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傾聽生命讀後感7篇 「生命的吶喊」——《傾聽生命》讀後感

《傾聽生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紀錄片,深入探討了唐氏綜合症孩子們的生活,向世人傳遞了無限的愛和人性關懷。影片中,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堅韌,讓我們更加珍愛生命,關注弱勢群體。

傾聽生命讀後感7篇 「生命的吶喊」——《傾聽生命》讀後感

第1篇

看完《傾聽生命》,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這本書,對生命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生動描述,側耳傾聽,我們彷彿聽到了張揚的生命在歡快的吶喊。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中消防員尋聲救人的故事,我很佩服文中拉斯馬森的機智,佩服他珍愛生命的精神。

文中,一位瘦弱的`老太太在家中不慎跌倒,怎麼也爬不起來,無柰之下她只好撥打了119,當消防支隊的值班人員拉斯馬森接通電話,問老太太家門牌號碼時,老太太卻說記不表。拉斯馬森又問是否在市區,老太太回答是,隨後拉斯馬森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但只有沉重的喘息聲清清楚楚地傳了過來,無人答話,大概對方昏了過去。拉斯馬森很是著急,不知道住址在哪裡怎麼辦呀,忽然,一個想法躍入了腦海:讓消防車拉響警笛沿街賓士,老太太的電話未掛,一但經過她所住的街道,警笛聲就會從老太太家的電話傳出來,便就近查詢亮著燈的人家。拉斯馬森一想到這兒,馬上把工作佈置了下來,不久就找到了老太太的家,將她送往醫院。

一位老太太摔倒了爬不起來,撥打119,有的同學可能會不顧一屑,可能會說,不就是個瘦弱的老太太嗎,死了又不稀罕,再說正常情況下很難救助。但拉斯馬森憑著它的機智,救活了一個垂死的生命。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只有一次,這可貴的生命理當珍惜,不管這種生命是否以什麼形態存在。在消防員的眼中,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拯救一個生命,不僅僅是自己的職責,更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體現。

傾聽生命讀後感7篇 「生命的吶喊」——《傾聽生命》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花兒的生命行走,是養精蓄銳,為那最後的芬芳的綻放;

羊兒的生命行走,是躲避迫害,為那最終的羊群的繁衍;

雲兒的生命行走,是互相依靠,為那凝聚後的造福大地;

楊木樁的生命行走的聲音,不如花陽雲那麼引人注意,它靜靜地,悄悄地邁動自己永不止步的步伐,前進著,那聲音,易宗明這位作者,這位靜聽者聽到了,聽到它:從黑乎乎乾枯乾裂皺巴到與風雨結伴為友,歡暢友誼之歌;聽到它,從被人遺忘,偶爾用來晾晒物品到成為帶來“奇象”的靈物;聽到它,從無生命的柺棍到飽脹著生命汁液的生物,太多太多的聽到後,我不禁為之動容,發出感嘆——“由一截枯木樁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這之間是怎樣的生命行走啊!”

的確,楊木樁的生命行走生命旅程的奇蹟,儘管這種奇蹟的發生,有人會不在意地稱其為“偶然”,可誰又能否定它是一種必然呢。心中有堅定的信念,有“我要成功”的決心,把敵化為友,並進一步化為身體一部分的`堅定,奇蹟自然可以創造。

抬頭,看到已轉了無數圈的秒針,它仍然“不消停”地走著。記起一個有關於鐘的小故事:時針,分針為秒針抱不平。認為它太辛苦每天忙忙碌碌的,而最終換來的結果是人們往往會忽略掉它。然而,秒針依然不為所動,仍按自己的行走方式,拼上自己的一生。這樣的秒針,這樣的生命行走與楊木樁何其得酷肖!用自己的生命行走,感受堅毅,感受永不言棄,感受拼搏。分針時針可能永遠也感受不到秒針跑得暢快淋漓的興奮與喜悅。因為他們採取了放慢生命腳步。正如生活與學習上,有點同學,得過且過,讓生命行走放慢。這不得不承認,也是一種行走的方式,但只能是如文中的小棗樹般被動接受生命的行走,無法聽到悠揚美妙的生命行走之歌。

傾聽生命的行走,原來我們可以不是小棗樹,而是如楊木樁般,永不言棄!

第3篇

今天,我在網路上閱讀到了一本書名曰《傾聽生命》,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樹的天敵》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有了許多的感悟。

?樹的天敵》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澳大利亞的一種優良樹種--桉樹在十九世紀被美國引進後,生長順風順水,一粒種子只需三年,就長成了參天大樹,但是和澳大利亞長出的桉樹比,美國的桉樹,生長速度是澳大利亞本土的幾倍但木質極差,導致了這種木材在美國成了豪無用處的廢材。為什麼在澳大利亞是優良樹種,到美國後就成了廢材呢?原來桉樹在美國生長的非常順利,沒有遇到任何天敵,而在澳大利亞,桉樹生長會遇到兩種天敵,一種是專吃桉樹葉的昆蟲,另一種是抑制桉樹生長的真菌。正是因為有了這兩種天敵,減慢了桉樹的生長速度,而桉樹只有在緩慢的生長時,它的組織才是最優化的。

通過這篇文章使我感覺到,有“天敵”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反而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讓我感悟到,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天敵”,比如別人的攻擊,旁人的嘲笑,還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失敗,而正是有了這樣和那樣太多的“天敵”,才讓我們不斷的.接受、改變、創新、積累,最終獲得成功。如果我們的成長路上也和美國生長的桉樹一樣,一帆風順,沒有任何的困難和阻力,我們也就沒有了挑戰、拼搏和提升,最終就會像溫室裡的花草一樣,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遇到一點‘“霜凍”,最終都會“枯萎”。

每當我們遇到這樣那樣的“天敵”而害怕、苦惱、頹廢時,就讓我們想想生長在澳大利亞的桉樹的天敵吧!

第4篇

關於生命,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帕斯卡爾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說的是人因擁有能思想的靈魂而顯得高貴,是生命本身的渺小與脆弱。這話原不錯,但我卻更欣賞生命存在的頑強與堅韌,生命因愛而存在的美麗。

讀書的第一章,關於石縫間的生命,就感動得幾乎落下淚來。不定的風把那無人採擷的種子灑落到天涯海角,當它們不能再找到土地,它們便把那最後一線生的希望寄託在這一絲石縫裡。或許只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或許只是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夏火冬寒,年年綻放。它們在不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裡為自己佔有了一片天地。這是生命的崇高體現,是毅力與意志最完美的象徵。它給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樣。這樣讓人落淚的執著與奮鬥。

而很多時候,作為自然界最高等生物的我們,遠遠及不上這樣的野草。人懦弱,貪婪和自私,人用著一切可以尋找的藉口掩蓋自己放棄的心。二十三年前的春天,有一個年輕男人躺在了山海關的鐵軌上,那天是他二十五歲的`生日。這是寫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是一生都在用包含汁液的聲音,呼喚生長糧食和蔬菜而匍匐在大地上的詩人。他用這樣殘酷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有思想,有智慧,他或許有千種萬種的理由,他卻丟失了一顆為生命頑強拼搏的心。

第5篇

?傾聽生命》記有很多生命創造奇蹟的事例。首先,人的存在是以感悟生命意義開始的。阿狸和他媽媽在山頂上對話的內容讓我深有感觸:人的一生中,有生必有死;生是活動,死是睡覺;珍惜生,但不恐懼死。死去的人是一去不回的,可是他(她)一直存在你的身邊;也許你看不見他,他卻能“看見”你。每當你在看電視的.時候,他也許在做飯;當你在寫作業的時候,他也許在靜靜地陪伴著你。或許你曾和他(她)在一起的時候,你感覺不到這些;但當他告訴你,他快要死了的時候,你則會感到無比的悲傷和珍惜時光的幸福。

埃蓮娜·德賽裡奇的死亡故事便是珍惜生命時光的心靈安慰,那就是:只有孩子快死的時候家長才抽空和孩子度過最後的時光。本來醫生診斷為再活半年的她,卻在家庭幸福的包圍下生活了9個月,而不是半年。我想這是生命安頓的力量吧。 還有一個叫袁和姑娘的生命故事同樣讓我感觸頗多:人在短暫的生命中,會盛開出嬌豔的花朵。當袁和來到美國,她就天天讀書,可不久,她被查出有病,這種病會使病人不久便死去,可她還是發奮讀書,兩年後,袁和拿到了碩士學位;而正當她有攻讀博士的決心後不久,便死去了。她的事蹟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照著自己的目標去奮鬥,那他活著就沒意義了。而且,人的一生就是一本書,內容複雜,每一個人都要慢慢地翻,如果你很快翻完的話,那樣的人生就沒意義了。 在這個世界中,有很多奇蹟是生命創造的。人在短暫的生命中能夠創造出永恆的奇蹟。

第6篇

?傾聽生命》這本書是讓我們珍惜生命,對生命教育的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因為,它讓我們的讀者意識到----生命,是上蒼賜予我們的奇蹟,生命脆弱也堅強,生命短暫也永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在第一章“偉大的奇蹟”中,第一篇的那隻頑強的小蜜蜂深深的打動了我,作者將這隻打擾了自己的小蜜蜂一腳踩入泥土中,但這隻堅強的小東西想重新飛起,並飛快地把皺皺地翅膀捋平,但作者並不這麼想,他覺得這隻蜜蜂飛不了了。漸漸地,蜜蜂恢復了體力,開始飛行,經過一次次努力,蜜蜂終於飛向了天空。 是的,我們不能小看這些貌似很弱小的小動物。但是,它們的內心是堅強的!

還有一篇是最讓我有感觸的文章。那是在一個偏僻山谷上的一個看不到底的斷崖,崖邊上長了株小小的百合,它想開出花朵,但雜草和蜂蝶卻譏諷百合:“在這片荒地,誰會來欣賞啊?”但百合覺得自己一定要證明它是有用的,便努力的釋放內心的.力量。終於有一天,野百合開花了。 年年春天,野百合的種子遍地都是,到處都開滿了潔白的百合花。 幾十年後,一些人從千里迢迢來欣賞百合花。所以,那裡以後就被人們稱為“百合谷地”。 這株小小的百合,它想證明自己是百合,所以不顧雜草蜂蝶的鄙夷,努力開出花朵。這個“百合谷地”就是它和它的種子們創造的!因為它堅信:我不是雜草!我是百合!我要開花! 既然這株小小的百合花不怕別人的嘲笑,開出花朵,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像百合花一樣,努力開出只屬於自己的“花朵”。 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要快樂,更要好好珍惜生命。

生命是短暫的,如果你的一生都幹一些有意義的事,如果做錯了事總結一下,以後不再錯,交了許多朋友,等等。那麼你的一生就很成功。 最後,我希望越來越多的小朋友能看這本書,懂得珍愛生命。

第7篇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正如用愛傾聽,方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有時我們換種好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或許能就可以領悟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正如文中的作者,一開始十分厭惡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突突突”的`響聲他覺得就像哮喘病人的咳嗽,讓他揪心的難受;同時也很討厭樓上女孩練習的簫聲,嗚嗚咽咽,如鬼哭狼嚎般的噪音讓作者快被樓上樓下的聲音折騰瘋了。幾經考慮,他決定搬家。就在他去過認為有個安靜住所的朋友家之後,他了解自己改變些什麼:在朋友家隔壁,有一個又聾又啞的棄嬰在牙牙學語,總覺得聲音刺耳,令人格外不舒服,但轉念一想:又聾又啞還能堅持學講話,這是個奇蹟!更何況,如果沒有隔壁夫婦的好心幫助、努力輔導,這個嬰兒的一生又將何去何從?誰又願意這樣白受“噪音”干擾?在嬰兒說出那聲充滿力量的“媽媽”,就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聲音十分悅耳動聽。原來用愛傾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從那之後,作者用愛去聽樓下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會覺得為他們欣慰,他們又多了一份收入:作者用愛去聽樓上女孩練習時的簫聲,竟能聽出她蕭技的進步。正是愛心的力量,讓這些所謂的噪音換了一種模式,都有了它的閃光點。

愛是理解的別名。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更加沁人心脾。上帝給予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去欣賞世間的種種聲音,雖然會有雜音,但每種聲音都有傳播的理由,與其抱怨它的不是,倒不如試著接受,用愛去感化這種聲音,換種角度去發現它的閃光點。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原來聲音也有如此般的魔力。愛像天使,讓人永遠活在美好,用愛去包容一切,所有苦惱會化為烏有,用愛去傾聽生命,每一天都會春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