞解釋的人更會驚歎古人的藝術水平:柔荑草,蝤蠐蠍、瓠犀蟲,講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聯絡在一起,這正是最古老淳樸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對大自然親近、敬仰的體現啊!此時自然與人,已經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多麼妙的一句話啊!細想:在浩蕩的淇水淺灣處,生長著綠而茂盛的竹林。它們身姿挺拔,不向風雨,不向烈日低頭彎腰,正如為人處世都很正直的君子。經歷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瑩奪目,溫潤如君子。這兩句話多麼恰當啊!而這裡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儘管只是喻人的品質、性格,在當今我們能脫口而出“溫潤如玉”、“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的時代,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但是誰又知道它是不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始祖呢?

在古人的世界裡,他們懷著一顆親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讚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的優美的詩句裡,他們對自然的真摯之情也可見一斑。比起現在的我們,自認為能吟上一兩句古人的“關關雎鳩”,就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在浮躁的社會裡用浮躁的心去對待萬物,實在是愧對於這一兩句詩後不出於任何目的的熱愛自然的真摯之情啊!

?詩經》如蘆葦,若想真正瞭解,必須先有一顆蘆葦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後那種最原始,最純真,最貼切自然的心。

《詩經》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韻猶存:探索《詩經》的智慧之旅》 第2張

第2篇

?詩經》誰都知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可是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也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並且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被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我最喜歡“風”,因為。“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可是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呢,共有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被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以前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孔子也曾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我認為“國風”在《詩經》中最無邪,最淳樸,“國風”中最無邪,最淳樸應該是《關雎》。它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他不是華麗的,而是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也會明白,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那會帶來偏見。

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願意對著鏡子正面地、裡裡外外地看著自己。然而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留鬍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麵、巧克力、化妝品、洗髮香波、泡泡糖。

?詩經》是純正無邪,現在的人呢?男的不敢把心裡話說出來,只是做作,好像古代的小娘子。女的卻一點都不害臊,敢舉著拳頭亂舞,甚至恐嚇男的,好像強盜土匪一般。和古人的性格反差極大,真不知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

第3篇

我閱讀過許多經典文學,但我閱讀之前,閱讀之時以及閱讀之後,仍深深打動我的,還是《詩經》這本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閱讀之前,我便早已被這些詩句吸引。其悠然的文學氣氛,也開始在我心中瀰漫開來。那優美的四字短語拼湊成的奇蹟,朗朗上口;那清晰明媚的田園畫面,魅力無窮。在國中時,學了幾首《詩經》的詩,再也忍不住,自己購置了一本。挑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期,帶著吉他和這本《詩經》,在公園的一處坐定,翻開了《詩經》的第一頁。

第一首看到的詩是《卷耳》。“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我至今仍深深懷念讀到這句話的感動,因當時也在深深思念一位遠方的朋友。“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也從中第一次認識到《詩經》不止是美好的歡樂與愛情,也有古人無可奈何的憂傷與思念。而這靈動的節奏,也讓這悲傷添一股詩意,餘音嫋嫋,久之不去。

先前看《中國詩詞大會》,對《七月》也還有巨大的興趣。這首詩,也徹底堅定了《詩經》在我心中的地位,更讓我對美有一種直觀的體驗。我愛的,不只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天然趣味。還有“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這何等美好的春日圖畫!更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的豪邁與壯闊等等。這首詩既滿足了我的審美要求,也有壯志豪情,天然趣味,至今仍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高三的一次假期,再次翻閱《詩經》,翻到《桑中》這首詩。“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不斷重複的一句,顯現著浪漫主義的無窮妙處。尤其是註釋中的拓展,提到李商隱的“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與之類似,更覺醍醐灌頂,心情極為暢快感動。甚至將此句寫在課桌上,煩躁時一讀,便覺身心輕盈,煩惱盡散。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令我感動的詩篇。我曾為之陶醉,深夜嘗試軟筆摘錄;也因此深覺文字之美,翻看新華字典來學習繁體字。即便可能忘記如何背誦,但細細品讀每一篇,每一句的感動,震撼,享受,都將是永恆的精神財富,在未來漫長人生中,不斷滋潤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第4篇

徐志摩的《偶遇》中說:“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芒。”我和詩經的初見也是一場偶遇。在窗縫漏下的光線裡,在唐詩宋詞的書影間,在那驚鴻一瞥中,我與《詩經》偶遇了。在與之交匯的瞬間,我為她的光芒所驚豔。同為偶遇,我並未如徐詩而言,就此忘卻。在八歲那樣懵懂的年紀,我並不能完全領略其美麗,只是嗅得一縷墨香;在那樣的好動的年歲裡,就願因一句“琴瑟在御,莫不靜好”而靜讀一本有些深奧的書,就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看著彆扭卻內心歡喜。

八歲的我有我的天真無知,而《詩經》有她的深邃神祕,那樣的我們似乎並不是合適的同行者。我看她就像在看重紗後人影,但也許是因為一份中華文化血脈,讓我對她產生了興趣,就這樣在心裡留下了印記。“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深摯的情感讓我羨慕;“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讓我向往;“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讓我似懂非懂....

再遇《詩經》,她就入了我心,帶著一份探究的心情,我在國中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後,我重新拿起了這本書,句句解譯,步步深陷。《碩人》裡勾勒出一幅工筆細描的仕女圖;《凱風》中吹響起淳淳可感的慈母心;《北山》下吶喊出的憤憤民聲…….既平庸吏民亦將相侯伯;兼風雲社會和永恆自然;含物像人事孕思想信仰,跨越西周春秋,橫渡黃河長江,屹立在洪荒時間中,靜默在浩浩人流裡,只待遇見知己,將那五六百年的歷史畫卷與之共賞,將那風雲人事細細說來。

再遇她時,我掀起了重紗,驚見“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高貴親切,目光深邃……

有人說過:“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讀懂她的思想,更要思考她的價值。”在大學聯考過後的暑假裡,我第三次翻開了《詩經》,沒有初見的驚豔,並非再遇時的研讀,只是用指尖劃過字裡行間,目光穿過紙頁遊覽古今,內心湧起驕傲和苦澀的複雜情緒

我驕傲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短短四字,區區幾行便能引人暢想或發人深省。若不是在這片華夏大地上長大,若不是流淌著華夏民族的血液,或許很難領悟到中國詩詞的'魅力,更別說是《詩三百》這種於國人而言亦有些晦澀的古籍了。中國的古代詩歌由《詩經》起源,近而發展成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中華文化在華夏大地紮根,繼而成長成參天大樹,並在國人的施肥和風雨的洗禮中越發枝繁葉茂。

反映不同階層的人文風俗是她的思想,所以她目光深邃;找尋民族認同感是她的價值,所以她高貴親切。因為讀懂了她,我才更為生為華人而自豪慶幸,慶幸能和《詩經》相識,相知,相愛。

然而,這份自豪中夾雜的苦澀卻令人遺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很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即使有這樣的人,能選擇《詩經》的人也很少。

噫,“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我不是擔心《詩經》像其他典籍那樣失散在社會的動盪和時間的長流中,畢竟她已被我們妥善儲存。可是我卻害怕她像博物館裡的古冊般,被“玻璃”格擋在我們的世界之外。佳人靜立,是等待愛人,而非永遠沉睡。她仍期待在時光中與我們相遇,擦出思想的火花。

以現代的技術手段而言,儲存古籍已非難事,但我們如何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經典仍是難題。經典古籍不應只是展示我們的文化有多麼深遠憑證,他們更應該成為中國智慧的源泉,無論是屠呦呦從《本草綱目》中獲得靈感,還是國人價值觀的形成。成為聯絡國人的紐帶,作為連通過去和未來的橋樑,是他們的真正價值。如今我們舉辦網路徵文評選活動,宗旨是為了號召更多的人去閱讀經典,發現他們的價值,加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而這,也是我在三讀《詩經》後最迫切的感受。這麼好的作品,應該讓跟多的人瞭解和閱讀!

第5篇

每天讀詩經兩篇已經一個多月了,《詩經》很大程度上滋養了心靈。一個人在杭州,漂泊無依的感覺時常有,繁瑣的工作也會有離職的衝動。今天跟朋友談這股衝動,他說一份工作應該是做的很好時候離開的。這句話挺讓我醍醐灌頂,明明可以提升的還有這麼多,明明可以學習的地方還有這麼多,怎麼可以放棄這提升自我的絕佳機會呢?

每天閱讀《詩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內心的真摯情感。工作一年半,在社會中浸染,經歷過一些挫折,開始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奮鬥。有時候覺得挺殘忍的,在生存面前,在人性面前,美好的東西總是被壓在心底或消失掉。

每次遇到或看到這些事情,內心都是悲傷的。古人說:“嗜慾深者天機淺”,《詩經》陪伴了我走過很多難受的時光,有些路是必經之路,人的成長,總是要經歷過許多,得失之間總是要有的。其實自己心底還是跟寶玉一樣,非常抗拒成人世界的複雜和圓滑。自己雖然對外在的人和事比較遲鈍,也是能夠感受到。總不希望把別人想得太壞,總有些時候不願去面對現實,是孤獨的。《詩經》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他告訴我,保護好自己的真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一個成年人,想要保護自己的真誠,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的。感謝父母給我很多愛和真心,也有時候會感謝自己的遲鈍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自己能守護自己的真心。時光易逝,真心難得。

?詩經》教會我作為一個女孩子,該有的端莊和秀氣.《詩經》中有很多描寫女孩子的真性情,《詩經》中描繪的女孩子都是儀態大方,品性優良。“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實彼周行”“匪女之美,美人之貽”每每讀到這些句子,我內心都會有一股暖流。心中有火花,期待成為這樣的人。

?詩經》淨化了我很多負面情緒。身在職場,工作一天下來,心裡早已“陰雲密佈”,而我也耐得住折騰:工作之餘,不停學習,做專案。閱讀《詩經》給我生活添了很大樂趣。每一次閱讀,每一次畫視覺化,內心總是愉樂,如樑音不絕不耳,樂哉樂哉。

每個人在成年的時候,都應該學會從外界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從屬於你的宗族,你的血親,而是從內心生出一個新我,就像葉子從石頭中蜷縮著張開,人也一樣,共同完成生長的姿態。

第6篇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由歷史而積澱下來的這些經典文化,不僅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的道德規範、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體現。

延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這不僅僅是民族的驕傲,更是要我們將其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全民文化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易經、史、子、集諸類傳世典籍為載體,由孔孟、老莊等諸子百家傳承下來,這是華夏兒女成長所必須的營養,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們唯有閱讀、傳誦經典,才能更好的傳承炎黃子孫的血脈,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在喧囂與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堅守住自己心靈的家園。

經典教育無論是對幼兒園的綺夢,還是對國小生以及學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朋友們也會從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和薰陶。通過誦讀領悟經典文化能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自己的獨特生活感受與體驗與神賢進行心靈交流,並在交流中吸取知識、提高能力、昇華精神、形成個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而且對人類文明的也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博大精深、底蘊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質、文明準則、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的脊樑與血脈,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與家園。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讓我們傳播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精神,促使我們通曉事理、明白處世、修身養性、健全人格,以承擔起繼往開來、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