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感恩父母實踐心得體會3篇 父母恩情,我的心靈之財

感恩父母是一種重要的情感,它激勵我們傳承家庭之愛,照顧和尊重父母的付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與父母的相處時光,用心理解和關懷他們。在實踐感恩父母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獲得更深的感悟和成長。本文將探討感恩父母的實踐心得,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考。

感恩父母實踐心得體會3篇 父母恩情,我的心靈之財

第1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題記

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 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知恩圖報, 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 幸福快樂就會在你我身邊。感恩的心,是用心來傳遞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但我相信,只要有心,那麼這份愛就將傳遞的更遠,流傳的更悠久。

感恩父母是不分實踐,不分地點,不分遠近的!它不只是一句話而已,更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來體現。孝道是我們一生的課程,沒有結課,沒有最優秀,有的只是做與不做。在父母身邊時,多親近父母;不在父母身邊時,多想念父母,經常打電話。我認為學會感恩,做家務多交流是很好的方法。

我的假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家裡的,當很多同學在開心的聚會,很多同學在計劃著到哪兒去旅遊,或打工做兼職的時候,我就在家裡乖乖的呆著,做著放假之前媽媽在家裡做的那些繁雜而重複的事情,雖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可以盡一份孝心,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經過一假期的勞動,我真的從辛苦中體會了父母的不易。當父母因為我這小小的舉動而那麼高興時,我的內心有喜悅,有自責...那一瞬間,許多複雜的感情在我的心頭澎湃。

從我懂事起我就一直想要回報父母。小時候以為聽話就好,學習好就好,乾乾家務就好,就是“懂事”、“孝敬父母”了;長大些以為“自己自立,不讓父母為自己太操心”、“現在努力,以後為爸媽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便是“有孝心”的表現。事實上這些想法有一些膚淺。或許,面對他們年歲的增大,慢慢的衰老,他們更需要的,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是精神層面的交流。當今科技發達,青年人手一部手機或是電腦。當我們回家後基本上開啟手機電腦做自己的事,卻忽略了和父母的交流溝通。我們的上一代人大多不會使用電腦等科技產品,他們平日空暇時間無所事事時內心會空虛,希望與我們子女多聊聊,然而得到的卻是一個個面對電腦手機的背影,這不是有些殘忍嗎?在家做做家務,陪父母聊聊天,對父母的安慰是很大的。

衣食住行,學問大而廣,煞費腦筋。首先是落腳地兒,牽扯買房裝修的質量、價格、交際等問題;買的電器還要會看說明書;洗衣、燒菜、安全、維修等等也不得不考慮;更別提養花種草,修身保健之類的休閒消遣了。讓生活良性運轉,真是不易啊。想到這些,我不禁佩服自己的父母,他們在這些方面處置的井井有條。

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會讓父母倍感安慰。就先說疊被子吧,每天早上鼓勵自己早起鍛鍊減肥,收拾家務。疊被不是苦事,起床後拉簾開窗,掀被通氣,過一會兒再來疊整齊,蓋上遮布。我有時也想過,直接把被子鋪在床上,不必疊,也恰好省得晚上再鋪。但轉念想,不疊被像什麼話,一大早就這麼慵懶,整個一天不都得鬆鬆垮垮似一灘爛泥?一日之計在於晨,積極向上的開始預示著充滿活力、踏踏實實的一天。疊被是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節。整齊的被子賞心悅目不說,還體現了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達觀的人生態度。

然後就是清理房間,撣土,擦抹,掃地,拖地,倒垃圾,燒壺開水。這些雜事看似容易,實則很累。每天晨練回來,做這些事就得一個小時。雖然累,權當鍛鍊身體,累中作樂吧。家裡的地面,一般大掃一次就可以了,平時飯後大概掃掃塵土和頭髮,貴在保持嘛。不過地面上的頭髮最惹眼,以至於“掃頭髮”幾乎成了“掃地”的代名詞,地面髒也多半是因為有髮絲。尤其是梳頭洗頭時,掉的頭髮最多,需要及時清理才可。

說起做飯,就是件最大的家務了。一日三餐,燜飯,炒菜,煮麵,烙餅,蒸饅頭,下餃子樣式五花八門,各有講究。以前多次想學的,終沒下定決心,只是站在旁邊看,不動手,根本記不住。加什麼佐料,放多少醬油等小細節更是讓我頭昏腦漲。然而這事不能再拖了,年齡不饒人,尤其想到同齡人有的都會做好幾種菜式,不禁感到自己矮了半截。

每次做飯時間,我站在媽媽身邊,聽她吩咐,精心操作。學習炒菜,需要技巧。切菜時持刀不能太靠後,既不能鋸,也不能剁,還要以指關節頂住刀背以護手指。我是個左撇子,用右手拿刀很彆扭,但又必須如此。種種要點的靈活把握,需要時間和反覆操練。學習烙餅,首先要會揉麵。倒上兩碗麵,邊灑水邊攪拌,面混在一起差不多了,放上2個鐘頭,再揉就有勁道。做烙餅費油,和上面菜後,放進鍋裡,加點油,勤翻騰。看著自己做好的第一個餅,吃起來倍兒有感覺。雖說倒油時,懼於想象中濺油的威力,舀油時小心翼翼,伸長胳膊傾入鍋中一點點便引起媽媽不滿,甚至後來被其親自代勞。唉,好吧,我確實有點笨,不過良好的開端不是成功的一半嗎?學習燜飯淘米,講求的是水和米的搭配,水放多,太軟;水放少,太硬。總之把握量很重要。

最愛一家包餃子,其樂融融的好風景。媽媽擀,爸爸包,我則一會兒擀,一會兒包,聽他們聊天說笑東拉西扯,偶爾摻和幾句。餡子較幹,我則包得順利;倘若菜析出的水多了,包不及就走水,最後弄得餃子皮黏黏的,不得不撒上些麵粉,搗鼓半天,勉強湊成個模樣;如果問題大了,便讓爸爸修補一番。擀皮不甚快,趕不上爸爸包,心中發急就手忙腳亂,有時見勢不及,就不按套路了,乾脆擀幾下再抻幾下。依這等幹法速度倒也提高了不少,呵呵。擀起來挺帶勁兒,一直擀到手心發癢,想罷手,眼見剩得也不多了,索性一併都擀完了。一回生,兩回熟,多吃幾頓餃子,自然上套路了。小有成就,心中自我感覺良好。當然了,做飯時間正是一次很輕鬆很平實的和父母交流的機會。談談新聞報道的國家大情,電視裡的奇聞異事,或是講述我離家期間親戚鄰居的家常,以及我在學校的生活感想,困惑等等,邊勞動邊交流,氣氛溫和,是和父母交流的最佳機會,更利於提高自我的家庭責任感。

飯後處理工作便是我的拿手好戲了。相比做飯,這容易得多, 我也更樂得接受。抹桌掃地,一會兒的工夫;洗碗刷鍋,泡一泡,刷一刷,衝一衝,簡潔明瞭;末了擺擺椅子,清理池子,工序毫不復雜。就是動作慢,飯後至少忙乎半小時,不像媽媽十來分鐘搞定,還很整潔。我不禁感慨:生活不容高來高去地空談,只許腳踏實地地真幹,哪怕一頓飯,也毫不含糊。

洗晒衣物窗簾等恐怕是相當浩大的工程。媽媽每天都會為此奔波於陽臺,穿梭於衛生間。我能做的,最最起碼儘量不添亂,不能製造麻煩。回家前自己能洗的衣物就在學校自己解決了,少帶了麻煩回家;回家後的最初幾天,把自己換洗的衣物自己洗好了。洗完腳自己順便將襪子一併洗了。平時在家注意儘量保持衣服的潔淨。家裡沒有洗衣機,媽媽只能手洗,我一般會幫她投一投,弄弄衣架,誰讓自己大件衣服總是洗不乾淨呢。不過我會努力的!

每天晚上呢,我會抽出時間來陪陪爸媽。陪爸媽聊天,陪爸媽看電視,陪爸媽逛街散步,看看煙花,看看燈會...跟爸媽拉家常,聊聊鄰居的趣事,排解父母內心的壓力,舒緩父母因為工作家庭等麻煩事引起的不快心情。看著父母那爬滿歲月的額頭,看著那飽嘗雨露風霜的脊背,看著那飽經艱難困苦的絲絲白髮,一種莫名的感觸湧上心頭。

假期裡日復一日地重複這些事情,說實話還真有些堅持不下來。其實我自己很懶很貪玩的,不是很想做這些,但是又不想看著媽媽一個人忙來忙去的,心裡很愧疚。比如說有時候好不容易玩電腦玩得起勁的時候,媽媽又在忙了,我不得不狠心扔下我的電腦幫媽媽做事,媽媽總是閒不住。有時候會厭煩這些,但想想媽媽常年如一日的做這些家務,我做這麼幾天又有什麼該抱怨的呢?

通過此次假期社會實踐,我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知道,作為一個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往大了說,實現中國夢,肩上撐起的不單單是學習的使命,更有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為將來打下基礎。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受益匪淺,也積累了不少生活上的小經驗,極大的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母愛是船,父愛是海。母親的愛,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父親的愛,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是父母生育了我們,讓我們體驗生命,瞭解這時間的萬物;是父母讓我們不斷成長,讓我們明白一個又一個人生的哲理;是父母幫助我們度過難關,在我們心靈孤獨時給予我們力量。我明白了當父母的辛苦,雖然以前都是隻知道父母很辛苦,但這次卻讓我真正的體會到這點。要操持一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媽媽每天對著同樣的事物也會厭倦,有時候幹完活看會兒電視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娛樂,以後我一定要找多點娛樂給爸爸媽媽,多陪陪爸爸媽媽。

經過這次活動,我決定要承擔起一份家庭責任。不僅僅是單純的做幾次家務就可以了,更需要我們承擔責任,持之以恆。做家務不能只有三分鐘熱情,不能怕麻煩,不能帶有牴觸情緒。要從做家務中,切實體會父母的辛苦,並心懷感恩之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父母,減輕他們的負擔,還要從做家務中尋找快樂,培養自己的責任心。我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做,為父母盡孝。

生活上的照顧,即使我們做的再多,都也是微不足道的幾樣,和父母把我們從嬰兒撫養到現在所付出的汗水心血是斷然無法相提並論的。撫養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義務,而回饋他們是我們的責任義務。我們在長大,而他們在衰老。我想,物質的回饋對他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心靈的親近,子女的傾聽,來充實他們的心。

感恩父母實踐心得體會3篇 父母恩情,我的心靈之財 第2張

第2篇

人生在世應該學習的東西很多,但首先要學會感恩,這是做人做事的基點。“羔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作為自然界萬物之靈長的人,更應該有情有義、知恩圖報。我們國家歷來就是一個講道德、重情義的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流傳的知恩感恩的佳話不勝列舉。

偉大的思想家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我想說:生活中不是缺乏讓人感動的人和事,而是人人應有一顆感恩之心。在人生旅途,個人能力再大也只是滄海一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僅對父母要感恩,對同學、對師長、對朋友都應如此。

感恩父母,這是做人之本。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兒女毫無功利的摯愛,兒女用一生回報都不為過。我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一位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在做一道數學連線題時,把一塊磚跟25克相連,並在題後寫了一句話:我爸爸是個搬運工,每天靠搬磚賺錢,如果每塊磚只有25克重,那爸爸就不用那麼辛苦了。老師在閱卷時寫下了4個字:愛心無價。”這名國小生對父母的體恤之心難能可貴。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成人不容易,想一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又該如何感恩父母?對父母感恩並非一定要給老人家錦衣玉食,平時多替父母做點小事,作為學生的我們認真學習也是對父母的感恩,生活上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多理解他們,少讓他們因我們而生氣,他們就會備感榮耀,十分滿足。

第3篇

因為父母才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存的快樂與幸福,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享受世界萬物的基礎。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因素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

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給父母增添了一種負擔,然而,父母對我們是無私的、慷慨的,他們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會努力做到最好。小時候,我們把這當成天經地義,因為我們不瞭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們長大了,是否應該懷著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呢?

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導師,我們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應懂得去與父母交流,假若我們不善於去與父母交流,父母會總把我們當作小孩兒去對待,不放心讓我們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如果我們經常性的與父母交流自己的生活體會,學習經驗,同時也聽聽父母工作、生活中的煩惱,發表我們對一些事的看法,我們將會在這種交談中增長見識,擴充經驗,父母也會看到我們的成熟,理解我們的想法,也愈加溫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