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8篇 「汲取養料:教師寒假讀書心得」

寒假不僅是學生休息的時候,也是教師們思考和提升自己的好機會。在這個假期裡,許多教師都選擇了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為自己的教學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是一些教師們的寒假讀書心得,分享給大家。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8篇 「汲取養料:教師寒假讀書心得」

第1篇

今天我們讀了一篇名叫《南極的除夕》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南極考察隊僅用五天時間建好了一座長29米,寬6。2米,高1。3米的碼頭;他們只用了十多天時間,就把5000多噸建材物資從船上運到長安城;用罐頭盒把建站基地滲進的水一桶一桶的排除了。最後,南極長城站成功的在考察隊員們的手上建好了。

讀完文章,我被那隊南極洲考察隊深深地震撼了,被那愛國情懷所感動。南極洲考察隊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南極長城站,可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是什麼讓他們能這麼團結頑強呢?是他們穿的暖和?是他們知道這樣做能很快的做好,能早點去休息?都不是就算他們穿上一件棉襖,去做長時間的室外工作,他們也會這麼頑強。這其實就是因為為了開發南極的共同理想。使他們團結的像一個人一樣。你也許認為這個不太好理解,其實,說穿了我們生活中也有這些例子。班級中要出黑板報,大家為了出好黑板報這一個目標,擠出時間,團結的把黑板報出好;幾個同學要去戲劇表演,他們為了表演好這個目標,努力的排練著節目。再小點,打掃衛生時,我們不也是為了搞好衛生這個目標而努力打掃嗎?這樣例子數不勝數,我們在為了同一個目標時,激發出來要把這件事做好的精神,不就是我們團結時做好每一件事的動力嗎?

?南極的除夕》鼓勵著我,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為國爭光。我要更努力成為有用之才,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教師寒假讀書心得8篇 「汲取養料:教師寒假讀書心得」 第2張

第2篇

根據學校交代的工作。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它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真讓我獲益匪淺。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

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

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一、因為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就越內容生動有趣、海闊天空,而學生的思維就是適應生動有趣、海闊天空的;

二、是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

三、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中親身體驗學習過程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更容易做出符合實際的對策。

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來熱愛讀書吧!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第3篇

雖然讀書是興趣和習慣,但考慮讀這本書,不僅因為它出現在很多推薦書目裡,還出於對作者的好奇——一個做過法國波爾多市長的作家,會展露怎樣的文采和思想。

在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的過程中,漸漸被這本書和作者吸引。蒙田是法國文藝復興之後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以博學著稱,在世界散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無所不談,並旁徵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這本書收錄了蒙田的經典隨筆作品。

他的隨筆有如一道風景,左邊一座山,右邊一條河,前面一排樹,後面一坡草,分開來看是山河樹草,合起來看是一片完整的風光。他談自己,但是他通過談自己而談到了人類和世界。

書中還有好多閃爍著光芒的智慧,敏銳地觀察世人、世俗、世事,也用他的觀點為他的觀察物件做了腳註。人的習慣難改,世俗的習慣更難以撼動;教育孩子是我們最難、最艱鉅的工作;當心靈失去目標時,應該為心靈找到發洩的出口;我們不應該要求事事如意,但應要求事事如理……

尤其是他的教育觀念讓人印象深刻,與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教育觀念不謀而合——蒙田理想中的新人是身心和諧發展的“全”人,主張教育要兼顧心智和身體。“只使他們的心智健全是不夠的,還必須增強他們體力,如果心智得不到體力的支援,就要受到過分的壓力。”他說:“我們造就的不是一個心靈,一個軀體,而是一個人,不應把心靈和軀體分離開來”教育者要把教育物件當作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教給他們生存和交往所需的必要知識,這一點對兒童來說尤其重要。兒童尚處於人生的初期,發展方向不明,變化規律難以把握,教育培養的任務顯得異常艱鉅,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握重點,培養兒童良好的人格。他認為,良好的人格不僅表現為身體健康,還表現為精神健康和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能夠永遠快樂地生活。應該教育兒童用健康的精神來指導自己,促進身體健康,從而達到心靈和身體的和諧統一。

感覺蒙田的文筆隨意親切,真誠,思想充滿了睿智。所以有些書評寫道:“蒙田是一個讓我們越看越像現代人的傢伙。”總體感覺,這是一本沒有太多時代界限的書,值得一讀。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經常閱讀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心靈,無論對於工作或生活,都非常有必要。東西方的名家典籍,能給我們的身心帶來裨益。

以前經常閱讀英文文學類的書籍,以後的閱讀計劃,我會著眼於教育類和名家經典,拓展一下視野,令自己有更大收穫。

第4篇

今年寒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大。

第5篇

寒假是孩子們期盼的,作為老師的我也同樣,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讓自己有點困擾。作為青年教師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學校也為老師們著想,要求我們假期好好讀一本書,品一碗心靈雞湯,在愉快的假期裡也能成長。

我也挑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過幸福快樂,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己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互動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而教師的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後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師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

教師,循循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夢想,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教育是教師的生命,因而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教育教學的工作。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從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道德成長,桃李滿天下,便成了教師最大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同時也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

教師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得到實現,當學生的成績有進步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調皮的學生開始懂事、聽話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當在比賽活動現場,學生一起吶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幸福。對於教師,我們很容易在身邊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也不是很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自己的學生,用心體會生活,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身邊!

第6篇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校的教育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課標》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讓學生初步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合作學習”“語言表達”等具體要求。可見新課改特別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生要根據自身的思維方式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同時還要學會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認真落實,既要把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互相合作學習作為教學的過程性目標,又要尊重學生,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在教學中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係,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那麼怎樣處理呢?我認為:

合作學習是現行課標所提倡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方法。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生有機組合起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的學習方式,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它是相對於個別學習而言的。目前,合作學習是數學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型等幾種型別。獨立思考是指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採取的一種學習方式。應該說,人類任何知識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獨立學習,從外化於學習者而獨立存在的知識經驗內化為個人精神世界的財富,個體的習得、領悟、思考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學習並無優劣之分,只是現代社會重視人與人的交往與合作,注重培養人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所以強調合作學習。其實,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喜歡獨立思考,而有的學生則喜歡與人交流,這兩種認知風格並不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偏愛的、較為穩定的學習方式,我們不應強求一律。相反地,對於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生,我們應注意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而對於習慣與人交流的學生,我們則應引導他們經常進行獨立思考,使兩類學生的個性得以更健全的發展。

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各有其功能,兩種學習方式不可偏廢,切勿提倡一種而去否定另一種,只有這樣才能構造更有效的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能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團結合作、融洽開放的學習氛圍裡表達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看法,瞭解和借鑑他人的想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借鑑,在爭論中啟發,不僅能充分表現自我,而且還能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彼此相容互補,相得益彰。最終達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精神的目的。

知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要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積極操作、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可能有效。如果經過個體思考可以習得、領悟的知識、技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可以體悟的情感、價值觀,可以完全獨立解決的問題,就應該依靠個人能力解決。獨立思考將永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獨立思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它為有特殊才能和愛好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的機會。

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十分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不能否認學會獨立思考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

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麼,在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眾和聽眾。合作的過程是個體對獨立思考的再認識、再提高,是對獨立思考學習成果的反思、融化和應用。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採取恰當的學習方式。

我們在教學中只讓學生採取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必定會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靈活選用有效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必須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給予一定的個別學習時間,而且還應該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自己的思維,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不僅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而且還能切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對於那些不屬於探索性的內容,採用合作學習就不合適。

從學生個體參與探索的心理視角分析,獨立探索有利於全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問題的思考與實踐,並在探索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使主體參與具有廣泛性。合作學習有利於思維的互補,使探究解決的問題更全面。但由於學生個體學習習慣、基礎的差異,一部分學生可能成為事實上的“旁觀者”。因此,當問題的思維力度不太大,學生可以“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時,按先獨立後合作的流程進行;對於思維要求高的問題,可採用先合作後獨立的方式進行。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各有其功能,兩種學習方式不可偏廢,切勿提倡一種而去否定另一種,從而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7篇

寒假裡學校組織了教師學習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國小教師專業標準》,我的感觸很多。

?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為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國小教師隊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點,學習後深有體會。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國小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國小生,尊重國小生獨立人格,維護國小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國小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國小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國小生。

2、"師德為先"。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準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範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瞭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國小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國小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實際行動詮釋《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師必須做到的!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鍊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鬥。

第8篇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裡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裡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裡,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裡,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偽善"面孔!寧小燕以偽為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裡,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個孩子,當他國小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