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書引領人生,創作點亮夢想”主題徵文2篇

  “讀書引領人生,創作點亮夢想”主題徵文2篇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讀書引領人生,創作點亮夢想”主題徵文2篇;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引領人生,創作點亮夢想”主題徵文2篇

01

前段時間認真的看完了電視劇《紅樓夢》,一遍看完意猶未盡,許多細節尚未透徹明瞭,便尋來書本觀看,細細尋味。全書算下來出場人物一共有四百多位,而且個個栩栩如生,即便是那些著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寫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著實可見曹雪芹深厚的文學功底。品味完全書,不禁要感慨一番紅樓往事夢一場。且說說我心裡欽佩的夢裡的紅樓佳人。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賈探春

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人稱“玫瑰花”。她的身上散發著一股怡人的清香,給人耳目一新感覺。她是一位婦女卻沒有婦女的悲天憫人,她像男人卻掙脫不了婦女命運的樊籬;她有極強的理財、治家能力,卻不能盡情發揮;她有自己的一絲政治豪情,但終究擺脫不了封建倫理的桎梏。

她性格高傲,巾幗不讓鬚眉,抄檢大觀園時,她為了在婢僕面前維護作主子的威嚴,“令丫環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人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對探春動手動腳的,所以當場捱了一巴掌。這一巴掌叫許多讀者快然稱讚,當我瞭解到這時的探春也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時更是隻能感慨這是何等的巾幗風度。

她自身具有較強的理財、治家能力。無論是起詩社還是替王熙鳳掌管家事都將她的這類性格優點展露無遺。每每讀到有關她的內容,都覺得她就是“微型”鳳姐。鳳姐潑辣能幹,而探春在管家時卻並不輸給鳳姐,並且我覺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鳳姐病倒的時日,探春裙釵治家,明明是還未出閣的姑娘家,卻把家務事處理的井井有條,甚至不惜在寶玉和自己母親身上開刀,秉公辦事,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處處體現出和鳳姐一樣的精明和穩重。探春畢竟是姑娘家,雖不如媳婦家潑辣尖銳,卻多了一些鳳姐沒有的威而不怒。鳳姐兒治家狠且貪,而探春的公正是鳳姐做不到的!

探春的出生是她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在當時封建社會等級分明的這一現實狀況之下,無奈庶出的身份,一半奴才的血統讓她的內心深處染上了深深地自卑之感。探春是趙姨娘所生,在封建大家庭中,庶出,偏生,是件很不光彩的事。這對於探春這個具有政治風度、有番人生抱負的小姐來說,是個不能為自己所原諒的弱點和暗疾。這個無法彌補的缺憾使得探春對人對事特別的謹慎,惟恐被別人做了議論的物件。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於婢妾地位的生母輕蔑厭惡,冷酷無情,幾乎是沒有把自己的生身母親放在眼裡,她自己這樣說到:“……她(趙姨娘)那想頭自然是有的,不過是陰微鄙賤的見識。她只管這麼想,我只管認得老爺(賈政),太太(王夫人)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

探春這樣做,完全出於個人的考慮,出於封建倫理的觀念。她極力想擺脫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無法改變,也想通過行動來與自己的母親劃清界限,不至於讓其他人看扁。她這樣做博得了賈府大多數人的認同,討了王夫人的歡心,連王熙鳳都嘆息道:“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她不錯,只可惜她命薄,沒託生在太太肚裡。”相信探春自己也會在暗中這樣嘆息自己的命運不濟,不是太太的女兒。

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微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終屈服於這封建背景下的父母之命,遠嫁他鄉。

據說《紅樓夢》中的女孩兒都是曹雪芹年少時的姊妹為原型,不知他是否有一個像探春這樣的妹妹。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名精明的女子,生活在那封建社會背景之下,該是多麼耀眼的一顆明珠啊!

一俗一威對,平做衡事人。村婦朦朧眼,不見潔好魂。

——平兒

這兩句判詞對平兒做出了非常中肯的評價。“一俗一威對,平做衡事人。”這一句判詞的意思是平兒每天和一個狠厲的人和一個非常俗氣的人一起生活,其中那個狠厲的人就是王熙鳳,那個非常俗氣的人就是賈璉,作為王熙鳳的心腹和賈璉的通房丫頭,平兒不得不每對他們。而且王熙鳳和賈璉兩個之間是存在很嚴重的婚姻矛盾的,經常吵架,而平兒扮演的就是和事佬的角色,讓他們兩個可以平和相處。“村婦朦朧眼,不見潔好魂。”這兩句的意思是很多人就像沒有眼光的村婦一樣,看不清人的本質,不清楚平兒她高尚的品格所在。

她很美,劉姥姥初見以為她是鳳姐兒。很聰明,是王熙鳳左膀右臂。也能幹,探春、薛寶釵、李紈當政時,她都遞得上話,頭尾不滲漏。識大體,被王熙鳳誤打了還當場給臺階下,終於讓王熙鳳這樣的潑皮鳳辣子,都默默流淚覺得對她不起。

而最難得的,是她如此聰明,遊刃有餘了,卻還足夠善良。哪怕知道王熙鳳對尤二是下狠手的,還是很照顧她,甚至垂淚陳訴。這是許多人知道的。但善良其實在小節,一個很少人會在意的細節。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為譁然取寵而鬧下了種種笑話,但笑話之餘卻是隻有平兒對劉姥姥施以慈善之心:

劉姥姥要走了。平兒給她預備了半炕東西,一一拿給她瞧:

“這是昨日你要的青紗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個實地子月白紗做裡子。

這是兩個繭綢,作襖兒裙子都好(平兒還叮囑了一句用法)。

這包袱裡是兩匹綢子,年下做件衣裳穿(還是叮囑用法)。

這是一盒子各樣內造點心,也有你吃過的,也有你沒吃過的,拿去擺碟子請客,比你們買的強些(其實劉姥姥們何嘗買得起點心?這裡還是給劉姥姥留面子的話)。

這兩條口袋是你昨日裝瓜果子來的,如今這一個裡頭裝了兩鬥御田粳米,熬粥是難得的(還是叮囑用法)。

這一條裡頭是園子裡果子和各樣乾果子。

這一包是八兩銀子。這都是我們奶奶的。

這兩包每包裡頭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

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說著又悄悄笑道:

“這兩件襖兒和兩條裙子,還有四塊包頭,一包絨線,可是我送姥姥的(她自己送的,就悄悄了,不聲張)。

衣裳雖是舊的,我也沒大狠穿,你要棄嫌,我就不敢說了(毫不居功,謙遜溫柔)。”

平兒說一樣劉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經唸了幾千聲佛了,又見平兒也送他這些東西,又如此謙遜,忙唸佛道:“姑娘說那裡話?這樣好東西我還棄嫌!我便有銀子也沒處去買這樣的呢。只是我怪臊的,收了又不好,不收又辜負了姑娘的心。”——劉姥姥也是個明白人。

平兒笑道:“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才這樣(其實並不沾親,真就是善良)。

你放心收了罷,我還和你要東西呢。

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晒的那個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帶些來,我們這裡上上下下都愛吃。

這個就算了,別的一概不要,別罔費了心(還是為劉姥姥省錢)。”

劉姥姥千恩萬謝答應了。

平兒道:“你只管睡你的去。我替你收拾妥當了就放在這裡,明兒一早打發小廝們僱輛車裝上,不用你費一點心的(不用劉姥姥費一點心,平兒自己得費多少心?)。”

處處給劉姥姥留面子,處處給劉姥姥叮囑細節。明明是施捨,卻絲毫不留痕跡。笑歸笑,最後能有那一點惻隱之心,不圖回報地幫劉姥姥。這樣的善良在這整部著作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品質。

欣賞,不單單是她對人寬巨集大度的態度,更有她公私分明,一身正氣的處事原則,以及儘管生活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深宅大院裡依然能保留自身人性的善良,盡己所能的讓自己活的無愧於心,無愧無人!這樣的女兒怎能不讓人喜歡!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盡枉然。《紅樓夢》中有太多太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晴雯,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襲人,林中掛玉帶,雪裡埋金簪的寶釵和黛玉……雖不能一一道來卻也是深刻於腦海中。說不盡紅樓夢,道不盡紅樓夢,追憶你們的一生也只能感慨一句:路過你的世界,終不過紅樓往事夢一場啊!

02

讀書引領夢想,創造點燃激情

坐在時代的列車上,轟鳴聲不絕於耳,沿途的風景隨我每天瀏覽八卦新聞般過濾,留在記憶裡的,一張張車票,一頁頁書籤,提醒我在車上閒適無聊的時光都去哪裡了。兒時學校的零食攤上總會有很多連環畫,小人書,那時識字不多,但那上面的圖畫,鮮活的人物讓我不禁嚮往,金戈鐵馬,策馬奔騰,做一個劫富濟貧的俠客,一把劍,一壺酒,一人一馬,四海為家,好不快活。

漸漸的,隨著年級的升高,開始接觸古文,論語,詩經,史記等等,那些晦澀難懂的字型,實在無法理解,只聽見老師在那咿咿呀呀的吟誦,一個個抑揚頓挫的符號讓我知道了聖人孔子,愛國詩人屈原,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李白,知道摩詰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知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工。

女孩一般語言類的科目好一些,至少我是這樣,國中,青春荷爾蒙開始萌發,瘋狂閱讀,意林,那些青春打馬而過的愛情,我們落花成殤的唏噓,我們開始幻想格林家的公主,安徒生的王子,期待班裡有個如山間清朗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一樣的男生,白皙的面板,修長的手指,高高的個子,那些小說裡男主和女主的愛恨糾葛,讓我國中時代一半是在眼淚和星空下度過。上課偷看言情小說,被老師罰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存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的人返璞歸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裡,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別忘了,留一個位置,給自己最愛的那本書!

喜歡讀書,喜歡夜讀書。雖無紅袖添香,清茶一盞亦足矣!靜夜在窗外,古書在几上,燈下的人與影成雙。輕輕湧來的歷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場久違的夜雨,隨風而來,入心而化,來去之間,將蒙塵的心靈清洗得纖塵不染,沏一壺綠茶,在滿室的清馨中,就著窗外的夜色,細細品酌昨日的剪影,燈下的孤獨及古今一同的情思。

我們在夜裡獨自思索,我們在書頁裡苦苦尋覓,思索那命運的永不可解。尋覓那初始的真摯悸動,其實人生也是一本書,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溫柔的心情和一顆經過汙染還能沉靜的心去品讀回味,桌上攤開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歲月,燈下獨坐的,不是過客,是歸人。

時光如流,夜色如墨,周圍的呼吸,漸漸睡去。而我總是倚著床,點著燈,仍痴痴的讀著文字,就似讀春季的鳥語花香。讀夏季的雷鳴雨飄。讀秋季的梧桐落葉。讀冬季的冰封雪塑。讀也讀不盡的柔情,如水浸漫我所有的情愫。

歲月悠長,我寄情於書我便永不孤獨。我與文字有著永久的盟約。時乖命蹇她將我安慰。

暑假裡,我讀了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裡面有這樣一段話“也許你現在仍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乘地鐵,然而你卻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乘地鐵。很多人離開另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這些平凡樸實的字眼串成一句話令人心生悲涼,感覺好孤寂。而這些孤寂的話是由一位擁有光環榮耀擁有無限前景的成功人士寫下的,我很疑惑,擁有如此大成就的他,怎會經歷怎樣的孤獨。他從親情、友情、愛情、青春、夢想等方面與我們分享著孤獨。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初入大學的惶恐和對青春未來的迷茫吧,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這種孤獨感只有自己挺過來了才是真的不孤獨了。縱使疾風來,人生不言棄。趁一切還來得及,對親情而言,你以為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身邊最親近的人,後來你才知道最親近的人最需要的只是你在身邊。這種孤獨只有切身體會到才會真正明白。

我喜歡旅遊,以前在家總想著離家越遠越好,多看看家以外的那些景那些事。可現在,離家不遠不近,堅強到現在卻再也忍不住,思念的情緒腐蝕著我的心。回頭看看,當初的豪言壯志是多麼可笑,而我卻不得不承受這一切的孤獨,而這孤獨我才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在喧囂的都市中,人們往往忘記了許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與需求。汽車代替了行走,電視代替了觀察,網路代替了交流。我們不否認進步,但我們知道有的東西是永遠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純淨的自然,如一本翻黃的舊書,如一首經典老歌。即使我們已經有著e時代的時尚外形,在內心的最深處,也許我們還執著於那種紅袖添香的雅緻、青梅煮酒的風趣,還有雨夜讀書的清幽。

每一個人,也許都會有類似的夢,在遙遠的異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發。渴望走在不同的風景裡,而現實中,也許我們只能在辦公室裡風雲疊湧、菜市場內勞碌奔波。

可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啟程,在一本又一本的書裡,從一個地方走向另一個地方。人生的積澱,可行萬里路,亦可讀萬卷書。

我們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總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閒裡,陪伴我們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書;總希望喧囂繁複之後,留一隅書香,讓好友相聚往來吟唱……

我最喜歡的作家要算是張愛玲了。對她,我有莫名的感情。我應該離她很遠,可她卻很是真實地經常站在我的面前。那種表情冷漠。

認識她的開始並不是因為她的作品,而是那張充滿異豔的照片,那時的她青春煥發,頭髮微卷,身穿一套華麗的衣裳,頭輕輕向上昂,那麼驕傲不羈,在那種年代這樣的表情應有不同的故事。我欣賞一個女子擁有這樣的表情。這張照片告訴我,這不是個普通的女子,她應該有她所值得傲慢,有她放任不羈的權力,有她獨特的個性。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女子值得了解。於是我便知道了她——張愛玲。

一直以來我並不知道她的顯赫家族,也不清楚她的感情糾葛。對我而言,張愛鈴只是一個擁有獨特性格離我不遠的女子。她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她只是一個女子,偶爾寫寫文章,從她的眼睛看來的世界,有她獨特的味道。我喜歡從她的眼睛去觀視那個世界。那個我無法親身經歷過的世界。

最喜歡她的散文,那種獨有女人的眼光去審視的大千世界,那種冷漠的表情,似乎就出現在我的面前,然後輕輕一笑。不知她到底是輕視還是驕傲。有時候我會想,她憑什麼那麼冷漠,她憑什麼那麼超然,她憑什麼站在那個彼岸看著這裡的喧鬧繁雜。她到底憑些什麼?

只是,雖然那麼喜愛她,但真正讀過她的作品卻是少之又少。那個被黎明,張曼玉演繹的《半生緣》我卻全然不知其內容,還有那些很負盛名的作品。聽說,臺灣把許多張愛玲的作品都搬上了銀幕,我不知道是否買座,是否叫好。只是,那是她的故事,她對世界的看法,那些人的喧鬧、嬌情都是毫無關係。懂她的人,會默默看著她的任意,她的縱情。

也許我不應該說張愛玲是我最喜愛的作家。我對她的作品並不熟悉,也並不是為她的靈氣所吸引。我只是欣賞她的個性,想去了解她,想明白她的世界為何那麼荒涼,她的表情那麼冷漠。我只是想通過她的文字瞭解她,她想象中的世界總是折射出她的世界。我只是因為欣賞她轉入而欣賞她的文字。那可謂愛屋及烏了。依舊喜歡讀書,依舊喜歡泛黃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