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3篇 "矚目幼兒園名師:教學觀摩的感悟與收穫"

本文將就幼兒園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展開討論,探討名師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獨特見解與教學方法。通過觀摩名師的授課過程,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於每位幼兒的關注與關愛,更能領略到他們獨具一格的教學藝術。

幼兒園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3篇

第1篇

能夠有幸去呼和浩特參加第六屆全國“名師之路”國小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我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機會,也要感謝同行的8位老師對我的一路關照。

兩天的日程安排很緊張,從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兩小時。給我們講課或做講座的老師共有8位,其中,特級教師4位,全國小語大賽特等獎兩名,本地骨幹教師兩名。

在兩天緊張的聽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北京的吳琳老師,吳老師氣質優雅,和藹可親,最讓我難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像電臺主持人。吳老師在講座中講了三點:一、要想讓學生讀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讓學生走進寫文章的作者,體會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這樣再去講授課文,學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體會、感悟。吳老師在講授《生命生命》一課時,幾次介紹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讓學生非常深度瞭解了作者,為學習課文,感悟生命的真諦打下有力的基礎。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還要了解編者的意圖,大綱的要求以及學齡學情。這樣才能因材施教。三、語文老師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這裡的高度是指閱讀的高度,思想的高度),這樣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讀文字,就能引領學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吳老師強調語文老師要熱愛閱讀,想辦法用自己的閱讀熱情去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語文老師要在課上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文字美,內容思想上的人文美。這才是語文老師要實現的目標。吳琳老師說:“蒼白的心靈無法產生豐富的語文素養!我們應用書籍充實自己的頭腦。”他還推薦了一些繪圖本的兒童讀物,非常適合成人去閱讀。於是,我一會來就去書店買了幾本她推薦的兒童讀物,有謝爾的《失落的一角》《愛心樹》,還有美國另一位作家寫的《逃家小兔》,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這些書用淺顯的語言講述生動的感人的故事。我讀給我的女兒聽,我也打算讀給我的學生聽。希望他們能給熱愛閱讀。

27號上午為我們做課的老師是來自深圳的特級教師趙志祥老師,趙老師師從支玉恆、於永正,國小語文教學研究成果豐富,他的課堂教學注重動態生成,他駕馭課堂機智幽默,師生互動靈活多彩,給人形散而神不散的感受。趙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就像聽單田芳說評書,特別吸引人,他豐富的表情,精彩的語言,淵博的學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趙老師在講座中談到如何上好公開課,要做好以下四點:一、環節簡單一點,課件簡明一點,教材簡化一點,感情盪漾一點。具體來說,環節簡單一點就是把環節控制在3——4個,不超過5個,切合實際,捨棄不合學生的無效環節,開頭不必追求精彩完美,開頭可以低調一點,慢慢上升,把好的放在後頭。第二,課件製作簡明一點,ppt最好,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要去麻煩別人。沒有用課件的必要就不用。第三、教材簡化一點,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講,細講,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盪漾一點,該高興時愉悅一些,該悲傷時就壓抑一些。趙老師強調,作為一名普通老師,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師的風格,學竇桂梅的熱情奔放學不好就會學成瘋子,學支玉恆的深邃豐富,學不好就學成了傻子。名師有名師的特點,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長就可以發揮,發揚。我很認同他的這一說法。

這次呼市之行,時間雖然有些緊張,但我們一路比較順利,心情比較愉快,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出去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幼兒園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3篇

第2篇

今天我們聽了縣名師,許森老師的一節課,對於我來說,這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穫很多。許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節與導向性,真實、紮實、高效課。對我的化學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有很多不同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學習。在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穫。

一、許教師底蘊深厚,普通話流利,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使我感到課下的對教材和學生的深入研究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 和基本保證。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素質需要日積月累,加上良好的悟性。許老師能夠運流暢的表達、高超的課堂調控能力把化學課堂打造的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從而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保證學生學到正確的科學知識;

二、許教師善於利用多媒體、實驗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並利用學案,小組合作中探究式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多媒體化學教學有助於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擴充套件課堂資訊的交流容量,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集聲、光、色於一體的課件,圖文並茂,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生動地學習環境。

三、許教師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教師的親和力來自教師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摯愛以及適宜的表達方法;親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師智慧的一種綜合的體現。親和力能有效地促進了師生的互動,從而順利地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與學生在短時間內拉近距離,許老師的互動做得有聲有色,學生參與積極,有效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許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紮實有效,緊扣大綱要求。課上的都很平實,且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著力於學生更紮實的掌握當堂課的內容,關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注重化學基礎知識,課堂充實。課堂知識點銜接部分處理的非常細緻,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把 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複述下來,穩紮穩打,令人欣賞。

許老師的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很大氣、很充實和真實,課程設計環環相扣,銜接緊密,給人行雲流水般的感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讓人一目瞭然。用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最樸實的授課方式,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整堂課既能從大處著眼又能拘於小節使得學生受益匪淺,博得了聽課老師的熱烈的掌聲。聽完這些精彩的講課,我深深的認識到:精彩的課不是“講”(相互研討)出來的,不是“寫”(勤寫教案)出來的,也不是“聽”(大量聽課)出來的,精彩的課是“練”出來的。上課就像學開車,不能光講理論,而應進行大量的實際操作,擁有失敗的教訓,獲得感性的經驗,才能不斷改進與進步。

好的課一定要做到目標明確、環節設計簡單、學生被給予的時間很充分、課堂的狀態很真實、體現出生命化課堂的特點來,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做秀”。內容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明確我要讓學生學會什麼,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異,脫離實際。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在教學上要有疑必問,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並在實踐中去探索適合我們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並進行有效及時的反思活動,同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進步,不但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我們在教學中存在的新問題,從而提高了業務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第3篇

非常榮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了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了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了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鬆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了人為設計的痕跡。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曆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了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鬆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了。而劉鬆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

師瞭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巨集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了“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為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為“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複;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

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著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了等待,他相信學生有了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了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麼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覆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