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育書刊心得體會3篇 教育書刊:洞察力培養與成長夙願

本文主要探討教育書刊閱讀所帶來的心得和體會。通過閱讀教育書刊,我們可以拓寬知識領域,增進專業素養,並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同時,書刊也能激發思考,啟迪智慧,為個人和社會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本文章將分享一些閱讀教育書刊的心得,希望能夠為讀者帶來有意義的啟發。

教育書刊心得體會3篇 教育書刊:洞察力培養與成長夙願

第1篇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如今與書為友,享受這種溫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書,收穫安靜的富足《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小說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為與其說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於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們的言行中洋溢著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於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著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當安利柯發現這戶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藉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聖節'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溫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並非有意,並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裡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麼關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對犯錯之後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說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並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為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說:'對不起。' 還有許多的人:如 ,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如何去關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著,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我們教育著並愛著學生們!

教育書刊心得體會3篇 教育書刊:洞察力培養與成長夙願 第2張

第2篇

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人們尊重老人,尊重有成就的人,尊重權威,尊重大官,這是社會的普遍心態和世俗民風。而對小孩子,施以愛就可以了。殊不知,尊重是能否培養出有思想、有能力、獨立自主、笑對人生的人才的關鍵之一。灕江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旅美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蔡真妮的新著《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她結合自己三個孩子的養育經歷,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美國家庭和學校裡的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向我們揭示出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理解與寬容,同時,也令我們深刻領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書中在介紹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從比較教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給中美教育的差異,從家長的角度提出了彌補不足,縮小差距的方法與措施,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可借鑑性。

在他們看來,讓學生學會去尊重別人,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從小就受到尊重,在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學會自尊自愛,也會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這就是美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尊重和良好的成長是相伴相生的,在今天的教育環境裡,要想培養一個心理健康、有思想、有能力的孩子,必須使“尊重”這種在我們的教育裡面還十分稀有的元素,變得豐富起來。

相信很多老師都聽過學生與老師談完話後、受罰後自尊心受傷自殺的新聞,也以此為戒。作為老師,我們知道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但在工作中往往不自覺地以高人一等的態度與學生談話,讓學生做這做那,侮辱學生,體罰學生。遇到問題總是怪罪學生,怪學生懶惰,怪學生腦子笨,怪學生缺乏家庭教育,其實,我們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與學生談話時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注意內容的度,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嘆息。

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微笑中有愛迪生”。所以,請尊重、理解你的每一個學生,一句理解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這,也許換來是孩子們一生的自信和成就。

各項工作基本收尾,拿出書,利用這個時間,我好好的讀了《站在孩子的高度》這本書。書中主要講了孩子的乖張性和攻擊性如不加以抑制,發展下去就會逐漸嚴重,形成反社會傾向,形成暴力人格。孩子的任性如不得到控制,她會變得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社商缺失。這就給育兒者提出了一個重要原則:建立權威。家長有權威才能讓孩子合作,家長有權威才能保證育兒理念得以貫徹,家長有權威孩子才不會因被溺愛而不成器……

我想,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學校與家長共同完成的,所以瞭解家庭教育,對我們教師學校的教育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劉維雋劉姥姥的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父母們能獲得姥姥的育兒知識經驗,那是我們的福氣呀! 劉姥姥的這本書以她可愛的小外孫女小荷的教育案例為線索,將姥姥自已對早教的理解與實踐融入在裡面,她一點不苛求小荷學習文化知識,相反她一個勁鼓勵小荷玩,她陪著一起玩,姥姥認為孩子在小時候吸收性最強,就要給孩子們最高效的學習方式,玩則是最好的方式,寶寶們通過玩,通過對外界環境的不斷探索,來發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來感知這個未知的美好世界。

讀了姥姥的這本書後,我們就能得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性,是育人,愛因斯坦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剩下的就是人性呀!從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的點點滴滴中可以看到劉姥姥對保護小荷的人性做得是如此的到位!她用實際的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如何給孩子自由,如何智慧的愛孩子,如何巧妙地與孩子溝通,如何處理孩子的不良情緒,如何陪孩子一起玩等等。

讀了《站在孩子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感覺到“聽話”教育和“乖孩子”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自我,扭曲了心態,丟失了獨創力,凡事都跟在別人後面學,舉國千人一面,萬人一腔,隨大流,跟人走,鮮有獨立思考者和創新開拓人。

讀了這本書後,我們就能得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保護人性,是育人,愛因斯坦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剩下的就是人性呀!從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的點點滴滴中可以看到劉老師對保護小荷的人性做得是如此的到位!她用實際的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教育,如何給孩子自由,如何智慧的愛孩子,如何巧妙地與孩子溝通,如何處理孩子的不良情緒,如何陪孩子一起玩等等。

除此之外,表揚能激勵孩子的自信力,有指導性的表揚不但不會寵壞孩子,反而能有效促使他們堅持用努力來提高自己。大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只需如下幾條:歡快有趣充滿童心,不吝表揚隨時讚賞,絕不批評只作指導。如果能夠始終堅持這三條,您的孩子一定是樂觀自信優秀的。

第3篇

王維審老師曾經來我們學校開過講座,當時就對他談及的“教育敘事”印象深刻。當拿到王老師的作品《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的教育敘事》這本書,我懷著學習的態度走進了王老師撰寫的一個個教學事例,與其說是教學事例,可能用“故事”來形容更為恰當。

在閱讀這一個個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很多次,都讓我回憶起了自己上國中、上高中那會兒的生活,激起了學生時代的情愫。在這些故事裡,我一會兒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時代和學習有關的一切人或事;一會兒又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去揣摩學生的心理、老師的處理方式方法,雖然這一個個故事大都和中學、高中相關,但也能讓我聯想到我所接觸、面對的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學齡前幼兒。

要說印象深刻的案例故事,哪止一個兩個,在閱讀的時候,我都覺得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令人著迷”,都具有那種把人帶到那個場景中去的魔力。在“教育到底能做些什麼”一篇中,王老師以帶兒子理髮遇到曾經教過的學生談起,學生的“讀書無用論”引起了他的思考,面對如今的現實教育,關注分數無法改變,但是,作為教師除了注重學生的分數,還可以給予學生很多其他的學習內容,比如:自信、尊重、自強。尤其像我們幼兒教師,沒有分數這些量化壓力,更應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思考“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

對於中班新來的插班生徐辰逸小朋友來說,在保留天真活潑的本性的同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幫助他懂得規則意識、集體意識,懂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分享意識,獲得控制自己不良情緒的能力……對於坐不定的裘智盛小朋友來說,培養他的自控能力、幫助養成耐心聽講的習慣是我們首先該做的……對於思維敏捷、善於思考的丁溪遙小朋友來說,我們要引導她學會處理與同伴之間出現的小矛盾、小摩擦,做一個心胸開闊、擁有更多朋友的人……

讀王老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寫教育敘事,貴在堅持。我也有通過部落格的形式“幼兒成長簡記——某某某”在記錄著一些孩子的問題與成長,以及我當時的一些感觸與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堅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夠用了吧!(其實,這只是我為自己偷懶找的藉口吧!)我想說的只是儘量多的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去發現他們的問題、成長並加以記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要摒棄對孩子的偏見,用欣賞的眼光幫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