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習心得體會總結3篇 學習心得:體會與總結

本人在工作與學習中不斷探索、總結、分享所獲得的心得體會,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與素質,以期更好地服務讀者。以下是筆者部分學習心得,與各位分享,請多指教。

學習心得體會總結3篇 學習心得:體會與總結

第1篇

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蹟讓我們溫暖滿懷。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共中央宣傳部9日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餘元君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餘元君從事水利工作25年,2019年1月19日,因連續多日高負荷工作殉職在水利工程施工現場。在餘元君的身上,鮮明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體現了新時代奮鬥者的壯志豪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1996年進入洞工局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餘元君都在傾盡全力“守護一江碧水、一湖清水”。一支筆、一張紙,餘元君能精確畫出洞庭湖區水系圖、工程分佈圖。初心是共產黨人心靈深處的一盞明燈,向餘元君同志學習,黨員幹部就應積極參與主題教育,通過主題教育切實把自己身上的“灰塵”洗掉,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堅守自己的初心,捍衛黨的初心。

使命在肩,鞠躬盡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餘元君曾說過:“作為‘洞庭人’,作為共產黨員,要為洞庭湖謀長遠,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須有我!”餘元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生命的最後三天裡,他還往返400多公里調研了5個專案工地開了3場會議。以餘元君為榜樣,黨員幹部就應找差距擔使命,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成績。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清廉是福,貪慾是禍。”清清白白、乾乾淨淨、老老實實,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餘元君經手水利工程專案資金過百億,一些人上門找關係求通融,但換來的卻是他“拿合同來,按程式辦”的口頭禪。這也鞭策著黨員幹部要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塑造,過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

擦亮初心底色,扛起時代使命。“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發出來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奮鬥”。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9000多萬共產黨員就應以餘元君等時代楷模為榜樣,仔細品味“初心的味道”、用心讀懂“使命的真諦”,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奮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心得體會總結3篇 學習心得:體會與總結 第2張

第2篇

2020年11月10日,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10909這個數字不僅凝聚了中國深潛人的巨大智慧,更充分反映了中國科學家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只爭朝夕、勇攀高峰的奮鬥者精神。

奮鬥者精神是默默無聞,是無私奉獻,是攻堅克難,是勇攀高峰。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支撐,更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偉大科學家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工程,從北斗組網到嫦娥探月工程,從“胖五”沖天到“奮鬥者號”重新整理下潛記錄……這些創新背後,無不凝聚著無數奮鬥者們的無私奉獻。從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老一輩科學家,到黃大年、南仁東、羅陽等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再到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鐘南山、張伯禮、陳薇等科研工作者,他們雖然處於不同的年代,做著不同的工作,但他們都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將國家夢想作為個人追求,弘揚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奮鬥者精神是支撐起我國偉大科學成就的偉大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精神座標。

“十四五”擘畫發展新藍圖更需要奮鬥者精神。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更不會自動成真。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又將起航,前景光明,催人奮進,現在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接近目標,我們越要加倍努力,更要保持奮鬥者精神,要有“逢山開路、見河架橋”的擔當勇氣,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迎合時代之需、適應發展之要,擼起袖子敢創真創加油幹。奮鬥者精神是時代前進的動力,是推動中華民族更加強盛發達的精神支柱。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中國科技的發展,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何為英雄?為中國科技貢獻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科研工作者是英雄,在疫情期間的醫務工作者是英雄,在抗洪一線奮鬥的官兵是英雄,他們每個人都在重複的歲月中,用奮鬥的姿態刻畫著祖國的發展與未來。

奮鬥創造歷史,實幹成就未來。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更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在基層的大熔爐中淬鍊鋼筋鐵骨,以奮鬥者為榜樣,用拼搏奮鬥幹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

第3篇

開學伊始,懷著好奇的心理我選擇了《旅遊與文化》這門學科。因為我從小就喜歡自然地理與中國歷史,喜歡我國遼闊土地上的大山大河,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國,這個偉大而響亮的名字傲然屹立於世界之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讓中國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上大放光彩!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有人認為旅遊者進行旅遊最終是對文化的消費。文化是形成旅遊吸引力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最不易改變、不易模仿的因素。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享受文化,消費文化,體驗文化,從而獲取美好的回憶。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內的人們的思想、信念、及生活與行為方式的總稱。文化是一個大的範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山水似乎是自然的結晶,凝結著自然的智慧。山水以及他們所承載的,就是自然。人,是自然的產物。但是,人們漸漸遠離了自然,在自己創造的近似自然的社會中停留下來。然而,人們畢竟還是有感情的,人們喜歡自然。所以我們又想回到自然裡回味自然的味道。山水中便帶著濃厚的自然的味道。

在喧囂的塵世中,人們的心被湮沒了。但是,我們可以在山水中尋回自己的心。山水可以滌淨我們被封塵已久的心靈。塵世與山水的不同就是他們的風中攜帶的不同。山水中有一種靈魂。當我們置身在山水中時,我們就可以感覺到一種恬靜,是自然的深邃的寧靜。山水不是屬於文人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走進山水。然而,山水更不是屬於任何人的。山水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們只能靠近,只能共存,而不能擁有,就像我們說的朋友一樣。山水,無限的遐想。山水文化,深邃的話題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東北從神奇的大興安嶺與肥美的黑土地到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柔情似水的江南小鎮到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塞北,從地勢險峻風景秀麗的大西南到神祕的青藏高原,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上孕育了美麗的大好河山與燦爛的文化。目前已經有九寨溝 、黃龍、武陵源、三江並流 四處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明清皇宮、長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布達拉宮、青城山-都江堰等21處入選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有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4處。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廣大旅遊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旅遊機會,旅遊是一種審美與身心愉悅的集中體現,而且可以鍛鍊身體,旅遊的發展空間巨大,被現代人成為無煙工業。旅遊是物資生活豐富後精神的另一種需要,遠離城市的宣洩,感受身臨其境與大自然的零接觸,陶冶情操。 許多時候,我一直嚮往祖國的大好河山,希望有一天能夠遊遍每一處旅遊勝地。騎著駿馬馳騁於遼闊的草原,累了到蒙古包裡去喝完奶茶,豈不爽哉。嚮往騎著駱駝穿梭於西北大沙漠,沿著絲綢之路尋找歷史的痕跡,探索樓蘭古國的消失之謎,憑弔陽關故里。盪舟於灕江,獨自欣賞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然後繼續一路向東來到周莊,感受周莊的古典淳樸,再繼續旅行來到姑蘇城外寒山寺,再去富春江畔閒情垂釣。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則,這是古典美學的精髓,在旅遊美學中亟應繼承和發揚。真即符合客觀規律,真實是美的基礎,不真則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則是在真、善的基礎上最佳的感性顯現。追求真、善、美統一應該說是旅遊美學重要特徵之一。

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然後以輻射狀不斷向周圍發展,經歷數千年的歷史沉澱才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文化圈。先秦時代屬於青銅文明,進入鐵器時代後,近兩千年的封建時代鑄就了偉大的中國古代農耕文化,然而正是這悠久的農耕文化創造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放光彩的時代。尤其以漢唐文明最為值得驕傲,漢代張騫開闢了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唐代在當時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強大帝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為世界先進之最,以至於現在在世界各地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都還保留著唐人街的稱號。 無論是先秦還是整個封建時代,偉大的中國勞動人民遺留下了豐富燦爛的文化,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書法與藝術都都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從甲骨文、小篆到王羲之再到張旭、黃庭堅,無不說明了我國書法的發展歷程;從顧愷之到吳道子再到八大山人,從屈原到李杜再到蘇東坡,書法與詩歌文化都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代。中國的象徵是萬里長城與瓷器。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蜿蜒盤旋於崇山峻嶺之中,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瓷器是中華文明獨有的偉大創造,瓷器一詞在英語中第一個字母大寫就是中國的意思,充分說明了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唐代的唐三彩與元代的青花瓷是瓷器中的珍品,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旅遊與文化是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山水、文化是旅遊的載體。這學期的《旅遊與文化》即將結束,故寫些學習心得,以示學有所得。偉大中華的大好河山與燦爛文化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與發現,愛我中華,愛我河山。最後以毛澤東的一首詩結尾:

沁園春·雪 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