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9篇 呼吸自由:探索教育的啟示

讀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對靈魂的滋養。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人們擁有自由呼吸的空間,讀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在這個公文網站,我們將分享關於教育讀書心得的文章,幫助讀者拓寬視野、提升思維能力。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知識的海洋,感受自由呼吸的教育之美。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9篇 呼吸自由:探索教育的啟示

第1篇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裡,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裡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squo;利息squo;。 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裡,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裡。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9篇 呼吸自由:探索教育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平時由於忙於教學,一直很少有時間能靜下心看看書,有時間也是做一些繪畫之類的練習,自打靜下心看了這兩本書以後,我才覺得光有實踐也不行,還需理論指導,理論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確實踐的方向標,因為它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文化瑰寶。下面就這本書,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收穫,因我的水平有限,觀點比較膚淺,還請老師批評指正:

美術的教學一直都是臨摹、寫生創作相結合進行學習的,而興趣是進行美術學習的關鍵,學生沒有美術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美術,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再談方法。從古至今,從國內到國外,各種不同學習美術的方法無論是自學還是教學都離不開直接認知與間接認知兩條基本途徑,為我們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教學途徑提供可靠的依據。

美是客現存在的,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來的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是,不經過美術學習和培養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美的發現,即審美。美術教育就是要通過審美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別是現代社會媒體因素追星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奇裝異服,怪異髮型甚至都覺得是美。我們應該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識別水平和鑑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高尚的審美能力。國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階向高階發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觀將會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發展。

美術教學既要遵循教學教法的一般規律,又要結合美術這一學科自身的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審美喜好來設計教學的程式和步驟。首先應加強美術作品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介紹外,不要急於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徵的程式化教法,學生會感到很枯燥而不想聽,更不想再去審美了,也審不出美了。可以從作品本身,從分析意象,情節,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編成故事,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究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方面特徵,使學生真正學習到美的方法。對於欣賞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動地進行再創造,這就要依賴於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鑑賞和藝術創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常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的欣賞,讓他們沉浸到欣賞物件中去,運用已知的美術知識與理論進入到對作品未知的個性特徵的探尋。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啟自己的想象空間

3.在感受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發表個人的欣賞見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交流欣賞體會中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醜,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範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多媒體的出現,使美術教學如魚得水,從圖片,音樂,視訊等各方面入手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提升學生的情感昇華。運用電腦技術進行美術教學和繪畫創作,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求意識和創造能力、操作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於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寓學於樂是審美教育的一大特點。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生又學到了知識,他們在玩中學,也在玩中獲得了美的享受與樂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更能激發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如在八年級上學期上漫畫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收集了很多名人的漫畫和流行的經典動畫,先通過欣賞分析,入手到如何繪製漫畫。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養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是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更不能把審美教育與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立起來,而應在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要把學生引向自然、走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在欣賞課裡,則利用媒體技術,點畫成景,有某一幅畫擴充套件到同一系列的,還可以點人出文字介紹,在學生討論後,老師在總結時,點一下相關的畫家或某名畫的圖片時,其相關的介紹就出來了。比老師單一總結要更形象。還可以利用電腦虛擬出你想象的場景,例如把某畫色調變一下,或把畫中某物或人去掉後的效果等等,這種富有藝術情趣的客觀環境,能全面豐富學生的視覺,更好的去薰陶感染學生。

中學美術教學是一種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的學習逐漸提高對美作品的審美能力,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為一個能對藝術及藝術以外的一切美的因素進行感知的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學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要喚醒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必須讓他們感受到美術的魅力。藝術教育的內涵是廣泛的,在藝術教學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學校裡,停留在固有的書本知識上。要大膽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及時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通過觀察、思考把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來,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認識到美處處存在。我們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發,使學生用真實的心靈去感受、描繪。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提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那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只是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的,創造教學的新境界,使美術教學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服務於社會。

第3篇

印象最深的是葉聖陶老先生的一句話: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為squo;小朋友squo;。葉聖陶先生一貫以平等的態度尊重學生,呵護學生。他的這種教育思想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著深刻的影響,對此我深有體會。

要愛學生,這是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價值觀。還記得在我第一次面試教師演講中,我說:從不同角度來講,人人都是第一!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公平的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這個學生是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幫助他們,教育沒有愛,猶如池塘之沒有水。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每個學生都是一座寶藏,而教師就是發掘寶藏的人。這種愛的力量是每個學生所需要的。用愛來書寫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想這是需要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

由喜歡孩子這種價值觀的引領,讓我也愛上了教育。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相處交流的主陣地,如何用心地去經營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怎樣讓學生在課堂短短的40分鐘內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我希望通過我的幫助和引導,最終能讓學生髮掘自己的潛能,養成優秀的品質,真正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一篇教育隨想中我這樣寫到: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認真二字。只要你是真正的愛做教師,有了興趣你就會自覺去做,你就會想方設法去做的更好,你就會想怎樣做的更加於眾不同。對待教師這份職業,要擁有12分的興趣。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這還不值得去愛嗎?關於素質教育,可以下上幾十種定義,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素質教育就是學做人的教育。而無為教育藝術則具有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或晴天霹靂開悟撼心靈的魅力和威力。青少年的成長是從他律逐步進入自律的過程。無為教育藝術展現的是教育者導演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教育。在無形無象,但有聲有色的無為教育中:學生的自主意識會大大增強,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會有新的提高。

對學生光有愛還不夠,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使教育過程生動活潑、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的保證。讓我們像葉聖陶一樣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用寬容的心去引導,對待學生不要教訓,要勸說;不要灌輸,要啟發;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悶的課堂活起來了,使每朵思維的火花燃起來了,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

第4篇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們的生活確實徹底得被翻轉啦,從什麼都不懂的初級父母漸漸成長著。但當我捧起這本書時,我仍然覺得書中的喬治老師在愛斯基摩人的天地裡所經歷的這一切太不可思議啦!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小說,它向人們訴說著在一個被世人快要遺忘的角落裡,在一個白令海峽小島上的尤皮克學校裡,喬治老師用他的愛和超群的智慧帶領著十多個孩子完成了令人不敢相信的任務,他不僅改變了這群孩子的學習態度,更加翻轉了他們的人生足跡!

多麼偉大的喬治老師啊!正因為看到它的介紹,我才申請閱讀的,可是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卻發現由於是翻譯版,也許由於我的淺薄,我的知識面和我的理解力有限,我的讀後感也許會很無力度,我只能說這個故事確實很令我感動,看到最後喬治老師與學生們歷盡千辛萬難終於獲得全國冠軍時,我不禁淚眼婆娑,他們真是太不容易啦!我為他們鼓掌!

這本書是喬治老師的回憶錄,直到二十年後他仍然為孩子們的點滴而動容,他把他們形容成上天派來的天使!可是他第一天來到學校卻遇上了一群奇葩的學生:他們不喜歡白人也不喜歡學習,他們上學就是為了打籃球。但是喬治沒有放棄這些幾乎被遺忘的孩子們,他用他的獨特教學方式一點一點得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馬歇爾經常上課在把玩籃球,他預言喬治撐不過五天,結果老師的一句因為我特別。令波尼說:也許,你能撐過一整年。喬治發現到了體育館男生動作敏捷、精力充沛,運球、轉身、投籃都行雲流水,其實這些孩子一點都不笨,他們已經差不多是成年人啦,他們有著愛斯基摩人的生存本能和狩獵能力,可是大部分的老師都覺得這些孩子是不能教的,其實是因為他們無法走進愛斯基摩人的心靈深處,而喬治做到啦!

喬治老師居然請他的學生教他打籃球並且付給他十五美元,他用汽水的獎賞調動了課堂氣氛,他融入到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裡,與他們的父母成為好朋友,幫助孩子們參加未來問題解決大賽,他一點點得將孩子們的自信心調動起來,期間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他甚至為了讓孩子們願意前往各自的考場,而用賄賂的方式,給他們蛋糕、餅乾、爆米花和瑪麗調好的水果酒。孩子們走進了考場,裡面堆放著餐盤、點心、紙杯,而不是鉛筆盒圓珠筆。而他的女兒梅雷迪思在父親的影響下也繼續忍受著當地人對她的不公平,因為她愛他的父親,更高興能和愛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學習他們的文化。

喬治告訴墨瑞他們:頭腦風暴不是你們的強項,它和你們的文化正好相反。你們的思考既實際又精準,它必須那樣。在冰上它是真實的世界,很少允許犯錯的空間。他強調溝通的基礎是什麼為什麼。

喬治不僅要跟孩子們一起努力克服學術上的難題,幫他們想辦法引導他們走進科學的殿堂,還得說服那些對愛斯基摩人存有偏見的白人,他為了這群孩子的未來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啦,不惜忍著病痛陪著他們一起去參加比賽。當孩子們遇到情緒問題時,喬治背對著他們說:你們永遠不會有下一次的機會啦,你們不是來這裡憂鬱和像豆莢那樣枯萎在旅館游泳池裡。你們不是來這裡找媽媽的,你們是來代表愛斯基摩人來跟全國的聰明人競爭來的!藉此激勵墨瑞這群孩子。他勇於向孩子承認自己的情緒失控,這不是每個老師都可以做到的,喬治他做到了,他沒有高高在上,因此他最終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

這本書很感人,喬治老師創造了奇蹟!真希望我們每個孩子都能遇到像喬治這樣好的老師啊!而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應該向喬治學習,學習他的友善和智慧,讀懂孩子,讓你的孩子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第5篇

讀了吳瑤香老師的《音樂課例與專家評析》一書,通讀全書,我漸漸走進一位基層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曆程,感受著她以大量的教學實踐作為求證而確立的,對於中學音樂課堂靈動的,趨向於成功的構建。創作課、舞蹈課、欣賞課、唱遊課、音美協同課、器樂課、歌唱課,課如其人,字裡行間流淌出源於骨子裡頭的真誠的資訊。它是一種特別的親和力,一種給予兒童最大限度與效度的良性的影響力的教育理解,一種用心實踐的情感釋放。這些基於吸引兒童主動而強烈地參與到音樂表現中去聆聽、體驗、感悟、發展的課例,這些基於促成兒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經歷,培養幸福而有審美意味的人的興趣激發、品行習染、人格完善的課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獨具個性的、美的、動情的教學風格。

音樂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徵,強調音樂教學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民主平等、寬鬆愉悅學習環境的創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中師生互動,共同體驗,探究,感悟,創造,這樣才能使音樂進入學生的心靈,發揮出音樂使兒童學會甄別美醜、善惡、真假並去享受和創造美好的作用,最終向精進修養、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邁進,在這個層面上,吳老師是個非常用心的音樂老師,她主張音樂教育要回歸兒童的生活,服務於兒童生活,讓學生有更多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時間與空間。

一位好的老師,不僅能使學生在充分積極的審美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創設的音樂情景、意境中自主體會、感悟,從而實現啟情悟智,不可否認,吳老師的課例顯現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這一點。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廣闊領域裡,課堂是個綻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臺,無論是自己的教學案例,還是指導弟子的教學案例,無論是教學經過的全程實錄,還是詮釋教義的說課稿件,都能給人一種不一般的感受。這就是吳老師在這個魅力舞臺上發出的屬於自己的音樂——課的主題。她以主要教學內容的美感特徵的深入挖掘,融進紮實有效的體驗性學練,突出以一個作品為中心的小主題構建,讓學生每課建立學科成長的小單元快感,課的切入以聽著音樂入課為標誌,彰顯與其他課程的區別:課的呈現緊緊圍繞音樂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線索循序漸進地展開,課的發展以環節的層層遞進、每一個連結點都力爭實現學生髮展的增量來達成目標;課的結構以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為塊塊狀框架,建構顯示部、發展部以及再現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徵;課的型別在借鑑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形成新的亮點,如三聽、三談、三次討論、三次對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參與性,或突出創造性,或突出層次性與可操作性,注重在體驗性教學方法中創設審美情景,在實踐教學方法中貫穿即興創造。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讀了吳瑤香老師的《音樂課例與專家評析》一書,真是受益匪淺。我想,一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充滿熱情,其次要鑽研教材、教法,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並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創造性的應用;一位好老師,應該善於挖掘音樂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師,應該會找準切入點,凸顯情感與態度目標,重視訓練點,河裡把握知識技能目標,抓住互動點,強調過程與方法目標;一位好老師,不僅要自己教好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愛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

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以吳老師為楷模,滿懷愛心,用心教學,以審美為核心,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做一個美的傳播者!

第6篇

?愛心與教育》深入淺出、親切感人的教育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是李鎮西老師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書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的那種潛移默化的愛,這種愛充盈著整本書,也衝擊著我的個心靈世界。

李老師在書中提到: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以愛,這種愛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當看到李老師與後進生萬同的故事時,我是如此感動。作為一個老師,能夠對一個學生費如此大的心思,那麼什麼樣的學生不會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李老師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像李老師那樣,懷著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給後進生們以心靈的呵護,幫助他們樹立起人的尊嚴,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師書上提到的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銘記於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偉大,對祖國、對社會、對學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讓學生有這種感覺,幫助他們認識生命的偉大,找到生存的意義。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生命的舞臺中演繹好自己的角色!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老師們,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師能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體現,成功智力的學生也會大大增加,個性+特長的學生也會不斷湧現,社會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會層出不窮。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為學生打造一個精神家園式的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第7篇

閒暇之餘,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

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裡,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裡。

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第8篇

?什麼是教育》這本書,令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七章 教育是一項道德事業中的愛在教學和學習中的首要地位這部分內容。

我們是隨隨便便地使用愛這個字、沒有什麼嚴肅的意圖嗎? 我不敢肯定。我覺得我們的意思是我們感到與那些自己承認喜愛的東西很親近。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認同它們。我們擁有它們,它們變成我們的,我們贊成的東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形式的情感減少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分離,它們將兩者緊密聯絡起來,這正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在理想的條件下,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愛的情感啊觸動了我們教育經驗的所有元件。它附著在了人、正在研究的材料和整體的經驗本身。另外,對於學生和老師,它都發揮了一樣的作用,或者可以發揮一樣的作用。沒有多種形式的情感表達,教育會失去其很多的吸引力,它的終極意義會被剝奪。……

教師顯然不僅僅可以喜愛個別學生,在工作的其他方面,他們也會有類似的感受,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情感。在最基本的分類下,單個教師喜愛的主要有她所教的人、所教的內容和所教的方式。當然,在理想的情況下,他對三個方面都有同樣的熱情,但是,這一令人愉悅的安排不會總是出現,他可能愛其中的一個方面更甚於其他兩個方面,這些差異會影響他選擇成為的教師型別。

……當然,我們想要的是對教學各個方面熱愛程度都相當高的教師。這一點恐怕並不是能夠實現,但是,它是一項工作標準。

……在教育中,愛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教師和學生均是如此。正是愛的膠水將事物粘在一起,讓他們凝聚在一處。這就是說,如果教學無法在教師所鍾愛的某些方面給他們帶來深深的滿足,那麼,教學根本無法進行。規則很簡單:如果你不愛教學的任何一面,那麼,就早日脫身。

……什麼是教育的底線?這正是我們所得出的一個結論,即教育基本上是一項道德事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的目標是改善。它試圖讓接觸它的每個人,老師以及學生,比現在更好。放眼全球,它盡力 讓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它的任務是無盡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每一代新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每一代新人都可以自由的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和擴張…….

在這部分,菲利普.w.傑克森提出,教育的理想狀態,是教師不僅僅要喜愛她所教的人,即學生;還要喜愛她所教的內容,還要喜愛她所教的方式。也就是,我們想要對教學各個方面熱愛程度都相當高的教師。雖然不總是能實現,但是,可以作為一項工作標準,來衡量教師的工作狀態。

記得有一次聽專家講座,那個專家反覆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我以為,真愛是土壤,寬容是營養,學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長的萬物,有了適宜的土壤和充足的營養,沒有不成才的理由。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潛質,因材施教,也要因材評價,即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

最基本的愛,應該是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自由,讓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真愛學生,我以為至少要做到幾點:

1、 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而不僅僅是培養物件,服務物件。

學會欣賞學生,盡力找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不以成績、性格、聽話等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從而給於恩寵或歧視的待遇。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親人之愛,寬容、理解。反思自己曾經的行為,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說錯一句話、遲到、打鬧、看小說等大動干戈,甚至體罰學生。現在想來,對於學生的這些懲罰,不僅顯得自己小氣,也顯得在教育上的無能。任何問題都不能通過訓斥、體罰等暴力方式得到根本的解決,而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愛。

愛得深沉,是指為學生的發展看得遠,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愛得豐富,指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愛讀書、讀懂書,而又不僅限於讀書。愛得持久,指持之以恆的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學生的努力、進步、創新,還有失誤、落後、挫折等,都予以關注。

恨鐵不成鋼的憤怒,是格式化的愛;嚴厲嚴肅嚴格的管教,是近乎抽象的愛;母雞呵護小雞式的愛,是操心過度。這些都不是學生內心裡真正需要的愛。先了解學生,再理解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和合適的方式,指導他們慢慢成長。

寫到這裡,感觸更真更深,又想到小峰同學。他是我的一個學生。當時他是辦公室的常客,常常被老師狠狠地呵斥。這時候的他,像一隻可憐的小雞,縮著肩,滿臉的眼淚和鼻涕。想來,我好像也沒有為他刻意做過什麼。只是在佈置作業的時候, 給他的作業少一些簡單一點;其他老師罰他補作業的時候,找個板凳讓他坐下而不是趴著寫;在他上課不帶課本的時候,拿自己的課本給他看;在他與同學打架臉上受傷的時候,給他貼上一片創可貼。除了這些,我真的想不到為他做了什麼,但是,這些,他一直都記得。初四畢業,他去了技校,臨走時要了我的qq號碼,但一直很少聯絡,我的好友裡也沒有他。

前年他畢業參加工作,第一次qq聊天告訴我這個訊息,我才依稀想起這個孩子。以後就偶爾打個電話,節日裡發個簡訊,一直惦記著我這位並不重視他的老師。所以,我想,每個孩子都是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關注。也許他永遠達不到我們眼裡的優秀,但只要給他尊重和信任,他也會和別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而不是畏首畏尾,卑微的長大。當我們教師俯下身,世界會在淚光中微笑!

或許我們無力承擔起改變每一個孩子命運的重擔,但至少可以儘可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其他同事對學生的時間壓榨和冷酷粗暴,但至少可以向學生傳遞自己對他們的關愛與溫暖。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理解的話,需要的,不是什麼人力物力財力,需要的,是我們的心力。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我們大多數教師,這些都能夠想得到,甚至思考得更為深遠。但真正的操作起來,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誤區和極端。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在我們教師能有權掌控的範圍內,要做到盡力而為,問心無愧——為了心中的良好教育。

良好的教育到底是什麼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索和答案,也許我們很難給予它一個周全的描述,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讚歎……那麼,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對於所有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人們,大概都不難達成這樣的共識:不論是家人之間的純美的至愛親情,還是親朋故交這間誠摯的友誼,也不論是師生之間的傾情給予,還是陌生人之間默默無言的相互關愛,都能給我們的心靈以溫暖的慰藉,給平淡的日子以清新明麗的感動。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而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之中。讓年輕一代在人性的光輝裡,擁有一個關懷的人生,這應是良好教育努力達成的一個目的。

愛自己的專業,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對所教的內容感興趣,勤學習、樂思索、勇探究,敢創新。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自己所教的知識,用一顆進取的心對待所從事的職業,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執著的堅持。

享受你的課堂,生命的閃光莫過於站在課堂上面對幾十雙眼睛的時候。以享受的態度對待教學,心靈就會充滿著明媚的陽光,迴響著和諧的音樂,體驗著詩意的靈感;以享受的眼光走進課堂,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後有一種留戀。教師享受自己的課堂,讓學生享受教育的幸福!

最後,引用本書中的一句話,也是菲利普.w.傑克森最本質的觀點,教育基本上是一項道德事業。我想說,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第9篇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貴的;無論他是愚昧的,還是睿智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都應該讓他們快速地發展。

朱教授說,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成長並快樂著。

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讓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老師做教授。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學生走出校門,忘記學校所教內容後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許多人認為這非常精闢地詮釋了教育;也有人認為就剩不下什麼了(我想,這裡學校所教內容,主要是指一些純粹的應付考試的東西,這些東西,好多在實踐中是用不上的,註定是要忘記的;而那些在實踐中一刻也離不開的,是根本不會忘記的)。

在這一方面,他專門做過調查:平江實驗國小的一些教師提出,作為教師都想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也希望在快樂活躍的氛圍內進行教學,可現實是現在的學生和教師都沒有講話、活動的時間,沒有活動作文怎麼寫?尤其蘇州現在已取消學生的春、秋遊,他們不得不將時間花在那些重複的題海里,以至於學生一聽到放假就歡呼雀躍,學習已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對此,學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實驗逐步改善以往的辦學理念,可更大的壓力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甚至出現有的家長看到作業少了就責怪老師的情況,社會究竟對新教育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為此朱永新指出,學生的課外活動一定不能少,該做的還是要做,只要是省內遊,安全工作做細一點,可以恢復學生的戶外遊。不僅如此,還要多搞些這樣的戶外活動,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館、園林等,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得到實踐。教學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活躍一點,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很多教師和學生埋怨沒有時間,那時他們都將時間用在了加班加點上,試問:加與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區別?不如將這些時間讓學生自由支配,讓他們在課餘時間多讀一些書,現在有些學生對有些科目的什麼定律、定理、公式都瞭如指掌,可遇到題目就不會做,原因就是沒看懂題目,這非常值得教師們反思。相信只要學生確實是進步了,社會會給予新教育一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