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寓言故事7篇 "智慧寓言:深度思考的啟示與醒悟"

寓言故事是一種通過虛構的動物、植物或其他非人類形象來傳達道德或智慧的故事形式。這些故事常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輔以寓意深遠的隱喻,既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又引發思考。寓言故事是瞭解和認識人類行為、社會現象的重要途徑,也是塑造人們品德和價值觀的有效工具。

關於寓言故事7篇

第1篇

罽賓的三藏和尚,奉行阿蘭若處修苦行。有天遇到寺廟中舉行盛大的齋會,守門人見他穿得破爛,不肯讓他進去,三藏和尚試了好幾次都不得其門而入。於是他向別人借了好衣服穿,這才進去。

當他坐下之後,人們供養他各種美食,可是都被他倒在衣服上。眾人看了覺得奇怪,就問三藏和尚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三藏和尚回答說:我之前來了好幾回,都不肯讓我進來,只因我換了好衣服,才能夠進來。我能得到眾人美味的供養,都是這衣服的緣故,所以,讓它先吃吧!

智慧小語:我們輕易相信的外表的樣子,就會常常忽略內在的真實。不知自己被自己矇蔽,等到發現時,才怪他人欺騙自己。

關於寓言故事7篇

第2篇

它講的是有一戶人家,他們養了很多隻小羊,每天認真的照顧,餵養它們,很快,小羊就長大了。可是與此同時,它們彈跳力也越來越好,直到能夠跳出柵欄。巧的是,柵欄的旁邊破了一個洞,有一天,幾隻小羊就從那個洞裡跑了出去,鄰居看到了,趕忙告訴小羊的主人,他們一臉淡定的樣子,覺得無所謂,以為是柵欄矮了,小羊才跳出去的,於是加高了柵欄。

可是沒過幾天,又有小羊跑了出去,主人還是隻加高柵欄,沒再檢查原因。結果,小羊越跑越多,到最後柵欄裡幾乎一隻羊也沒剩了,並且主人親眼看到最後幾隻小羊從柵欄破的那個洞裡跑出去,這才明白,原來不是柵欄矮了,而是那個破洞的原因。他趕忙找了木料補起那個破洞,但其實,早就已經晚了。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等到事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去彌補,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學習中,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也該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越攢越多,到那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懶,到最後更無從開始了。

第3篇

清晨,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蜜蜂就紛紛飛向四野,開始一天的勞作。

有隻蜜蜂一頭飛進了蓮花的花蕊,美美地吃起花粉來。花粉的味道真好,這隻蜜蜂一直吃到黃昏,還不肯從花蕊中飛出來,結果被包裹在裡面,出不來了。

它本來知道蓮花早上開放,晚上花瓣就會包裹起來,但它一心只想到得到的好處,卻忘記了裡面的危機。

第4篇

傳說,掌管天上馬的神叫伯樂。在地球上,人們也叫善於辨別馬匹優劣的人伯樂。

第一個叫伯樂的人,真名孫陽,來自春秋時期。由於他對馬的出色研究,人們忘記了他原來的名字,只是簡單地叫他伯樂,這一直延續到現在。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買了一匹每天都能跑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解釋說,千里馬不多,不容易找到。他需要訪問全國各地。請不要擔心。他盡力把事情做好。

伯樂訪問了幾個國家。就連以盛產馬匹而聞名的燕趙地區也一直在仔細尋找。很難找到一匹好馬。一天,伯樂從齊國回來。在路上,他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在陡坡上掙扎。馬累得喘不過氣來,每一步都很艱難。伯樂總是靠近馬,情不自禁地向他走來。當馬看到伯樂走近時,他突然抬起頭,睜大眼睛,發出嘶嘶聲,好像要和伯樂說話。伯樂立刻從他的聲音中斷定這是一匹罕見的馬。

伯樂對司機說:“這匹馬在戰場上馳騁,比任何一匹馬都好,但拉車時不如普通馬。”。你最好把它賣給我司機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認為這匹馬太普通了,拉不動馬車,吃得太多,瘦得像柴一樣。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帶著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帶著他的馬來到楚王的宮殿,拍拍馬的脖子說:“我為你找到了一位好主人。”千里馬似乎明白伯樂的意思。它抬起前蹄搖晃著地面,在脖子上嘶嘶作響,發出響亮的聲音,像一塊大鐘的石頭,直衝天空。楚王聽到馬嘶聲就走出宮殿。伯樂指著那匹馬說:“國王,我給你帶來了千里馬。請仔細觀察楚王看到伯樂牽著的馬太瘦了,看起來不像,他覺得伯樂愚弄了他,有點不高興。他說:“我相信在你讓你買這匹馬之前,你可以看到這匹馬,但是你買的是什麼樣的馬?”?“走路很難,你能去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一匹千里馬,但拉著一輛車,不小心餵它,它看起來很瘦。”。只要你小心地餵馬,你必須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恢復體力楚王聽到這個訊息時,有點懷疑,於是命令馬伕全心全意地餵馬。果然,這匹馬變得越來越強壯了。楚王騎著他的馬,揮動著他的鞭子,但他感覺到風正吹進他的耳朵。他的呼吸功夫已經跑了一百英里遠了。

此後,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戰場,做出了許多貢獻。楚王更尊敬伯樂。

第5篇

一個年輕人明白愛的真諦,也懂得去愛一個人. 突然,有一天,他的愛人的了一種無名的病,一位醫生說:“年輕人你的愛人的病,去一座藍愛山的地方,摘取愛淚草才能醫治她。”

於是他踏上了路程—他用他的經歷感動了母老虎,湖怪。摘到了草,可是卻被淘氣的小兔子吃掉了。於是他傷心,回到了愛人的身邊,決定守著愛人一生一世。

終於奇蹟發生了,他家的鐵樹開花了,他把她帶去看鐵樹花,愛人的病好了。從此他兩幸福的生活著一直到老~~~~~~~~

第6篇

一隻狐狸在葡萄園被人活捉的訊息,在狐狸群中傳播開來。狐狸們想不通,一隻那麼精明的狐狸怎麼會被人活捉呢?圍繞這個問題,狐狸們爭論不休。

“葡萄園四周都是高高的圍牆,它是怎樣進去的呢?”

“聽說,它從圍牆上找到了一個小洞,它就是從那個小洞裡鑽進葡萄園的。”

“當它被人發現時,可以順著原來的那個小洞鑽出來呀,怎麼可能被活捉呢?”

“據說,當它進入葡萄園時,就死命地吃葡萄,結果把自己吃肥了,它的身體已遠遠大於那個洞口,再也無法從那個洞口鑽出來了。”

“它進入葡萄園一個月後,才被人發現的,在這段時間裡,它完全有機會給自己減肥,讓自己瘦下來,然後再從洞口鑽出來呀。”

“可每當它看到眼前水汪汪的葡萄時,就忍不住去吃,什麼潛在的危險呀,吃下去會帶來什麼後果呀,萬一被人發現怎麼辦呀,這一切都統統地拋在了腦後。於是,越吃越肥,體重不減反增。”

“看來,是肥胖的身體囚禁了它,把它關押在葡萄園裡。”

“更確切地說,是貪婪的慾望囚禁了它。貪婪是一座牢籠啊!”

從此,“貪婪是一座牢籠”成為了一條教訓,在狐狸們中間廣為傳播。但貪婪的天性,依然牢固地存在著。因貪婪而墜入牢籠的,又何止是狐狸呢?

第7篇

野廟的神臺上坐著一尊泥塑的神像,年深月久,廟既破爛不堪,棟折榱(cui)崩,神像本身也遍體斑駁,喪失了往日的光彩。 一隻常棲的燕子來到破廟,對神像說:“我看你這兒一年比一年的不景氣了,這個地方已不那麼安全,為什麼不走下神臺,換個位置呢?” “不行啊,我還是蹲在臺上的好。”神像說。 “為什麼呢?”燕子問。 神像說:“只要我坐在臺上,就總會有人供奉香火,一下了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說實在的,到了臺下,我不過是一團普通的泥土,誰還願意理會呢?” “但如果神臺垮了,你還是得下臺,那不是更不好嗎?” 神像回答說:“即使如此也只好由它,我的方針是不到垮臺不下臺。” “那為什麼呢?”燕子大為驚訝地說。 “這道理並不深奧,”神像說,“從上臺到垮臺,佔有這個神臺的時間,總比垮臺之前的任何時間都要長。你知道嗎,即使是傻瓜也會選擇最長的時間待在臺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