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的由來作文3篇 詮釋經典:《的由來》道破漢字之美

“的由來”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包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中國的神話時代,伏羲氏創造了文字。“的”字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形狀仿照了人體的背部,寓意著人們揹負著責任和權力。因此,“的”字不僅代表了人們的群體榮譽,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

的由來作文3篇 詮釋經典:《的由來》道破漢字之美

第1篇

我的名字叫陸思文,諧音“斯文”,可見我是出自書香門第之後哦。

爸爸說,我姓陸是因為祖輩都姓陸,所以我也要姓陸。據陸家族譜記載,我們在松江可是東吳丞相陸遜的後代,據《松江志》記載,三國時期陸遜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建功封侯,封“華亭侯”,建都“華亭府”,就是現在的松江。其孫有陸機、陸雲,並稱“雲間二陸”,現在小崑山還建有他們的故居。爸爸還告訴我陸機寫的《平復帖》,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部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呢!

名字裡的“思”,是因為論的輩份,因為我爸那一代是“浩”字輩,輪到我這輩就屬“思”字輩,所以我堂姐的名字叫“思源”,我堂弟叫“思哲”,也就是說我們這一輩人的名字中間都必須加個思字。爸爸還說,我的思是出自論語孔子《論語為政》一言“思無邪,誠也”,意思就是真誠,思想沒有雜念,父母也希望我能擁有真率的品質和忠實表現自己的'性情。

爸爸說我名字裡的“文”則是出自詩經“文如意”,意為寫文章隨興而發,句句都是好文筆。現在我終於知道爸爸送我的生日禮物上就刻著“思無邪,文如意”真正的寓意啦。

聽爸爸說本來取名“思瀚”,因為爸爸是“浩”字輩,意為“浩瀚”,即讓我成為他精神及生命的延續。但是媽媽說,後來有一通曉八卦的朋友建議“思”後面配四畫的字,即天格、地格、人格俗稱三才培子。所以才選了“文”。

因為名字裡有個“文”,所以我的小名叫“文文”,據《山海經》中記載,有一種瑞獸也叫“文文”,原文道:“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就是說山裡有一種獸,它的形狀像蜜蜂,尾巴上有分叉,舌頭倒著長,喜歡呼叫,名字叫文文。看來我的小名還是很可愛的嘛。

關於我的名字的由來,爸爸說還有一個巧合。那就是我的生日是4月11日,4與11之差是7,7的英文是“seven”,非常巧合的與“思文”諧音。

我叫陸思文,一個秉承了傳統、充滿了智慧、結合了巧遇的名字。

的由來作文3篇 詮釋經典:《的由來》道破漢字之美 第2張

第2篇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起了紅春聯,颳起了紅燈籠,放起了煙花爆竹,五顏六色,熱鬧非凡。

相傳中國古代有個叫“年”的怪獸,頭上長著觸角,異常凶猛。常年居住在海里,只有除夕才上岸,吞噬牲口和傷害人命。因此每當到了除夕,村子的人們就攜家帶口逃亡,躲進大山,逃避“年”的傷害。

這年除夕,村子裡的人們又拖夾帶口地逃跑,村外來了一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拄著柺杖,銀鬚飄逸,目若郎星。鄉親們有的.鎖門,有的收拾東西,有的牽牛牽馬,到處是恐慌,沒有人搭理老人。只有一個老婆婆給了他一點食物並勸他早點離開躲避“年”的傷害。

那位老人笑著說“老婆婆,只要你讓我在這裡呆一夜,我一定能夠趕走“年”獸。”老婆婆多次勸他離開,但老人笑而不語。老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走了。

半夜時候,“年”闖入村子,它發現這裡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怒視片刻後,隨即狂叫著撲過去。突然院子裡傳來“霹靂啪啦”的聲響,“年”渾身戰慄,在也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個時候,婆婆家的門開了,只見院內有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而逃。

第二天正是大年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發現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說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擁向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貼大紅紙,院內的有堆未燃盡的竹子還在“啪啪”響。屋內的紅燭還發著餘光……於是人們都知道了驅逐“年”的辦法。

所以這個方法就一直流傳了今天,家家戶戶都在過年的時候貼紅對聯,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早就走親訪友,道喜問好。

第3篇

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習俗起源,歷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源自上古時代的火把節,與祭祀農時有關。一說與漢武帝時用燈火通宵達旦祭祀東皇太一有關,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曰:“上元張燈,自唐時沿襲漢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一說認為這種習俗實際上是來源於佛教的燃燈習俗,東漢明帝倡導佛教,於正月十五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並令士族庶民也都掛燈,宋代高承《事物紀原》曰:“西域十二月三十乃漢正月望日,彼地謂之大神變,故漢明令燒燈表佛。”

古代中國社會以宗族為根基,歷來有祖先崇拜的傳統,各種節日往往會帶有祭祖的含義,正月十五也不例外。道教發展壯大後,元宵節又融入了道教的'文化傳統,“上元節”的得名,正是因為在道教思想中,元宵節燃燈是為了祭祀上元天官。總之,各種信仰因素的綜合交織,使得花燈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誌。

在古代,元宵節這天,人們往往先將做好的燈綵送到祖宗靈位上,祈求其保佑全家平安,然後再送到灶神、社神、天地牌位,祈求各路神仙賜福。《水滸傳》第三十二回介紹清風寨的元宵節祈福說:“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科斂錢物,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綵懸花,張掛五七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紮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

?水滸傳》中還提到了宋江到京城賞花燈以及宋徽宗遊玩元宵節之事,在史料筆記中也可得到印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中記載宋徽宗宣和年間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說燈綵從正月初七就開始了:“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山礬上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橫列三門,各有彩結金書大牌,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曰‘宣和與民同樂’。”由此可見,元宵節在宋代確實是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