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親子閱讀家長感言短篇5篇 一段愛的篇章:親子閱讀,心靈的昇華!

“親子閱讀家長感言短篇”是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記錄了眾多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溫馨時刻。這些家長通過親子閱讀,不僅加深了親子關係,還培養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思維能力。他們的感言將給讀者帶來啟發和感動,讓我們更加重視親子閱讀的重要性。

親子閱讀家長感言短篇5篇 一段愛的篇章:親子閱讀,心靈的昇華!

第1篇

前幾天碰到一個朋友,聊到孩子閱讀的事情。他告訴我說他兒子學校要求孩子讀一本很厚的書,而且是在規定時間內讀完,作業又不少。孩子每天把作業完成後想著還要完成多少頁閱讀量就犯愁,感覺孩子幾乎沒什麼閱讀的樂趣 。我個人不太贊成這種做法,好像感覺孩子們有點被閱讀。引導孩子喜歡閱讀,與書為友、以書為師是好事。而不是盲目的把什麼所謂的專家推薦書目一網打盡,何必在乎讀了多少本多少頁,而忽視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想這樣的閱讀方式只能事倍功半。

我們國家有那麼多的名著,現在又有那麼多好的兒童文學,我沒急於給孩子讀很多,她現在的閱讀完全是建立在興趣之上的,興趣是最後的老師。到書店翻翻看看,她覺得想讀,我再把把關,能夠的話就買回來讀。一般選擇經典的、健康的、適合孩子年齡的閱讀材料,以前一般是用想象閱讀法。就是我和孩子讀了某些故事或內容後,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繼續往下說自己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將可能會如何發展。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海闊天空,現在主要是思考的閱讀法,就是讀完後我們討論裡面的人物,我和孩子一起談感想。

這段時間女兒主動要求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而且讀完了。大部分爸爸媽媽都知道,這本書是海倫.凱勒寫的.它從一名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告戒身體健全的人們應該珍惜生命、珍視光明、把握人生、關愛他人。曾有人說過這本書以其孤絕的曠世之美征服了全世界。我和女兒在她睡覺前讀一會,有時候她和我一起讀,有時候我給她朗讀,然後我們倆躺床上聊一會感想。海倫.凱勒的勇敢頑強、勤奮好學、仁慈正義給了女兒很大影響,讓她感動的.還有莎莉文老師的無私善良和執著。最近又主動在看以前買的[洋蔥頭歷險記],我們還把裡面的人物對話用在我們生活裡呢,感覺很有趣。

我發現,通過親子閱讀,孩子在平時講話和理解能力上,有了明顯的提高。有的時候,她會把一些事情講得頭頭是道,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而且爸爸媽媽與孩子也得到了很好的溝通與交流。

親子閱讀家長感言短篇5篇 一段愛的篇章:親子閱讀,心靈的昇華! 第2張

第2篇

書是甜甜的,愛是濃濃的,每天與女兒一起讀書的時光總是愉悅而又心滿意足。

每天晚上入睡前,女兒旃如總會挑好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指定兩個故事靜靜地等候媽媽到來,好給她講故事。在橘黃的燈光下,有時是她依偎著我,有時是兩人並排坐著像同學。我聲情並茂地給她講著書中的故事,她每每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插上幾句,她對書中的故事大都爛熟於心,每個故事雖是重複了好多遍,可她總是百聽不厭。我有時煩了,就在想:為什麼不讓她講給我聽呢?於是我鼓勵她把自己熟悉的故事倒過來講給我聽,我時不時給予表揚肯定,她就越發來勁了,她會學著我的口吻講,有時會插進很多她自己的想象,到最後變成了看圖說話了,這樣子,她所講的故事更接近她自己的生活,總能營造一種好像是自己經歷的事情(其實多是自己的想象),這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我在表揚的時候內心也是感到很高興。這樣的情形至今已堅持快兩年了,圖書常常更換,故事也經常變換,孩子進書店的習慣慢慢養成了,閱讀的興趣正是在臨睡前的點滴時間裡慢慢養成。

女兒從小愛買書,這可能跟家庭氛圍有關。家裡的藏書不算多,但在孩子的眼裡那就是很多很多了,我和孩子的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會在閒暇時交流一些有關教書讀書的事情,她在一旁就常常覺得好奇,總是參與進來,老問一些為什麼。他爸爸每一天都帶回一份報紙,孩子不識字,只看圖,她就是連圖也看得情趣盎然。我在家備課寫教案,她也拿一本書湊上來;我批改作業,她也拿一支紅筆要幫我;有時拿起我的課本翻看課文插圖,或是找出她認識的'幾個簡單的漢字念給我聽,她感覺自己很棒,我都適時地給予誇讚,她的成就感更是油然而生,對書籍更有親近感了。

每每週末一到,我經常帶她去逛超市、書店,每次必定帶回一兩本她喜歡的書,回到家後,她總是迫不及待地看上一會兒書,忘掉了其它一些事情,經常是在玩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她曾經讀過的熟悉的故事書,她就會靜下來看一會兒,表現出難得的專注。

涓涓細流匯聚成浩瀚,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引導孩子愛書、看書,父母的言傳身教不可忽視。中國有句古話: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閱讀也是這樣,做父母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其妙無窮。

第3篇

對於家長而言,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自己學到了知識,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境和好氛圍,更重要的是親子共讀築起了一道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樑。

一直以為童書是兒童的專利,但當我和兒子一起看這本《一年級的小蜜瓜》時,我發現,原來一本好的童書也是能打動成年人的。這本書可以讓家長站在孩子的視角上更加真實的瞭解孩子,使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更細緻,更透徹,更有針對性。可以讓孩子的思想歷程少走彎路。這本書正好以一年級新生小蜜瓜的成長過程向我們展示新生的真實心理和心理歷程。這些充滿童趣的故事讓我重溫童真,與孩子的交流變得更加愉快。

作者商曉娜保有一顆童心,將小蜜瓜純真又美好的一年級生活展現於眾。小蜜瓜儘管有那麼多天真的麻煩,尷尬,不安和煩惱,但是童年的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多麼美妙的事情呀。讀後不禁佩服作者如此瞭解兒童,尤其是兒童的心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有著和大人不一樣的想法。

同時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多思考。我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怎麼走進屬於他們的'世界,是家長永恆的課題。儘量壓低身子,低些,再低些,和孩子平等,和孩子同視角,或許我們會和他們更近些。

英國學者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然而,讀書則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識的方法。在讀書過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卻需要我們親自去體會。 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一起讀書,每天晚上睡覺前抽出10到20分鐘時間,要麼靠在床上,要麼坐在沙發上依偎在一起讀書,也從小營造了一個有親情的讀書氛圍。從插畫版到插圖版,從幾十個字到幾百個字。讀《嘟嘟和巴豆》、讀《小兔湯母》、讀《忙忙碌碌鎮》等等,這些書籍都配以簡短精煉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圖畫,讀起來琅琅上口,女兒也超級喜歡看。

在女兒上了國小時,讀書就更為重要了,恰巧女兒被分到了濟寧學院附屬國小六班,大閱讀實驗班,學校老師要求每天讀書半小時,並記錄讀書存摺。為了能積累更多的優美詞句,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點,繼續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依然堅持和女兒一起閱讀。有時我們一起討論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探索故事所隱含的道理。我發現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往往和我們大人有所不一樣,她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想象力。女兒很喜歡讀書,現在女兒和我談起讀書的體會來頭頭是道一副小大人樣,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二年級要求讀《小豬唏哩呼嚕》時,記得有個故事情節是講豬爸爸給孩子取名字。豬爸爸有十二個孩子,要給十二個孩子們取名字,實在是太不不

容易了,豬爸爸想了好長時間才取了兩個。豬爸爸就很困了,豬媽媽很是心疼。豬媽媽讓豬爸爸先去睡覺,明天再取。然後豬媽媽想了一個既簡單又好記的名字老大、小二、小三、一直到小十二。豬爸爸誇豬媽媽是世界最聰明的妻子。當馬小姐在門口說你們豬家吃飯唏哩呼嚕的,豬媽媽很生氣,說一個姑娘家哪有這樣貧嘴多舌的,真沒禮貌。但豬爸爸覺得唏哩呼嚕作為名字很好聽,於是小十二就變成了小豬唏哩呼嚕。在我看來不就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起個名字嗎,因為這個起名字我女兒生出千萬個想法,問自己的名字誰給她起的?她的名字有什麼寓意?為什麼我要用我爸爸的姓?我能不能用媽媽的姓給自己起個名字?要我給小豬起名字我能起到100個等等n個問題。有時也會因為她問的這些問題很煩惱,稍作冷靜後才覺得孩子是在用腦用心在閱讀,頓時備感欣慰。

第4篇

“你是我寶貝——世間所有孩子都是上帝賜給我們寶貝”,讀完全書之前,我認為這句話試圖以悲憫和善良,消弭和熔合殘障孩子與健全孩子之間某種顯見溝壑。讀完之後,我則全然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懷。她不僅是要消弭,而且,她更是要感恩,要歌頌,要表達她滿心愛意。這個值得她歌頌和感恩物件,是一個有智障孩子貝貝。

貝貝拆開李叔叔給他生日禮物——遙控賽車,儘管他特別喜歡,可小胖要玩,他也就借了,但小胖卻不肯歸還,他媽媽還誤傷了貝貝,導致他骨折。雖然他鑽心地疼痛,但看到小胖哭著要媽媽,就不要求追究責任了。

像貝貝這樣孩子,孤兒,智殘,僅僅這兩項,似乎就已經註定和快樂、幸福、體面這些字眼永遠扯不上關係。可是偏偏在作者筆下,這個孩子快樂地能夠將所有人融化,剔透得讓所有懷揣複雜心思人汗顏,體面地讓許多自認為優雅人臉紅。他就好像一個天使一樣,承受著苦難卻不自知,反而將無盡快樂和感動帶給他周圍人。貝貝真可愛啊,讀著這本書,我心裡自然也是這麼感動著。但是,感動之餘,我驚歎是他所擁有愛能力。這種驚歎中,暗含著一絲羨慕,因為我就常常會懷疑自己愛能力,這是無奈事情。

因為,一個人愛能力,與他在童年時所接受愛匱乏與豐沛是成正比。童年匱乏,有時候是無法彌補。貝貝很幸運,他有一個全心全意愛著他守護著他奶奶,在奶奶去世之後,居委會洪阿姨和小區裡年輕水電工李大勇,接續了繼續守護他給予他關懷和愛責任。如果沒有愛做支撐,人蒙受苦難能力,其實是很脆弱。

第5篇

閱讀是孩子的事情,父母跟孩子一起閱讀更是整個家庭的事情,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親子閱讀”。

對於我們這些70後的家長們來說,小時候能夠吃飽穿暖,就是一大幸事。而親子閱讀,該是多麼奢侈的事情,在我印象中,能找到幾張廢舊報紙,疊上幾個飛機,都會讓我們雀躍好幾天了。

而在我的童年生活中,與閱讀無關的歲月很多。爸爸媽媽整日在田間地裡勞作,我們只能與村裡同年的小夥伴,無憂無慮的遊蕩在春夏秋冬。春天的陽光裡我們採摘過鮮嫩的野草當零食;夏天的暴雨後,我們拿著魚網,溝河捕魚,捉泥鰍;秋天我們會在堆放稻穀的道場上,一起守著月光,捉迷藏;冬天的寒風中我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童年的印憶中,就這麼無憂無慮的度過。只有夏天的夜晚,一家人搬出竹床,媽媽在一邊為我們搖著蒲扇,奶奶在一旁講著那些古老又神祕的故事,用離奇的傳說,開啟我們對這個奇妙世界的好奇與無比豐富的想象。這也許就是我們那一代人,最真實的親子的無紙化的親子閱讀。然而就是這種場景,我卻讓我永久懷念,那段一家人聽故事的溫馨時光,還有那個講故事的,愛我們的奶奶。原來陪伴是我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隨著孩子的成長,步入學校後,頓時恍然大悟,我兒時最喜歡聽故事的方式,用現在的語言就是親子閱讀。

現在我的孩子,跟70年代那個時候的我,相比起來,童年的樂趣少了很多。在我看來真正的樂趣之一,也許就是看各種繪本。從而使我有更多的時間陪她一起玩,陪伴她一起認知世界、一起成長。讓孩子通過閱讀這個視窗,打開了世界的大門。

很享受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光。記得第一次拿出《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時候,孩子看著色彩豔麗的繪本,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悄悄靠近我,手指指點著圖片,告訴我,這裡有小兔子,大兔子。當我開始慢慢的開始讀給她聽時候,孩子變得特別的安靜,跟隨著我的言語,和著這樣的彩圖,一起走進愛的世界,一起在看,兔媽媽有多愛小兔子,而小兔又有多麼的愛媽媽。在這裡,孩子與我都產生了共情,知道了什麼是愛,又如何去表達愛。最後我問孩子,你知道我有多愛你嗎? 孩子說,一定是從這裡到月亮上啊。 我又笑著問孩子,那麼你呢,孩子用筆在紙上,畫了很多很多彎彎的波浪線,笑著說,有這麼多啊,媽媽! 也許這些波浪線,就是她最長的愛的表達。

很受益與孩子一起閱讀帶來啟示。記得有一次與孩子讀《爺爺一定有辦法》書中介紹講到遇到困難後,爺爺怎麼想辦法解決的'。孩子聽的很認真,當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她也跟著著急,這怎麼辦?怎麼辦? 當解決完了之後,她緊張的小臉蛋也舒展開來。最後,我對孩子說,你看,遇到困難我們是不是不能急,一定是辦法比困難多。而在現實生活中,當我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表現出了急躁的情緒,這個時候,孩子會突然來一句:“媽媽,不要急啊,辦法總比困難多!”心一下子,就靜了下來,平時我們在閱讀中簡淺的道理,原來孩子都記在心上,他們更能平和的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我們要怎麼辦?親子閱讀中太多太多簡單的故事,給我們成人及孩子開了一扇窗,懂得真正的真、善、美,感謝孩子,在一起閱讀中讓我們共同成長!

隨著孩子的長大,親子閱讀的時間、地點也會變得多起來。有時候我們會一起去圖書館的少兒區看繪本,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很吵,靜不下來。這個時候,我會用手指捂在嘴巴前,輕輕的吹一下,噓噓,安靜,安靜。小傢伙馬上就學著我的樣子,告訴身邊的小朋友,安靜、安靜,然後,我們一起選喜歡的繪本,看著孩子專注的樣子,看到有趣的地方,還時不時露出笑意的臉,在一邊的我也是很陶醉。就這樣,我們一起讀繪本,一起又將看完的繪本,放回原處,從這些小事情上,孩子知道了,去圖書館是要保持安靜的,拿了東西都要歸還原位的。這些細小的細節,通過閱讀互動,孩子現在都能做很好!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 也許每個孩子只要跟父母在一起,就是最快樂的孩子,至少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入了國小之後,每天臨睡前,最美好的時光,就是跟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講故事。有時她依在我的懷裡,我用手一行一行的點讀著,《365夜故事》,有時她自己翻看著《卡梅拉系列》故事,更多的時候,她聽我講《綠野仙蹤》、 《昆蟲記》 讀到動人的地方,孩子會說,媽媽我好感動,眼淚都快出來了,讀到可笑的地方,她也會哈哈大笑,讀到魔鬼女巫,她會抱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好怕...... 有時候一個故事完結,我會提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孩子也能認真的回答出來;並且還能簡單複述出故事的大致情節,陪伴孩子成長,是當下我最快樂的事情!

現代科技發展很快,很多時候,父母拿著手機,刷著屏,孩子在一邊,看著電視或者玩著遊戲,以為這就是一種陪伴,這就是愛。然而真正的陪伴,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融入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各種焦慮與渴望,也許還需要動用一點記憶力,回想當初的自己,將那些不能言說的小小想法,都表達出來。我想,親子閱讀,就是最好的與孩子產生共鳴的一種方式。

在我的世界裡,親子閱讀是對孩子最好的陪伴,也是我對孩子愛的最長情的告白,我願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