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勞動教育心得體會8篇 勞動教育:大展才能 蛻變成長

《2023勞動教育心得體會》是一篇由勞動教育活動參與者撰寫的文章。該文通過描述自己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所思所感,分享了對勞動教育的理解與體會。文章內容豐富,旨在傳遞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

2023勞動教育心得體會8篇 勞動教育:大展才能 蛻變成長

第1篇

從現實來看,勞動教育並沒有受到應有重視,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的問題較為普遍,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愛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有人說,面向加速到來的智慧化時代,大力提倡勞動教育還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

今天強調的勞動教育,不是簡單擦桌子掃地、做家務,更重要的是讓廣大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勞動價值,在接受鍛鍊中磨鍊意志品性,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疫情期間,江蘇一國小生隨家人到菜地裡栽種菜苗,在春播中收穫了農作的別樣快樂;湖北一些不能返校的農學專業大學生在家鄉就地春耕,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一些學校開啟了“廚藝雲課堂”“線上手工課”等,引導學生展開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不少學生在烹煮飯菜、穿針引線中,體悟到了勞動的快樂和價值。

2023勞動教育心得體會8篇 勞動教育:大展才能 蛻變成長 第2張

第2篇

愛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精彩,光榮。拉喬乃尼奧裡說:勞動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威力的源泉。

我們黨校提升班管理八班的全體成員在校園進行了義務勞動。由於我們校園裡自行車的配置混亂,影響校園的美觀,存在安全上的危險,所以把這次義務勞動的內容定為自行車。

在勞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做得很認真。大家支撐著被風吹倒在地上的自行車,糾正了停著不整齊的自行車。經過一段時間的繁忙,一排自行車變得井然有序。看到這樣的成果,我們都很開心。勞動的過程很辛苦,但勞動的果實很甜。我們用自己的勞動使校園更加整潔美觀,消除了一些安全隱患,讓我們看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義務勞動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能力,提高了我們團結合作的精神。現在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大部分都是在家裡嬌生慣養,過著穿衣伸手、吃飯張口的生活,來到大學,離開家,離開自己的父母,投入到集體生活中,尤其需要鍛鍊與其他同學交流、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培養團結的精神,增強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義務勞動可以為學生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裡用雙手搬自行車很辛苦,但同學們沒有懶惰,每個人都積極投入勞動,為校園環境的建設提供自己的力量。在這樣的義務勞動中培養自己的勞動力和辛苦的精神有助於我們今後走向社會。每個職場都需要勤奮、辛苦的人,沒有想僱用遊手好閒、懶惰的公司。天將大任於人,首先要苦心,勞動筋骨,餓身體,沒有身體,做任何事,動心忍耐,不能增益。我們現在參加更多的工作,讓自己把握鍛鍊的機會,為今後上班勤奮踏實地做自己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勞動讓我們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堅持下去,只有學會堅持下去,才能達到目標。在勞動過程中,我們不怕辛苦,一點一點地努力,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前進的道路總是不順利,我們總是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做的是勇敢面對,不畏懼,不退縮,向目標前進,我們可能成功。

勞動也培養了我們的責任感,認識到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員,我們有義務為社會發展建設獻出自己的力量。在今後的職場中,我們同樣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大局,盡責任,認真工作,回報社會,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勞動創造了文明和財富,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史前進。李大釗說:人生求樂的方法,不要太尊重勞動。所有的樂境,都可以從勞動中得到,所有的苦境,都可以從勞動中解放。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榮譽,大力倡導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社會風氣。

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組織,是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代表。倡導熱愛勞動的美德、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團體應發揮領導作用。目前,全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教育的活動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強共產黨與眾多勞動者聯絡交流的需要,黨員深入大眾,發揮其表現力作用,積極實踐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

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以獨特的熱情和活力積極投入勞動。參加更多的義務勞動,在鍛鍊自己的同時為他人服務。

第3篇

學校要充分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把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勞動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一要整合教學內容,實現大中國小勞動教育貫通一體化。學校要根據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從勞動意識、勞動體驗到勞動創造進行全面佈局、整體設計,各有側重、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國小低年級要注重勞動意識啟蒙教育,國小中高年級要注重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國中要注重勞動知識、技能教育,高中要注重職業勞動體驗教育,中等職業學校要注重工匠精神培育,高等學校要注重創新創業教育。

二要突出實踐教學,強化勞動實踐和勞動教育。國小低中年級要以校園勞動為主,通過開展做好個人衛生、打掃校園清潔、種植綠色植物等,讓學生感知勞動樂趣,培養勞動意識。國小高年級和中學可以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農場生產勞動、社群服務勞動、公益志願勞動、基地實踐勞動等,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志願奉獻的精神。高等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鍊為主,通過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增強學生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三要提升保障能力,確保勞動教育長效開展。學校要加大對勞動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等支援力度,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多角度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多舉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多方面強化安全保障,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推動勞動教育紮實長效性開展。

第4篇

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國曆代禮儀制度、學校教育、家訓家風、詩詞歌賦中都有許多關於勞動的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直是我們黨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直接通向生活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是促成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有機統一的重要結合點。

從學生成長成才角度看,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勞動教育是生存生活教育。勞動是人類滿足生活需要的第一條件,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取吃穿用住等生活資料,才能生存發展下去,通過勞動教育可以讓人習得滿足生活生存的必備技能。二是勞動教育是實踐能力教育。今天的大中國小生就是明天的億萬勞動者,最終他們要走向職場、服務社會。一般而言,實踐能力越強,個人實現的價值就越大。新時代勞動教育更強調以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為基礎,推動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三是勞動教育是職業啟蒙教育。人是在初級社會化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工作的職業認知。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勞動接受職業啟蒙,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各種勞動技能,從而為將來走向職場、獨立生活奠定堅實基礎。四是勞動教育是集體主義教育。與“德智體美”可以通過個人的持續努力就能夠實現境界提升有所不同,勞動與集體存在一種天然的默契。在勞動世界中,每個人將成為社會分工體系中的一員,需要與他人在分工協作中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分享勞動成果。由此可見,勞動教育是培養團隊精神的有效載體。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價值。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勞動教育著重強調“實”的育人導向,處於基礎性、全域性性、滲透性地位,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促新的綜合育人價值,對於實現“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一是勞動教育有利於樹崇勞之。勞動教育以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為核心目標,旨在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學生切身體會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勞動教育有利於增成才之智。通過日常生活勞動、生產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熱情,逐步習得豐富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三是勞動教育有利於強健康之體。在符合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的勞動教育中,學生需要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既有利於培育強筋健骨的體魄,也能促進手腦並用的協調。同時,還能切身體驗勞動艱辛、與人協作的重要性,有助於鍛造吃苦耐勞、剛毅堅韌的心理素質。四是勞動教育有利於育創造之美。馬克思在闡述勞動的本質屬性時使用了“美的規律”這個概念,指出人類是“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從主體感知的角度,學生在勞動體驗、產品製作等實踐中,可以感受人類遵循客觀規律創造美的過程,提升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感知和思考,進而增強發現美、感受美的審美能力。五是勞動教育有利於促變革之新。勞動本身具有創造性,同時人類又在創造性勞動中推進生產力變革。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以科技發展為基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打破慣性思維和既有知識結構的束縛,積極思考解決方案,進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適應人工智慧時代新勞動形態的需要。

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既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也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需要。我們應堅持頂層設計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匯聚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把握勞動教育目標和內涵,找準勞動教育與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的結合點,實現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著力培養全面發展、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5篇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模式,使學生感知勞動樂趣、體會勞動光榮,促進學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全面成長。

加強勞動教育,需把握教育內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勞動是一種深層次的認知體驗,是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經受磨鍊後,體會到的苦盡甘來的成就感。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埋頭實幹的勞動精神,還要在勞動實踐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圍繞問題展開研究,整合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變單一的體力勞動為具有思維含量的創造性勞動,提升學生認知矛盾、解決矛盾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6篇

一、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多年來,勞動教育被邊緣化,被排斥,從家庭到學校,人人都認為勞動教育與孩子成長沒關係,因為考試沒有它,升學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勞動教育退出了學校教育的舞臺。除非上級行政部門或有關單位來檢查此項工作,學校搞點臨時花樣點綴一下,它的教育內容與實際功能已悄然消失。於是,一批又一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兒們成長起來了。於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後”還在家務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發展。也就是說,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沒有勞動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質教育應該“以勞育人,以勞促體,以勞促智,以勞促素”。所以,讓勞動教育迴歸,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與素養,形成勞動習慣,並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是素質教育的重點。

勞動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實踐性,沒有實踐就無法體現勞動教育的效果,所有勞動教育光說不做等於白說,光說不練等於沒練。正因如此,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勞動專案,在實踐中通過動腦、動手、動力、出汗、出智慧,最後,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才能讓學生在實踐合作之中體驗到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更能在實踐中體驗到成功,體驗到勞動的真正價值。實踐是勞動教育的最好途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長都應該讓孩子在勞動實踐中得到鍛鍊,得到成長。當然,對勞動教育內涵的理解要寬泛。

現在的孩子,由於長時間不勞動,沒有勞動的意識、方法、技巧,所以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方法勢在必行。勞動課和其他學科一樣,要培養孩子觀察、動手、動腦的習慣,最後形成勞動技能,提高素質。這裡,勞動方法的學習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和家長要耐心幫助孩子掌握每一項勞動的方法,使孩子會勞動、巧勞動、動腦勞動、認真勞動、創新勞動。凡是勞動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會勞累,這是當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樣讓孩子走出因身體不適而不想再勞動的瓶頸,是每一個教師和家長應思考的問題。要把勞動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勞動教育中茁壯成長起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教育任務。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傳承的優良品質。自古以來,勤勞、節儉、辛勤已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習慣。如何讓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永放光輝,是我們每一個位教育者與家長應該認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課題。讓勞動教育迴歸學校教育之中。

第7篇

勞動素養應該有怎樣的教育定位和課程目標,應該如何進行體系化的課程設計並積極拓展課程實施的路徑和方式?在長期實踐中,學校基於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實施的角度,立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以勤儉節約、愛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學會並愛上勞動為重點,設計了專門化、融合化、專案化、綜合化四類課程,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體驗勞動經歷,獲得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

學校設定勞動教育專門化課程,每週一課時集中開展。課程以學校為主要勞動場所,根據學生年段特點組織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和校園勞動,幫助學生習得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

除了勞動教育必修課,學校還設立勞動周,每學期結合特色節日,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實施。學生在經歷日常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以及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在參與跨學科主題實踐、開展合作探究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關於瞭解自我、社會、自然奧祕的真實體驗。

從以“晒秋”為主題的秋季開學第一週,到以“生肖”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春季開學周,再到立夏時節各年級主題周展示活動,勞動周以學生的生活為起點,將勞動觀念與勞動精神融入課程,既有勞動實踐,又有文化的傳承,勞動以一種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學生生活。學校還積極探索校外勞動實踐形式,拓寬勞動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學校特色與育人意義的勞動周課程體系。

校外勞動周包括農耕活動日、職業體驗日、技能競賽日、成果評價日等社會實踐活動。農耕活動日讓學生去田野找尋田間勞作的趣味,與農戶一起交流,體驗動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飯等勞動;職業體驗日的主題是體驗社會的三百六十行,學會尊重普通勞動者,明白獲得美好生活需要艱苦奮鬥的道理;技能競賽日中,學生出力流汗,比拼集體智慧,完成一個個與勞動有關的競賽任務;成果評價日中,學校設計“勞動章”爭章計劃表、評價表,提出明確的目標與評分標準,通過多元評價、評優樹先等方式,讓學生的勞動成果獲得欣賞與肯定。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載體。全面實施勞動教育,除了開發勞動教育課程,在學科課程中融入、滲透勞動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動勞動教育常態化的重要舉措。

學校挖掘教材中顯性或隱性的勞動教育元素,分類梳理各個學科中的勞動教育資源並提出勞動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據學科特點設計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比如,語文、道德與法治學科,可以滲透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勞動意識等內容;數學、科學學科,教師可以加強對勞動技能、勞動思維的培養。每門學科的課程安排中都有跨學科綜合實踐主題的內容,學校鼓勵教師選擇與勞動相關的主題進行設計,以跨學科的視野開展主題性勞動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無痕融入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

以“語文+勞動”課程為例,教師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相關資源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滲透,培育學生的勞動情感,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統編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課文隱藏著勞動元素,比如歌頌勞動人民智慧與創造的課文《紙的發明》《千年夢圓在今朝》,學習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千人糕》《清貧》,讚美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勞動精神的《刷子李》《紀昌學射》,等等。勞動教育資源還散落在語文教材各處,通過課文的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插圖等板塊,教師可以合理穿插、連結不同型別的勞動教育內容。學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勞動教育資源,根據勞動教育的目標及語文教學學段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梳理歸納,形成了較完整、可操作的“學科+勞動”教育體系,探尋有機滲透策略。

語文學科《女媧補天》一課,雖然是神話故事,但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類而不辭辛苦、無私忘我的勞動與創造,其內涵與新時代勞動教育所倡導的大力培養青少年積極奮鬥、甘於奉獻、勤勞勇敢的勞動精神相一致。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種精神作為語文學科與勞動教育的融合點,充分想象女媧在尋找五色石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困難,以及女媧如何煉石、如何補天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文字進行劇本創作,以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將神話故事搬上舞臺。學生不僅鍛鍊了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而且深刻體會到勞動人民的智慧,體會到不懈努力、甘於奉獻的精神。

勞動教育不是簡單的勞作,而是要在勞動過程中貫穿研究、創新、創造,提升勞動的價值。根據學生需求和已有的課程基礎,學校規範了專案化學習的一般模式,從專案的選擇到研究性內容的設計,從多方式、多角度的實施到成果展評與反思調整,以及專案成果的提煉與拓展遷移,構建了開放且多元的專案化課程,比如一年級的蠶豆課程、三年級的種桑養蠶課程、六年級的小動物養殖課程等。在專案化學習中,學生迴歸學習與生活的本質,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勞動素養。

以四年級課程“油菜花開金燦燦”為例,學生在200天的時間裡,跟著節氣經歷種養、記錄、探究、實踐的全過程。

課程啟動,種植儀式。學校會在立冬節氣進行油菜種植課程的啟動儀式,內容包括瞭解立冬節氣物候特點及農諺民俗,科學教師介紹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級學生分享自己去年參與學習的趣事以及觀察日記、自然筆記,專案負責教師介紹課程相關內容……學生接過校長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種植課程正式開啟。

合作探究,制訂方案。拿到油菜苗後,學生通過教師講解、網路搜尋以及向長輩和高年級同學請教等途徑,瞭解節氣與油菜的知識、油菜的種植和養護方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決的問題,對獲取的資訊進行篩選、歸納、整理,最後確定研究方向並形成思維導圖。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維導圖,教師選擇可操作、有價值的內容提煉研究性學習專案,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學生對油菜的生長速度感興趣,計劃通過測量記錄製作條形統計圖,研究油菜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生長速度;有的學生打算研究油菜花與青菜花的區別,對油菜花進行解剖從而瞭解其結構;有的學生利用科學課的知識,分析土壤的ph值和溼度等條件,設計製作土壤溫度溼度監測儀。

隨著節氣,觀察養護。學生在觀察記錄中發現油菜的生長變化,瞭解油菜種植與節氣、環境的關係。在油菜種植、照料、生長、收穫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與油菜一起成長,寫下大量的觀察日記、研究報告、科學小論文等。學生吳子涵在觀察日記中寫道:“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我在驚蟄到來之時也有一個重大發現:3號油菜花盆栽裡有一朵花已經謝了,隱隱約約能看到細小圓圓的一粒粒小果實。”跟隨不同的節氣,吳子涵陸續寫下7000多字的油菜觀察系列日記,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和思考。

收穫成功,拓展知識。收割分工、合作搬運、晒乾脫粒……油菜籽脫籽以後,就要探討油菜籽怎樣變成油,計算收穫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教室進行產量和出油率的計算,然後走出教室來到榨油廠,體驗正規的榨油過程,直觀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種植課程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應用知識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在具體真實的任務情境中,不斷解決勞動中的各種問題。從立冬種植到小滿收穫,學生從一顆油菜籽的成長中體會了生命的意義,真正領悟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深刻內涵。

綜合化課程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如宣傳社群垃圾分類,參與敬老院慰問等服務,參與社群或村組志願服務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化課程包括收穫節課程、成長課程等。

成長課程主要面向四年級學生,這個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間節點。回顧10年的生命成長,學生能感受自己在身體和能力等方面的明顯變化。學校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力量和奇蹟:走進農場,通過農事勞動豐富生活經歷;離開父母,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學會自立;愛心義賣,體驗勞動的價值,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服務於社會,樹立社會責任感……成長課程主要分為4個模組開展:

美食製作分享。傳統美食不僅傳遞一種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蘊含“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共同商討主題,打造班級創意餐廳;與家長一起製作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講述自己的美食製作過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後的故事及文化;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對勞動成果進行點評。這樣一份美食已經遠遠超出食物本身的價值。

操場露營。以班級為單位,兩人合作搭一個帳篷用於夜晚露營,學生一起學習、起居、遊戲,一起度過一個特殊的夜晚。這樣的經歷讓學生不僅體驗了獨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勞動的力量,知道與人相處需要規律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衛生習慣。

十週歲成長禮。與家長攜手走過“成長拱門”,以“成長”為主題表演節目;分享生日蛋糕,閱讀父母給孩子的一封信並寫回信;看一場露天電影,體驗父母小時候的生活。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明白10歲生日的紀念意義,體驗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長離不開親人的關懷。

愛心義賣。每個班級代表將種植的蔬菜進行義賣,義賣所得的一部分資助貧困學生,一部分進入學校“紅領巾愛心基金”。愛心義賣活動讓學生體驗菜市場賣菜攤主的勞動,與之相關的生活要素就有各類菜品的時令價格調查、顧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時也讓學生奉獻愛心、體驗勞動價值,感受其中蘊含的勞動精神和生活態度。

勞動是成長的必修課,學校應聯合家長和社會共同開展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利用家校社資源協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課程實施的多元路程與方式。學校不僅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行為及品質的初步養成,而且追求學生在社會責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學生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並促進他們的人格健康發展。

第8篇

上週我們班級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勞動,在這一週裡我的任務是打掃宿舍樓,在開始的第一天我們就感到了勞動的艱辛,可是一切都得堅持。

當一週的勞動結束了,我們切切實實是在作為一名普通的勞動者在揮灑汗水的。我深深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容易,更會注意以後自我的行為。

我們是大學生還沒有走向社會,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勞動周,使我體會到了工人的艱辛,社會上的壓力。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不要向以前一樣輕視勞動。勞動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們構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勞動周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忙我們樹立正確做人的態度。

勞動者每一天都付出辛勤的勞動,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讓我們每一天有著一個好心境行走在學校裡。勞動創造財富,而我們的勞動就是營造了了美麗的學校環境相對於勞動成果我們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我還懂得了勞動需要互相幫忙有合作精神。這樣才能發揮出每個人最大的特點和優點。

這一星期的勞動增強了我們對社會的認識。讓我們接觸、瞭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適應本事。而學校組織的勞動周,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麼的重要。於此刻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為以後步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