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效課堂提問心得體會10篇 提問藝術:深化課堂互動 積極創造學習奇蹟

本文將探討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及技巧,並分享相關的心得體會。在課堂上,提問既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引發思考和討論,提升教學效果。通過本文的介紹和分享,我們希望讀者能夠了解更多關於有效課堂提問的實踐經驗和策略,提升教學與學習的質量。

有效課堂提問心得體會10篇 提問藝術:深化課堂互動 積極創造學習奇蹟

第1篇

很榮幸來到河北師大進行為期10天的美術培訓,聽了張麗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對於剛剛接觸美術教學的我來說,沒有教學經驗,對課堂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內容,“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做老師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節課。美術課堂離不開老師的提問,提問要有鋪墊,要將問題引出來,不能讓孩子覺得問題很茫然,不知道問的是什麼,不知從何答起。教師要培養學生給你對這堂課的興趣,適時適當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首先,課堂提問不是一種隨意遷就而問,不應是無計劃的的'提問,為使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起到最優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適時設疑,巧妙發問,這樣既防治打擊後進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發先進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學習起來充滿活力。提問是鞏固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學生的法寶,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成功而提問,真正為學生的成長髮展而提問。

第三,問題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可接受性、有啟發性、有趣味性、有開放性,問題要層層遞進,層層加深,並且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問題。老師也要注意說話語氣,語速、表情、動作,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給小朋友一定的感染力。

美術課本身需要創新,能有效地提問問題,可以加強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我會在今後的學生的教學對話中廣泛應用有效提問,並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努力探究課堂的有效提問的方法來跟好的引導孩子們的學習。

有效課堂提問心得體會10篇 提問藝術:深化課堂互動 積極創造學習奇蹟 第2張

第2篇

在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學生們的課堂活躍性有很大差異,一部分孩子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還有一些孩子卻難得舉手參與課堂活動,我想這除了與個體性格有關外,還與孩子們對問題的理解以及教師提問的方法技巧等有關。低年級學生有一種表現欲,一般來說,他們很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但有時也會出現學生不願回答老師提問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常常答不上來,學生就可能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這種反饋資訊迅速作出判斷、調整,改變提問的方式。

我總結了一些課堂提問的技巧,例如,方位轉移提問法,這種提問方法好像是射擊一個靶子,當靶子的.正面有遮擋物,而不能擊中時,射擊者必須轉移射擊方位,到側面或其他方位尋找最佳射擊點,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可先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學生不能回答時,再逐一提出其他問題,以變換提問角度,使學生能答上來,所以當學生的認識處在一種“啟而不發”的狀態時,教師應再一次進行教學的調整。分層提問法,對於較難或較大的問題,教師應當採取分層設問的辦法,或化大為小,或化虛為實,做到各個擊破,並在此基礎上,深化認識。分層提問後一定要注意在學生分析、辯論後引導他們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性的東西。鋪路搭橋提問法,有些問題難度較大,學生很難直接回答,因此,教師應在設計提問時,由易到難,逐步引進,以逐漸開啟學生的思維之路,最終由學生自行找出答案。情境提問法,創設情境對於渲染課堂氣氛,完成教學目的要求具有積極作用,在情境中提問,能收到較好效果。示誤提問法,在教學中適當故意引進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樹立對立面,讓學生在爭論中揭示問題,以取得明顯的效果。

第3篇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效的提問更是對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我自己在課堂提問中的總結反思以及學習、觀摩有經驗的教師課堂提問的技巧,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提問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鑽研大綱,仔細研讀教材,挖掘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精心設計問題,突出教學重點。並根據學生實際知識水平設計出多種層次的問題。

其次,課堂提問要環環緊扣教學內容,藉助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將本節課的內容緊密的瞭解起來。對於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應通過提問來加以區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減少他們的出錯點。

再次,教師提問的語言要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冗長,模稜兩可的提問。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我注意到許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會使用一些語言來提醒學生注意即將提出的問題,如:"我提出一個問題請你思考"、"我提出一個問題,看誰答得好",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活動中去。

再次,因材施教這條教學原則同樣體現在課堂提問中,教師在提出問題後,要善於察言觀色,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

把握提問的`時機,對於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也具有不容小覷的作用。如果提問時機得當,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當先向全體學生髮問,等全體學生思考一遍之後,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既可以使全班學生注意教師所提的問題,又能使全班學生都在心中思考出一個答案,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對某個學生的答案加以評價。當然,教師在進行儘量不要有一定的次序。因為如果教師按照一定的次序來提問,學生就知道這個問題應該輪到哪位學生解答,其餘的學生,就可以不注意了甚至不思考了。所以教師在提問時,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學生無法推測應該輪到誰去解答,因而每個學生就可以將注意轉移到這個問題上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光是嘴上說說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總結,做一個“高明的”提問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樑!

第4篇

20xx年12月,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研究”作為我的研究專案。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修學習,使我認識到課堂提問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能為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現就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就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談幾點淺薄的體會:

一、研究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

然而,老師只有一個,學生卻有一個班,不同的學生基礎有差別,智力也有差異,接受同一知識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老師的教授方法卻很有限,那麼怎樣讓有限的方法儘可能的適合更多的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儘可能的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哪些知識學生更難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存在疑問,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以及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課堂教學聯絡起來使學生對課堂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更有效。

二、課前老師要給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的層次性

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在備課過程中仔細推敲,設計的問題要緊靠教學目標,要突出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儘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問題具有啟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三、分物件、分層次性的提問,讓各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穫。

在上課時,不同的問題問不同的學生,讓問題問到點子上,發揮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師提問,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對答如流,省時省心。但總叫那幾個人,“圈子”劃得太小,時間長了,其他學生知道應答無份,就處於消極的狀態。學習成績一般或教差的學生就沒有參與的趣味,不利於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難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有的老師只提問“學困生”,而且是懲罰性的,“哪壺不開提哪壺”。顯然是為了提起學困生的注意,讓他們跟上來,但往往佔去很多的.課堂時間,學生答不上來,老師一通批評、挖苦、諷刺,有時搞得鬨堂大笑,課堂成了老師的“發火場”,教學效果大受影響。有的老師課堂提問過於簡單,有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於籠統,使學生無處下手,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不同層次和梯度的問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這樣提問時,問題才更加貼近生活又不偏離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家廣博,同時要細心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一切,把與數學有關的現象事例記錄下來,在課堂中就能通過提問使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研究,我認為課堂提問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往往有相當的難度。它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變化莫測,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下去,不斷反思,逐步改進,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第5篇

在教改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勢在必行。週三教研室的張主任親自來到太行國小進行了專題講座。關於課堂有效教學,張老師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展開了剖析和策略指導。雖然只有短短的兩節課時間,但是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首先,此次學習站得高。“三步導學”是近幾年的主推模式,我們通過實踐“三步導學”從而達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所以這次在張老師的親授下我認真地學習了“三步導學”第四次修改稿。張老師這次先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引出,可謂是一次高屋建瓴式的講座。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三維目標的科學性是無容置疑的,從目標中生成的“三步導學”也極具科學性與邏輯性。三維目標是理論,“三步導學”是課堂實踐模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三步導學”不再是乾巴巴的框架,而變成是靈動的課堂之魂。這次學習再次加深了我對“三步導學”的實踐信心。

其次,此次學習視角新。張老師這次對“三步導學”的解讀是跳出導學之外看導學,從三維目標切入,這個觀點讓老師們很容易去接受導學模式。有效課堂教學不是讓我們單純的.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去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三維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民主導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而民主導學又把激情導課,檢測導結串聯起來。毫無疑問,“三步導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在目標指導下的。從這個角度看待“三步導學”,可以說是實用而高效的一種模式。

再次,此次學習要求嚴。以往三維目標是備課的時候想一想,寫一寫的東西,而現在三維目標不再是空洞的,是要一一落實在課堂上的內容。如果課前對目標把握不準或是不充分,出示給學生的學習任務必然就無效,“有效課堂”也會成為一紙空談。這樣一來,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要紮實,用集體的智慧拿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切入點要準確,檢測題要精挑細選,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都要嚴格認真的落實。

總之,推行“有效課堂”勢在必行,但任重而道遠。在提高課堂效率這個問題上,教師要站在三維總目標的高度,紮實踐行“三步導學”,課前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希望通過此次探討和實踐,我能以有限的投入收穫無限的成果,同時也讓學生在快樂和興趣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第6篇

近期,我在一篇雜誌上看到一位名師講到:“語文教學要回歸本色,即追求平實、平常、真實的語文課堂,以實現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個人覺得說的很到位,受她的啟發,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開始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現結合我平時的課堂教學,談談自己對課堂有效性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有效教學。知道了什麼是有效教學,“國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好理解了。我認為“有效教學”並不是難懂的新概念,教師以樸實、紮實、平實的教風使教學有效果、有效率,學生學習有效益的課堂教學,就是有效教學。就語文而言,如果賦予它更寬的外延那就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

1、對教學目來講,它是有效果的,能實現預期目標的,是有效率的。

2、從教學的意義來講,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師生能獲得共同發展是有效果的;

3、從主體發展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益的,符合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徵。一句話,關注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是語文教師追求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前提,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

其次,要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改革後的語文課不好教,難就難在如何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難就難在如何把握教學目標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關係上。對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有效性,我自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

1、從“實”出發,設計教學流程。現在進行國小語文課堂有效性研究,本身就體現了從“實”出發。語文有效教學應在課堂實施中應該求真實、求樸實、求紮實,體現一種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和實實在在的教學作風。這裡的“實”還應體現在教師教學前需結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環境,結合班情、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前提。這個前提是看得見的、摸得著的東西,體現“實情”能給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指導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教學設計。

2、紮實學習,領會教學目標。注重學習,把握並落實好教學目標是實施語文有效課堂的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六年了,從通識培訓到學科培訓,再到提高培訓,可謂是進行了一次大洗腦。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僅要學習課標,還要學習教材。如:不同學段對識字寫字就有不同目標要求

第7篇

在課堂教學中,難免出現各種課堂問題行為干擾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說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對於維持良好的教學環境,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就課堂紀律的基本內涵一般來說,紀律有三種基本涵義:

2、紀律是指通過施加外來約束達到糾正行為目的的手段;

三種涵義中,我覺得後兩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自制力,那麼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對其進行紀律約束,當然,這種約束並不簡單的指教師去管理。課堂紀律是與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相關的.。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

我班內就有一名課上經常睡覺的學生,觀察多堂課發現:這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少,其他學生在積極回答老師問題和老師互動時,他卻走神,沒有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去。我分析原因是他沒有體會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快樂,已致沒有學習的激情。由此出發,我在課下時,會走到這位學生身邊,詢問在課上收穫了什麼,有沒有疑問(目的是讓他意識到老師是關注他的);在平時小練中,對於這位學生的解題小毛病,我會不失幽默的指出;在之後,我點出了他課上總是走神,睡覺的問題(這時他已回主動承認,願意主動糾正)。總的收效還是不錯的,之後的課上,小練上都是很積極。

課堂紀律管理是需要教師輔助,學生自行約束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活動,在平時與學生相處中要樹立教師的威信,課堂上要努力關注到每位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光發彩,體會學習的樂趣。

第8篇

3月下旬到5月下旬,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遠端研修培訓。本期雖然擔任了兩個畢業班的英語教學,閒餘時間較少,但我還是堅持收看視訊,記錄筆記、認真完成作業、勝利完成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專家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本次培訓,給我們建立了網路交流平臺,也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專家引領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讓我走出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讓我也明白: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選擇合適的交際話題、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讓學生“能”交際,創設交際情景需要做到模擬真實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設計問題情景等。為我今後可以交際的教學指出了方向。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以及對我們作業的點評,而且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這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覺得這次培訓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第9篇

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與同學們越來越熟悉,也對同學們更加了解,但他們在課堂上也有所放放鬆,因此對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有所不利。我認為,首先,作為老師,我需要給學生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輕鬆不是放鬆,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說過的話,自己定的紀律一定要執行,決不能拖拉或因為自己一時的懶散而食言,這樣不但會使紀律鬆散,同時在學生中的微信就隨之減弱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另外,我認為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的重要環節是良好的課堂秩序,對於控制好課堂秩序的有效措施,我的看法是:

第一、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即既要尊重老師,也要尊重同學。在控制課堂秩序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一放就亂”。根據新課改精神,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是在討論問題,但也有一些愛講話的學生趁機搗亂。如果不加以制止,這種情況可能愈演愈烈,課堂紀律可能放了就收不回來。所以我認為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第二、明確課堂常規要求。制定相應的紀律要求,使全體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有了目標,學生自我約束便有了方向。例如,上課鈴向後必須準備好學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準備上課。

第三、運用各種方法及時提點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要及時的提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課堂中。通過向老教師請教,我發現提點的方法可以是用眼神提醒制止其行為,如果無效,可以邊講課邊走到違紀學生的身邊,也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中途停頓或者是加大聲音從而達到提醒的目的,當然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直接提問違紀學生。從而達到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規範課堂紀律的目的。

我認為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是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探索。

第10篇

我主要從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反思方面,淺談兩點學習心得體會:

重視課前的備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程序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詢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詢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