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效教師心得體會8篇 教無止境: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與成長

《有效教師心得體會》是一篇旨在分享教師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深刻體悟的文章。本文將介紹一些成功教師們的實際經驗,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並巧妙地解決教育中的難題。無論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還是新近步入教育行業的年輕教師,我們相信這些心得體會都將對他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有效教師心得體會8篇 教無止境: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與成長

第1篇

如何正確理解有效教學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麼是有效教學呢?我個人以為,有效教學是指師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遵循一定教學活動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物力投入,實現了儘可能多的預期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主體的主動發展。它包含有三個含義:

有效果:是有效教學的直接體現,是教學活動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制訂的教學目標的程度體現。因而在課前,我們應當充分鑽研教材,對照課程標準,瞭解我們的學生,從而依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滲透什麼思想教育,用什麼方法來教……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當然課堂中的生成性環節,也不能忽視,我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篩選,挖掘,有時,可以在課堂上煥發出亮麗的光彩,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效用: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讓學生學好知識後會靈活運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會“舉一反三”, 要引導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熱情,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它是趨向於教給方法、點燃熱情,引導自主學習,為學生今後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打基礎,具有延續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學的衡量指標。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最佳教學目標。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這樣的普遍理解,它還蘊含了在單位時間內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習狀態等的綜合衡量,它也是一種教學機智的體現。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學生在理解某個問題時卡殼了,我們應當怎樣來引導他們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答案。

有效教學並非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而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在自身現有的水平基礎上有所發展,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換句話說,我們教師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讓他們對學習過程感到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他們今後的學習,乃致將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基礎上,我們如果也能經過反思,探索,提高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那麼這種有效教學更具有意義。

如何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要從學生的已知出發”“教學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種思想的提出和改變,使教育教學從教師的權威說教向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轉變,認同學生肯定有著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認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興趣、愛好、意志等;認知上的需求有:知識、能力、方法等;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從學生的情感上、認知上來備課、授課,達到既可以讓學生學到要求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我要學習”的強烈慾望。要收到這種效果,就要在備課的時候,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造性進行處理:研究課標,在學生已有經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思維的基礎上確定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明確年段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教學目標可以有所升降,細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識系統內在關聯的前提下,可以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可以有所增減,有選擇地利用部分課外教材內容。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穫,讓學生在進步中體驗成就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的內在的求知慾。

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學習的內部動因。它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絡。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們明確學習數學目的意義,旨在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同時,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對於學生的比較新穎、簡捷的回答,加一兩句評語;對於有一定進步的中下學生,進行表揚;對發言較好的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2.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激發豐富的想像,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低起點、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饋、及時補”的原則,

有效教師心得體會8篇 教無止境:一位優秀教師的智慧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在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學生們的課堂活躍性有很大差異,一部分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還有一些孩子卻難得舉手參與課堂活動,我想這除了與個體性格有關外,還與孩子們對問題的理解以及教師提問的方法技巧等有關。低年級學生有一種表現欲,一般來說,他們很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有時也會出現學生不願回答老師提問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常常答不上來,學生就可能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這種反饋資訊迅速作出判斷、調整,改變提問的方式。

我總結了一些課堂提問的技巧,例如,方位轉移提問法,這種提問方法好像是射擊一個靶子,當靶子的正面有遮擋物,而不能擊中時,射擊者必須轉移射擊方位,到側面或其他方位尋找最佳射擊點,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可先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學生不能回答時,再逐一提出其他問題,以變換提問角度,使學生能答上來,所以當學生的認識處在一種“啟而不發”的狀態時,教師應再一次進行教學的調整。分層提問法,對於較難或較大的問題,教師應當採取分層設問的辦法,或化大為小,或化虛為實,做到各個擊破,並在此基礎上,深化認識。分層提問後一定要注意在學生分析、辯論後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性的東西。鋪路搭橋提問法,有些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很難直接回答,因此,教師應在設計提問時,由易到難,逐步引進,以逐漸開啟學生的思維之路,最終由學生自行找出答案。情境提問法,創設情境對於渲染課堂氣氛,完成教學目的要求具有積極作用,在情境中提問,能收到較好效果。示誤提問法,在教學中適當故意引進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樹立對立面,讓學生在爭論中揭示問題,以取得明顯的效果。

第3篇

不知不覺,來xx中學實習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上了九節新授課,聽了六節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雖然量不多,但每次上完課和聽完課以後我都會去反思,一方面我不斷地修改自己的教案,另一方面我總是回想我在大學裡所學的理論知識,再重新看一下自己的教案,然後問我自己:我每節課上講說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了嗎?我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我設定的科學探究有效嗎……

在科學探究的有效性這方面我就發現自己有很多問題。舉個例子,在講元素週期表裡每個電子層最多能填充的電子數和電子層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的時候,我在這裡設計了一個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試著通過討論找出兩組數字之間的關係(類似於他們中學所學的數學題裡面的找規律題),但現實的效果跟我自己的預想大相徑庭———學生對這道“找規律”的題並不是很感興趣,我告訴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更能加深他們對這一規律的記憶和理解,可學生告訴我說:“老師,我們更喜歡您直接告訴我們。”我聽到這句話很詫異,也覺得自己很失敗,課下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為什麼會這樣,我想到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我對學情分析得不到位。我只知道學生國中經常做這樣的數學題,但我沒想過這一類的數學題對我面對的這群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這樣的規律題感興趣;

2、探究難度偏高了。電子層數和每個電子層最多能填充的電子數之間的關係涉及到平方,對於高一下學期的孩子們來說有點難了;

3、探究意義不大,我選擇探究點選錯了。因為我對教材分析得不夠徹底而且缺乏經驗,對於元素週期律這一部分哪些知識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哪些知識需要學生探究進而瞭解其本質,我還是挺盲目的,其實元素週期表這一節探究重點也就是原子結構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其他的沒有必要探究。

由此可見,探究活動是講究有效性的,並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能像自己設計的那樣讓學生很感興趣、很輕鬆的學到知識,前期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是很重要的,如果探究活動設計得不合理,很有可能得到相反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生不僅不感興趣 反而覺得化學難了,失去了興趣,甚至不守課堂紀律、走神等等。

第4篇

此次活動,區角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愉悅性與教育目標的統一,我有幸參加了×老師講關於《區域材料的投放及教師的有效介入》的精彩講座,使我對於區域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講座從幼兒園區域遊戲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區域遊戲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闡釋了幼兒園區域遊戲,區域遊戲是孩子們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各種能力都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的,同時,講師告訴了我們沒有遊戲,孩子們就沒有童年的道理。

對於遊戲材料的投放,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成不變式”或“隨意式”的格局,有時投放的區域材料是為了應付檢查只是擺擺而已,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通過聽了凌春媛講師的講座學習後,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適宜、要適應已有經驗、要適應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適應孩子的發展性、材料要隨時調控、整體性、材料要綜合利用等原則,為我們今後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對於區域遊戲活動中,教師適時介入很重要,凌春媛講師用生動的詳實案例和精準的剖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模版,為我們提出了老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強調老師是孩子探究過程的觀察者,老師是孩子操作程序的支持者,老師是孩子個性發展的引導者的觀點,適時的介入,用自己的語言鼓勵幼兒愉快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交往、提高能力。

×講師的講座以獨特的案例分析、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的講學風格,使我親身感受到了幼兒園區域遊戲材料投放和老師的適時介入的重要性。

我在今後的區域遊戲活動中,會利用豐富的區域遊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好勝心,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時時刻刻以幼兒為主體,把自主權還給幼兒,不過多地干涉幼兒,讓每位孩子在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好區域遊戲活動,讓區域遊戲活動成為孩子快樂的天堂!

第5篇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誰”,為了我們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來到了九中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三位老師的講座很精彩,也很受用。私下裡,我們這樣感嘆:如果我們早接觸這樣的老師就好了!“海到無涯天作岸,山至絕頂我為峰”,也許我不能為峰,但正如河流一樣,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線,但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向大海。為了心中的夢想,我們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厚度”。三天的學習我積累了多少呢?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在“有效學習”的專題培訓中,彭小虎老師介紹了國小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及國小教師的任務,列舉了有效學習的案例,推薦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書籍等等。特別是對如何有效學習,彭老師結合他自己的教學實踐給我們做了具體的講解和指導。

其中,“經典誦讀”和“看畫說詩”的學習方法真讓我如獲至寶。因為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聽力失聰的孩子,他們失去了由聽覺獲得語言的重要途徑。因而,背誦積累對他們來說就尤為重要了。教學中,我曾不懈地指導學生背誦,但每學期下來至多也只能背個十來篇。而且,一邊揹著,一邊遺忘著。而彭小虎老師的經典誦讀方法給了我很好的啟迪和思考。

而“看畫說詩”的練習方法,就更適合我們的聾生了。因為,優美、生動的畫面把沉睡在學生記憶中的與之相關聯的文字元號給激活了。

另外,我想補充一點的是:彭小虎老師說,一次他的學生在一次戶外活動中,看著眼前的景色,情不自禁的吟誦,被電視臺無意中“抓拍”到了,就進行了宣傳報道。我想,既然學生這麼的詩情畫意,這麼的情不自禁,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呢?讓他們在語言實踐的環境中,盡情地放飛詩情。

總之,彭小虎老師的這節講座,讓我獲益匪淺。關注孩子的發展特點,尊重孩子的個性,小團體的激勵、引領作用,教師的督促作用,教學具有教育性的彰顯等等都給了我深深的啟迪和思考。

在“有效教學”的專題培訓中,彭小虎老師首先給我們闡釋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和諧的這樣一個理念。然後,結合實際的案例對課程的整體規劃與教學的具體實施做了具體的闡述。

其中,案例中課程內容的調整,真讓人讚賞不已。如,語文學習領域的尋根識字、經典誦讀、日記表達、看畫說詩、階梯閱讀;藝術學習領域的弓弦樂隊、管樂隊、古箏藝術中心;校本課程領域的軟陶課、剪紙課、扎染課、繩藝課、課本劇課程等等。學生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充滿智慧、充滿朝氣的氛圍中學習是多麼的快樂和幸福呀。

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課程實施中“先學後教,自主成長”的課堂教學模式。我讚歎教師的編題能力,更讚歎教師引導學生去總結、提煉、歸類的教學方法,因為他是在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呀,他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是簡單的,教學的簡單化是把學習的主動權與責任還給學生,追求的方法的科學性,而不是沉湎於內容的繁瑣設計;育人是複雜的,育人的複雜化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強調的是過程的藝術性,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簡單粗暴。我想,這就是這節講座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吧。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源於教師的心態和追求。一個優秀的教師總是把教學作為境界,作為對自己人格魅力與教學智慧的挑戰去追求,在過程中不斷反思這一步做的怎麼樣,有沒有問題,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就如顧泠沅所說:“名師的產生是追求卓越的結果”。

而學識素養和哲學思考又決定著專業成長的高度。因此,我們要把教師這個職業當做事業來追求,要以研究者的姿態從事教育工作,不斷地學習,有自己的哲學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素養和教學學術水平。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研究,研究什麼問題,如何在個性化的研究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職業生活的水平與境界?王薦和田良臣兩位老師給了我們很好的引領和指導。

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學習的喜愛程度。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在學習領域有著獨到體悟、發現和實踐的學習者。三位老師的講座雖然沒有對學習的重要意義有過多的闡述,但三位老師的成長史已經很好地詮釋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實事求是地說,他們的基礎學歷並不高,但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博士?為什麼會成為教育專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學習豐厚了他們的思想,學習豐盈了他們的人生,學習讓他們一步步走向卓越。

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教師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同事和學生。因此,作為一個老師一定要愛學習,廣泛閱讀,苦練基本功,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學習型、科研型的老師。

有什麼樣的知識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觀。“知識本體論”知識觀將知識視為結果,忽視了知識生成的過程以及知識人的個性化加工。在這種知識觀指導下,教師個體教學哲學缺失,而教師個體的教學哲學是支援教師獲得教學智慧、形成教學個性的前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學生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死記硬背,停留在“知道是什麼”的水平上,很少深入到“如何形成知識”、“怎樣有效地學習、運用知識”這一層面。這種知識教學忽視了知識本身所具有的認知價值和學習主體的心理因素,學生不能將知識內化為主體的認知圖式,形成相應的智慧技能。

因此,我們要變“知識本體論”知識觀為知識價值論(建構主義的知識觀),這種觀點強調知識的生成性、情境性。而知識觀的嬗變要求我們重構新的教學觀。

新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思考,不墨守傳統知識的結論,而馳騁於可能的世界之中。教學不是去培養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而是要讓學生學會不斷追問,不被權威和傳統所束縛。教與學都是充滿個性的創造性活動,是一種身心合一的智慧生成過程。

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的課堂才是一個新型的、生成性的課堂,這樣的學習才是師生一起走過的幸福而快樂的生命歷程。

重視文獻研究是我這次培訓的一個很大的收穫。教師通過對自己日常教學實踐的反思、概括、提煉屬於自己的教育哲學,找到教學學術研究的論題和變革日常教學的邏輯起點。在這一過程中,文獻研究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如果你不研究文獻,你就不能很好地瞭解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等,當然,你也就無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也就無法確立自己研究的起點。

因此,我們要重視文獻研究,嘗試寫文獻綜述,要利用各種資訊渠道,收集那些最具前沿性、權威性、代表性的相關文獻,進行文獻篩選,創造性的解讀文獻,確立研究的起點。

“我們的課堂有多大?我們的課堂裝得下多大的世界?”審視我們的課堂,自己要有怎樣的教改?展望自己的未來,自己還要進行怎樣的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短暫的培訓結束了,但我們的思考沒有結束,“當你把學過的東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素質。”我想以上這些體會也是能被我終生帶走了的東西。

第6篇

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與同學們越來越熟悉,也對同學們更加了解,但他們在課堂上也有所放放鬆,因此對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有所不利。我認為,首先,作為老師,我需要給學生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輕鬆不是放鬆,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說過的話,自己定的紀律一定要執行,決不能拖拉或因為自己一時的懶散而食言,這樣不但會使紀律鬆散,同時在學生中的微信就隨之減弱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另外,我認為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的重要環節是良好的課堂秩序,對於控制好課堂秩序的有效措施,我的看法是:

第一、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即既要尊重老師,也要尊重同學。在控制課堂秩序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一放就亂”。根據新課改精神,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是在討論問題,但也有一些愛講話的學生趁機搗亂。如果不加以制止,這種情況可能愈演愈烈,課堂紀律可能放了就收不回來。所以我認為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第二、明確課堂常規要求。制定相應的紀律要求,使全體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有了目標,學生自我約束便有了方向。例如,上課鈴向後必須準備好學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準備上課。

第三、運用各種方法及時提點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要及時的提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課堂中。通過向老教師請教,我發現提點的方法可以是用眼神提醒制止其行為,如果無效,可以邊講課邊走到違紀學生的身邊,也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中途停頓或者是加大聲音從而達到提醒的目的,當然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直接提問違紀學生。從而達到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規範課堂紀律的目的。

我認為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是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探索。

第7篇

觀看教師師德培訓視訊我認識到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是教育工作者的靈魂。

對於教師的儀表和言行得體,不少教育家及曾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都是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神聖使命。毫不誇張的說,一個民族的希望,是通過教師托起的。教師不但教人以知識,使人從無知到文明,教師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民族的素質直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質就必須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隊伍。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教學規範、辦公有序尤為重要。通過觀看視訊我意識到,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是根本,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能說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作為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有著良好素質的人,這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和楷模,身教重於言教,因此幽默風趣的談吐,得體大方的著裝,親切熱忱的態度,紮實淵博的知識,猶如和煦的陽光照射到學生的心靈上,使他們感到溫暖、舒暢、輕鬆。融洽的師生關係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學生如果看到老師這麼努力、這麼認真,付出這麼多來教他們,我想他們肯定會首先在思想上對這位老師予以肯定,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持有懷疑,這樣對學生的學習顯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遵紀守法、嚴於律己。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1、教師教學是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最重要還是教學質量最重要。

第8篇

自從一個多月前來到xx三中,我一直就是帶兩個高二班的化學,這麼長時間以來,很開心自己的課堂是在不斷進步的,我爭取的每一節課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到現在為止,想想剛開始備課時的不知所措,不知道一節課要怎麼安排時間甚至於不知道一節課到底需要講多少東西,到現在的教學的慢慢熟練,儘管還談不上“駕輕就熟”,有時候還會和崗友談起我們剛來的那幾天的情景,我們每個人完全就像是“趕鴨子上架”般的被帶到了一個個課堂,然後我們抱著“不行也得行”的態度就這樣堅持到了現在,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這樣的存在,習慣了自己的學生們。

我們是一名實習教師,對於一節課上完後的效果如何,我想還是需要去了解學生的基礎的吧,只有去深入瞭解學生以前的知識基礎,備課內容才能知道深淺,我覺得這才是最基本的也是首要考慮的。然後是我們的課堂了,現在我發現上課前會有幾個原先不愛學習的孩子默默拿出筆記本,只要是我說的每一句話,只要是我寫在黑板上的內容,他都會認真去記,我也是喜歡這樣的學生,課堂也發生了慢慢的變化,從原來的幾個學生回答問題變成現在的一大片學生回答問題,我好開心他們的這些改變,我覺得這也是對我的認可。一個課堂要上的有效率,我想還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要有紮實的基本功。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在三尺講臺站穩腳跟的前提,我們應該語言表達規範,對知識的講解到位,板書設計合理科學,工整美觀,這樣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師要透徹理解教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讓教學過程有序而富有邏輯性。第三,要啟用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很重要,教師要善於點撥引導學生才能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四,教師要靈活處理教材,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我們需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也一定不能圖熱鬧去搞一些譁眾取寵,虛情假意的東西,我們基於學生基礎,全新處理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最後一點,要充滿激情。我們的學生在聽了好久的課後可能會覺得累,喪失了熱情,但我們的熱情一定不能少,我們上課絕對不能沒有表情,一個冷漠,毫無表情的教師,教學也是枯燥的。課堂上教師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必定能夠感染學生,調動學習氛圍,使學生心裡產生共振,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全身心的投入,真誠的對待學生。

“好心情,高效率”,只有讓學生在保持一個好心情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獲得最高的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