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班主任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班主任的讀書心得:教育情懷與智慧啟迪

本文旨在探討班主任讀書心得的體會與感悟。通過對不同班主任所讀書籍的分析與總結,我們探討了對教育實踐的啟示和對學生成長的引領。班主任的讀書心得不僅是個人修養的豐富,更是實踐智慧的積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班主任讀書心得的分享將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寶貴的參考,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班主任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班主任的讀書心得:教育情懷與智慧啟迪

第1篇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著一集集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做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我們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為重要。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嘆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

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著李老師所說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著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著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李老師說“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說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說“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著學生,學生成績好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著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著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為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為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我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難的,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更難。書中以班主任作為座標原點,分別以學生,科任老師,學校,家長為座標軸來闡述班主任的工作。重點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引導。我覺得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心”,我還總結出三個詞語:師愛,耐心,科學。整本書的思想都是圍繞這三個來展開的。

我認為,師愛,耐心,科學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要做好一個班主任,就必須擁有這三方面的素質。書中通過例子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的思想就像人們前進的路標一樣給我們指明方向。他指出,要做好班主任光靠和學生打好交道是不夠的,還要和學校,科任老師,家長他們打好交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是,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長共同合作。班主任同樣要和科任老師溝通好,因為他們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班的好壞。班主任和學校更要溝通好,因為學校給你一個自由的環境你才有發揮的餘地。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班主任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篇 班主任的讀書心得:教育情懷與智慧啟迪 第2張

第2篇

我利用空閒時間拜讀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有時,我在想,在孩子們稚嫩天真的年齡裡,我能帶給他們什麼,我能教給他們什麼。這陣子,我利用空閒時間拜讀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讀過之後,令我受益非淺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教師身上所擔負的責任,也粗淺地意識到教師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還要有應對學生層出不窮問題的機智與智慧,更要有一顆欣賞學生個性的容納之心。作者將兵法運用於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書探討的就是教師如何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問題。作者將兵法運用於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實,我很難想象《班主任兵法》是出自一位教齡僅7年的年輕教師之手。我讀過之後,覺得這本書在實踐和理論方面都具有許多創新點,主要是作者在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和理論上反映了自己獨到的做法和思考。

班主任只有在對學生有深入瞭解的基礎上,才能因材施教、張揚其個性特長;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心理素質、家庭情況、學習和生活習慣等各要素,才能立體地全方位地瞭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從而進行因材施教,我們才能幫助和引領學生朝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因此,我認為作為一名班主任,應以用心跟學生溝通,用真摯的心去了解、關懷和體貼學生。這樣,才能使孩子們感受到班主任的親近,敞開心痱,說心裡話,表達真性情。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用真誠的心靈去感化他們。無論他是調皮搗蛋,還是沉默寡言,或者是思維敏捷,學習成績優秀,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我們都應該有這樣一個認識: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們要嘗試著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欣賞他們的個性,不要把眼光侷限在他們的學業成績上。如《實踐篇·歷苦知甜》中,吳勝在其他老師眼裡是一個不良學生,而萬老師卻認為他“相當機靈,很會揣摩老師的心思”“純樸、重感情,非常熱心,願意幫助別人,同學之間關係也特別好”。萬老師看到了吳勝身上的優點,並真心賞識他,最終終於取得了進步。學生的心靈是純淨的,如果你給予了他們真誠的鼓勵與表揚,他們也能感受到,並在學習上明顯的回饋於你。

教師對學生要充滿愛心,以愛為本。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教師的愛來源於對學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學生年齡雖然小,但也有著同成年人一樣的情感世界: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班主任兵法》中,對每一位學生,萬瑋老師始終懷抱著一顆愛心,去真心實意地關懷、熱愛著他們。例如在《實踐篇·一聲嘆息》中,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愛笑的女孩驟然間失去了往日的歡笑。他多方地打聽了解原委後,他經常有意識地給女孩一個微笑,從不說一句重話去傷害女孩的自尊,經常在學業上關心她、鼓勵她。正因為他的愛,讓這位女孩有臉上重新綻放了笑容。

在班主任工作中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今後,將會繼續閱讀班主任管理的書籍,積極與同行合作交流,參加班主任培訓,向更多有先進教育理念、優秀教育智慧的班主任名師學習,不斷推進自身的發展。

第3篇

學校一向非常支援教師們讀書,因此想方設法為我們購得這本書。當捧得這本書在手的時候,已經是年後了。

拿到這本書後,我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因為這本書太吸引人了,所以我只用了三天就讀完了。其中一些令人回味的章節,尤其是理論篇的,我讀了不止一遍,雖然書中的文字內容並未改變,可每讀一遍,我的領悟卻更加深刻。

?班主任兵法》可以說是一本教育反思集,此書的作者是上海一所私立學校的青年教師萬瑋。它記述了作者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與學生之間“鬥智鬥勇”的教育故事。書中記載了許多他獨到的做法和思考,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鑑。

現在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諸多問題,也會感到迷茫與困惑,在認真閱讀了這本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兵法”後,我心頭一些關於教育的疑團也逐漸化解了,這本書教會我用不同的視角和獨特的方法來看待和處理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使我觸動較大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師生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可太遠,太遠則對學生沒有壓力,又不可太近,太近了萬一失手就沒有退路。如書中在《當頭棒喝》一篇中,對待那位課堂上說髒話的男生,“變臉絕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氣勢,以及“放你一馬”的寬容,令學生心服口服,說髒話的現象至此杜絕,甚至讓他們畢生難忘。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其說是傳授知識,不如說是改變學生的心理。我們的工作目標決定了我們自己在學生面前的使命,我們不應該讓學生擅自做那些違背共同目標的。事情。

第二、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果不知道學生的情況,就盲目地打起攻擊戰,那結果一是敗下陣來,二是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萬一成功,那也只是僥倖。如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緒失控的學生,經歷被責罵的反抗情緒,“受冷落”的委屈,冷靜地反思,最後成為了一位用功讀書的好學生。

第三、教育是一種藝術,必須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運用於班主任管理實踐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創新。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應該心裡時刻想著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們有時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往往就事論事,就教育談論教育,結果拘泥於死板的理論和教條,無法施展手腳。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多關注一些教育之外的東西,自覺地把其它學科其它門類的思想或經驗借鑑過來,就能觸類旁通,開闊我們的教育視野,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

第四、教育不是一種大面積的播種,而是個別的栽培。教育並不是像平原地區的玉米或水稻播種那樣,面對整齊劃一的田地,用機械化的方式撒種,秋後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園藝師,面對一株株形態各異的花木,需要我們用心琢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習性,進而區別不同物件來進行修枝剪葉、灌溉施肥,使之成為美的化身來裝點世界。書中的學生,脾氣秉性習慣好惡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他們,勢必捉襟見肘,難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心理學、教育學的常識和自己的智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豐富多彩的美麗。

孟子曾感慨地說:教亦多術矣。這本兵法,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在掌握學生心理基礎上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更讓我們學到了許多靈活處理問題的方法。招是死的,人是活的。希望我們把這本書作為一個借鑑,每位班主任都能不斷學習和反思並擁有一部令自己工作遊刃有餘的兵法。

第4篇

?班主任必讀》這本書的確是青年教師的法寶,讀完之後收穫頗多。以下就如何看待學生課堂聽課效率淺談我的見解。

有些老師遇到學生不注意聽講的情況都簡單的認為是學生對學習不重視,或者說不想學。老師的對策也很簡單,就是給孩子講學習的重要性,上課提醒他,批評他,懲罰他,請家長。這樣做太簡單化了,事情絕不是那麼簡單,讀了書中筆者的觀點,我才領悟到了其中的緣由。

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我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不注意聽講,但是成績還行;另一類是不注意聽講,但是成績很差。 這兩種情況區別很大。

1、學生不是不注意聽講,而是在用自己的特殊的姿勢和習慣注意聽講,或者比較注意聽講。這種情況一般男孩比較多,這樣的孩子一邊聽課一邊動,始終不抬頭,不看黑板,有的人手老不閒著,身子來回扭動。而我們老師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和別人聽課狀態不一樣,以為沒有聽進去,其實他聽課了。把他叫起來問問題,他能答上來,考試成績還行,像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們一味的批評他,會產生逆反心理,厭學等,久而久之他就真的不聽課了。通過查閱資料,知道這種學習行為叫作動作學習者,這種孩子要慢慢引導,不可對其強制性,而是要對他們給予關愛、保護。

2、學生對於老師講的內容早就會了,因此聽得不耐煩了。

有的孩子家長文化水平高,有的孩子在家提前學過,早就會了;還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一點就明白。這類孩子上課就不注意聽講。那麼怎麼知道他是不是這類孩子呢?鑑別方法是老師講點新鮮的、有難度的、他沒聽過的知識,如果他注意聽了,我們就會明白,他不是不注意聽講,而是老師說的這個內容讓他吃不飽,覺得沒味。這樣的孩子老師批評他不愛學習就大錯特錯了。正相反,他很愛學習,喜歡學習新東西,不願意重複自我,這鐘孩子是學習的好料。可是我們老師經常會說:你多聽一遍,有什麼不好?再說老師講課,你得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要是你每門功課都得100分,你就可以不聽課。但是書中的筆者認為,讓學生乖乖的在那裡聽早已經掌握的知識,是很殘酷的事。這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做無效率的事情。所以這就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更高,也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適合他自己的收穫。

3、學生認為上課他不必聽課,原因是有人會給他在講一遍。我見過這樣的家長,家長回家後總是把老師講過的知識重新講一遍,一對一掰開揉碎的講解。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還是一對一的感覺好,所以上課就不愛聽課了。這種惰性、依賴性其實是害了孩子。這種情況需要和家長談清楚,及時改善。

這類學生一般心裡問題較大。如對學習失去信心,基礎差、聽不懂,習慣性懶惰。智力型別與眾不同等。

綜上所述,只有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習慣、成績。那麼這個艱鉅的使命就要靠老師不斷的研究、探索,逐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爭取做一名用腦去想、用心去做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