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唐詩》讀後感7篇 《千年琢磨,猶如魔術般的《唐詩》》

《唐詩》讀後感是對唐代詩歌作品所引發的思考與觸動的總結。這些千年經典之作透過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展現出了詩人們獨具的情感、哲理和社會意義。通過閱讀《唐詩》,我們能感受到人類情感的深度,思考生命與存在的意義,同時也體會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唐詩》讀後感7篇 《千年琢磨,猶如魔術般的《唐詩》》

第1篇

如果說唐詩是一座華麗卻沒有大門的漂亮花園,盛開的繁花開遍了整個花園,吸引了無數蜂蝶為之翩躚飛舞,那麼,六神磊磊一定是這座花園的鑿門人或是引路人。

他自己就曾說過:“假如唐詩是一個花園,被圍牆圍著,多數人都繞牆而過,我就做一個翻過唐詩的圍牆的人,去裡面摘幾朵花給大家看看。如果喜歡,你們可以去走正門。我做這樣的人就不錯了。”

在這本書裡,作者並沒有用十分枯燥的學術語言來給我們講述唐朝的那些事,而是用十分活潑、符合大眾胃口的語言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描摹出唐詩的丹青圖。

徜徉在書中,我們不再對大唐的文化詩歌望而卻步,因為詩人們亦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他們同樣會在深夜挑燈苦讀,同樣會在官場苦苦奮鬥,面臨感情和事業上的失意,同樣會因為一次失誤捶胸頓足。他們有登科時的欣喜若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亦有落第時的悲涼——“榜前潛制淚,眾裡自嫌身”,有女嬌娥對戀人的思念——“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也有與戀人分手時的無奈悲傷——“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些關於唐朝詩歌的種種,六神磊磊都用最生動活潑的語言為我們一一展現出來。

詩人的性格和仕途遭遇都交匯成詩人生命中的音符,每個音符都是一句詩,都是詩歌的靈魂所在。縱使是同一個詩人的詩,都並非完全一樣。詩人也許前半生及第,仕途順利,寫的詩歌都是旖旎優美的,著手點都在描寫皇家宮殿或是漂亮的風景。詩人也許後半生仕途失意,被貶邊疆,或是直接被撤職,詩歌所體現的情感時而是憂愁不悅的,時而是對朝廷不滿的,時而是充滿雄心壯志打算重入官場的,時而是看開後雲淡風輕的。這些都讓我們難以揣摩。但是我們現在可以跟著六神磊磊去更加細緻入微地體會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詩歌世界,以不同的角度、別樣的切入點去觀察一個詩人。我們可以從唐詩世界的另一扇大門進入這個世界,更加真切地體會這個世界的每一筆每一畫。

小時候我也背了不下兩百首唐詩,但對唐詩的內容以及詩人的生平背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瞭解。背完詩歌后,連此詩歌的意思都被我拋到九霄雲外了。可以說,我連唐朝詩歌的大門都沒有真正踏入,只是在刻有“唐詩”的牌匾前徘徊。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算真正踏進了唐朝詩歌的大門,在門前的一隅仔細而小心地欣賞著怒放的朵朵梨花。

《唐詩》讀後感7篇 《千年琢磨,猶如魔術般的《唐詩》》 第2張

第2篇

孔老夫子言:“詩,能夠興,能夠觀,能夠群,能夠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吟詩作對,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達交流的寄託所在。《唐詩三百首》,名頭之高婦孺皆知,靈動拗口的唐詩,悠悠一千多年的傳唱,已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艱澀。泰半久遠,我借光陰為引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中尋覓那唐代性格各異、出色出眾的才人們,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他獨自漫遊山中,心裡十分清靜,放下繁雜的思慮,讓奔騰的念頭停歇下來,任它隨清流遠去。意識得到控制,整個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的他,應是受了現實很深的衝擊,帶著強烈的失落心意歸隱山中。產生這種見解實則是基於先入之見構成的無意識的強加,認定一個人的歸隱總包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和遺憾。

我認為,終其一生,李白都是個進取入世的人不會輕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內心,磅礴的才華和見識。野心催逼他,於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鵬去展翅遨遊九天外,同樣不能勉強李白只能看到腳下的一塊地方。

他是個精彩的人,善於發現身邊的完美,無論是樓前的流水,懷中的美酒,還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來都別有意趣,他有世人無法企及的才華,哪怕最平常景物,經由他描摹,亦會動人心絃。

裡邊醫生都無法進入政治的漩渦中,有太多人為他抱怨不公,可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天性浪漫的偉大詩人而言,委實是最好的結局。

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鍾,終身潦倒,鬱郁不得志。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李商隱詩綺麗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佔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馬橫絕,其餘眾人峰巒疊嶂,各有擁躉。情勢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佔鰲頭。進而放眼晚唐詩人,仍似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李商隱以感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歷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扣人心絃他以往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他與宋華陽的戀情最終以杯具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第3篇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能夠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我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我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為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向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mei外。應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能夠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第4篇

還記得幾百年前有一個這樣的朝代,它經濟發達,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昌盛。唐詩就是在這樣的年代被創造出來的,繪盡了盛唐繁華色。

唐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詩歌能夠作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為籌光交錯的閒談之語。

且聽風雨幾許,看一半往事入斜陽。手不釋卷,幾盞昏燈,幾杯薄酒,一彎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詩勾勒的美的醉人,遠不止這些,那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夜裡,吟唱著詩文的詩人更是這部書的主角。

?長安古意》裡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壯麗輝煌,市井倡家的輕歌曼舞,其繁華濃豔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極致。而這背後對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的諷刺,對當時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的刻畫。也難怪如聞一多先生所說:“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得後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盧照鄰也不負寫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詩裡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從小時候就開始背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如今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浪漫,他的放蕩不羈全部都揮灑在這盛唐的詩篇中。他永遠活得像個孩子,永遠的舉酒暢飲,而後“誘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還有王右丞,王維。被人熟知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有別忘了“渭城朝雨絕塵”中送別的他;唱著“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隻。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他。王維登得朝廷,下得塵世。可謂“廟堂有夢,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願與其共飲月色,賞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復繁榮鼎盛,潘鎮割據,戰亂四起,昏君當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間便損了容顏,凋了花瓣,徒留滿腔悲憤與無奈給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還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憤恨與同情,亦或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欣喜,都與國之沉浮相關。他這一生,看過繁華,遇過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國,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夢,少不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少不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李商隱。他們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現,他們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榮華,或潦倒,但這都不礙於他們的才華橫溢。

溫酒一杯淺唱,美夢一場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後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涼的晚唐。那個朝代,男兒風流倜儻,女子恣意嬌美,不管是胸懷大志還是紙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長安酒意裡,唯願夢不醒,再讀大唐夢。唐詩三百首,歌盡天下繁華夢。

第5篇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在我們小的時候老師都要求背過,尤其是白居易和李白,杜甫的詩詞更是讓人們回味無窮,這一作為中華傳統優秀經典文學作品,有這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我讀後有感而發,想要分享一下讀後之感。

在唐朝近三百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在唐代詩歌最多可以達到5萬餘首,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導致許多文學作品大量丟失,最後保留下來的唐詩不過300餘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這311首作品中代表作家主要以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等文學大家為主,如果我們談到李白,這位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仙道,意氣凌然,尤其在讀了他寫的詩後,更是有一種蒼穹豪邁之感,他的詩作格主要是浪漫主義,清新脫俗,大氣豪邁為主,這與他的歷史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比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體現作者豪邁之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不捨留念之感,總之對於愛好旅遊,喜歡當官來完成自己一生所願,卻只能在後期顛沛流離的李白來說,她的文學情感詩複雜的,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這很重要的關係,談到李白就不得不提到杜甫,與李白合稱為大李杜,杜甫這一生更是悲慘,仕途不得志,在後期的安史之亂中也備受折磨,所以說杜甫它是一位現實主義詩人,最後在飢寒交迫中顛沛流離,病死餓死,下場比較悲慘,比如像杜甫的春望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思鄉和憂國之感,也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傷感與哀嘆之情。也有“何時眼前突先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可憐天下和他一樣的世人也能住上好的屋子,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他的一生寫滿了悲傷,但卻一直憂國憂,和岳陽樓記中表達的情感有些許相似,最後再來說說白居易,他給我的感覺是寫的大部分詩可以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一定的批判,就比如觀刈中看到一位老婦人抱這孩子在田中撿穗吃,而自己不需要勞累就可以獲得糧,令他自己感到慚愧,並且對當時的社會制度人勞動不過所交的稅,可他也是位為人著想的偉大詩人,並且他的詩作很通俗易懂,也給人看,也容易和百姓形成共鳴。

唐代的詩人有很多,但是以上三人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詩人之所以寫詩,其一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為一些抑鬱不得志的情感,其二為了替天下百姓表達生活困苦,對朝廷制度的不滿,唐詩三百首中正是表達的這些情感正如以上舉例,其實不僅僅是唐詩,任何朝代的詩歌都可以表達出這些情感,我們應該去閱讀這些傳統經典文學去體會去感受古代人的情感以前人之鑑不斷完善自己。

第6篇

在這一個文壇上本如天神的人物已經盡付春水,但是他們的詩文——《唐詩》,其藝術魅力永恆不朽。

數千年過去了,唐詩韻律悠然在迴響,漫溯歷史的大道,平添的不過是已經風霜的韻致,那是世間最亮的語言,是紅塵中最燦爛的圖藍。雖然他們漸行漸遠,聲不可聞,但其詩文的其情其聞在世間永傳,亙古流芳。像這樣別出心裁的,與眾不同的唐詩韻律就在此:

你看,那山澗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在那兒,松林一塵不染顯得蒼翠,皎潔的月光透過葉子,在鬆間留下條條斑駁的影子,置身其中,使人明靜、清幽,就好像心也被洗淨了一般。那白練似的清泉從石上穿梭,源源有聲,像優美動聽的奏鳴曲,又像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跳動。忽聞林間笑語一片,咦,原來是洗衣的少女踏著金色,沐著清輝歸來了。

你看:那古道旁:“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在那兒,小草綠得妖嬈,綠得嫵媚,綠得動人,偷偷伸長了脖子,與這條荒棄了的苔階映襯著。明媚的春光灑在綠草身上,使其身上的汗水瞬相聚,變大了,又變大了。純如水韻,亮如明月,深如潭淵,潔如白雪,使人如痴如醉,又如珍珠一般,一不小心掉落在苔階上,碎了。聽,躲在密密枝葉裡的黃鸝唱起了一歌兒,歌聲動聽而婉轉,像是為此感到嘆息。

映階的草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歌聲”又有誰在聽?這難道不可以與:“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相媲美嗎?

你又看:那長江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在那兒,狂風陣陣,無窮無盡的樹葉在狂風中蕭蕭飄墜,鳥兒也在急風中飛舞、盤旋著。藍藍的天空似乎更高更遠了。聽,那兩岸猿猴的啼叫聲,淒厲而又悲涼。水中水洲清凌,條條白沙在燦燦的陽光下一閃又一閃。無源無盡的長江水浩浩蕩蕩,奔騰而來。

你再看:在那山川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裡的城東、城西、城南三面依舊綿亙著高低起伏的群山,未曾改變的虎踞龍盤,依舊挺立,就連那北邊的江潮也依然拍打著城根,帶著寂寞的心情偷偷退了回來,彷彿在惜:昔日的繁華以化為烏有。

明亮皎潔的月色中,鮫人落淚成珍珠,流瀉不止,忽隱忽現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離,藍田山上的美日化成了縷縷輕煙。彷彿終身相依,卻又瞬間分離。

第7篇

每當我看到比較小的孩子一遍遍誦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時,總會想起我的從前:只是一味的枯讀古詩,沒有一點汲取營養。到頭來,味同嚼蠟,只是死記硬背過了。

我曾為此後悔良久。我在剛入學堂的時候,看見文字就如同一個個會認的符號,粗粗的讀完,粗粗的背過。上百的誦讀量換來的只是寥寥無幾的記憶。我試圖改變這樣糟糕的背詩方式,但古人那令人難以領會的語句,實在不好接受。煩惱一天接著一天,像一根根絲線把我一縷一縷的纏起來,正當我被綁的喘不過氣時,一本寶書救了我。

“此時,只有那輪明月,睜著慈祥的目光,把一個孤單的身影照耀”……一首短短的五言絕句,被數百文字展現,意境就慢慢的渲染開了。詩,像是香濃的茶葉;此書,如同尚好的熱水。兩者相融,就覺得茶味的馥郁在水中慢慢渲染開了,茶的苦澀轉甘甜,水的無味變芳香,兩者缺一不可。

意境確實明瞭,從前只認為詩人想家了抬頭看看月亮。而現在卻不同了:詩人在窗前矚目天空,晚風輕拂髮絲,襟袖飄飄,雙眼中彷彿有淚花綻放。桌上還有前夜在花間喝剩的美酒,昨晚是三人,今夜怎麼看,卻只是孤身一人了。悠悠的長笛鳴聲蕩入耳畔,折柳清脆的聲響引發了無盡的故園情……

讀這本書,彷彿真的化作一隻小書蟲兒,鑽到詩海里了。空山新雨的暢快,蓬頭稚子的頑皮,慈母手中的針線……富有詩情畫意的中華漢字,築成大舟載你遠行。

文章之本在題,回過頭來,我開始思考這本書的題目。此書甚美,為何命名為“唐詩素描”?將我將全文通讀一遍後,才明白,素描是最真實的臨摹,作者用雅緻的辭藻,將詩中流露的景象真切的描繪出來。如果只是單單有文字,也許有些意境仍想象不出,而我的書中每一首詩都配有一幅山水畫,讀詩,從詩中想景從景中尋詩,一言一字錯落有致,一筆一畫恰到好處。

如果僅僅讀一遍,是完全吸收不了的,要多讀,多品,要讓知識的香茶真正在水中浸泡開來,多讀幾遍,你會“溫故知新”。

詩很多,在這首詩裡,是百花齊放。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奔騰,是從千米高空向下衝的駿馬;偷採白蓮回,是童稚,是在水中採白蓮的娃娃;大漠沙如雪,是豪情,是塞外金戈鐵馬的戰騎。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看,心悅時賞,有錦繡江南的美幻,有深厚的友情;傷心時品,卻是桃花潭的深淵,卻是告別朋友的悽清。

自從翻開這一頁書,我對古詩的理解就開始不斷上漲,有的思考不在停浮於表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深度,我再也不是那個接詩就背,不知思考的人了。

讀過《唐詩素描》後我喜歡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望望那皎潔的白玉盤,臥聽風吹雨打,暢想鐵馬冰河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