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大學聯考的演講稿4篇 大學聯考:命運的轉折點

大學聯考,是我國考試製度中的重要一環。它關乎著萬千考生們的人生方向和未來發展,同時也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將為大家帶來有關大學聯考的演講稿,希望能夠為廣大考生帶來一些啟迪和幫助。

有關大學聯考的演講稿4篇 大學聯考:命運的轉折點

第1篇

即使在無盡的黑暗中,我也敢微笑著獨自前行。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在艱苦環境中仍不頹其志者。——題記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開篇曾反覆論述輕與重,我很喜歡這段辯證。那麼就讓我“東施效顰”一番,思考一個簡單命題:

公平與不公。世界自開闢就有天與地之分,大家從出生就有窮與富之別,有貴與賤的分別,有聰明與愚笨的分別,有出生在大學聯考錄取率極高與極低地區的差別。對於這種差別,太多人在怨恨,怨恨自己的父母貧窮,怨恨自己的相貌不出眾,怨恨別人的聰明,可這些怨恨並沒有改變大家的處境。

那麼出生富貴者,驚豔傾城者,聰明絕頂者,對他們就一定是公平的嗎?沒有了貧窮就缺少了奮鬥動力,沒有了普通就陷入了過多的誘惑,有了聰明可能讓你過於浮躁而一事無成。總有人更聰明,有人更漂亮,還有人既聰明又漂亮,那又有什麼,大家需要的不是選擇對自己是否公平的環境,而是在已有的'環境裡創造最大的成績。

這個觀念伴隨我至今,生活(包括大學聯考)是一場個人的戰鬥。更現實地講,貧寒之家總是佔大多數,認為自己處於艱難環境者也為數眾多。在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結局只與個人有關。

那好吧,就讓我講述一個從貧寒之地、從大學聯考錄取率低得可怕的省份走出來的人的故事。

十年前的家鄉,貧窮就像空氣一樣侵入每個角落,任何一點資源都會引起激烈的競爭與幕後的操作。教育也是如此,我國中升高中時,升學比例是1:7,如果拋開各種人為因素,靠分數來升學的比例應該低於1:10,那些沒有進入高中的孩子就只得去打工。

通過1:10的選拔,我來到了高中。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近千人的學校,卻長寬不過一百米;所有教學都在學校唯一的兩層小樓上進行,冬天教室冷得讓人發抖;幾十人共一間宿舍,睡覺時擁擠得以至翻身都困難;每個月會吃半個月鹹菜,另半個月吃食堂裡沒有一滴油的菜(為了讓正在長身體的大家吃得下去,食堂在菜裡放大量的辣椒,以致大家都上火嚴重);沒有浴室,一年四季裡洗澡都在露天進行。

然而我從未埋怨,即使今天我坐在北京繁華的寫字樓裡,仍然視這樣的生活為一種公平。

在《荊軻刺秦王》裡,小小的嬴政必須走過一座高達十丈的獨木橋,才能吃上飯。嬴政說:“那刺骨的寒風啊,凍得我幾乎走不穩路。但每天都有一個小女孩對我說,過來,你過來,不過來就沒飯吃。”對於我而言,知識與上學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獨木橋樑,我必須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走過去。

我從山村裡走出,已經很艱難地衝殺出中招這道坎。我不能中途倒下。所以我很早就進入大學聯考狀態。買不起參考資料,我在高二一直在不停地看課本甚至背誦。到高三的時候,我喜歡的化學書中任何一個數字我都能說出。高三時候學校會免費發放試卷,那些成堆的卷子對於我而言不僅不是負擔,反而讓我欣喜:終於可以在這麼多試題中大顯身手了。於是我每天都規定自己起碼做完兩套試卷,一年時間幾乎未間斷。雖然很多人都反對題海戰術,但是我想這也因人而異,起碼對於我,題海戰術很奏效,尤其對我的英語而言。我高二時英語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可憐的六十分左右(滿分150分)。到了高三,我通過大量的試題練習,然後進行歸納總結,錯誤修正等,短短半年已躍居班級前十並保持到大學聯考。現在每當看到qq上的昔日同窗,我就想起那時候的我:每天早上我會六點準時到教室,十點半準時離開,中間除了吃飯你會發現我一直都在那個排滿了桌子、堆滿了書籍的教室內。我會一天不和任何人說活,即使吃飯也等大家都吃完了我再進食堂,這樣我就不用排隊,省下了學習時間。我的休息時間甚至也是以文言文和詩歌自娛。

長期的勞累讓身體付出了代價,那個高三的冬天就如同夢魘一樣,我脆弱的身體已經無法抵擋教室的寒冷,於是我開始嚴重咳嗽,整天身體都在低燒,頭昏昏沉沉的(現在看來應該是嚴重的支氣管炎),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個冬天。父母在外,我也不懂照顧自己,竟然在沒去醫院的情況下,我就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挺過去了。

在這一年裡,我就像一個狙擊手一樣,瞄準著大學聯考,分分秒秒都緊扣扳機;我又像窮19年光陰在監獄挖出逃跑隧道的安迪(參見《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時刻都銘記自己的目的。我並不聰明,但是我願意去努力。不管這個努力別人是否會恥笑,我願意為我自己的目標付出每一滴汗水。

有關大學聯考的演講稿4篇 大學聯考:命運的轉折點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很榮幸地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經歷和經驗。

哥倫布每天航海日誌的最後一句話總是“我們繼續前進。”這句話看似平凡,實則包含無比的信心和毅力。不管是橫跨了驚濤駭浪,還是歷經了蠻夷野地,在欣喜與驕傲之餘,哥倫布更關注的始終是茫茫不可知的遠方。這種生無所息、不斷進取的精神,正是哥倫布得以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完成驚人壯舉的真正原因。

其實何止航海,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的人。”沒有了拼搏,居里夫人怎麼能夠發現釙和鐳,成為歷史上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第一人?沒有了拼搏,貝多芬怎麼能夠“扼住命運的喉嚨”,譜寫出《英雄》《命運》這些雄壯美麗的樂曲?沒有了拼搏,巴爾扎克怎麼能夠在短暫的一生裡,為世人留下91部偉大的作品?沒有了拼搏,愛迪生怎麼能克服無數次的失敗,擁有一干多項發明創造?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無論是科學家、作家還是藝術家,但凡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令人欽佩的拼搏精神。我們學生正應該學習他們的這種拼搏精神。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用來形容學習,那是再恰當不過,在學習生涯中,不拼搏、不努力,我們就註定停滯落後、學無所成。高中的學習較之國小、國中,難度大,任務繁重,如果畏難、怕苦,不花時間、不花精力,怎麼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自己的學業?怎麼能在緊張的大學聯考中發揮最佳的水平?

拼搏,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對我們學生來說,就是要有一所心儀的大學。這個目標,既要遠大,又必須在我們的能力範疇之內。如果輕而易舉便能實現,我們很可能會覺得無需拼搏,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如果根本就無法實現,我們很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拼搏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從而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只有那些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才能成為我們拼搏路上的一盞明燈,內心深處的一根支柱。第二,我們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在拼搏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困難,這樣那樣的失意與打擊,譬如承受著過大的學習壓力,又或者拼盡全力仍然無法學好某一學科,在這些情況下,很多人會覺得精疲力竭,選擇放棄。其實,很多我們認為無法攻克的難關,咬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去年11月時,我參加了學校裡組織的自主招生培訓,每週三次,每次兩個小時,遇上培訓老師拖堂的情況,可能還不止。這樣一來,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每週的課業,就必須用下課時間以及週末的休息時間來彌補。加之自主招生的題目思維難度大,還涉及超綱內容,短時間內摸清、吃透絕非易事,所以那一段時間我陷入了極度焦慮不安的情緒之中,幾乎每晚回家都要哭,摔東西。好多次我都覺得捱不下去了,要被壓垮了,然而每到放棄關頭我總是暗暗告訴自己:“再撐兩天試試,再苦再累也不過是兩天。”慢慢地,我開始適應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生活,習慣了在複習備考之餘抽出時間和精力去應付自主招生。就這樣,我熬過了高中生涯中最艱難的三個月,不僅學習成績沒有受到影響,還一舉通過了人大的自主招生。

然而,即便我們制定了合理的目標,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結果。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很可能是我們的方法錯誤。就好比航行,即使有了合適的目的地,卻沒有掌握正確的駕駛技巧,那麼拼得滿身臭汗、累得氣喘吁吁也只是白搭。駕駛學習之船的技巧,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我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三本在手,一本不愁”。哪“三本”?且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本”,曰“課本”。這是最重要的一本,因為它是根本。很多同學覺得課本內容太過簡單,淺顯,不值一讀。這種看法實在是大錯特錯,因為課本中介紹、講解的是基本知識點,考試題目憑它怎麼千變萬化,都是源於課本的。打個比方,在理綜考試中,物理實驗所佔的分值約為16~19分,分值不可謂不大,而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實驗的雛形便是物理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再比方說,有的題目,尤其是選擇題,會將課本知識不動聲色地鑲嵌其中。我們有一次做一道化學選擇題,其中有一個選項是“水是營養物質”,大家都覺得這是憑空捏造的一個選項,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營養物質是蛋白質、脂肪之類,可是有機化學課本里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水是人體六大營養物質之一”;再比如,有的生物填空題其實是直接從課本中選一句話,摳掉幾個關鍵詞或關鍵短語後讓大家填空,如果不讀課本,全憑猜測推斷,如何能拿分?因此,課本不可不熟,每天花15分鐘閱讀課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本”,曰“筆記本”。課本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只熟悉課本,肯定考不好,因為考試題目會對課本內容進行拓展。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並非只有課本,還有老師,還有教輔。老師的板書,老師所提到的一些邊緣知識,教輔上涉及的考點,如果你覺得有價值,可以全部記在筆記本上。包括你自己的思考、感悟,也可以記在筆記本上。你的筆記本可以很破、很醜、塗得亂七八糟---但是你自己必須得得懂。我們看很多科學家,他們的演算手稿往往顯得潦草凌亂,但於他們自己卻是意義非凡。我們的筆記本也是這樣,它是留給我們自己看的,不是拿去展覽的,寫得工工整整的沒必要,更不要因為怕把本子弄破了就不去翻看。筆記就是用來看的,而且要一次次地看,每一次翻閱筆記,就是對重要考點的一次鞏固,對以前疑難的一次思考,在這樣的過程裡,我們一邊溫習舊知識一邊擁有新發現,獨立思考、解答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本”,曰“改錯本”。學習生涯中,最叫人抓狂的事情不是犯錯,也不是多次犯錯,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栽過一次跟頭,可他下次、下下次還要在同樣的.地方栽跟頭。這樣的人,很可能是因為改錯工作沒做好。我認為,每科都必須準備一個改錯本。我還建議,所用改錯本最好大一些,這樣方便貼上錯題。對,是“貼上”,不是“抄錄”,到了高二、高三,一些綜合題目往往很長,可能還配有較複雜的圖形,“抄錄”沒有時間,也不大現實。可以把錯題從試卷上裁剪下來貼在改錯本上,或者直接寫“見某某書多少多少頁第幾題”。改錯的形式與題型無關,不是說選擇題就只把正確選項寫在旁邊,大題必須按照正確格式一步一步寫得工工整整。選擇題改錯,除了標明正確選項之外,還必須寫清楚為什麼選這個選項,而你又為什麼選錯;有些很複雜、很經典的大題固然需要一步不漏地重做一遍,而有些則只需點明思路和關鍵步驟即可。當然,改錯本也不一定只用來改正錯題,有些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題目,也可以記在改錯本上。但是,不管是錯題還是好題,一定要自己動手再做一遍。之前,我們班上有一個男生偷懶,看完答案後覺得自己全懂了,於是把錯題貼在改錯本上之後又把參考答案剪下來貼上去。後來有一次我們老師檢查完改錯本之後,把那個男生剛改的一道錯題寫在黑板上,叫他重新做一遍(當然,那是一道很有難度的題目),那個男生在黑板前站了半天就寫了一個字--“解”,連基本思路都找不到。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看答案看懂了並不意味著真的懂了,因為答案會引領著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比你讓自己找方向簡單得多。動手再解答一次,既是對自己的檢驗,也是對題目的鞏固、加深。改錯本平時要常翻看,臨近大學聯考更要天天研究,它比任何資料都有用。

說完這三本,我還想再強調兩個問題。一是“做題”,或許有些人不太認同“題海戰術”,但我想說,確實沒有什麼能替代大量習題的功效。做的越多,把握也就越大。大學聯考考什麼?考的都是我們平時見過,做過的東西,熟練程度高的同學花費時間少,而正確率高,分數自然就高。多做題固然可以拓展思維,但“題海戰術”最大的作用卻不在於拓展思維,而在於提高熟練程度,因此,每天都必須要有足夠的訓練量;第二是“背誦”,這一點是專為理科生強調的,“背誦”對文科生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對理科生也是重中之重,而且並不僅僅體現在兩語上。數、理、化、生同樣要記要背,某些重要的公理、知識點,包括推論,都必須做到爛熟於心,運用自如,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思考時間,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做選擇題、填空題的效率。

然而學得好也不一定考得好,學得再好,發揮不出來就是“茶壺裡煮餃子”,一點用都沒有。這就不得不提到考試心態和考試技巧了。心態很重要,心態決定成敗。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心態的平和穩定,遇到簡單題目不要大喜,爭取不在簡單題目上丟分,因為會做而做錯是最不值的;遇到難題也不要慌,因為慌也沒有用,不慌的時候如果做不出來,慌了就更做不出來了,還會影響接下來的答題。今年我在做理綜的時候就犯了這一大忌,我先做的化學,化學很難,於是我慌了神,把接下來的物理做得一塌糊塗,直接導致了理綜的失敗。所以說,心態很重要,“人難我難我不畏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才是最高境界。

第3篇

從20xx年6月13日起,我們就已經步入了那個令我們大家久仰的高三。何謂久仰?那是青春的第一戰役。那也將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美好回憶。

高二的學考,大家也許遊哉樂哉,然而鬆馳的心態卻是高三的致命殺手。現在的你,還在為學考那些自稱的傻瓜題信心十足嗎?你還在以“只要過就行”的心態面對高三的課堂嗎?下課時,平時打鬧嬉笑的你又會收斂了多少?上課時的專注度你又提升了幾分?這些現實的問題你是否能一一回答得上來。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過一位同學寫過這樣一句話:“高一說高二再努力,高二說高三再努力,現在高三了,我們該努力了吧?”是,我們是該奮起直追了!是該不怕風浪與挫折了!

高三的學習必將會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拼搏也會有千萬阻力。在高三,你若學會靜心踏實地求學,我想汗水必然會有薪酬,你若真誠務實地對待高三的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你將會收穫無悔的青春。然而,天使一定與魔鬼同在,你若以敷衍了事的心態走在高三,我想它早早就把你踩在腳下,你若以吐沫滿天飛的狀態度過高三,它卻無聲地在吞噬你的靈魂,你就會像熱水中的青蛙,最終變得有力卻使不出,無法自拔。對於高三,你是否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在高一時,有位朋友跟我說過:你只有不斷地逼自己,因為你只有死去才能活來。高三的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呢?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不逼自己,就不知道奮鬥的汗水也會有甜味。我們不要盡力而為,要的是全力以赴,要的是有夢的青春。

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扔掉浮躁,拾起踏實,去掉廢話,拾起沉靜。同桌不再是下課時的打鬧的物件,而是大學聯考路上的同路人;試卷不再是塞滿垃圾桶,而是填滿數字的戰利品,隨身帶的不是手機,而是紅筆黑筆,隨時想的不是球賽與劇情,而是公式定理或天文地理。

高三的是一段旅程,你若錯過那短暫的春天,你也就錯過了人生的花季。

行動吧!高三的戰鼓已經奏響,大學聯考的倒計時已經開始,為了青春不留遺憾,請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學聯考戰場的硝煙剛剛散去,獨木橋上奔過的千軍萬馬已收拾好了遠行的背囊。 而現在,高三,就像一條荊棘大道向我們綿綿展開,我們是否抬起了堅定的步履?是否已經認識到學考過後我們要經歷的不是放鬆和減壓,而是嚴峻的挑戰和一段註定艱辛的逐夢旅程?

高三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拼搏,意味著奮鬥,也意味著重生。在高三塑造一個更完美的自我,我們不能再等待,我們應該做好戰鬥的準備!

從現在開始, 保持一份積極的心態。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堅定必勝的信念,做好吃苦的準備,樹立頑強的鬥志,增強苦幹精神,面對前路坎坎坷坷,我們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堅信成功只屬於勇往直前的人,只屬於百折不撓的人,只屬於奮鬥不息的人。哪怕在遇到挫折或感到命運不公時,也要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如果你能咬牙再堅持一下,再努力一把,成功就會奇蹟般的出現在你面前。

從現在開始,踏實的走好每一步。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把目標進行階段性的劃分,然後按照清晰的脈絡,循序漸進,穩打穩紮,在高三學習中做到有條不紊。同時,我們也必須有一個好的落實過程,落實每一個知識點,落實每一次練習,落實每一個疑點,落實每一次考試,落實每一次分析和反思。

從現在開始,在勤學中巧學。一方面要緊跟老師的腳步,跟住老師的複習程序,把握好大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斷地總結學習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的經驗,多向任課老師請教,多與任課老師溝通交流,從而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從現在開始,不再逃避自己的弱勢科目。正視短板,解決偏科問題。一方面要善於分析自己偏科的實際原因,或是基礎薄弱,或是缺乏興趣、或是方法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方向明確。另一方面要善於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修復計劃,包括時間分配、任務清單、方法調整等。為此傾注精力、抓住關鍵、尋找突破口,多請老師和同學幫助,下定決心一定要把短處轉變成長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一年,讓我們一起披星戴月,一路披荊斬棘,只為日後回首,再望一望孤燈下發奮苦讀的自己,能對自己說,高三無悔,青春無悔、為夢想追逐無悔。

此次學校組織去北京參觀了清華北大,我覺得收穫頗豐。

在去之前我也對這兩所學校有些瞭解——面積廣大的校園,優美的環境,古樸的建築,優越的資源,積極的學習氣氛和顯著的辦學成績。然而這些在我到達兩所學校遊覽過才親身體會到,感覺也才真切起來。清華大學之大,餐廳、超市等設施之齊全,儼然是一個小城區的樣子。但馬路上來往的人不太多,十分安靜,偶爾一兩個朝氣蓬勃的學生騎著自行車經過,而每棟建築前密密麻麻停著的各種顏色的自行車又顯示著每個學院裡有許多正在學習的學生。僅僅是步行在校道就已被這樣寧靜而緊張的學習氛圍感染,更不論在走進清華法學院圖書館看見認真翻動書頁的學生們的那一刻,我們一行十幾人一起走進,動靜不小,卻沒有一個人抬頭,每個人都恍若不覺,專注於手中的事,以至於我都不自覺地放輕了腳步。寧靜中的緊張學習氣氛。

在清華,我們先後參觀了法學院、化學系、航空航天活動室,汽車碰撞實驗試驗室,在北大我們也參觀了土木工程系。無論是法學院中逼真的模擬法庭,化學實驗室中昂貴而精密的光譜儀器,航空航天活動室裡齊全的材料工具,汽車碰撞試驗室中的汽車與假人,還是土木工程系工廠中造價不菲的大型機械,都讓我驚羨不已。兩所學校為了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科研條件,可謂不吝惜成本,如此學生們才能不侷限於書本中的知識,提出構想,進行設計規劃,新增創意,最重要的是有條件用實踐去檢驗!比如說,法學院的學生在模擬法庭進行“審訊”,化學系的學生每學期用屬於自己的100多件儀器獨立做完十個實驗,航空航天系的學生合作完成從每個小部件的製作到整架飛機的起飛的每一步,土木工程系的學生做出自己設計的結構的混凝土模型並測試其穩定性。不僅學到了理論知識,更提高了動手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

清華校園之中有齊全的基礎設施,還有風景怡人的荷塘月色,北大校園之中有古老自然的建築,也有波光粼粼的未名湖,在這樣的校園行走實在是一種享受。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寬廣平坦的草坪,據說是用於供學生課餘娛樂——唱歌、彈琴、跳舞的。兩所學校都不只一處操場,還有多個體育館。校園內設有小劇場和小影院,定期有話劇演出和電影放映,閒時學生可買票觀看。除此,各種社團——攀巖社、航空航天社、話劇社等200多個社團也十分活躍,課餘生活真可謂豐富多彩的。

我和所有同學一樣,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嚮往之情,學習一門好專業,培養幾個興趣愛好,度過充實快樂的四年。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能考上一個好大學。這就需要我在高中,就是現在、當下,腳踏實地,努力付出,打下大學的基礎,為往後展翅積蓄力量。

今天的汗水,終將鑄就明日的輝煌。在此與大家共勉。

第4篇

在各級領導的關懷、理解和支援幫助下,在縣局正確有力的領導下,我校大學聯考備考工作正在的進行中。剛才,聽到涇幹中學、雲陽中學的做法和想法,使我們獲益匪淺,深受啟發和鼓舞。

這一階段工作,除按部就班的必要程式外,大致突出以下幾點:

一是準確定位,認清目標,認清自我。我們的實際是師生都有困難;目標的實際是上級給了充分的照顧和寬鬆的環境,但感覺卻是壓力不減反增;準確的定位是力爭全部學生合格畢業,幫助一部分學生學有所成,達成心願;在全縣大學聯考的大局中當好配角,不添亂,不拖後腿。

二是保學生數量,以使我們工作有物件,有事幹。這一年級學生,高一入校660人,其中正式建檔得有270人,送給我縣職中建檔的名單有350人,還有幾十個學生啥都沒有。經兩年的過程,到三年級報名,只剩下450人了,減員210人。這不能說是大浪淘沙,原本也沒有幾個像樣的石頭。所以保數量,就是保生存,保工作,就必須成為每一個人的共識。於是,就有了許多的讓步、妥協,和說破嘴、跑斷腿的故事,就有了政教管理工作的巨大壓力。

三是考評教師,促態度,作風的轉變。按學校制定的考核方案,每月一次全員考評,獎優罰劣。我的認識是,像我們的學生,需要的是真心關愛、認真工作、不屈不撓、不計榮辱得失的教師,而不是專家級、大師型。所以,將教師的考評當成月考來進行。

四是降低起點、門檻,力求授課、練習、練考符合學生的實際。不允許趕進度,跑趟趟;充分照顧班級、學生的不同,備課組說了算,學校計劃只是引導。

五是特長生培養。體育生組建專門班級,藝術生放出去學習;學校加大支援、投入力度;多提要求,多給方便,也就多一份合格、成才的可能,多一個方面的力量。

六是“包抓責任”落實,包班、包生、包科等等,不再贅述。

簡單說,也就是“準、保、考,降、特、包”六個字,這些方面用了我們很大的精神,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堅持:學校堅持合格的目標不動搖,老師堅持“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進步的工作目標不動搖,學生堅持將學習進行到底的決心不

動搖。凝心聚力,和諧一致,允許方式方法上的差異存在,必須保證心氣態度上的高度一致。

二是穩定:越到臨近大學聯考,情緒對人的支配力就會越大。大學聯考就是大學聯考,它對我們的學校、老師、學生就是一座大山,而非小小的絆腳石,因之,管理不能頭腦發熱出昏招,教學不能求全責備出亂招,當然,要教育學生,也不能異想天開求“高招”。所以,管理要穩定,教學要穩定,要用成法,用能用之法。學生教育,重在克服因失敗心理諮詢而產生的放棄行為,要留人,也要留心,力保學校穩定的大局。

三是提升:在任職、要求、標準、能力上向大學聯考的方面靠攏、貼近。分不同班級學生物件,逐漸提高其對大學聯考學習的認識,並按二輪複習的一般規律和共性方法,搞好復課工作。力求達到的結果是:讓少數學生能自己跳過牆,一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翻過牆,為一部分學生“拆牆”(合格畢業就成)讓其跑到終點。

四是關注:不管啥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普通高中的性質不變,大學聯考備考工作都是學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關注的焦點;學生的教育教學、培養靠全體老師,我相信我們的三年級教師,一定能不辱使命,做好工作。所以,向一線傾斜,要盡心關懷焦點中的焦點,盡力做一些讓老師們舒心快樂的事情,讓高興快樂的老師帶領學生,走向成功。

十年前我有一個觀點:未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振興,所依靠的主力軍,應該是大學聯考獨木橋上沒有擠過去的青年人。原因很簡單,只有留在涇陽的人,才從具體的建設涇陽的工作。如今,到石橋中學三年有餘,我不僅還堅持之一觀點,更明白了農村普通高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樣說,只是想表達:大學聯考要成功,教育更要成功;作為教育人,只要從事著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教育行為,使學生成人了,家鄉進步了,你也就獲得了教育人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