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3篇 傳承千年:端午節文化探祕

在這個傳統的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精心準備了一份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在這個集合中,匯聚了各個年齡段的作文,從國小生到成年人,他們用文字展現出了對端午節的熱愛和思考。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份作文集,領略端午節的魅力與深刻內涵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3篇 傳承千年:端午節文化探祕

第1篇

每到端午節時,我就會纏著媽媽要吃粽子。每當這時家人就會叫我肇慶妹。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的老家在肇慶而肇慶的特產就是粽子。我們肇慶的粽子個兒大,有分量。就像肇慶人很實在一個粽子可定兩碗飯,每次我都會吃撐。

每次回老家,我的親戚們就會做好多的粽子讓我帶回深圳吃。小時候在親戚家住時我會盯著窗臺上的粽子,當粽子的“守護神”。每當要出去走親訪友時我總會問媽媽“拿不拿粽子啊!”這是大人們會笑著說:“拿吧拿吧!”我會嘟起嘴巴不高興的.說:“不要都拿完啊!給我留點。”大家都笑了。當要回深圳時我就會四處找粽子,大人們還以為我忘拿了啥。這時我會鄭重的問媽媽:“粽子拿了嗎?大家又哈哈的笑起來了。直到現在每當我們要回深圳時,我都會給在大人後面盯緊我的粽子,。

我為什麼喜歡吃粽子呢?最大的原因在於它好吃。這也得到了表姐的認同。每次到奶奶家奶奶問我們吃什麼?我們會異口同聲的說:“吃粽子。“一般我們吃的都是蒸粽子可是奶奶”發明“了個蛋煎粽子。聽這名怪可很好吃。粽子一下鍋我和姐姐的口水就都要流出來了。順著香味“飄”到了廚房,我們使勁的想把香味全部吸進肚子裡。粽子一上桌,我們迫不及待的把粽子喂進嘴裡,粽子的火候正好,外香裡嫩。我們口中含著粽子,含含糊糊的叫:“好吃!好吃!”

這就是我和粽子的一段“姻緣”我喜歡粽子,因為它飄香著我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是肇慶妹!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集合3篇 傳承千年:端午節文化探祕 第2張

第2篇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

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異族家的婆婆端午節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風溼等。

潮汕人家,世代相沿,端午包粽,是祭弔屈原遺風之一。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可見粽球已成為潮汕名小吃的歷史悠長。

在潮汕地區,粽子內部除了豬肉和綠豆外,還會新增鹹蛋黃和甜豆沙,有些人還會加入蓮子等,在食用前淋上一層經稀釋過的糖漿,撒上一些芝麻,讓整個鹹香的粽子帶上一絲甜意,實為特別。

據《潮州府志》載:“大城所設正千戶二員,副千戶三員,百戶十員,鎮撫一百,旗軍一千二百二十三員。”這些人來自大江南北,也帶來了包括飲食習俗在內的各種風俗。像每年清明節過後,當地便盛行吃一種叫“麥熟”的食物。餅是從清明節開始,做到端午節過。

“麥熟”的出現跟古時所城大量來自北方的駐兵有關。明朝的時候,當時就有部隊駐紮在所城。麥熟的時候,大豐收,(當時軍兵將)收成的麥碾成粉(製作麵皮),就叫做“麥熟”。

在潮汕地區,梔粿一年裡僅有在端午節時才有銷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梔粿,希望清熱祛疫助消化。

製作梔粿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淨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放涼後食用,食用時不用刀切,而用紗線牽拉切成小片,蘸著白砂糖吃。

潮汕人有時還乾脆將端午節稱為“漏屎(拉稀)節”。在這時節,除了要服食聖甘枳和樸籽粿,還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用黃梔和蒲姜石灰製成的“梔粿”,或者用涼粉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

這個時節,有一種“野菜”,潮汕人叫“葉下紅”,每年只有這端午節才最稚嫩,長輩說此菜有清腸胃熱的.功效。

“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汕頭當地的民俗是,清明時節要吃食朴子樹葉,端午節則要吃食驅蟲良藥“聖甘枳(使君子)”。

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端午節是驅毒“聖日”,吃了藥能立即見效,且效果顯著,非這一天吃效果不大。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家長會用“聖甘枳(使君子)”炒雞蛋給小孩吃,輕鬆驅蛔蟲。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簷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舊俗傳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古代潮人先賢是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採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瘟辟邪。

澄海舊縣誌就載有:“端午門上插艾,用艾葉和榴花(頁)簪在頭髮上,可辟邪。”

第3篇

“隔牖望蒿艾,彈指又端陽”。眨眼間,端午節邁著輕快的腳步,伴隨著艾草的清香,栗子的淡甜,悄然而至。

兒時的端午節,常常洋溢著粽子的香味。一到端午那日,奶奶就會包粽子,我便搬來一張小板凳,挨在奶奶身旁。包粽子的葦葉是從老家採來的,泡了一夜的水,竟還有一股淡淡的芳草味道。剛出水的糯米像極了一顆顆珍珠,其中還混雜著一些綠豆紅豆。奶奶拿來一張草蓆往地上一鋪,材料往上一擺,席地而坐,便開始包粽子。包粽子可謂是奶奶的拿手好戲。只見她拿起三片葦葉,平面朝上,豎著疊好,用手託著。接著勺一匙子糯米,薄薄地鋪在葦葉中間,接著擺上三朵烏黑髮亮的香菇,一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四顆黃澄澄的栗子,然後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封頂。緊接著,奶奶迅速用右手的食指把葦葉的兩邊往中間折,形成一個無底圓柱,然後把它放到腿上,用雙手把葦葉的兩頭往中間折,最後用細竹條往粽子上繞九圈,然後把頭兒往圈裡一塞,另一個手接過去一拉,就把粽子紮緊了。過不了一會兒,草蓆上就排滿了粽子,像一個個昂頭挺胸的小士兵。奶奶把它們抱進灶房,擺進蒸鍋裡蒸上二三十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爐了。

“端尖尖蘆粽溢清香,處處龍舟競漿”。賽龍舟,於兒時的我來說也是一重頭戲。還記得小時,聽說小區外的小河裡有龍舟賽,奶奶立刻背起我,狂奔到門口張望。不想小河邊已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我們好不容易終於擠到了前頭。只見江上排著五艘龍船。船頭船尾高高高翹起,是金黃色的。船身是鮮豔的紅色。每條船上,穿著橙紅色救生服的.隊員們雄糾糾氣昂昂地坐著,緊握著船槳,蓄勢待發。“嗶!”隨著一陣清亮的哨聲響起,龍舟賽拉開了序幕。河面上頓時鑼鼓喧天,隊員們快速而整齊地划著船槳,濺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岸上的人們大聲地吶喊,為支援的船隊加油鼓勁……“加油!”、“快衝!快衝線!”加油聲此起彼伏。“衝!衝!衝!”幼小的我也傻傻地跟著喊了起來,邊喊還邊揮舞著小拳頭,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隨著黃昏時分的到來,龍舟比賽結束了。人們都歡天喜地地一散而去。但粽子的飄香,龍舟賽時的吶喊聲,仍時時在我心中迴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