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兒童教育之火——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

本文將分享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通過參與本次培訓,教師們受益良多,深化了對區域環創教育的理解和認知,進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本文將重點討論培訓中的亮點和實踐經驗,為讀者提供寶貴的教育教學指導。

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兒童教育之火——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

第1篇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尤其強調給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層次的、具有選擇性、自由度的、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使孩子通過用自己的方式在與環境主動積極地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將環境的教育價值擺在了整個教育取向的一個重要位置。

近階段,我們圍繞“幼兒園環境創設”這個內容進行了2次培訓與觀摩。通過一段時間的實地參觀與學習,我對環境創設也有了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合理利用和佈局現有場地,創設寬鬆、適宜的環境

根據幼兒園的結構與空間特點,儘可能多地為幼兒提供知識或資訊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便提高幼兒的無意識學習能力。

以前,老師常常忙於裝扮教室的每一塊牆面,儘可能地讓它美觀,很少考慮牆飾和幼兒的互動作用。通過學習使我們知道要儘可能的把孩子推在活動的前面,給他們更多展現、挑戰自己的機會。佈置牆飾時主要以幼兒參與為主,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與環境產生互動,並做到主題和區域環境的有機結合。

我們在教室的中間吊掛了一根根綵帶,孩子們在遊戲中的手工作品如:小燈籠、小花環、折的寶塔、小鳥等掛了上去,不僅增加了孩子們遊戲的興趣,同時也裝扮了我們的教室;在語言區域,我們佈置了師生共同編織的彩網,掛上了與主題相關的寫有各類地名和特產名的卡片,使枯燥的識字遊戲頓時有趣起來,孩子們在找找、認認的過程中興趣倍增。這種空間吊飾的佈置不僅改變了以前區域環境佈置的單一性,同時也起到了環境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作用。

3、充分利用櫥櫃、桌面及窗架、窗戶,使環境與幼兒更好地互動

在櫥櫃上根據相關區域貼了與遊戲主題內容有關的大小圖片如:語言區的櫥櫃上故事圖片、識字掛圖隨處可見,探索區的櫥櫃上按上了掛鉤便於幼兒取放記錄本等;在桌面上我們根據區域遊戲的需要放了中國地圖的測量、少數民族等圖片;在窗戶上貼了拼圖的樣板便於幼兒對照;在窗架上佈置了編織網的彩繩、掛了識字的小卡片等等。通過這些地方的合理利用,環境能更好的與孩子們互動了。

為了做到個區域之間的互不干擾原則,我們把走廊劃分為孩子們的探索區域,把平臺作為小舞臺。在探索區內孩子們通過玩水、測量、比較等活動,記錄的方法在逐漸積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地實踐中提高。在小舞臺的佈置中,我們通過屏風和欄杆的作用,佈置了大區小角的格局,正如《課程指南》中所說的,同一空間可讓讓幼兒自由地變化使用,滿足幼兒的多種遊戲需要。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隨意變化,故事表演、節奏敲打、唱唱跳跳小區各玩各的互不干擾。在這種自由、寬鬆的氛圍中我們的孩子更加活潑自信了。

猶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區域活動的開展更加離不開活動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中,我們緊緊圍繞活動中所指出的要點進行,使我們的材料真正服務於我們的孩子,真正促進孩子們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大班幼兒愛學、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望,老師提供的材料應具有挑戰性。例如:在建構區我們提供了各類大小、形狀不一的盒子,便於幼兒在建構的時候按需使用;在編織區,我們投放的編織材料有的是半成品的草編織、有的是隻開了頭的絨線編織、有的就是鉤針和毛線;美工區內投放了各種彩紙、繪畫紙、幼兒收集的包裝紙、糖紙等原材料;小舞臺投放了空白節奏卡、稠帶、絲巾、頭飾、報紙等輔助材料……同時我們還為幼兒準備了一個百寶櫃,剪刀、糨糊、抹布等自由取用,不僅養成了幼兒物歸原處的好習慣,同時在與這些材料的互動中孩子們樂意嘗試新草料、願意挑戰自我了。

材料的提供並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據主題開展情況和幼兒的興趣以及幼兒的發展水平,適時提供相應的材料。我們根據班中幼兒能力的差異,在語言區內投放了簡單的字物對應卡片、根據特產找地名、根據地名找報紙上的字等不同層次的材料以滿足各個層面的幼兒;美工區內投放了從簡單到複雜的對稱剪紙圖案、摺紙步驟圖等,以供能力不一的幼兒自由選擇;同樣在其他區域我們也根據幼兒發展不同,在材料的操作、遊戲的方法等方面體現了層次性和遞進性。

為幼兒提供的材料質量要好,要能反覆利用。例如:我們的中國地圖既可以在語言區幫助識字,又可以在探索區內進行測量,開可以幫助拼地圖的幼兒對照;我們的皺紙在編織區內編織後可以放到美工去內裝飾圖片,放到小舞臺裡裝扮小演員等等。

家長資源是不可多得的資源,我們應充分加以利用。在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中,我們區域活動所需的各種盒子、到各地旅遊的照片、京劇的碟片等材料都是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收集的。

在我們的環境創設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我們將繼續貫徹《綱要》精神,在實踐中改正,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進步,相信我們師生共同創設的遊戲環境會更加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 兒童教育之火——幼兒園區域環創教師培訓心得 第2張

第2篇

九月十七日,我們骨幹班請來了杭州市教研員沈燕影老師給我們做的關於環境創設的講座。她告訴我們:

第一、環境創設與課改的基本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環境要求,保障幼兒發展的基本環境創設三點:其中以發展是一種內在的需要,是互動中的個體建構,是在關係和背景中的實現。環境要求有:

1.教育面向的是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而不是面向一個抽象的整體;

2.環境建立在以情感為紐帶的和諧人際關係上,不時嚴肅的“教”和“學”的規範關係;

3.以最少的控制最多的自由鼓勵幼兒的自主性,而不是權威的力量來指示幼兒;

4.更多的是一種啟發誘導下的常規學習,而較少的是一種更直接傳遞的接受學習;

5.強調知識的建構過程,而不過於追求特定知識的即時達成。

第二、環境與人的雙向關係:環境對人的行為的作用和人的行為對環境的反作用;

第三、創設教育環境的能力:環境創設不等同於環境佈置。同樣的成本用不同的效用,同樣的效用需要不同的成本,這些都是與幼兒直接的互動環境。

以上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留意,做個有心人。把生活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都利用起來,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允許他們改變預設的環境,給幼兒自發生成的空間,用環境去引導他們,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其中的氛圍,讓幼兒園的裝飾性環境達到兒童作用、教育宣傳、生活用品的美化功能。

第3篇

新學期前,教委辦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給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訓平臺,在動員會上,才發現,原來自己離“學習充電”越來越遠……曾幾何時,我也穿梭於轟轟烈烈的課改大潮之中,急於充電,忙於創新。可如今,卻以這以那為籍口,疏遠了學習。作為教師,丟棄了最根本的東西,那還何談教學,談何育人?

恰如王雯老師所言:“高速公路上,一輛破qq或拖拉機在上面行駛,是不是顯得很不合適?”一語驚醒夢中人!雖然她講的是道德與社會的問題,但在我聽來,也可以詮釋為學校硬體基本完善,已能適應現代化教育,可我們老師不學習,不創新,不求上進,就猶如是那輛不相勻稱的拖拉機,如何能適應新的教育需求,又如何能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呢?想想自己也瀕臨於“拖拉機”邊緣,實在是擔憂,也羞為人師。是的,我們不能滿足於“一桶水”了,而要像大海一樣,匯聚百川,才能再分流到各處,欲求渠清如許,唯有暢通源頭活水。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我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我就談談學習後的一些感想和體會。

通過學習,我清楚的認識到,區角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創設的有限環境中,自由選擇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學習,從而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經驗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質等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例如:區角活動慢慢的從“重複操作”向“交換玩法”過度,如:益智遊戲(圖形配對、智利大拼版)、角色遊戲、建構區、科學探索區。

為了豐富區角里的材料,我們將調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區角里的材料,歡迎家長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區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乾果店。比如一些廢舊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著丟掉(區角活動: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著扔掉(區角活動: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紙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區角活動:美工區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主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促進幼兒的發展

如:中班可設定有重視孩子的合作意識的區域;大班提供自編的表演區域,豐富的科學區、探索區、運動角、操作區、搭建區。

可搭建名建築——天安門、萬里長城、六和塔、家鄉名建築、青島的五四廣場等

可設定種植角供幼兒觀察,記錄(在記錄時注意真實性)

在區角活動中必須提供直觀形象的玩具和具體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的材料,這樣能讓幼兒做做玩玩,他們就會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如數學角的魔術罐,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使一些不愛動腦的幼兒也樂意去玩,他們在抽抽玩玩中積累了陣列成知識,幼兒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學習性區角活動中,我們也會根據主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使主題內容融入各區角之中。在進行“馬路上”主題活動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許多有關汽車的圖片、圖書、各種廢舊的紙盒。孩子們在與它們的互動中瞭解到了許多汽車的祕密。就拿建造汽車來說,我們在個別學習中為他們提供了各種輔助材料,但不指導他們怎樣完成。起初,觀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車就是一個盒子上貼了四個小圓片。慢慢地,汽車的樣子複雜了,汽車的功能豐富了,有的安裝了車燈,有的剪出了車門──通過孩子們的不斷嘗試、探索,他們開始自己設計了汽車,並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車城”的活動。採用開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兒有更多自由發現的機會,也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真實水平,並提供進一步的引導。

四、通過學習對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觀察與迴應有了相應的指導策略

強調自主遊戲中幼兒的主體活動表現並不是對幼兒遊戲的放任,因此,並不排除遊戲中教師適時適度幫助與指導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教師的指導目的不是為了干擾幼兒的遊戲,而是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豐富自己的行為表現,更好地開展遊戲。充分觀察瞭解幼兒的遊戲。通過觀察,準確地瞭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如給幼兒提供的遊戲空間是否合適,遊戲行為有否發展,該豐富哪些經驗,新投放的遊戲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沒使用的原因是什麼等等;經過觀察分析決定指導的物件和方式。教師指導的語言應是開放式的,如“你是怎樣想的?”“你發現了什麼?”“請用它來試試,看看會怎樣?”如在構建天安門的時候黃老師給我們出示了好幾張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麼樣的,中間沒有的門是堵死的,老師跟幼兒說,我們要怎麼進天安門呢,幼兒馬上改造他們的“天安門”,接著老師又說,天安門來了好多客人,可是門前的東西太多了,沒地方停車了,結果幼兒馬上把天安門門前的地方整理乾淨。就這樣教師從旁指導,讓幼兒自己對自己的“天安門”進行改造,結果孩子們做的非常棒!而且對這樣的區域興趣特別的強。

總之,通過學習區角活動,使我們能進一步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具有了這些全新的理念之後,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區角活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最後,讓我們做個樂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善於總結的智慧型教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