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14歲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3篇 "挑戰叛逆期:教育14歲孩子的有效策略"

14歲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情緒開始顯露。家長們往往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冷落家人、追求獨立等問題而煩惱。如何在這個期間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了每位家長必須掌握的技能。本文將分享一些教育孩子叛逆期的經驗和方法。

14歲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3篇

第1篇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會所接納的,就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需要來指導他們,指導逆反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態度對待他們的想法,無論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這畢竟是來自他們獨立的思考,在這一點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後指出其中幼稚的成份,告訴他們怎樣做才是成人的態度,教會他們把眼光放遠,把心胸放寬。一般說來,經過這樣的對比,孩子發現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他們會主動調整和按照教師的指導去做。當然這樣做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做錯事,如果違背了原則,那樣一定要接受懲罰,如果孩子哭鬧,就等孩子哭鬧完了,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她溝通,哭鬧的時候不去搭理孩子,讓她們一個人哭一會,發洩一下冷靜一下,等冷靜完了和孩子溝通一下,告訴她們你的想法,針對這個事件進行分析,告訴孩子為什麼這個事情不能去做的,或者為什麼這樣做不對,等孩子聽完後,對她說要接收懲罰,犯了錯誤就要承擔錯誤,這是個責任心的問題,當然懲罰不是體罰。

14歲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3篇

第2篇

溝通是雙方解決不同意見的根本。可能很多家長覺得跟孩子們有過溝通,但是總是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其實,父母們應該有包容之心,在孩子面前不要把自己當成權威,有的孩子說的東西稍微有些偏離父母的意思,父母就盯著這些孩子的弱點,不斷施壓讓孩子改變。這樣孩子知道父母不尊重他們的想法,也就不會再把心裡的真正想法跟你溝通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應該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每一位父母都是關心孩子的,但是你的關心是真正的嗎?是用心的嗎?我們經常覺得孩子不聽我們話的時候,就從孩子身上尋找不乖的原因,有多少的父母反省過是不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呢?有時候,我們應該和孩子換位思考,你小時候是不是也期待父母體諒你的心裡感受?為什麼到了自己作父母時就忽視了孩子這種權利呢?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可以有懲罰,但是需要弄清楚背後真正的原因。同時,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應該有獎勵。但是記住,孩子有犯錯的權利,無論孩子做錯什麼,都不應該太過於去責備孩子,泯滅了孩子的創造力。

調查顯示,超過80%的父母總會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孩子做了什麼就用自己的一套標準去衡量,不符合自己標準就反對。孩子更多地需要贊成,而不是反對。比如,孩子做作業一段時間後,跑去看電視,父母看見了就不讓孩子看,讓他繼續做作業。但是孩子會立馬就去做作業嗎?就算去了真的能用心做嗎?還不如讓孩子看一會,再接著做作業可能更好。

第3篇

1、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變得更好。沒有愛、沒有信任,再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可能認為嘮叨。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教育不在於內容有多麼正確,關鍵在於教育的人能否讓孩子“信任”。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家長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形象展示給孩子。

3、傾聽和交流。與孩子好的溝通方式可以讓教育孩子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的一個問題採用的溝通方式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就不會出現片面性的否定孩子的行為。

4、溺愛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資訊,他是全天下最主要的人,一切都在圍繞著他轉,他會認為別人寵他、包容他是理所應該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去分享、包容、愛別人。

5、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孩子是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成長的。即使是衝突也是孩子表達情緒、學會換位思考的機會。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幫助孩子解決成長障礙,孩子面對困難時關心、鼓勵、引導、幫助孩子,如果給孩子壓力太大,父母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會破壞親子關係。

6、成績代表什麼?現在父母與孩子面臨衝突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學習,今天的孩子學習更辛苦,來自學校、家長和同學的壓力是很大的,絕大多數孩子都想當好孩子,都在努力學習。當孩子成績不好時需要的不是抱怨跟指責,而是鼓勵跟支援。

1、年齡與生理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與家長、老師對他們不合實際的角色期待發生激烈衝突所致。

2、心理過程發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先於認知的發展。

3、好奇心的驅使。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你越禁止,我越要幹。禁止的事物帶有神祕色彩,引起猜疑推測,所以尋根究底,小作嘗試。

4、思維品質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鑽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已見,走向極端。

5、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展。

6、過分強調自我,偏激和片面地看問題。因為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護和束縛。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