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心理健康學心得體會6篇 教師心理護盾:培養幸福的教育者

本文主要探討教師心理健康學心得體會,以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教師作為知識傳遞者和學生引導者,承擔著重要的教育使命,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與挑戰。本文將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等方面展開探討,為教師提供心理保健的積極指導。

教師心理健康學心得體會6篇 教師心理護盾:培養幸福的教育者

第1篇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江蘇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暑期培訓班。在整整四天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和來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認真聆聽了心理教育專家們為我們作的生動精彩的講座,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而且就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了專家們耳提面授的零距離的指導。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教育行為,它讓我獲益匪淺,同時也萌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的真諦我想就是在提醒我們所有教育者: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

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能簡單地學科化、知識化;醫學化、技術化,它需要老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學生糾纏的心結,驅散學生心頭的陰霾。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大都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場上,規劃孩子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步伐,甚而前進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我們為孩子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邊。於是,鬱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主觀臆斷、行為干預下,進駐了孩子的內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生理特點、瞭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矛盾動盪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徵,青少年認知旺盛,自我意識迅猛發展,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出現心理反抗。只有瞭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干預。

同時,不同孩子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可能有其共性特徵,但必定有其個性特點。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場更多關注他的個性心理特點,這可能會花去我們很多時間與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業,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換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恆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於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點水般的膚淺與無力,而最終遺憾的,還將是我們的孩子,或許還有他們的人生。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學生身上存在著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心理輔導老師必須仔細研究,是家長的過高要求導致的?還是學生身體狀況因素導致的?抑或是學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師必須準確做出分析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

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悅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大忌”:簡單判斷、主觀臆斷、過於理智、出言不遜……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軍奮戰,必須建立“戰略聯盟”

影響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固然要有科學的方法,要具有專業資格的人來實施,但我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學生在學校中,接觸得最多的還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如果學校的所有老師都能關注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與心理輔導老師溝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好工作,我想這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儘快排解心理問題,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學生棲息的港灣,家庭成員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教育“戰略聯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學蘇華老師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與孩子溝通的理念,如果老師果真能說服家長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錯誤理解,改變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那對於孩子心理問題的疏導,無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強理論學習,維護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科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們丟在一邊的心理學相關論著,並與時俱進地學習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心理輔導專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於這方面的學習與研究,我們要時刻記住的是,當一個孩子坐進你的心理諮詢室,你責無旁貸地要為他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與疏導。你面對的是一顆亟待你幫助的心靈,你肩負著引導他走向快樂與成功的重託,這份沉甸甸的擔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絲的馬虎,半點的不專業。為此,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加強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離不開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增進師生間的和諧交往,教學效果往往比較明顯,每個學生也容易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將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會直接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我們設想,如果教師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緒喜怒無常,對學生賞罰無度、冷漠無情,又怎麼能使學生的心態平衡、情緒正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必須樹立有利於自己生存與發展的職業觀,具備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掌握調節壓力、整合職業情緒,學會心理問題的自我認識與疏導。

教師心理健康學心得體會6篇 教師心理護盾:培養幸福的教育者 第2張

第2篇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班。短短几天的培訓學習,讓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現實性和重要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在培訓過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專家和魯東大學專家教授給我們做了精彩的講座,他們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從專家們的講座中,我深深地認識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王惠萍院長《親子關係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讓我們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長的只有給孩子一個可以依戀安全的氛圍,給孩子學習的榜樣,注重人格培養,才能防止童年的創傷性經歷。使我們認識到單親家庭孩子、隔代撫養孩子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這些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人格的培養。王院長的一句話,給我很大的觸動“一個優秀的母親可以帶出一個優秀的女兒,卻帶不出一個優秀的兒子。”這道出了當今男孩子教育培養問題,這也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所應注意的。

通過這次培訓,我覺得學校今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加強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做好對教師進行心理教育的培訓工作。向老師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及方法,並要求班主任和老師在自己班內嘗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擴大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

二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發展。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進行。一是團體輔導。針對不同年級、年齡段學生開設不同心理活動輔導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二是心理諮詢。開展“心晴小屋”心理諮詢室,優化心理諮詢室的環境,創造寬鬆和諧的諮詢氛圍。每週定期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物件的諮詢,做好檔案積累和跟蹤研究。在諮詢室外設立心理諮詢信箱,解答學生疑惑。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僅僅4天,但在我的心裡卻激起了層層漣漪。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著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後,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第3篇

短短的一天培訓時間,很緊張,也很充實。因為我們在這緊張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了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教育中的根本,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於教師,因而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是間接影響教師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學生的教育。我將盡心盡力把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裡,一些教師的內心發生了動盪和傾斜,進而加劇內心的衝突。如果內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處理,勢必影響著教育活動。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心理健康,特別是人格的健全與否關係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關係著學生對於社會的態度,關係著學生的發展方向。時代要求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師的心理健康意義顯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教師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1、社會責任重大,民眾對於教師的期望過高。

資訊時代、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生家長日益迫切感覺到了教育和知識的重要性。因而對孩子的教育便空前關注起來。作為孩子的主要學校教育者,家長對教師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過分倚重。特別是教畢業班的教師,他們感覺到來自學生父母的壓力更大。自己孩子由於主觀努力程度不夠或者其他某些客觀原因導致了學習成績不好,學科教師便要受到很大的質詢。甚至學生與社會不良人員混雜,進而幹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經常逃學等等,家長只把目光投向教師。若認真分析,很多學校與家庭應聯合教育學生的事情現在只投在教師的身上。也就是說,教師承擔著一些本由多方聯合承擔的責任。社會給予教師的責任實在太多,給予的厚望太大,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

2、教師的稽核評價和教師的管理體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這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師所教科目的學習成績,但是忽略了教師在改變學生的不良的價值取向,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教師的教育物件是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髮展的個體。教師教育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能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斷定。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未成熟的個體得到發展,融入社會。但是勞動物件是人,並且人與人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此外,學生髮展表現需要長時間觀察,也是多個教育力量的合力所為。總之,有效準確衡量學生的成長作為教師考評的依據目前仍是十分困難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評價體制對教師的心理健康仍有著一定的影響。3、人際關係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間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競爭,像評定職稱,晉級等之事。教師之間的競爭性是很大的。符合條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額卻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師為了凸顯科研成果,採用一些不適當的手段,這無疑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一定的心理陰影。教師的競爭上崗,以及頻繁的考試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師的負擔。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業務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些教師心理承受著巨大壓力的能力可能有點低,因此產生焦慮等問題。過多的壓力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4、身體健康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工作遠沒有社會上說得那樣簡單和輕鬆。教師行業雖然很光榮和偉大,可是在這光榮背後,是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勞動來應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校事務等大量的工作。此為,教師還要承擔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責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勢必威脅教師的身體健康。很多教師過早患上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們處於身心疲憊的狀態,再加上身體的病痛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總之,教師長時間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這種過多的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合理的宣洩,積悶在胸中,會導致教師心理憔悴,精神狀態不良,帶來各種苦惱、焦慮、心悸、沮喪等,因而產生了心理的不適應。嚴重者可能導致了心理疾病。

教師心理健康很重要,因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師應要注意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的人,教師應該充分認真思考自己對自身的能力,和期望作出合理的判斷,形成一個較為恰當的值。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產生一種心理落差。具體地說,可以這樣做:

1、教師要拋棄或者淡薄一些觀點,如名利思想、完美標準。

面對社會上的種種壓力,教師首先應輕裝上陣,有適度點的壓力即可,不要給太多的負擔。其次,教師應仔細分析社會壓力的來源,正確分析尋求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合理的標準下,教師可以主動進行篩選。擇取合理的壓力,並轉變為動力,用自己的行動解決問題。

2、教師應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對職業規律的認識,加強對學生的瞭解,加強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全面充實和提高自己。用自己光榮的行為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減少來源於學生的負面影響。

3、教師應採用一定的措施,使情緒放鬆下來,緩解緊張的壓力。

(1)教師可以藉助一定的體育活動,使壓力外洩。通過肌肉、骨骼關節和呼吸運動的放鬆以及神經放鬆等基本動作,來降低機體的能量的消耗,從而控制不良情緒。

(2)轉移注意力。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參與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調節緊張的生活節奏使情緒得到鬆弛,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3)與朋友交談。教師發現有心理上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可以找自己的親密朋友,家屬等人同他們進行交流,把內心的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得到宣洩,把積累在內心中抑鬱的能量發洩出去。同時,通過交談,教師可以得到親朋好友的支援和理解,心理上會得到一些安慰。

4、藉助教工之家、聯誼、教師俱樂部以及教師心理門診、教師心理保健諮詢熱線和網上心理諮詢等措施來建立教師心理疏導系統,幫助教師及時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上的困擾。只要及時發現教師心理存在的問題,就可以幫助教師疏導和解決心理上的困擾,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這次心理健康的學習培訓,我收益匪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對心理學產生無限的崇敬,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著更美好的期待。

十二年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以下要求:

1、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徵,並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按能做到心理學的要求辦事。並注意在處理學生之間的關係和師生關係時為學生在為人處事與人際交往方面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師者當為範。

2、一定要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3、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裡成長。

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關係著孩子的學習、生活、成長與成材,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關注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以下是我在此方面的一點粗淺的見解:

1、應從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排除不良的情緒等方面,進行學習心理輔導。平時要注意細心觀察學生,要能夠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理解、認同不同意見的分歧,創造一個諒解和寬容的氣氛。這樣的話才能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並及時地發現學生身上的存在心理問題。然後可以通過觀察和交流對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進行心理鑑定,並擬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從而讓他們的心理健康地發展成長。

2、尊重每一位學生,愛護每一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我們可以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與學生交流學習、生活,與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

3、我們應該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要靠老師的耐心教育,更重要的是靠家長的悉心栽培,因此家長的心理健康也相當重要。很多家長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髮展的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情緒反覆,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勵,也要批評,但是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髮展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的。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別留意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4、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可以通過班隊會課,定期地讓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說出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大家一起分析、探討、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一部分學生的心理上焦慮和壓力及時地得到一定的宣洩和疏導,也使得他們可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我覺得收穫特別的多,對自己的幫助也很大。也讓我明白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做基墊,自如的交往能力為橋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知識儲備為先導,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為理念,踏踏實實地落實心育目標!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學習之後,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回顧多年來的中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經歷,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幾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並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在省美術骨幹教師培訓開班的第一天很巧正好是教師節,我們開班的第一課很有幸得聽到了國家二級諮詢師,韓雪榮老師的教師心理健康講座。韓老師通過多年對教師心理的調查研究,總結整理了我們教師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不同型別的案例,並深入淺出的為我們進行分析和講解,她從教師的壓力和挫折、情感、性格、健康、認知等方面來分析做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哪些健康的心理。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教師始終要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教師要做當之無愧的強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鬥方向和人生目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此教師學會心理調控很重要,要“知足長樂”,要“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要“心理換位”,要“合理宣洩”。借用韓老師的一句話“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寬度;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容貌,但可以顯示自己的微笑;我們無法樣樣順利,但可以無怨無悔”。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 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將會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這幾天我在網上認真學習了樑寧建老師的《心理健康與除錯》和許春明老師的《創新驅動與智慧財產權》講座。這次學習使我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已明白了智慧財產權的意義。我相信,這次的學習不僅僅只帶給了我理論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延續。

很多家長普遍認識幼兒教育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遊戲,不要讓孩子出事就好了。很多人提起幼兒教師,都會覺得這是個既簡單又輕鬆的職業,但當幼兒園裡的幼兒出了點什麼事情,就會一股腦地指責教師和學校,教師所承受的負擔就非常重,心理的壓力特別大.認真分析這些壓力來源於以下幾點:

幼兒難教,現在的孩子狀況:獨生子女,好動,調皮、自私、自我中心,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於孩子的行為習慣及留守兒童多;家長難處,家長的角色定位,家長不理解,不配合、放任、不重視親子關係,對孩子期望過高;教師難當,付出的心血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收入少,知識增長太快,持續進修,期望過高,覺得自己失敗,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感到有心無力,職業倦怠;自身家庭。,如生存壓力:房子,醫療,物價。家庭壓力:孩子教育,老人贍養等。

面對這些壓力,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想辦法調適自己。

學會悅納自己。首先是愉快地接受自己。我是一名老師,“我行,一定行”並回想進久取得哪些成績,從而增強自尊、自強、自信、自愛的信念,並學會確立切實可行的近期目標。多角度看待問題。情緒理論認為,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要學會運用理性情緒療法調整自己對事件的認識態度,如:情緒不佳時,做自我分析。步驟是:找出使自己情緒不佳的誘發事件arr;分析自己對誘發事件的解釋、評價和看法arr;與自己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arr;通過調整自己的認識形成積極的情緒。不斷學習,增長才幹。能力的提高會促進自信的增強,有利於產生愉悅的心情。在工作之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以更強的自信、充實的準備面對工作和生活。

通過學習《專業技術人員智慧財產權驅動創新》,我深刻認識到:我雖然是教師,但是我們對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還只是一知半解。對於著作權、發明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的認識還只是朦朦朧朧。通過學習以後,我懂得了智慧財產權是一種行政權力,現代社會中,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私權在各國普遍獲得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制度作為劃分知識產品公共屬性與私人屬性界限並調整知識創造、利用和傳播中所形成的社會關係的工具在各國普遍確立,並隨著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拓展、豐富和完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制度發展迅速,不斷變革和創新,當前世界經濟已經處於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已是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與之相對應的,智慧財產權越來越成為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和進行市場壟斷的手段,知識產權制度因此成為基礎性制度和社會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我以後要對照實際,深刻反思,發現問題,找準不足,及時矯正。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讀了《教師心理健康》一書後,使我更加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就可能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今年暑假七月我有機會參加了鶴城區教育局舉辦的心理健康學習,感觸很深,收穫頗多,現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

學生每天在學校與教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在學校教師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地創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心理環境。學生喜歡教師,喜歡學校,善於學習。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和諧。

心境不好的教師,很難營造愉快、輕鬆的課堂教學環境,他們常表現得煩躁、易怒、容易衝突、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教師情緒不穩、常煩躁,學生也會受影響,如學生常處於緊張和焦慮之中,學習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相反,教師心態健康向上,生活態度積極,教學積極,就會想方設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生也會同樣積極,積極的學,積極的思考。因為教師積極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均有直接的、積極的影響。

如教師心理不健康,就難以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會採取不合常理的態度、方法來對待問題,會使師生間產生矛盾與衝突。現在,有的教師常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苦口婆心,竭盡全力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可學生要麼我行我素,把教師的話當耳邊風,要麼陽奉陰違,使教師難以下臺,這裡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師心理素質

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裡克森曾指出過: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師生關係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學生由於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變。教師和學生對立的狀態絕不利於學生學習,而是否產生師生對立關係,及對立關係能否妥善解決,學生能否得到正確引導和轉化,最終決定於教師的心理狀況。

學生的性格正在形成過程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參照,是榜樣。教師情緒好不好,喜不喜歡工作,都會影響學生;教師若體罰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形成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亂用權利,會影響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

心理健康已經是世界矚目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們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國,人們都日益關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後,國人對心理健康領域的名詞用的頻率已經比較高了。在教育領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都不斷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要求,甚至直接的評估、督導、實施,這項工作已經運作得很好。然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卻很少有有人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成長、社會文明的發展,尤其和每個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又是息息相關的。

此專題中,王淑蘭老師用雄厚的專業知識,獨到的見解,採用案例形式,深入淺出地探討了關於教師心理健康方面的四個問題:解讀心理健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標準、現代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價值及維護和增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的基本對策。

第一個問題主要闡述了心理健康的內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種相對持續而積極的心理適應狀態,意味著個人不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環境有一個基本的協調;心理健康的制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一個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狀況。

第二個問題詮釋了心理健康的標準,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際關係良好、行為健全、能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具有雙重心理承受力。第三個問題探討了現代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價值,即教研人員心理健康關係到個人生活質量的高低,是組織建設的一個必要條件,關注教研人員的心理健康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體現與呼喚;同時分析了現代中國教研人員的心理壓力狀況、心理承受力現狀。

第四個問題闡述瞭如何維護和增強教研人員心理健康,即發揮團體作用,幫助團體成員應對壓力;構建和諧家庭,幫助家庭成員應對壓力;主動進行自我調適,及時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而積極的適應狀態,意味著當事人不僅能獲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與環境的基本協調。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個體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互動作用狀況。教師心理健康的特質有:智力健全,能勝任教師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觀念;適當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對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國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較高,絕大多數人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然而根據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過分樂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大致有八種表現,其中職業心理倦怠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集中表現。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方面的和職業方面的原因。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緯度和不同層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較為可行的對策主要有四個方面:社會層面的維護;學校層面的維護;家庭層面的維護和教師自身的調適。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正確面對壓力,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技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心理自我除錯策略把自己從各類壓力下及時解脫出來;採用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及時重建心理平衡;爭取社會支援;以及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干預等。

學習教師心理健康,是我到邢臺學院第一天上的課,而這天恰巧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很有幸得聽到了國家二級諮詢師,韓雪榮老師的報告會。

韓老師引用了教師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各種案例深入淺出的為我們分析和講解。做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的是心理健康。

給我印象深的是講到針對教師壓力,她做了詳細地講解:因為我深有感觸,現時工作中,我做為一名教師確實有壓力,尤其,講道了我們做為老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並且學習相關的心理學內容,教師更要無條件的尊重學生的人格。

我們現在的學生在家裡都是父母和長輩的掌上明珠,在學校裡會有許多的`壞習慣顯露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批評教育,儘量不動手打,有時打了學生反而起反作用,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有過這樣的錯誤。

我們的學生生性好動,他們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當他們在成績上不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時,也無法取得自我表現和成功,就可能尋找其他的途徑來完成自我的心理需要。

在對學生教育管理時,我們要經常想到學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應該享受到老師給他帶來的,慈母般的愛,必要時給某個學生要有身體的接觸,比如說學生扭扣掉了,在教室裡幫他縫上,他會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學生面前感到很驕傲。別看我學習不好,看老師多喜歡我。

老師大部分,都有偏向心,這是韓老師問我們的話,確實有,當然也包括我,尤其是排座位,學習好的總是在前排,不管他的個子高矮,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永遠在後排。

聽了韓老師的課,回來以後我把班裡的座位馬上調整,當然不按成績的好壞,根據個子的大小,有的學上他的成績不好,我們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對待他,去挖掘該學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長處,比如勞動,體育,畫畫等,要用讚揚的語氣跟他說話,鼓勵他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聽了韓老師的課,使我明白了許多,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改掉這些錯誤的做法。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教師心理健康,是我到邢臺學院第一天上的課,而這天恰巧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

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很有幸得聽到了國家二級諮詢師,韓雪榮老師的報告會。

韓老師引用了教師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各種案例深入淺出的為分析和講解。做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的是心理健康。

給我印象深的是講到針對教師壓力,她做了詳細地講解:因為我深有感觸,現時工作中,我做為一名教師確實有壓力,尤其,講道了我們做為老師要善於觀察的一言一行,並且學習相關的心理學內容,教師更要無條件的尊重學生的人格。

我們現在的學生在家裡都是父母和長輩的掌上明珠,在學校裡會有許多的壞習慣顯露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批評教育,儘量不動手打,有時打了學生反而起反作用,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有過這樣的錯誤。

我們的學生生性好動,他們都有很強的表現慾望,當他們在成績上不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時,也無法取得自我表現和成功,就可能尋找其他的途徑來完成自我的心理需要。

在對學生教育管理時,我們要經常想到學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應該享受到老師給他帶來的,慈母般的愛,必要時給某個學生要有身體的接觸,比如說學生扭扣掉了,在教室裡幫他縫上,他會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學生面前感到很驕傲。別看我學習不好,看老師多喜歡我。

老師大部分,都有偏向心,這是韓老師問我們的話,確實有,當然也包括我,尤其是排座位,學習好的總是在前排,不管他的個子高矮,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永遠在後排。

聽了韓老師的課,回來以後我把班裡的座位馬上調整,當然不按成績的好壞,根據個子的大小,有的學上他的成績不好,我們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對待他,去挖掘該學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長處,比如勞動,體育,畫畫等,要用讚揚的語氣跟他說話,鼓勵他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聽了韓老師的課,使我明白了許多,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改掉這些錯誤的做法。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種種誘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師樹立起自尊、自強與自律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作為教師,要以當人民教師為榮,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學生,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堅守崗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師職業的教師,決不會成為好教師,更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教師要力爭做一個陽光教師,具有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有化尷尬為融洽,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帶來陽光。讓我們永遠記住:“給你點陽光就燦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訓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通過學習李珊珊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過去人們習慣把老師比作“紅燭”,這個意象的確很美,但是也很悲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可是,和平年代的正常時期,我們是否有必要這麼悲壯?! 我想,我們做老師的,首先要有觀念上的轉變,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除了社會與學校應給予充分的關注之外,一名教師要想真正的提高或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其最重要的還在於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懂得如何進行自我的心理保健,這樣才能以一個積極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學生。那麼一名教師要如何來實現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呢?

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做到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就應該自覺樹立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並通過心理測驗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增強心理問題的自我判斷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心理健康的宣傳活動,增強積極尋求外界解決心理問題的意識,自覺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

其次,保持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一名教師要善於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對待自我,古人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具有某些優勢的自己只要努力,完全能和別人一樣獲得成功。同時也要悅納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這樣可以增強自信,避免自卑、緊張或者不安全感。

還有,合理宣洩,自我調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的情緒長期得不到合理宣洩的話,日積月累形成了潛在的能量,就會出現不良的後果。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複雜多變的教育物件、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而且還會投射到學生身上。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合理的宣洩,例如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如散步、跑步、游泳和騎車等,呼吸新鮮空氣,會讓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從而消除緊張焦慮的心情。訴說也是一個方法,當我們因為某事而痛苦、悲傷、憤怒或者抑鬱時,要能夠尋找一種表達自身情緒的方法,因為一個人只有首先妥善處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處理問題。因此,在適當的環境下找人傾訴,將心中的煩惱和委屈向親朋好友訴說後,會使人感到心裡輕鬆多了。

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一名教師要想真正成為幸福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就要學會尋找幸福,感受幸福快樂,及時的自我 療傷,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去引導學生。

第4篇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種種誘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師樹立起自尊、自強與自律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作為教師,要以當人民教師為榮,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學生,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堅守崗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師職業的教師,決不會成為好教師,更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教師要力爭做一個陽光教師,具有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有化尷尬為融洽,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帶來陽光。讓我們永遠記住:“給你點陽光就燦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培十天的培訓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第5篇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說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著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第6篇

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正如雅斯貝爾斯告訴我們的:“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學生心目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培養學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讀了《教師心理健康》一書後,使我更加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